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透社 毕格罗成就奥斯卡历史性的一夜。
美联社 奥斯卡颁奖史上的意外。
陆川 拆弹部队:“人性”和“政治”的胜利。
邬君梅 桑德拉·布洛克书写好莱坞奇迹。
影评人谭飞 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给《拆弹部队》不算出乎意料⋯⋯今天是妇女节,好莱坞也给妇女过节了嘛。
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 一种政治正确战胜了另一种政治正确,没劲透了。
美国当地时间3月7日晚,第82届奥斯卡颁奖晚会在洛杉矶柯达剧院落下帷幕。最大热门《拆弹部队》不出意料地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6项大奖,成为了当晚的最大赢家;而全球票房刚刚突破了25亿美元的《阿凡达》也实至名归地摘得了最佳摄影、视觉效果、艺术执导3项技术奖。
留意到了今年奥斯卡晚会上的一个小细节:颁奖嘉宾在宣布获奖者时的标准用语从前几年的“The Oscar goes to……”又换回了“The Winner is……”。还记得后者当年被弃用的主要理由是为了“淡化奥斯卡的竞争气氛”,而本届这个短语再度回到奥斯卡舞台,似乎是暗示大多数人对结果已有心理准备,因此也不必再担心“Winner”一词的刺激性了。的确,应该说今年的奥斯卡是相当缺乏悬念的一年。虽然近两年主办方在竞赛规则方面刻意求新求变,之前也制造了一些期待,但从最终的获奖结果来看,奥斯卡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奥斯卡。
作为美国与好莱坞的年度电影盛事,奥斯卡的走向也一直被视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风向标。本届奥斯卡的锐意求新、却以平淡收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了2009年世界影坛的变化:单从牌面和数据上看,刚刚过去的一年可谓是热闹非凡,大导新片倍出,业界力推的3D立体电影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各地的票房纪录也再创新高;但一年下来仔细数数,虽然去年也出现了《阿凡达》这样在全球范围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影片,但从作品整体的角度来看,2009年依然不能说是突出的一年,全球的电影业也并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奥斯卡也是一样,其实近几年来,其一直受到经济形势的明显影响。例如2008年,单论作品的艺术水准,以《老无所依》为首的第80届奥斯卡是近年来最突出的一届;但同样是在那一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反映到奥斯卡上则是冷硬的艺术片当道,黑色类型片成风,这一年晚会的收视率也是近年来较低的。而到了2009年,欧美主流制作的颓废则衬托出了跨国合拍的蔚然成风,于是这一年的奥斯卡上也上演了一场名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童话。相比《生死朗读》等传统英美制作的暮气沉沉,活力更为充沛的海外面孔在上届奥斯卡上唱起了主角,当年的4个表演奖中有3个都被外籍演员获得,此外《入殓师》也为日本电影和亚洲电影书写了新的历史。
相比之下,今年的奥斯卡显得比较主流,也稍嫌平淡。颁奖礼上的海外元素也明显较往届少——虽然最佳影片《拆弹部队》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伊拉克,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也是一部充满了欧洲风味的作品,但总的来说,今年奥斯卡的美国本土味道还是要更为浓厚。《直上云霄》《珍爱》等提名、获奖作品都是根植于美国本土文化现实的作品,新科影帝、影后也是地道的美国实力派演员,而《拆弹部队》的登顶本身就堪称是奥斯卡既有品位与美式传统审美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今年的奥斯卡在评选规则等方面刻意求变,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回归传统。
同样,虽然2009年北美地区的票房再创历史新高,但经济危机的阴影仍未完全散去。这在本届奥斯卡上也能看到蛛丝马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不少获得提名的制片公司没有按惯例举办庆功晚会。随着赞助商数量的减少,每年奥斯卡期间举办的众多酒会、晚宴也不敢再肆无忌惮地花天酒地,今年的此类活动有很多都转向以慈善、筹款为主题——在全球灾害不断、经济也尚未回暖的情况下,低调些为明智之举。
围绕今年晚会在纽约地区的转播权问题,ABC与当地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ablevision打了数月的嘴仗,直到正式直播前10分钟双方才最终妥协。不过好在本届奥斯卡的颁奖晚会还是创造了历史上第二高的收视率——根据尼尔森的数据,共有4130万观众观看了晚会的直播,较去年足足上升了13%。
第82届奥斯卡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
最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
— 《拆弹部队》
最佳男主角:杰夫•布里奇斯(Jeff Bridges)
—《疯狂的心》(Crazy Heart)
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
— 《弱点》(The Blind Side)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弗•瓦尔兹(Christoph Waltz)
— 《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
最佳女配角:莫妮克(Mo'Nique)
—《珍爱》(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
最佳动画长片:《飞屋环游记》(Up)
最佳外语片:《谜一样的双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
最佳改编剧本:《珍爱》
最佳原创剧本:《拆弹部队》
最佳视觉效果:《阿凡达》(Avatar)
最佳艺术指导:《阿凡达》
最佳摄影:《阿凡达》
最佳化妆:《星际迷航》(Star Trek)
最佳配乐:《飞屋环游记》
最佳歌曲:《The Weary Kind》 — 《疯狂的心》
最佳纪录长片:《海豚湾》(The Cove)
最佳音效剪辑:《拆弹部队》
最佳音响效果:《拆弹部队》
最佳服装设计:《年轻的维多利亚》(The Young Victoria)
最佳剪辑:《拆弹部队》
最佳纪录短片:《普鲁登斯的音乐》(Music by Prudence)
最佳动画短片:《Logo的世界》(Logorama)
最佳真人短片:《新房客》(The New Tenants)
美联社 奥斯卡颁奖史上的意外。
陆川 拆弹部队:“人性”和“政治”的胜利。
邬君梅 桑德拉·布洛克书写好莱坞奇迹。
影评人谭飞 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给《拆弹部队》不算出乎意料⋯⋯今天是妇女节,好莱坞也给妇女过节了嘛。
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 一种政治正确战胜了另一种政治正确,没劲透了。
美国当地时间3月7日晚,第82届奥斯卡颁奖晚会在洛杉矶柯达剧院落下帷幕。最大热门《拆弹部队》不出意料地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6项大奖,成为了当晚的最大赢家;而全球票房刚刚突破了25亿美元的《阿凡达》也实至名归地摘得了最佳摄影、视觉效果、艺术执导3项技术奖。
留意到了今年奥斯卡晚会上的一个小细节:颁奖嘉宾在宣布获奖者时的标准用语从前几年的“The Oscar goes to……”又换回了“The Winner is……”。还记得后者当年被弃用的主要理由是为了“淡化奥斯卡的竞争气氛”,而本届这个短语再度回到奥斯卡舞台,似乎是暗示大多数人对结果已有心理准备,因此也不必再担心“Winner”一词的刺激性了。的确,应该说今年的奥斯卡是相当缺乏悬念的一年。虽然近两年主办方在竞赛规则方面刻意求新求变,之前也制造了一些期待,但从最终的获奖结果来看,奥斯卡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奥斯卡。
作为美国与好莱坞的年度电影盛事,奥斯卡的走向也一直被视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风向标。本届奥斯卡的锐意求新、却以平淡收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暗合了2009年世界影坛的变化:单从牌面和数据上看,刚刚过去的一年可谓是热闹非凡,大导新片倍出,业界力推的3D立体电影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各地的票房纪录也再创新高;但一年下来仔细数数,虽然去年也出现了《阿凡达》这样在全球范围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影片,但从作品整体的角度来看,2009年依然不能说是突出的一年,全球的电影业也并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奥斯卡也是一样,其实近几年来,其一直受到经济形势的明显影响。例如2008年,单论作品的艺术水准,以《老无所依》为首的第80届奥斯卡是近年来最突出的一届;但同样是在那一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反映到奥斯卡上则是冷硬的艺术片当道,黑色类型片成风,这一年晚会的收视率也是近年来较低的。而到了2009年,欧美主流制作的颓废则衬托出了跨国合拍的蔚然成风,于是这一年的奥斯卡上也上演了一场名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童话。相比《生死朗读》等传统英美制作的暮气沉沉,活力更为充沛的海外面孔在上届奥斯卡上唱起了主角,当年的4个表演奖中有3个都被外籍演员获得,此外《入殓师》也为日本电影和亚洲电影书写了新的历史。
相比之下,今年的奥斯卡显得比较主流,也稍嫌平淡。颁奖礼上的海外元素也明显较往届少——虽然最佳影片《拆弹部队》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伊拉克,塔伦蒂诺的《无耻混蛋》也是一部充满了欧洲风味的作品,但总的来说,今年奥斯卡的美国本土味道还是要更为浓厚。《直上云霄》《珍爱》等提名、获奖作品都是根植于美国本土文化现实的作品,新科影帝、影后也是地道的美国实力派演员,而《拆弹部队》的登顶本身就堪称是奥斯卡既有品位与美式传统审美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今年的奥斯卡在评选规则等方面刻意求变,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回归传统。
同样,虽然2009年北美地区的票房再创历史新高,但经济危机的阴影仍未完全散去。这在本届奥斯卡上也能看到蛛丝马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有不少获得提名的制片公司没有按惯例举办庆功晚会。随着赞助商数量的减少,每年奥斯卡期间举办的众多酒会、晚宴也不敢再肆无忌惮地花天酒地,今年的此类活动有很多都转向以慈善、筹款为主题——在全球灾害不断、经济也尚未回暖的情况下,低调些为明智之举。
围绕今年晚会在纽约地区的转播权问题,ABC与当地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ablevision打了数月的嘴仗,直到正式直播前10分钟双方才最终妥协。不过好在本届奥斯卡的颁奖晚会还是创造了历史上第二高的收视率——根据尼尔森的数据,共有4130万观众观看了晚会的直播,较去年足足上升了13%。
第82届奥斯卡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
最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
— 《拆弹部队》
最佳男主角:杰夫•布里奇斯(Jeff Bridges)
—《疯狂的心》(Crazy Heart)
最佳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
— 《弱点》(The Blind Side)
最佳男配角:克里斯托弗•瓦尔兹(Christoph Waltz)
— 《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
最佳女配角:莫妮克(Mo'Nique)
—《珍爱》(Precious: Based on the Novel 'Push' by Sapphire)
最佳动画长片:《飞屋环游记》(Up)
最佳外语片:《谜一样的双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
最佳改编剧本:《珍爱》
最佳原创剧本:《拆弹部队》
最佳视觉效果:《阿凡达》(Avatar)
最佳艺术指导:《阿凡达》
最佳摄影:《阿凡达》
最佳化妆:《星际迷航》(Star Trek)
最佳配乐:《飞屋环游记》
最佳歌曲:《The Weary Kind》 — 《疯狂的心》
最佳纪录长片:《海豚湾》(The Cove)
最佳音效剪辑:《拆弹部队》
最佳音响效果:《拆弹部队》
最佳服装设计:《年轻的维多利亚》(The Young Victoria)
最佳剪辑:《拆弹部队》
最佳纪录短片:《普鲁登斯的音乐》(Music by Prudence)
最佳动画短片:《Logo的世界》(Logorama)
最佳真人短片:《新房客》(The New Tena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