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玉溪市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多种方式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出了一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合拳”。
玉溪市教育局原局长李世华说,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的做法是,逐一撬动山区薄弱学校,从而逐步推动整个盘子的工作”。
加大投入。支持山区薄弱学校
元江县那诺乡是玉溪教育最薄弱的山区贫困乡,乡里现有1所中学,6个村委会各设1所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校舍紧张,教学设备配置不足,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是该乡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拦路虎”。
其中,打芒村的教育发展更是棘手。打芒村距离县城70千米,300多名学龄儿童中,在外借读的有180余名。“在打芒小学,大部分老师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镇学校借读。”学校一名老师说。
2012年,玉溪市把那诺乡作为整乡推进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试点乡。当年3月,李世华带领调研组来到打芒村完小调研。还未落座,教师就争相反映学校的困难:希望把校门口600多米长的土路铺成水泥路,希望有一架教学用的电子琴……
李世华当即承诺尽力解决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在市教育局的撮合下,红塔区和元江县结成区域义务教育共同发展联合体。2012年市教育局投入10万元为打芒小学整修了门口的道路,为学校购置了1台钢琴,争取到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体育器材、图书资料、电教装备等价值100余万元的项目,建起了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教师们当初提出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被逐一解决。
“看到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学生也不用去外乡镇择校了。”打芒小学的教师感慨道。那诺乡党委、政府也借力使力,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4个“百分百”的目标:全乡100%学校硬件和软件基本达到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中小学生100%合格毕业;小学毕业生100%升入初中;有升学愿望的初中毕业生100%升入高中阶段学校。
那诺乡教育的变化只是玉溪通过加大投入改变农村教育面貌的一个缩影。澄江县抓住契机,筹措资金1870多万元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推进全县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多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中小学教学设施。
变化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上,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方面,2叭2年玉溪市县两级按照1:1比例自筹资金1.31亿元,对全市654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9万名学生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各县区都建立起“校财局管校用”的运行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经费运转。
深化课改。推进民族教育发展
2011年,新平县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区样本”。一个少数民族县被评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区样本”,谈何容易。
从建兴中学的巨变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新平在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的速度。走进这所农村学校,宣传橱窗里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赫然在目:2008年中考,学生巩固率提升到98%,学校发展综合评价由全县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二名;2010年,学校发展综合评价为全县第二名,全市第十八名。
建兴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农村中学,几年前学校发展综合评价排全县倒数第一时,县教育局曾有过撤并该校的念头。后来,玉溪市把建兴中学作为全市体验式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学校,进行整体教育教学改革。
“在建兴中学这样的农村校搞改革,难度大、风险高,这无疑是在走钢丝。”改革刚推行,便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在质疑声中,建兴中学的“体验与合作”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了3年。“事实证明,这盘棋我们是走对了!”玉溪市教科所所长李永云说。
为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新平县要求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2010年8月,新平县山苏民族初中班在新平二中开办,探索了一条适合山苏民族教育发展之路。在新平二中,山苏民族初中班彝族学生李学军告诉记者:“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还好吃,还有好多课外书看。”
彝族山苏支系是玉溪市6个人口较少民族及特困民族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新平、元江、峨山3个民族自治县的13个乡镇。为了彻底改变山苏群众贫穷落后的面貌,玉溪市提出用两年时间,每年投入1亿元,打好山苏扶贫攻坚战。
为加大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扶持力度,玉溪采取“分片包干、三级负责、集中办学、奖励上学、增加双语教师特殊编制”等措施,实施了包括衣、食、住、行、学的全免费教育,全力推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师资。建设好“四支队伍”
“如果只注重学校硬件水平的提升,忽视提升教师、校长和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那么义务教育也不可能均衡发展。”李世华说。为此,玉溪把加强校长、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干部“四支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增强未来竞争力的长远性、根本性措施来抓。
地处红塔区北部的北城中心小学是一所办学条件较全的花园式中心小学,下辖12所完小,2006年就被评为省二级乙等示范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能稳步提高,主要得益于教师队伍建设,我本人就是市教育局选派到省外名校挂职回来的校长。”校长期良兴说。
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玉溪启动实施了“名校长建设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促进骨干教师群体不断壮大和成长;加大倾斜力度,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重点补充农村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360多名。到2012年底,全市共投入了500多万元,完成了万余名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和校级培训在玉溪已经常态化。
为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玉溪市2006年至2012年在现任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校长中选拔293人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60多所名校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成功的教改经验,同时搭建了玉溪同全国教育发达省市长期合作的平台。玉溪还连续6年每年举办一次“校长论坛”,参训校长达5000多人次。
在造就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方面,玉溪构建了市、县区、学校三级教育科研机构网络,开展“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或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主讲一节示范课或研究课。主评一次课。主讲一个专题。承担一项教改课题研究任务。带好一支学科教研队伍”的“八个一”活动。
“玉溪通过撬动薄弱校,加强‘四支队伍’建设等,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李世华说,“但只要牵住领头学校,全力推动薄弱学校,玉溪教育均衡发展就指日可待!”
【改革者说】
实现“学有优教”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玉溪市委书记 张祖林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考核标准是什么?答案可能有无数条,我的回答却很简单:城市孩子上学,家长不用犯愁,不用择校,不托关系,不走后门;农村孩子上学,家长放心、孩子安心,人人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校园胜过家园。
实现“学有优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梦,也是提升教育幸福指数的根本途径。玉溪市2000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两基”任务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巩固“普九”成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上来,大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目前,玉溪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校际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要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同步加强教育软件和硬件建设。在软件上,要坚持不断探索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学区化”办学等措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资素质。在硬件上,要加快实施校安工程三年规划、美丽校园行动计划及信息化数字校园工程,打造百余所美丽校园,使玉溪教育硬件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玉溪市教育局原局长李世华说,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的做法是,逐一撬动山区薄弱学校,从而逐步推动整个盘子的工作”。
加大投入。支持山区薄弱学校
元江县那诺乡是玉溪教育最薄弱的山区贫困乡,乡里现有1所中学,6个村委会各设1所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校舍紧张,教学设备配置不足,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是该乡教育发展中遇到的“拦路虎”。
其中,打芒村的教育发展更是棘手。打芒村距离县城70千米,300多名学龄儿童中,在外借读的有180余名。“在打芒小学,大部分老师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镇学校借读。”学校一名老师说。
2012年,玉溪市把那诺乡作为整乡推进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的试点乡。当年3月,李世华带领调研组来到打芒村完小调研。还未落座,教师就争相反映学校的困难:希望把校门口600多米长的土路铺成水泥路,希望有一架教学用的电子琴……
李世华当即承诺尽力解决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在市教育局的撮合下,红塔区和元江县结成区域义务教育共同发展联合体。2012年市教育局投入10万元为打芒小学整修了门口的道路,为学校购置了1台钢琴,争取到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体育器材、图书资料、电教装备等价值100余万元的项目,建起了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教师们当初提出来需要解决的问题被逐一解决。
“看到学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学生也不用去外乡镇择校了。”打芒小学的教师感慨道。那诺乡党委、政府也借力使力,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4个“百分百”的目标:全乡100%学校硬件和软件基本达到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中小学生100%合格毕业;小学毕业生100%升入初中;有升学愿望的初中毕业生100%升入高中阶段学校。
那诺乡教育的变化只是玉溪通过加大投入改变农村教育面貌的一个缩影。澄江县抓住契机,筹措资金1870多万元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推进全县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多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中小学教学设施。
变化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上,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方面,2叭2年玉溪市县两级按照1:1比例自筹资金1.31亿元,对全市654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9万名学生每人每年补助600元;各县区都建立起“校财局管校用”的运行模式,有效地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经费运转。
深化课改。推进民族教育发展
2011年,新平县被评为“云南省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区样本”。一个少数民族县被评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县区样本”,谈何容易。
从建兴中学的巨变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新平在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中的速度。走进这所农村学校,宣传橱窗里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赫然在目:2008年中考,学生巩固率提升到98%,学校发展综合评价由全县倒数第一变为正数第二名;2010年,学校发展综合评价为全县第二名,全市第十八名。
建兴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农村中学,几年前学校发展综合评价排全县倒数第一时,县教育局曾有过撤并该校的念头。后来,玉溪市把建兴中学作为全市体验式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学校,进行整体教育教学改革。
“在建兴中学这样的农村校搞改革,难度大、风险高,这无疑是在走钢丝。”改革刚推行,便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在质疑声中,建兴中学的“体验与合作”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了3年。“事实证明,这盘棋我们是走对了!”玉溪市教科所所长李永云说。
为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新平县要求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2010年8月,新平县山苏民族初中班在新平二中开办,探索了一条适合山苏民族教育发展之路。在新平二中,山苏民族初中班彝族学生李学军告诉记者:“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还好吃,还有好多课外书看。”
彝族山苏支系是玉溪市6个人口较少民族及特困民族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新平、元江、峨山3个民族自治县的13个乡镇。为了彻底改变山苏群众贫穷落后的面貌,玉溪市提出用两年时间,每年投入1亿元,打好山苏扶贫攻坚战。
为加大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扶持力度,玉溪采取“分片包干、三级负责、集中办学、奖励上学、增加双语教师特殊编制”等措施,实施了包括衣、食、住、行、学的全免费教育,全力推进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有力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师资。建设好“四支队伍”
“如果只注重学校硬件水平的提升,忽视提升教师、校长和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那么义务教育也不可能均衡发展。”李世华说。为此,玉溪把加强校长、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干部“四支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效益、增强未来竞争力的长远性、根本性措施来抓。
地处红塔区北部的北城中心小学是一所办学条件较全的花园式中心小学,下辖12所完小,2006年就被评为省二级乙等示范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能稳步提高,主要得益于教师队伍建设,我本人就是市教育局选派到省外名校挂职回来的校长。”校长期良兴说。
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玉溪启动实施了“名校长建设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促进骨干教师群体不断壮大和成长;加大倾斜力度,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重点补充农村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360多名。到2012年底,全市共投入了500多万元,完成了万余名专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和校级培训在玉溪已经常态化。
为打造高素质校长队伍,玉溪市2006年至2012年在现任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校长中选拔293人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60多所名校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成功的教改经验,同时搭建了玉溪同全国教育发达省市长期合作的平台。玉溪还连续6年每年举办一次“校长论坛”,参训校长达5000多人次。
在造就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方面,玉溪构建了市、县区、学校三级教育科研机构网络,开展“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或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主讲一节示范课或研究课。主评一次课。主讲一个专题。承担一项教改课题研究任务。带好一支学科教研队伍”的“八个一”活动。
“玉溪通过撬动薄弱校,加强‘四支队伍’建设等,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李世华说,“但只要牵住领头学校,全力推动薄弱学校,玉溪教育均衡发展就指日可待!”
【改革者说】
实现“学有优教”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玉溪市委书记 张祖林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考核标准是什么?答案可能有无数条,我的回答却很简单:城市孩子上学,家长不用犯愁,不用择校,不托关系,不走后门;农村孩子上学,家长放心、孩子安心,人人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校园胜过家园。
实现“学有优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梦,也是提升教育幸福指数的根本途径。玉溪市2000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两基”任务后,市委、市政府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巩固“普九”成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上来,大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目前,玉溪仍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校际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要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同步加强教育软件和硬件建设。在软件上,要坚持不断探索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学区化”办学等措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资素质。在硬件上,要加快实施校安工程三年规划、美丽校园行动计划及信息化数字校园工程,打造百余所美丽校园,使玉溪教育硬件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