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俗语义教学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由汉语花木词为例,可以形象地看出汉语国俗语义的丰富性、独特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外汉语中国俗语义教学的具体做法。一是区分层次教学;二是结合语境和情境教学;三是课堂对比教学。
  一.国俗语义的含义
  在苏州拙政园,有“春夏秋冬”四个亭子,其中春植以牡丹,夏植以荷花,秋植以枫树,冬植以梅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徜徉其中,园林造景寄托了主人无限的风雅情怀。走出拙政园,进入扬州“个园”,处处感受到的则是对“竹”的喜爱。可以说,拙政园和个园中的这些花木已经远远脱离了植物本身的含义,具有了文化象征的深邃内涵。由此可见,就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文化学习而言,如果不能理解这些花木词汇携带的文化信息,就只能算是隔靴搔痒。因而,汉语词汇中携带的巨大文化信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必要,这就是汉语的“国俗语义”教学。何谓国俗语义?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是王德春在1978年发表的《对苏联语言10年情况的两点补充》,“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也就是说,语义在反映概念意义的基础上增添了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离开了民族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词语的含义。”
  二.以花木词为例看汉语国俗语义
  在中国文化中,植物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客体和环境,还是人类思想感情的寄托和投射,蕴含着丰富而又特别的国俗语义;对其含义的挖掘是使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效贯通,并使语言学习内涵更加丰富细腻的必由之路。举几个典型例子。
  (一)梅
  梅花色彩鲜明,品相俱佳,生在冬季,傲霜斗雪,有一种洁净清奇的外貌特征。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梅花还多与高山绝壁相伴,洁身卓立,具有很多丰富含义,最典型的,一是不畏艰险,奋发顽强;二是高雅脱俗,气韵清奇;三是豁达乐观、充满希望。元末明初画家王冕有一首《墨梅》是这样说的,“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说的就是梅花的高雅清奇。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这样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诗中以“百丈冰”、“花枝俏”、“报春归”和“丛中笑”等意象的叠加,写出梅花在万物衰煞的严寒中,毫不畏惧,竞相绽放,而且以美好姿态和盎然生机迎接新春到来。与一般鲜花临冬而凋形成截然对比,给人以乐观的信心和勃发的希望,显现出梅花在汉语中的重要文化内涵。
  (二)竹
  “竹”字从造字学上来看,是个象形字。它的字形就象两杆翠竹,亭亭卓立、风姿绰约。在中国文化中,它因高直挺拔、冬夏常青和中空有节的特点,常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最司空见惯的两个现象就是,“竹梅松”并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成为国人心中的四君子。“竹”字在汉语中最重要的国俗语义,一是正直坚贞;二是谦逊有节。唐代白居易在《养竹记》中说,“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各行,夷险一致者。”正因为“竹性直”,高直挺拔,柔韧刚直、不蔓不枝,暗含了中国文化“以瘦为美”、心性正直、忠诚专一等审美追求;正因为“竹心空”,竹竿中空,因空见用,暗含了中国文化“有之以为体,无之以为用”,内涵蕴藉、含而不发、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精神追求;惟其“竹节贞”,竹拔节生长,所以具有了正直坚贞、有节有操,风神灵秀、秉持气节等文化内涵。所以宋代文人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竹”字在汉语中的第三种重要国俗语义是男女情爱。“湘妃竹”的传说脍炙人口,潇湘二妃在舜游历九州客死他乡后的迎风泣血、执着相思让人感叹不已。坚韧执着的相思之情成了湘妃竹的代称,也逐渐成为女子坚贞哀婉爱情的代称。
  (三)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以审美的眼光对荷花的婀娜多姿所作的诗意感悟,使荷花增添了丰富厚重的文化意蕴。“荷”的汉语国俗语义:一是高洁,二是美丽,三是爱情。莲花生长在淤泥之中,却不被淤泥浸染,莲藕洁白,莲叶清翠,莲花香美。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在文中,周敦颐描述了莲的四种品格:积极入世却不为世俗所染;本身美丽却不曲意谄媚;行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独立自尊而不受亵渎玩弄,将莲花的象征意义提高到顶峰。又因“青莲”与“清廉”谐音,自此,荷花以其洁身自好、品行方正、仪态端庄、行为廉洁等文化内涵,在汉语中独具其国俗语义。此外荷花还以它负重与唯美的摇曳,存在于中国人的审美观照和集体无意识之中。在中国人形容一个女子的美丽与清纯时,多用“出水芙蓉”来比喻。清代纳兰性德在《荷清》中,“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笔下的荷花俨然是一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踏着凌波微步的美少女。中国古代画家在致力于文学意境和绘画语境的结合时,对荷花的写意情有独钟,其间霸悍排阖的笔墨,纵意澎湃的激情、疾风骤雨的气势,在纸端烟云中展示出一种韧劲、张力和自由之美,使荷花成为一种勃发生长的“生命力”的象征。最后,洁净、美丽的莲花,还成为纯洁、美好爱情的象征。时至今日,新婚洞房的布置,对联和窗花还常有“并蒂莲”、“鱼戏莲”、“荷花鸳鸯”这些元素,来形容夫妻的恩爱。莲花的根是莲藕,藕与“偶”谐音;藕中有千万条细丝,藕虽断,丝还连,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爱情象征物。莲花的果实是“莲子”,“莲”与“连”谐音,“莲子”即“连生贵子”之意。又因“莲子”生长于莲房中,一子一隔,互不干涉,又与我国传统伦理“多子多福”、“兄弟有序”的观念极为吻合,因此被赋予“多子”的意义。由此,荷花具有了男女情爱、婚姻和顺、生殖繁茂等多重象征意义。   三.对外汉语中的国俗语义教学
  随着留学生学习的深入,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趋向于一种语言文化教学。语言方面,传授汉语知识,进行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文化方面,通过汉语教学,弘扬中国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并促进汉语学习。
  但是,目前国俗语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在大多数汉语教材中,都很少把词汇的国俗语义及其具体运用作为必要内容纳入。大多数对外汉语教材对生词的处理方式都是:生词词目——汉语拼音注音——词性标注——外文翻译,而给出的外文翻译注释是对词语的字面直译,往往掩盖了词语深层次的的国俗语义。同时,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收录的8800多个汉字中,国俗词语仅占130个,在重要等级上仅仅属于“J”级词,充分证明国俗语义教学在考试大纲中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国俗语义词时,大多也是自发地略加解释,深浅宽窄随意性很强。
  (三)具体做法
  在教材编写方面,应确定国俗语义词汇的比例。国俗语义词汇与一般词汇的比例在中级阶段因该最少定为一比四,高级阶段为一比三。同时,对国俗词语的翻译要尽善尽美。如果用简短外文注释足以说明,则直接附在该词的概念意义后即可;如果该词的国俗语义在外语中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对应,要用较多笔墨才能解释清楚时,则可以采用加注法来意译。
  在教学方面,一是区分层次教学。首先,实施国俗语义教学必须考虑不同教学对象的汉语水平层次,要在他们能够理解接受的能力范围内输入适量内容。不可因为脱离教学阶段,输入量过多,或内容过于生僻,导致他们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其次,要区分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背景层次。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背景层次主要是指是否来自“汉字文化圈”。比如越南、老挝的学生,由于其母语文化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较大,所以,在理解和接受汉语国俗语义方面也更容易。因此区分学习者的以上两个层次能使国俗语义教学更具针对性。最后,还要根据国俗语义的常用性、是否有历史典故以及汉字的难易程度等,由易到难地安排教学。
  二是结合语境和情境教学。国俗词语的教学,除了要侧重于揭示其蕴含的文化意义,还要更注重结合具体语境和语言交际技能训练,从解释和语用两个方面同步进行教学。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教师应在具体语境中,借助于具体例句对国俗词语的文化内涵或联想引申含义进行解释,包括语法功能、语义搭配、修辞色彩等。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语境来推测和判断词语的深层含义,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学习者对汉语国俗词语的洞察力和领悟力。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视听手段等,设置具体情境,就文化事件展开专题讨论。通过发表见解——适当引导——向正确观点靠拢三个步骤,让学生沉浸在自主创设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
  三是课堂对比教学。对母语文化的依附是外国留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国俗语义词语的重要原因。留学生大多在其母语文化环境中接受了较为固定的文化模式熏陶,对中国文化与基本民族文化存在的差异敏感度不够,在理解汉语国俗语义时会不自觉地受母语负迁移影响,沿用母语知识及母语文化观念去理解判定汉语国俗词语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在课堂中,要把汉语词义与学习者母语词义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教学,以增强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洞察力和领悟力,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从而理解国俗词语所负载的文化含义,最终把国俗词语得体地运用于实际交际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自觉的跨文化比较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同步且不可分割,启发他们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的切身感受来加深对国俗词语的理解,尽早摆脱以翻译法来学习国俗词语的方式。
  贾利芳,郭长荔,范丽莎,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汉语语言文化教研室教师。
其他文献
时光之轮有条不紊地碾过,周而复始,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怀让我不禁心生疑问:春华秋实,岁月更迭,我们与原来的自己又有什么不同?有的,一个掷地有声的声音
语文是一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的学科,而习作则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丰富学生的语文积淀,提高其情感、意见等表达能力.为此,文章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学生往往谈“作”色变,厌烦习作,写作时不会布局谋篇,抄袭蔚然成风,导致作文教学举步维艰,这就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多鼓励学生勤于阅读,善
有多少读书的经历,就有多少关于公开课的经历.rn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严肃而亲切地在班上点名,于是我和一些成绩好义听话的同学被叫了出去.
如果俺脱离中学时代以后的2003到2009年之间, “示范课”这种东西还没有绝迹的话,那俺猜想在小学和中学的每一个班里,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示范课答题专业户”.
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培养阅读兴趣
考察真正好的考场记叙文,你会发现,它们常常突破规范性记叙文写人叙事的常规写法,不拘泥于写真人真事,也不怎么讲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的完整性
随着近些年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不断改革,微写作形式应运而生,它凭借着自身的短小特点,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能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想象空间,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及能
埃及研究生汉语教学,在开罗大学可以说还处在起步、建设阶段,作为一名外教,为提高教学效果,应勤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我的做法是力把金针巧度人:力,勉力用心,中外学生都是学生,当一视同仁,教书育人须敬业;把:拿着,拿起;金针,比喻秘法,诀窍,语言学规律和语言、语言学教、学方法;巧:得法;度:传授;人:此指学生。总之:一要用心——清楚现状;二要热爱——敬业爱生;三要得法——导之有术!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越来越浓厚,才能深入感知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