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研制新型高效降粘剂进行性能评价,该降粘剂具有较强的降粘能力,70℃下,降粘剂浓度为1~2%时,与稠油的降粘率接近90%;同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130℃下使用污水时降粘率仍能达到89.6%,随着温度升高,降粘效果略有增加。驱替试验和现场单井试注试验表明,新型高效降粘剂具有较强的降粘和洗油性能,能够显著降低突破压力,提高油井产能。
关键词:降粘剂 性能评价 驱替试验 单井试注
一、前言
胜利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稠油含蜡高,粘度高,且断层多,油藏类型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大了稠油油藏开发难度。如何对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使之成为可动用储量,是一直研究与探索的世界性课题。大量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化学驱油是解决低渗透油藏和稠油油藏开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浓度、温度和水质等方面对新型高效降粘剂进行性能评价,物模试验表明,该降粘剂能有效提高采收率。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进行单井试注,共注入降粘剂12t,累计增油52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粘度测量:将降粘剂与原油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在70℃下保持一定时间后,采用布什粘度计测量样品在70℃,7s-1下的粘度。
三、新型高效降粘剂性能评价
1.浓度对降粘剂降粘效果的影响
浓度是影响降粘剂降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使用效果及投入产出比情况。
按降粘剂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0.5%、2%、4%、6%,分别将降粘剂加入稠油中,充分混合后,放置在70℃烘箱中,间隔一段时间取出,用布氏粘度计测粘度。
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降粘剂剂后,稠油的粘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稠油的粘度呈现出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说明降粘剂降粘速度快,且降粘后稠油样品的粘度始终保持稳定。可以看出,随着降粘剂含量的增加,油品的粘度逐渐下降,降粘效果明显。
2.温度对降粘剂降粘效果的影响
油藏条件不同,油藏之间的温度差异也较大。降粘剂对温度的使用要求是决定其是否适用于该油藏的重要因素,为此考察了不同温度下降粘剂对稠油的降粘效果。
将降粘剂按总质量的4.0%添加到稠油中,搅拌均匀,分别放置在50℃、70℃、90℃、130℃的烘箱中140h后取出,用布氏粘度计测其粘度,结果分别为6920、800、780、740、720。
3.水质对降粘剂效果的影响
将降粘剂与稠油混合均匀,固定降粘剂浓度为2.0%,分别按油水比10:1加入污水,放置在70℃烘箱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测量油品粘度,以考察水质对降粘剂降粘效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无污水情况下的油样和油水比为10:1情况下的油样的粘度都呈现出先迅速降低,后变得平緩的趋势。
4.物模试验研究
通过对降粘剂的性能评价了解到,该降粘剂具有很强的稠油降粘能力,能够使稠油的粘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很低,并且稳定性良好。同时由于该降粘剂中含有表面活性组分,因而应该有较强的洗油作用。
4.1 试验流程
物模试验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过程。
污水驱:首先抽真空饱和污水,然后在90℃下饱和稠油,接着70℃下直接水驱,水驱至含水大于97%。
降粘剂段塞:首先抽真空饱和污水,然后在90℃下饱和稠油,接着70℃下注入0.1PV降粘剂和0.2PV污水顶替液,70℃下保存两天,两天后水驱,水驱至含水大于97%。
4.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1驱替效果比较
比较污水驱与降粘剂段塞这两种驱替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注入降粘剂段塞对油藏的影响,考察对象是突破压力。在驱替过程中,压力会随着驱替液的注入而迅速上升,上升至一定值后,压力会突然下降,后又趋于平缓。驱替过程中压力的最大值称为突破压力。
4.2.2提高采收率效果比较
从表4中看出,两种驱替过程砂芯性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降粘剂段塞采收率高出污水驱17.7%。
4.2.3驱油机理研究
我们推断该降粘剂的驱油机理:一方面是降粘剂的降粘作用,另一方面是降粘剂的表面活性洗油作用。
四、现场应用
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进行单井试注,试注过程采用多段塞注入、慢注降粘剂快打顶替水的方法,分多段塞注入,每个段塞中以低排挤量注入降粘剂,再用高排挤量注入污水作为顶替,完成所有段塞后,焖井一段时间,以充分降低原油粘度,提高近井地带渗流能力,从而提高油井产能。共注入新型高效降粘剂12t,试注后原油粘度由9220mPa·s下降至4138mPa·s(均为70℃下),降粘率达到55.1%,累计增油52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
1.新型高效降粘剂由多种表面活性剂以及催化剂组成,其降粘作用极强,在70℃下,降粘剂浓度为1~2%时,与稠油的降粘率接近90%;降粘剂有良好的适应性,在130℃下使用污水时降粘率仍能达到89.6%,随着温度的升高,降粘效果略有增加;
2.通过驱替试验和现场单井试注试验表明,新型高效降粘剂具有较强的降粘和洗油性能,能够显著降低突破压力,提高油井产能。
参考文献:
[1] 田仲强, 黄敏, 田荣恩等. 胜利油田稠油开采技术现状. 特种油气藏, 2001.
[2] 张以根, 元福卿, 祝仰文. 胜利油田化学驱油技术面临的矛盾及对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关键词:降粘剂 性能评价 驱替试验 单井试注
一、前言
胜利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稠油含蜡高,粘度高,且断层多,油藏类型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大了稠油油藏开发难度。如何对低渗透稠油油藏开采,使之成为可动用储量,是一直研究与探索的世界性课题。大量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化学驱油是解决低渗透油藏和稠油油藏开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浓度、温度和水质等方面对新型高效降粘剂进行性能评价,物模试验表明,该降粘剂能有效提高采收率。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进行单井试注,共注入降粘剂12t,累计增油52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实验材料、仪器及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粘度测量:将降粘剂与原油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在70℃下保持一定时间后,采用布什粘度计测量样品在70℃,7s-1下的粘度。
三、新型高效降粘剂性能评价
1.浓度对降粘剂降粘效果的影响
浓度是影响降粘剂降粘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使用效果及投入产出比情况。
按降粘剂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0.5%、2%、4%、6%,分别将降粘剂加入稠油中,充分混合后,放置在70℃烘箱中,间隔一段时间取出,用布氏粘度计测粘度。
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降粘剂剂后,稠油的粘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稠油的粘度呈现出先迅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说明降粘剂降粘速度快,且降粘后稠油样品的粘度始终保持稳定。可以看出,随着降粘剂含量的增加,油品的粘度逐渐下降,降粘效果明显。
2.温度对降粘剂降粘效果的影响
油藏条件不同,油藏之间的温度差异也较大。降粘剂对温度的使用要求是决定其是否适用于该油藏的重要因素,为此考察了不同温度下降粘剂对稠油的降粘效果。
将降粘剂按总质量的4.0%添加到稠油中,搅拌均匀,分别放置在50℃、70℃、90℃、130℃的烘箱中140h后取出,用布氏粘度计测其粘度,结果分别为6920、800、780、740、720。
3.水质对降粘剂效果的影响
将降粘剂与稠油混合均匀,固定降粘剂浓度为2.0%,分别按油水比10:1加入污水,放置在70℃烘箱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测量油品粘度,以考察水质对降粘剂降粘效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无污水情况下的油样和油水比为10:1情况下的油样的粘度都呈现出先迅速降低,后变得平緩的趋势。
4.物模试验研究
通过对降粘剂的性能评价了解到,该降粘剂具有很强的稠油降粘能力,能够使稠油的粘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到很低,并且稳定性良好。同时由于该降粘剂中含有表面活性组分,因而应该有较强的洗油作用。
4.1 试验流程
物模试验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过程。
污水驱:首先抽真空饱和污水,然后在90℃下饱和稠油,接着70℃下直接水驱,水驱至含水大于97%。
降粘剂段塞:首先抽真空饱和污水,然后在90℃下饱和稠油,接着70℃下注入0.1PV降粘剂和0.2PV污水顶替液,70℃下保存两天,两天后水驱,水驱至含水大于97%。
4.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1驱替效果比较
比较污水驱与降粘剂段塞这两种驱替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注入降粘剂段塞对油藏的影响,考察对象是突破压力。在驱替过程中,压力会随着驱替液的注入而迅速上升,上升至一定值后,压力会突然下降,后又趋于平缓。驱替过程中压力的最大值称为突破压力。
4.2.2提高采收率效果比较
从表4中看出,两种驱替过程砂芯性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降粘剂段塞采收率高出污水驱17.7%。
4.2.3驱油机理研究
我们推断该降粘剂的驱油机理:一方面是降粘剂的降粘作用,另一方面是降粘剂的表面活性洗油作用。
四、现场应用
在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进行单井试注,试注过程采用多段塞注入、慢注降粘剂快打顶替水的方法,分多段塞注入,每个段塞中以低排挤量注入降粘剂,再用高排挤量注入污水作为顶替,完成所有段塞后,焖井一段时间,以充分降低原油粘度,提高近井地带渗流能力,从而提高油井产能。共注入新型高效降粘剂12t,试注后原油粘度由9220mPa·s下降至4138mPa·s(均为70℃下),降粘率达到55.1%,累计增油52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
1.新型高效降粘剂由多种表面活性剂以及催化剂组成,其降粘作用极强,在70℃下,降粘剂浓度为1~2%时,与稠油的降粘率接近90%;降粘剂有良好的适应性,在130℃下使用污水时降粘率仍能达到89.6%,随着温度的升高,降粘效果略有增加;
2.通过驱替试验和现场单井试注试验表明,新型高效降粘剂具有较强的降粘和洗油性能,能够显著降低突破压力,提高油井产能。
参考文献:
[1] 田仲强, 黄敏, 田荣恩等. 胜利油田稠油开采技术现状. 特种油气藏, 2001.
[2] 张以根, 元福卿, 祝仰文. 胜利油田化学驱油技术面临的矛盾及对策.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