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溃疡又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运用泻黄散加减治疗口腔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收治口腔溃疡患者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15~70岁,平均43岁;病程1周~11年,平均3年;已经抗炎、补充维生素、外贴等多种方法治疗、疗效欠佳。
治疗方法:①方药组成:石膏(先下)30g,知母、藿香、丹皮、栀子、黄芩、茯苓、山萸肉各10g,黄芪、白芍、生地各15g,甘草9g。②临床加减变化:脾气虚弱去石膏,加党参、白术;脾胃湿热者,加苏梗、黄连;肾阳不足者去石膏,加川断、牛膝;胃热便秘者,加大黄;阴液亏虚者,加沙参、麦冬。③用法及疗程:水煎服,日1剂,7天1个疗程。嘱患者清淡饮食、生活规律。
结果
经治疗1个疗程,口腔溃疡临床痊愈32例,显效17例。多数患者在服药3天后见效,表现为溃疡明显减少、疼痛缓解。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9例复发,复发时症状减轻,继续服药仍有效。
讨论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最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是机体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功能異常引起。医称“口疳”、“口疮”,中医古籍中多有论述,《医宗金鉴》“大人口破分虚实,静红为实,淡红为虚”。太平圣惠方“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有热,乘于心脾,故令口舌生疮也”。《寿世保元》“口疮连年不愈,服凉药不效,此虚火也”。因而其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病机是心脾伏火、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心脾两虚、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有关,治宜祛湿热、健脾胃、清心泻火、滋补肾阴等法。本方石膏清脾胃伏火,栀子苦寒泻火,知母、丹皮清心泻火,生地、白芍、山萸肉滋阴清虚热、引火下行,黄芩清热燥湿,黄芪、茯苓益气健脾,藿香复振脾胃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如此配伍,祛邪不伤正,取得较好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05~2009年收治口腔溃疡患者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15~70岁,平均43岁;病程1周~11年,平均3年;已经抗炎、补充维生素、外贴等多种方法治疗、疗效欠佳。
治疗方法:①方药组成:石膏(先下)30g,知母、藿香、丹皮、栀子、黄芩、茯苓、山萸肉各10g,黄芪、白芍、生地各15g,甘草9g。②临床加减变化:脾气虚弱去石膏,加党参、白术;脾胃湿热者,加苏梗、黄连;肾阳不足者去石膏,加川断、牛膝;胃热便秘者,加大黄;阴液亏虚者,加沙参、麦冬。③用法及疗程:水煎服,日1剂,7天1个疗程。嘱患者清淡饮食、生活规律。
结果
经治疗1个疗程,口腔溃疡临床痊愈32例,显效17例。多数患者在服药3天后见效,表现为溃疡明显减少、疼痛缓解。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9例复发,复发时症状减轻,继续服药仍有效。
讨论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最常见、多发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是机体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功能異常引起。医称“口疳”、“口疮”,中医古籍中多有论述,《医宗金鉴》“大人口破分虚实,静红为实,淡红为虚”。太平圣惠方“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有热,乘于心脾,故令口舌生疮也”。《寿世保元》“口疮连年不愈,服凉药不效,此虚火也”。因而其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病机是心脾伏火、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心脾两虚、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有关,治宜祛湿热、健脾胃、清心泻火、滋补肾阴等法。本方石膏清脾胃伏火,栀子苦寒泻火,知母、丹皮清心泻火,生地、白芍、山萸肉滋阴清虚热、引火下行,黄芩清热燥湿,黄芪、茯苓益气健脾,藿香复振脾胃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如此配伍,祛邪不伤正,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