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教学中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能力;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计算机不再是一个纯粹的高科技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正因为如此,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并使用各类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主要的公共必修课程。
1.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均为学生做了课程内容的全面讲解,但是由于大部分学校安排的课时少,内容多,加上上机操作课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尽管学校在教学方式上不断进行改革优化,但一些问题还是无法得到完全解决。现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课程内容相关分析。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应用、互联网相关知识等。由于部分课程专业性较强,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一些经常使用的软件内容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操作起来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由于学科特点,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书本内容却往往难以同步更新。有些书籍内容冗余繁杂,学生在学习完书本知识以后无法深刻体会相关内容,课程知识无法形成本专业特色,与实际应用关系不紧密,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2)授课方式相关分析。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采取先串讲知识要点,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操作流程,最后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模拟。而这种教学模式固有的缺陷就是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学生无法提起足够的兴趣;而上机操作过程中又容易眼高手低。整个的学习过程无法得到有效的衔接与配合,很难保障学习效果。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机实践就成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但是最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不充足。
(3)授课对象相关分析。在校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再加之部分学生存在抵触情绪,学习比较被动。这就造成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本课没有足够重视。
2.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授课讲究技巧,改革教学方
法。提高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是授课教师同样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要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只有有效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授课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确保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的潜在作用。授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需要更多进行相关辅导。这种分类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还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优化课程内容,并加强针对
性。由于教材更新远远赶不上计算机知识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分析、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提取,并将教材内尚未体现知识点进行补充。另外,授课教师还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教学,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同专业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进行应用,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而言,上机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授课教师在上机实践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学生的上机操作结果详细的记录,分析发现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对操作薄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加大上机操作在考核中的分值,促进学生的实践。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授课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这正是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关键。要让学生不断增强对对计算机知识的总体理解,并发挥自身创造性,不断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鸿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2]于智平.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益的几点体会[J].中国电化教育,2010(03).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能力;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计算机不再是一个纯粹的高科技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正因为如此,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并使用各类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主要的公共必修课程。
1.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教师均为学生做了课程内容的全面讲解,但是由于大部分学校安排的课时少,内容多,加上上机操作课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尽管学校在教学方式上不断进行改革优化,但一些问题还是无法得到完全解决。现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课程内容相关分析。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应用、互联网相关知识等。由于部分课程专业性较强,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一些经常使用的软件内容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操作起来的效果却差强人意。由于学科特点,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较快,而书本内容却往往难以同步更新。有些书籍内容冗余繁杂,学生在学习完书本知识以后无法深刻体会相关内容,课程知识无法形成本专业特色,与实际应用关系不紧密,没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2)授课方式相关分析。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常采取先串讲知识要点,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操作流程,最后安排学生进行上机模拟。而这种教学模式固有的缺陷就是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学生无法提起足够的兴趣;而上机操作过程中又容易眼高手低。整个的学习过程无法得到有效的衔接与配合,很难保障学习效果。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简单记忆和积累,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上机实践就成了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但是最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不充足。
(3)授课对象相关分析。在校学生由于学习能力不同,所以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再加之部分学生存在抵触情绪,学习比较被动。这就造成了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本课没有足够重视。
2.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授课讲究技巧,改革教学方
法。提高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是授课教师同样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切实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要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只有有效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授课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确保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的潜在作用。授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对于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需要更多进行相关辅导。这种分类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还会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优化课程内容,并加强针对
性。由于教材更新远远赶不上计算机知识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设计分析、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提取,并将教材内尚未体现知识点进行补充。另外,授课教师还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教学,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同专业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进行应用,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而言,上机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授课教师在上机实践时可以给学生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学生的上机操作结果详细的记录,分析发现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对操作薄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加大上机操作在考核中的分值,促进学生的实践。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授课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这正是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关键。要让学生不断增强对对计算机知识的总体理解,并发挥自身创造性,不断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鸿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2]于智平.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益的几点体会[J].中国电化教育,2010(03).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