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在癫痫病治疗中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癫痫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进行常规抗癫痫治疗,同时,对照组41例,采取奥卡西平治疗;观察组41例,采取左乙拉西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12%,脑电图痫样放电率为9.76%,照组患者分别为80.49%、29.27%,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癫痫病治疗中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脑电图痫样放电率,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癫痫病;左乙拉西坦;痫样放电
癫痫病主要与大脑神经元放电异常有关,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出现一系列运动、精神、意识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对癫痫病主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常规药物虽然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但病情控制效果不理想。研究发现,在癫痫病治疗过程中,清除自由基、控制癫痫发作、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是关键。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治疗癫痫的药物,在美国、欧洲部分国家的多项研究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在癫痫病治疗中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癫痫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女为26:15例,年龄22~63岁,平均(41.17±4.05)岁。对照组41例,男:女为24:17例,年龄21~62岁,平均(40.79±3.94)岁。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进行常规抗癫痫治疗,使用丙戊酸钠、氯硝西泮、卡马西平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奥卡西平(国药准字H20051518)治疗,口服,300 mg/次,2次/d。观察组患者使用左乙拉西坦(国药准字H20184030)治疗,口服,剂量20mg / kg,2次/d,单日剂量不超过2200mg。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2个月为1疗程)。
1.3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显效:癫痫发作频率减少80%以上,治疗后无复发;有效:癫痫发作频率减少60%~80%,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无效:未达到以上判断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项合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痫样放电率。
1.4統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6例,有效率为80.49%,差异明显(X?=4.10,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脑电图痫样放电率分别为82.93%(34/41)、80.49%(33/41),无明显差异(X?=0.08,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电图痫样放电率为9.76%(4/41),对照组为29.27%(12/41),差异明显(X?=4.97,P<0.05)。
3.讨论
癫痫病是一种复发率高、治愈难度大的常见疾病,其发作时特点为反复性、刻板性、自限性,据调查显示,每年癫痫病的发病率可达到35%,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难题。目前,临床上治疗癫痫的方案较多,包括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抗癫痫药物等,其中,药物干预应用最为广泛。奥卡西平是临床上治疗癫痫病的常用药,其药理活性成分为10,11-二氢-10-羟 基-卡马西平,可通过增强钾离子内流、降低突触前环磷酸腺苷及谷氨酸含量达到抗癫痫效果,疗效较好。但有报道指出,单用奥卡西平后,仍有35%左右的患者无法有效控制其癫痫发作。
左乙拉西坦属于吡咯烷酮衍生物,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与传统抗癫痫药均有较大差异,由于其作用靶点较多,因此疗效更加显著。目前,已知的左乙拉西坦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与中枢神经突触泡蛋白SV亚基2A结合,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第二,蛋白SV是一种关键性膜内蛋白质,可调节囊泡功能,使用左乙拉西坦后,能够通过作用于蛋白SV抑制Ca2+通道激活;第三,可通过抑制大脑皮质γ氨基丁酸受体的下调增强其对神经元回路的抑制作用;第四,可下调神经元突触前神经递质水平,抑制癫痫发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12%,脑电图痫样放电率为9.76%,照组患者分别为80.49%、29.27%,差异明显(P<0.05),可见与奥卡西平相比,左乙拉西坦的癫痫控制效果更佳,可作为癫痫病治疗的优选。
综上所述,在癫痫病治疗中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脑电图痫样放电率,应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杨博.观察左乙拉西坦在癫痫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6):155-157.
[2]吴玉冰,孔双艳.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10):111-113.
[3]刘慧.拉莫三嗪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9):1181-1182.
【关键词】癫痫病;左乙拉西坦;痫样放电
癫痫病主要与大脑神经元放电异常有关,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出现一系列运动、精神、意识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对癫痫病主要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常规药物虽然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但病情控制效果不理想。研究发现,在癫痫病治疗过程中,清除自由基、控制癫痫发作、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是关键。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治疗癫痫的药物,在美国、欧洲部分国家的多项研究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在癫痫病治疗中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癫痫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女为26:15例,年龄22~63岁,平均(41.17±4.05)岁。对照组41例,男:女为24:17例,年龄21~62岁,平均(40.79±3.94)岁。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进行常规抗癫痫治疗,使用丙戊酸钠、氯硝西泮、卡马西平等药物。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奥卡西平(国药准字H20051518)治疗,口服,300 mg/次,2次/d。观察组患者使用左乙拉西坦(国药准字H20184030)治疗,口服,剂量20mg / kg,2次/d,单日剂量不超过2200mg。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2个月为1疗程)。
1.3评价标准
疗效评定:显效:癫痫发作频率减少80%以上,治疗后无复发;有效:癫痫发作频率减少60%~80%,发作次数显著减少;无效:未达到以上判断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项合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电图痫样放电率。
1.4統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22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6例,有效率为80.49%,差异明显(X?=4.10,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脑电图痫样放电率分别为82.93%(34/41)、80.49%(33/41),无明显差异(X?=0.08,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电图痫样放电率为9.76%(4/41),对照组为29.27%(12/41),差异明显(X?=4.97,P<0.05)。
3.讨论
癫痫病是一种复发率高、治愈难度大的常见疾病,其发作时特点为反复性、刻板性、自限性,据调查显示,每年癫痫病的发病率可达到35%,已经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难题。目前,临床上治疗癫痫的方案较多,包括手术、迷走神经刺激、抗癫痫药物等,其中,药物干预应用最为广泛。奥卡西平是临床上治疗癫痫病的常用药,其药理活性成分为10,11-二氢-10-羟 基-卡马西平,可通过增强钾离子内流、降低突触前环磷酸腺苷及谷氨酸含量达到抗癫痫效果,疗效较好。但有报道指出,单用奥卡西平后,仍有35%左右的患者无法有效控制其癫痫发作。
左乙拉西坦属于吡咯烷酮衍生物,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与传统抗癫痫药均有较大差异,由于其作用靶点较多,因此疗效更加显著。目前,已知的左乙拉西坦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与中枢神经突触泡蛋白SV亚基2A结合,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第二,蛋白SV是一种关键性膜内蛋白质,可调节囊泡功能,使用左乙拉西坦后,能够通过作用于蛋白SV抑制Ca2+通道激活;第三,可通过抑制大脑皮质γ氨基丁酸受体的下调增强其对神经元回路的抑制作用;第四,可下调神经元突触前神经递质水平,抑制癫痫发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5.12%,脑电图痫样放电率为9.76%,照组患者分别为80.49%、29.27%,差异明显(P<0.05),可见与奥卡西平相比,左乙拉西坦的癫痫控制效果更佳,可作为癫痫病治疗的优选。
综上所述,在癫痫病治疗中应用左乙拉西坦治疗可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脑电图痫样放电率,应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杨博.观察左乙拉西坦在癫痫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6):155-157.
[2]吴玉冰,孔双艳.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应用于癫痫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10):111-113.
[3]刘慧.拉莫三嗪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9):1181-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