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时代下,涉警网络舆情突发性强、影响力大、防控成本高难度大。损害公安机关公众形象,恶化警民关系和威胁社会稳定。本文认为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加强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和追责机制;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发言人”机制;加强与媒体合作。
关键词 涉警网络舆情 公安机关 应对处置
作者简介:赵秋萍,西南科技大学,刑法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089
2015年5月2日黑龙江省庆安火车站派出所民警击毙一名暴力袭警犯罪嫌疑人。此事一出,网络上下一边倒,纷纷指责民警滥用职权杀害无辜。2014年9日晚18岁非洲裔青年学生迈克尔·布朗被白人警察威尔逊击毙,弗格森爆发抗议示威,随后升级为暴力冲突。纽约、洛杉矶、费城、芝加哥、匹兹堡、波士顿等多座城市爆发示威。
互联网络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涉警网络舆情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广度扩散开来。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执法活动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如其稍有不合规范的执法行为,就会被推到网络媒体的风口浪尖。因此,公安机关既是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发者和受影响者,同时也应当作为处置应对者,科学有效地应对和处置危机。
一、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和特征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上形成、传播,并已经或可能对公安机关的工作及形象产生恶劣影响的涉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舆情危机 。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有以下特征:
(一)突发性和快速传播性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微博、微信、论坛更是网民获取资讯和表达意见的便捷途径。如果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在行使各种综合管理的活动中,没有合乎规范,那么其行为一旦被曝光到网络上,就会立即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和谴责,给公安机关的形象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威胁社会稳定。
(二)破坏性极强
在我国信息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大家很容易对一些时事热点产生各种带有主观色彩的猜测和解读。这些猜测又经常会被其他受众误当事实传播 。如今的网络世界早已不再是一个虚拟社会,其影响力已经延续到了网络外的社会。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一旦出现,网民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人肉搜索”等手段和方式,将涉事的公安机关执法人员的身份资料和言行举止扒得清清楚楚。甚至有心怀不轨者,借机抹黑公安机关,使得群众对于公安机关的信赖程度大大降低。
二、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
研究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能找到危机出现的缘由和症结所在,进而才能探求应对和处置的方法和策略。大体来说,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公安机关执法人员执法不规范
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行政管理方面,户籍管理、交通管理和治安管理;在司法活动方面,刑事侦查和打击犯罪。然而在这样庞大的队伍里,其组成人员难免良莠不齐,再加上由于人手不够而临时增加的警务辅助人员众多,难以保证每一个执法人员都能合乎规范地执法。再加上一些执法人员本身观念比较老旧,在执法活动中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代表的是整个公安机关的形象,进而做出一些损害队伍声誉的行为。
(二)网民表达意见过于随意,缺乏监管
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各大论坛,网民的发言都可以匿名,这种隐秘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负责任的言论提供了条件。罗德里克·麦奇生说过:“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盲目跟风者缺少自己独立的判断,喜欢随大流地表达意见,最终形成声势浩大影响巨大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恶意造谣者往往出于仇视的因素,或者被境外反动势力收买,故意编造、传播或夸大涉警事件,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国家的不满,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媒体为制造噱头吸引注意而故意夸大事实
在利益的驱使下,媒体往往将这类涉警事件进行夸大,然后放在头版吸引大家的眼球。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与网民们缺乏理性思考的意见混合发酵,形成更加严重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一些媒体甚至不负责任地直接在标题中使用“警察”、“公安局”等最能吸引群众的字眼,报道中也极尽所能地夸大公安机关的不规范行为,只为顺应群众的“仇警”心理,这对于改善警民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公安机关处理不够专业
一方面是对于网络知识掌握不够,无从下手,应对起来反而南辕北辙。
另一方面没有掌握网络舆情危机与实际工作阻碍的差别,一刀切,极力掩盖事实,反而欲盖弥彰。没有认识到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和扩散只在一朝一夕之间,仍然采用逐级上报的处理模式,应对理念严重滞后,处置效果自然也事倍功半。
(五)没有建立长效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预防和应对机制
应对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公安机关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反应时间与舆情危机传播速度的严重不对称 。平时没有注重分析其他地区和部门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处置的经验或者教训,遇到问题只能盲目抓瞎。没有专门的队伍和人才来预防和应对,或者这种队伍只是临时性和业余的,而没有建立一个长效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预防机制和应对机制。
三、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与处置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中得出了涉警舆情危机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解决之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规范执法,进一步提升警民关系 根本上来说,只要我们的公安机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尽量保证每一次执法、每一个队伍的组成都是合乎规范的,那么涉警舆情危机自然会大大减少。人民警察执行各种综合治理事务,原本就是为广大群众和整个社会创造一个更加良好有序的环境,警民之间本就有着一致的根本利益。如果公安机关只是为了执法而执法,简单粗暴并且损害群众的利益,那岂不是本末倒置?以人为本,规范执法,才是改善警民关系,化解社会对警察队伍误解的良方。4月6日下午5时许,山西太原一位目睹了全家遇车祸的小男孩满身玻璃渣,嚎啕大哭。为分散其注意力,一名交警抱起他暖心安慰。这名交警的暖心行为,体现出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因此得到了网民们的一致称赞。
(二)预防危机,对网络意见表达进行科学监督
坚持长期搜集、整理与研究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整个发展过程,从诸多起危机中寻找规律。关注广大网民最为关心和敏感的社会话题,并且对网络民意的态度倾向进行科学分析。舆情监测早期重视突发事件的应对,看到的是此起彼伏的舆情热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和放大 。充分发挥网络管理员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微博、微信和各大论坛设立专业的舆论引导员,引导网民们理性地看待涉警事件,不偏激不盲从。前期预防阶段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当突发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出现时,才不会自乱阵脚。
(三)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发言人”机制,及时权威澄清真相
一方面,对于虚假的涉警事件,如果公安机关没有积极回应与澄清,任由心怀叵测者添油加醋,那么整个社会就会依据自己有失偏颇的判断,认同造谣者的意见。只有权威的发言人公布真相,才能制止谣言,防止警民关系遭到恶意破坏。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的执法人员确实存在行为不规范的情形时,发言人更应该站出来,对执法人员的错误大胆承认,提出批评,积极寻求广大群众的谅解,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要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新闻发布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重大涉警舆情,能够在第一时间客观公正地发布权威信息、公布真相、引导舆论,把握主动权 。
(四)加强与媒体合作,建立成熟的多方位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处置机制
加强与媒体合作,将媒体的优势加以运用和发挥。在平时,公安机关要跟媒体保持积极稳定的互动,将公安机关队伍的工作进展、好人好事、正能量事迹提供给媒体。公安部决定,自2004年起,在全国公安机关实行定期新闻发布制度,及时主动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重要信息。
原则上,公安部和省、自治区公安厅每一个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活动;直辖市、省会市、副省级市公安局每半个月举行一次,也可以根据需要每周举行一次 。与媒体积极合作,共同探讨,尊重媒体,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建立健全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处置机制。
四、结语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是一个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公安机关形象、警民关系和社会稳定都能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加强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和追责机制;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发言人”机制,澄清真相,防止炒作;加强与媒体合作,建立成熟的多方位的涉警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
注释:
王来华.舆情研究概念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马峰.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危机及其应对.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3).84-87.
王今成.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以公安执法规范化为视角.犯罪研究.2015(1).
陈林林.论当前公安机关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4).
祝华新.舆情监测发掘社会正能量.光明日报.2015年1月16日.
孟建柱.着力强化五个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维护稳定水平.求是.2009年12月1日.
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test/2005-06/28/content_10518.htm.
关键词 涉警网络舆情 公安机关 应对处置
作者简介:赵秋萍,西南科技大学,刑法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089
2015年5月2日黑龙江省庆安火车站派出所民警击毙一名暴力袭警犯罪嫌疑人。此事一出,网络上下一边倒,纷纷指责民警滥用职权杀害无辜。2014年9日晚18岁非洲裔青年学生迈克尔·布朗被白人警察威尔逊击毙,弗格森爆发抗议示威,随后升级为暴力冲突。纽约、洛杉矶、费城、芝加哥、匹兹堡、波士顿等多座城市爆发示威。
互联网络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涉警网络舆情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广度扩散开来。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执法活动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如其稍有不合规范的执法行为,就会被推到网络媒体的风口浪尖。因此,公安机关既是涉警网络舆情的引发者和受影响者,同时也应当作为处置应对者,科学有效地应对和处置危机。
一、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和特征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上形成、传播,并已经或可能对公安机关的工作及形象产生恶劣影响的涉及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舆情危机 。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有以下特征:
(一)突发性和快速传播性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微博、微信、论坛更是网民获取资讯和表达意见的便捷途径。如果公安机关执法人员在行使各种综合管理的活动中,没有合乎规范,那么其行为一旦被曝光到网络上,就会立即引起广大网民的关注和谴责,给公安机关的形象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还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威胁社会稳定。
(二)破坏性极强
在我国信息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大家很容易对一些时事热点产生各种带有主观色彩的猜测和解读。这些猜测又经常会被其他受众误当事实传播 。如今的网络世界早已不再是一个虚拟社会,其影响力已经延续到了网络外的社会。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一旦出现,网民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人肉搜索”等手段和方式,将涉事的公安机关执法人员的身份资料和言行举止扒得清清楚楚。甚至有心怀不轨者,借机抹黑公安机关,使得群众对于公安机关的信赖程度大大降低。
二、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
研究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能找到危机出现的缘由和症结所在,进而才能探求应对和处置的方法和策略。大体来说,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公安机关执法人员执法不规范
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行政管理方面,户籍管理、交通管理和治安管理;在司法活动方面,刑事侦查和打击犯罪。然而在这样庞大的队伍里,其组成人员难免良莠不齐,再加上由于人手不够而临时增加的警务辅助人员众多,难以保证每一个执法人员都能合乎规范地执法。再加上一些执法人员本身观念比较老旧,在执法活动中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代表的是整个公安机关的形象,进而做出一些损害队伍声誉的行为。
(二)网民表达意见过于随意,缺乏监管
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各大论坛,网民的发言都可以匿名,这种隐秘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不负责任的言论提供了条件。罗德里克·麦奇生说过:“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盲目跟风者缺少自己独立的判断,喜欢随大流地表达意见,最终形成声势浩大影响巨大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恶意造谣者往往出于仇视的因素,或者被境外反动势力收买,故意编造、传播或夸大涉警事件,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和国家的不满,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媒体为制造噱头吸引注意而故意夸大事实
在利益的驱使下,媒体往往将这类涉警事件进行夸大,然后放在头版吸引大家的眼球。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与网民们缺乏理性思考的意见混合发酵,形成更加严重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一些媒体甚至不负责任地直接在标题中使用“警察”、“公安局”等最能吸引群众的字眼,报道中也极尽所能地夸大公安机关的不规范行为,只为顺应群众的“仇警”心理,这对于改善警民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公安机关处理不够专业
一方面是对于网络知识掌握不够,无从下手,应对起来反而南辕北辙。
另一方面没有掌握网络舆情危机与实际工作阻碍的差别,一刀切,极力掩盖事实,反而欲盖弥彰。没有认识到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和扩散只在一朝一夕之间,仍然采用逐级上报的处理模式,应对理念严重滞后,处置效果自然也事倍功半。
(五)没有建立长效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预防和应对机制
应对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公安机关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反应时间与舆情危机传播速度的严重不对称 。平时没有注重分析其他地区和部门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处置的经验或者教训,遇到问题只能盲目抓瞎。没有专门的队伍和人才来预防和应对,或者这种队伍只是临时性和业余的,而没有建立一个长效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预防机制和应对机制。
三、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与处置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中得出了涉警舆情危机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解决之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规范执法,进一步提升警民关系 根本上来说,只要我们的公安机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尽量保证每一次执法、每一个队伍的组成都是合乎规范的,那么涉警舆情危机自然会大大减少。人民警察执行各种综合治理事务,原本就是为广大群众和整个社会创造一个更加良好有序的环境,警民之间本就有着一致的根本利益。如果公安机关只是为了执法而执法,简单粗暴并且损害群众的利益,那岂不是本末倒置?以人为本,规范执法,才是改善警民关系,化解社会对警察队伍误解的良方。4月6日下午5时许,山西太原一位目睹了全家遇车祸的小男孩满身玻璃渣,嚎啕大哭。为分散其注意力,一名交警抱起他暖心安慰。这名交警的暖心行为,体现出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因此得到了网民们的一致称赞。
(二)预防危机,对网络意见表达进行科学监督
坚持长期搜集、整理与研究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整个发展过程,从诸多起危机中寻找规律。关注广大网民最为关心和敏感的社会话题,并且对网络民意的态度倾向进行科学分析。舆情监测早期重视突发事件的应对,看到的是此起彼伏的舆情热点,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和放大 。充分发挥网络管理员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微博、微信和各大论坛设立专业的舆论引导员,引导网民们理性地看待涉警事件,不偏激不盲从。前期预防阶段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当突发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出现时,才不会自乱阵脚。
(三)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发言人”机制,及时权威澄清真相
一方面,对于虚假的涉警事件,如果公安机关没有积极回应与澄清,任由心怀叵测者添油加醋,那么整个社会就会依据自己有失偏颇的判断,认同造谣者的意见。只有权威的发言人公布真相,才能制止谣言,防止警民关系遭到恶意破坏。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的执法人员确实存在行为不规范的情形时,发言人更应该站出来,对执法人员的错误大胆承认,提出批评,积极寻求广大群众的谅解,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要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新闻发布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重大涉警舆情,能够在第一时间客观公正地发布权威信息、公布真相、引导舆论,把握主动权 。
(四)加强与媒体合作,建立成熟的多方位的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处置机制
加强与媒体合作,将媒体的优势加以运用和发挥。在平时,公安机关要跟媒体保持积极稳定的互动,将公安机关队伍的工作进展、好人好事、正能量事迹提供给媒体。公安部决定,自2004年起,在全国公安机关实行定期新闻发布制度,及时主动地向媒体和公众发布重要信息。
原则上,公安部和省、自治区公安厅每一个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活动;直辖市、省会市、副省级市公安局每半个月举行一次,也可以根据需要每周举行一次 。与媒体积极合作,共同探讨,尊重媒体,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建立健全涉警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处置机制。
四、结语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是一个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公安机关形象、警民关系和社会稳定都能产生巨大的消极作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加强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和追责机制;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发言人”机制,澄清真相,防止炒作;加强与媒体合作,建立成熟的多方位的涉警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
注释:
王来华.舆情研究概念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马峰.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危机及其应对.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3).84-87.
王今成.涉警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置——以公安执法规范化为视角.犯罪研究.2015(1).
陈林林.论当前公安机关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3(4).
祝华新.舆情监测发掘社会正能量.光明日报.2015年1月16日.
孟建柱.着力强化五个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维护稳定水平.求是.2009年12月1日.
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test/2005-06/28/content_10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