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闻类专业教育成效普遍难尽人意的原因及可用对策试探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4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闻类专业的本科、硕士乃至博士毕业生普遍都不会写新闻报道文章,这在业界几乎已是尽人皆知的不争的事实,业界及社会舆论对此种状况也有过许多批评,甚至,在各种版本的“中国高校骗人专业”名单中,新闻专业都“榜上有名”。本文所探究的,就是新闻类专业之所以会陷入这一窘境的原因及如何才能走出这一窘境的可用对策。
  [关键词] 新闻类专业 存在问题 可用对策
  
  近一二十年来,开办新闻或新闻类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但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质量,却普遍都很令人遗憾。
  一、当前新闻类专业的毕业生普遍都难以胜任得了新闻采编岗位的工作
  去年夏天,南方某报招聘采编人员,虽然应聘者中也不乏许多名校新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但考试结果,数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应聘者中不但没谁能按给定的材料来写得出一条像样的消息来,甚至就连判断一篇稿子是否属于消息文章,也没几人能分得清!
  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写不了报道文章,这已不是什么新闻,早在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赵振宇就指出,许多新闻学博士,也是就连最简单的新闻报道文章——消息也不会写(见新华社2005年12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而中央某报一个部门的主编也曾对笔者说过,该报向来所接收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多是来自名校,但这些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要独立采写出一条新闻来,大多都还得要有人带上好几个月才行。而在百度、谷歌和搜弧等网上所能搜到的任何一份“骗人专业”名单中,都少不了新闻专业,这就足以说明,各地院校新闻专业的办学成效,普遍都得不到社会所认可。
  二、新闻类专业的毕业生之所以普遍都难以胜任得了新闻工作的原因
  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胜任不了新闻岗位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专业的许多专业课教师并不了解新闻工作更不懂新闻写作
  综观各地院校的新闻专业,除了几所老牌的名校之外,新闻专业的师资队伍,大多都是由原有的中文教师改行过来和由刚毕业来的新闻学硕士、博士所构成。
  原有的中文教师,即使在教中文专业方面再出色,直接将他们拉来教新闻也未必就能教得了。因为“隔行如隔山”,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独立学科的新闻学,它有着一套属于它自身所特有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绝非是外行人凭着一点小聪明望文生义就能掌握得了的。
  而那些刚拿到学位的新闻学硕士、博士,虽然已经学过了不少的新闻理论,但他们所学的那些理论,到底是真学问还是伪学问呢?新华社湖北分社党组成员、纪委书记、高级记者方政军博士就曾说过,他有个同事的一位部下,当记者时半年多时间才能见报一篇稿子,但改行到某重点高校去教新闻后,才几年工夫就获得了教授职称并当上了博导(见《今传媒》2006年第1期《新闻学博士不会写消息,谁之过?》,作者:木东),试想,这样一些连当记者都不称职的博导,他们所教给博士生们的那些“专业知识”,会是真正的专业知识吗?
  退一步说,就算硕导、博导们所教给研究生的那些知识是真正的专业知识,但让那些刚啃完理论而尚未经过实践锻炼的硕士、博士们一转身就去教别人怎样采写新闻,这和让从没做过手术的人去医学专业教学生如何做手术,让从没开过车的人去驾校教人怎样开车又有什么两样呢?
  (二)在新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上的偏差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素养质量
  1、学校方面指导思想上所存在的偏差
  前已叙及,对于新闻专业的教学而言,没有实际的采写工作经验,就像没做过手术的人去教人如何做手术,没开过车的人去教人如何开车一样,是不可能能够真正教得了的,但综观各校对新闻专业教师的人选要求,几乎全都是只强调学历而忽视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师的薪酬待遇上,也都是片面地按“牌子”来论高低;而在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各地学校所考虑的也只是要把教师送去什么名校进修而完全忽视了许多新闻专业教师最缺的就是实践经验这一实际情况,从没考虑过要让教师到新闻单位去参加实践锻炼来掌握到些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
  2、上级有关部门指导思想上所存在的偏差
  上级有关部门的某些不当规定,对学校新闻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如在对师资力量的考量上,从来都是不分专业性质特点而一概以学历而论,这样,学校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各种各样的评估、为使办学层次能够升格或为能多争取到更多一些的硕博点,在用人上就只能是不论什么专业都要唯高学历是用。只看学历,或许对某些专业的教师而言并无不当,但对于新闻专业来说,把学历作为考量教师的实力的唯一标准就有失科学。而在教师职称的评定政策上,许多地方都是学历越高,晋升职称的年限要求就越短,学历不高的哪怕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再强和专业成果成就再多,要获得相应职称也比那些既不懂行又没什么成果和成就的高学历者要难得多;此外,在职称晋升条件中不分专业特点,对新闻专业教师,也是和对别的专业的教师一样只片面强调是否做过什么“课题”和出了什么“论文”而从不过问对所教专业是否真正懂行,更无必须要发表过多少篇什么题材和体裁的新闻报道文章的要求,所有这些,客观上都起到了促使大家都去务虚而不务实的消极作用。
  (三)课程的设置有失科学导致学生难以把专业课真正学好
  目前,许多院校新闻类专业所开的课程大都在四五十门以上,有的甚至还多达八十几门,除去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每个学期所开的课都有十门左右甚至十门以上,这样,各种课程大多都是只开一个学期的课,并且每门课程也多是每周只有一次课,这么少的课时,教师别说不可能让学生把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方法真正学会,甚至就连要把需讲授的内容蜻蜓点水般地点到为止,时间都还十分不足,更谈不上怎样去具体指导学生开展训练了。
  (四)专业课教材中的专业知识含量少而让学生无知识可学
  新闻专业现有的各种教材,普遍都存在着专业知识含量太少的问题,如一本许多院校都在用并且用了很多年的新闻采访学教材,其中真正介绍到采访方法的内容就只占全书篇幅的2.27 %,其余则全都是些不着边际的“宏观”理论,如记者应坚持什么什么原则和要走什么什么路线,要养成什么什么良好习惯等;新闻写作教材,也多是介绍了新闻报道文章有多少种文体和说明各种文体又可细分出哪些什么类型及各种类型的文章的结构形式而已,至于怎样判断题材的新闻价值,怎样取舍材料,怎样确定文章的主题,各种题材、体裁的新闻报道文章的写作应从什么地方切入,文章的篇章结构应怎样根据题材的内容来科学布局,在写作中应重点把握什么和注意什么等等则很少提及甚至根本就不提及;而广播电视课的教材,相当部分教材的内容也多是空谈些“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与职业道德”、“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及特征”、“广播电视受众与受众研究”、“受众心理分析”、广播电视的“语言符号的功能”和“节目的听觉元素”或“视觉元素”等等不切实际的“概论”而对真正的业务知识则几乎都不提到。难怪网民在说新闻类专业是“骗人专业”时,都说这专业所教的“专业内容莫名其妙”,全靠“胡诌一些理论骗人”了。
  (五)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和做法严重制约着教学的质量
  尽管国家教育部并无授予学位必须要与大学英语四六级挂钩的规定,并且把学位与英语过级挂钩的做法多年来也一直都广受社会批评,但直到现在,依然还有的学校继续顽固坚持这种喧宾夺主的不当做法。这样,实际上就是迫使学生都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英语上,而对于至关重要的本专业的专业课的学习,反而只好是应付了事了。还有,在评优、奖学金评定、学位授予和保研等方面,由于许多学校都有着“所有学科成绩”都必须要达到多少分以上的规定,这样,学生为了保证“所有学科成绩”都能“达标”,就只好不分主次地对各门学科都平均用力,结果,尽管许多学生门门成绩都“达标”了,但最需要学好的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却没能学到多少。
  另外,近十多年来,许多学校为了节省课酬,都争相把教室越做越大来让上百人,甚至几百人在一起上大课。这种一种像开大会般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上课中若要提问学生,也没办法听到被提问者的回答;并且,由于这种大课堂又多是要隔十多个座位才有一条过道,教师若要抽学生到黑板上做练习,坐在中间的学生也不容易走得出来,这样一种很难开展师生互动的课堂,即使教师水平再高和再卖力,也难会有好的效果。
  三、办好新闻类专业的若干可用对策
  笔者认为,新闻类专业对于被列为“骗人专业”,不服气甚或要争辩、讨说法等等都不是办法而唯有把专业办好,让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为业界所认可才是上策,而以笔者之见,要使新闻类专业的教育工作走出当前不被社会认可的窘境,就应从如下一些方面来努力:
  (一)应有计划地安排新闻专业教师到媒体单位实习锻炼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由于当前很多新闻专业课教师在专业上不但没有“一桶水”甚至就连“一杯水”也没有而纯属“买空卖空”,而新闻行业中那些高水平的记者、编辑又不愿意改行来教书,因而,要改变当前许多新闻专业教师不懂新闻的这一尴尬现状,比较现实的办法就是通过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充电”,如学校可分期分批地安排他们到新闻单位的对口岗位上去实习,等到他们业务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积累起了一定的新闻工作经验之后再回校教学,或者是通过一些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来鼓励他们边工作边利用课余时间到新闻单位开展实习,这样让他们通过参加实践来使自己成为新闻工作的内行之后,上起课来就不至于是只能靠点小聪明来望文生义了,所教给学生的也就不再是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伪知识、伪学问了。
  (二)学校及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对教师的水平评价标准应予修正
  前面已经说过,让一个只有“牌子”而无专业工作经验的人去教人怎样采写新闻,其实就和医科院校让一个从没做过手术的人去教人怎样做手术,驾校让一个从没开过车的人去教人怎样开车一样荒唐!因而,学校若是真想让学生学到些真本事而不愿让人再把新闻专业唾骂为“骗人专业”,在用人上及在教师的劳动报酬上,就应改变现在这种唯高学历吃香的不当做法而注重教师专业水平的实际“含金量”才是。
  而上级有关领导部门,有些政策也应修正,如在考量、评价新闻专业的办学条件和办学实力方面,就不宜像对别的专业那样只看有多少教师是博士或“海归”而应强调有多少教师是真正懂行;在新闻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上,也不宜只看曾经去过什么国家的什么名校进修和做过什么“课题”、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而更应看是否有过新闻工作的实际经验和曾独立采写、发表过了多少篇什么题材、体裁的新闻报道文章,唯有这样,才能促使新闻专业课的教师们主动去钻研和通过参加实践锻炼来使自己由外行变为内行。
  (三)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少而精并突出专业课的地位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对于新闻专业这样一种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来说,课程的设置应是在精而不在多,开设四五十门甚至七八十门课程,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不利于让学生把专业课真正学好,其实,大学本科阶段的四年时间,开有二三十门课也就够了,要是能让学生把其中的五六门或六七门核心专业课真正学好,那也就很不错了。因而,笔者认为,学校要是真想把新闻专业办好而不是只想“骗人”,就应把现有的那些与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许多课程(不包括国家规定的必开科目)大刀阔斧地砍掉,以腾出更多的课时来用于专业课尤其是核心专业课的教学,只有这样突出好专业课尤其是核心专业课的地位,重点抓好专业课尤其是核心专业课的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学得更好一些。
  (四)鼓励并组织内行人士撰写或编写出真正顶用的专业课教材来
  针对当前新闻专业的许多教材所普遍存在的知识含量太少,教材内容老在一些空洞理论上绕来绕去而极少接触专业知识实际,甚至某些教材是靠“胡诌”一些莫名其妙的“理论”来“骗人”的问题,笔者认为,国家应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来鼓励真正懂行的业界人士甚或业界内的大师们来帮忙撰写专业教材,凡经由专家组(成员由国家教育部约请新闻界中在专业上确具权威的专家来担任)审读认定确实达到应有质量标准并能适用于作为专业教材的书稿,则由国家拨给出版经费来出版;而对于一些没人自发撰写或虽有人自发撰写但所写出的书稿质量却达不到应有水准的课程的教材,则应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内行人士来撰写。如可在征得拟请人士所在单位同意的前提下,把新闻界中确能胜任此项工作的行家借用过来帮忙撰写或约请他们业余撰写,唯有这样,才有可能能从根本上来保证好新闻专业课教材的质量。
  (五)应从制度上来给办好专业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
  前面已经说过,对于应用性很强的新闻类专业而言,课程开得太多、专业课的地位得不到突出和大班上课,还有将学位与英语过级挂钩等不当做法,也是专业难以办好的重要原因(当然对于别的很多专业也是如此),因而,为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适应得了行业工作岗位对人才专业素养的需要,对于学校的种种不当做法,国家教育部都应明令禁止才好。
  作者简介:
  黎炯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新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广西北海。
其他文献
河流天然环境受到人类修建水库等活动的影响会发生诸如水华的水生态问题,近年来开展了大量河流水生态修复的研究.作者结合近年来对三峡库区支流水华的研究,提出了采用现场围
会议
目的: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为受体探索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及作用机制.方法:以“C-C motif chemokine 2”为检索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
荀子说过,人伦道德乃为人之本,“为人,人也;舍之,禽兽也”。唐朝思想家李翔说: “人之于万物,一物也,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乎哉?”由此看来,为德与否,或有德与
苹果密植栽培中,树形大都采用自由纺缍形和细长纺锤形,开张角度时以拉枝为好,拉枝时间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宜。由于此期农活较忙.不少果农就把拉 Apple densely cultivate
在电视直播中 ,导演与摄像之间需经常进行通讯 ,以便能及时将导演意图传达给每个摄像师 ,通讯对于各类晚会的现场直播或多机切换的现场节目制作都是必需的。在通讯系统中有两
与欧美国家相比,国内保险行业的IT 技术应用尚处于分散和缺乏规范状态,客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尤显不足,客户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如果说国内保险业目前还可凭借国内外保险体制
选用栋背水文站和吉安水文站近2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变化分析,以研究赣江中游吉安段的水质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近20年来赣江中游吉安段的水质
会议
本文首先指出城市湖泊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蓄水、防洪、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介绍了城市建设对城市河流湖泊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以九江市为例全面阐述了城市河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河流的污染与破坏问题越来越影响城市的发展,通过河流治理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控制入河污染源、清淤河道、还河流自然空间等多项治理措施.
——瞄准市场搞种植。棚室蔬菜生产要瞄准市场空档,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多,你早我转,你转我早”。根据市场需求,拾遗补缺,多发展一些精细优特蔬菜和高档蔬菜,从而提高棚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