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生物科学已经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 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设置的三大理念之一, 就是着眼于将生物教学与个人和社会紧密联系,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相互联系, 提倡生活化教学,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 如何让生活实践走进课堂, 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 营造学习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就像一篇文章要有精彩地开头, 一次演讲要有好的导语, 一幕戏剧要有一出诱人的引子。一堂课也必须有引人入胜的开场, 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件导入课程, 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
(一) 关注新闻热点, 启发学生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和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 如果教师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 不仅能让教学紧跟时代脉搏, 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如在讲授“细胞核移植技术” 时, 可以通过最新克隆信息导入; 学习“病毒” 一课时, 可通过学生最想知道的“非典”、禽流感等导入。SARS 病毒侵害了人体的哪些细胞, 如何危及人的生命? 禽流感通过什么方式传播, 吃鸡蛋和鸡肉会传染吗?这样使学生思考、了解这些常识, 可以使课程成为连接生物学与生活实践的枢纽。
教师联系当前新闻热点教学, 不但可以使学生能牢记知识、了解生活常识, 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关注学生生活, 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事物。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特点, 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在积极、活跃的基础之上。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内容时, 通过曹操引导士兵“望梅止渴” 的故事导入, 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生活经验, 导入新课, 一方面可以使新知识的学习找到生长点, 使其成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延伸和深化, 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最终也要运用于生活的道理。
二、从生活实践出发, 让知识在应用中升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教育起源于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当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 运用生物探究实验解决疑难的问题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和过程。探究实验也满足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学生主要以生活体验来参与思考和探究, 直接触及问题,产生顿悟, 引发灵感。
在学习《细菌》一节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书上没有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 如“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 的实验, 通过该实验引导保鲜的实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 列出实验步骤, 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 低温、低氧。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 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亲历探究, 解决身边的疑惑问题, 并体会由探索带来的喜悦, 有助于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二) 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原有的经验,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学以致用”, 这样的学习才具有真正意义。
在学习《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一节时, 学习完知识点后, 又增加了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导致“烧苗” 以及补救的措施, 就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细胞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 在学习《血液》一节后, 学生就可以理解体检时做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表到底意味着什么意思, 可以简单分析身体的状况, 从学习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在学过《消化系统的组成》后, 可让学生分析为什么馒头在口内越嚼越甜; 学过遗传病的有关知识后,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国婚姻法规定近亲不得结婚……
日常生活可以给学生提供的直接经验都是有血有肉的。很多经验都是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 当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与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在学生头脑中汇合时, 理解与记忆的效果必定大大提高。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而且可以使其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积极性。
生物《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设置的三大理念之一, 就是着眼于将生物教学与个人和社会紧密联系,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相互联系, 提倡生活化教学,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 如何让生活实践走进课堂, 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 营造学习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就像一篇文章要有精彩地开头, 一次演讲要有好的导语, 一幕戏剧要有一出诱人的引子。一堂课也必须有引人入胜的开场, 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件导入课程, 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
(一) 关注新闻热点, 启发学生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和社会息息相关的学科, 如果教师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 不仅能让教学紧跟时代脉搏, 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如在讲授“细胞核移植技术” 时, 可以通过最新克隆信息导入; 学习“病毒” 一课时, 可通过学生最想知道的“非典”、禽流感等导入。SARS 病毒侵害了人体的哪些细胞, 如何危及人的生命? 禽流感通过什么方式传播, 吃鸡蛋和鸡肉会传染吗?这样使学生思考、了解这些常识, 可以使课程成为连接生物学与生活实践的枢纽。
教师联系当前新闻热点教学, 不但可以使学生能牢记知识、了解生活常识, 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关注学生生活, 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强, 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事物。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这个特点, 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在积极、活跃的基础之上。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内容时, 通过曹操引导士兵“望梅止渴” 的故事导入, 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生活经验, 导入新课, 一方面可以使新知识的学习找到生长点, 使其成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延伸和深化, 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 最终也要运用于生活的道理。
二、从生活实践出发, 让知识在应用中升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教育起源于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生物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当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一) 运用生物探究实验解决疑难的问题
《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 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和过程。探究实验也满足了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学生主要以生活体验来参与思考和探究, 直接触及问题,产生顿悟, 引发灵感。
在学习《细菌》一节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书上没有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 如“探究水果保鲜的条件” 的实验, 通过该实验引导保鲜的实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 列出实验步骤, 最后通过比较各小组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得出水果保鲜的适宜条件: 低温、低氧。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 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亲历探究, 解决身边的疑惑问题, 并体会由探索带来的喜悦, 有助于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二) 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联系学生原有的经验,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把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学以致用”, 这样的学习才具有真正意义。
在学习《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一节时, 学习完知识点后, 又增加了一次性施肥过多为什么会导致“烧苗” 以及补救的措施, 就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细胞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土壤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 在学习《血液》一节后, 学生就可以理解体检时做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表到底意味着什么意思, 可以简单分析身体的状况, 从学习中让他们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在学过《消化系统的组成》后, 可让学生分析为什么馒头在口内越嚼越甜; 学过遗传病的有关知识后,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我国婚姻法规定近亲不得结婚……
日常生活可以给学生提供的直接经验都是有血有肉的。很多经验都是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 当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与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在学生头脑中汇合时, 理解与记忆的效果必定大大提高。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而且可以使其认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