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贵阳花溪出发,行了近半小时车程,再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水泥路,记者来到了位于花溪区党武乡的下坝村。在这个约407户人家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位109岁的黄魏氏老人。 村里的“老祖太” 一进屋,记者便闻到了阵阵浓郁的香味,仔细一看,原来是刚炒出来的辣椒。黄魏氏老人看到有客人到来,赶紧放下手中的锅,亲切地拉着记者的手,指了指锅中的辣椒,非要给记者装上一瓶。握着老人满是老茧而有力的手,记者心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贵阳花溪出发,行了近半小时车程,再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水泥路,记者来到了位于花溪区党武乡的下坝村。在这个约407户人家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位109岁的黄魏氏老人。
村里的“老祖太”
一进屋,记者便闻到了阵阵浓郁的香味,仔细一看,原来是刚炒出来的辣椒。黄魏氏老人看到有客人到来,赶紧放下手中的锅,亲切地拉着记者的手,指了指锅中的辣椒,非要给记者装上一瓶。握着老人满是老茧而有力的手,记者心里满是感动,多么朴实的一位老人啊,对冒然来访的记者仍充满热情。
老人在整个党武乡都是出了名的老寿星。提起她,村民眼里都有掩饰不住的骄傲和羡慕。在他们看来,村里有这么一位老寿星,是村里的骄傲,所以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老祖太”。
和谐的长寿之道
老人的儿媳告诉记者,老人这么多年一直是一个人过。记者感到有些好奇,在这个五代同堂、50多个儿孙的大家庭里,老人却一个人居住,生活上是否会有不便。老人的孙子说,老人年纪是大了,但是不想和儿孙们住在一起。因为老人生活很随意,有时候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所以老人觉得自己一个人住就方便多了。平时老人那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子孙们都会主动去帮帮忙。逢年过节,儿孙们就轮流把老人接到自己家,细心地照顾老人。说起长寿这个话题,老人摇摇头说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一切都顺其自然。老人40多岁时就开始掉牙,但晚年在吃的方面并没有什么讲究,平时喜欢吃面条、粉和糍粑之类的食物,菜以蔬菜居多,每餐还能吃两小碗米饭。
老人每天早上9点左右起床,然后会到村里走一走、散散步,到亲戚邻居家串串门、聊聊天。在村里,老人是出了名的性格好、记忆力好,从来没跟家人或邻居红过脸。
在我们采访期间,村民知道有记者采访老人家,都相继来到老人的家里。主动告诉记者有关老人的事,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村民们告诉记者,每逢乡里赶集,老人都会约上三五个姐妹去街上看看,感受一下乡里的变化;有时候就干脆自己拄着拐杖去,买点肉和蔬菜,老人上街买东西都是自己算帐,买了什么,付了多少钱都记得很清楚。然后再慢悠悠地逛回家。村民们都在一旁感叹:“平时我们上街去一趟回来都会觉得腰酸背疼,但老太太却不会,只要逢赶集,她都会去。”老人与家人和村民的和谐对老人长寿有很大的帮助。用老人自己的话说“我走到哪里大家都对我很好,我每天都很开心!”
心灵寄托助长寿
二十多年前,老人开始信天主教,直到现在都还会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姐妹一起唱诗、祷告。老人现在没有负担,也没有多余的想法,但她却叮嘱儿孙们在她死后不要操办葬礼,天主教会的人会来替她安排的。
老人现在最感谢的就是党和政府,她说区政府会经常来慰问她,给她带来了很多礼品,有时还有慰问金;民政局每月也给发200元的补助。她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她也不会过上现在这么好的生活。在她的心里,这位善良的老人永远都记得党和政府的恩情。
姓名 黄魏氏
性别 女
民族 汉
生日 1900年10月14日
住址 贵阳市花溪区党武乡下坝村
文化程度 文盲
职业 农民
病史 无
长寿史 无
生活习惯 每天九点起床,早餐吃面条,然后到村里亲戚或邻居家串串门、聊聊天;午饭和晚饭没有固定时间,想吃就吃,有时是面条,有时是粉,有时又是糍粑;吃饭时每餐两小碗米饭。
脾气 温和、随意
喜爱活动 看电视、散步、聊天
长寿秘诀 生活顺其自然
长寿绝技 计算、算账
其他文献
一次,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偕夫人来到法国西部的一个小镇度假。虽然是首相夫妇大驾光临,但小镇依然我行我素,该晒太阳的晒太阳,该谈恋爱的谈恋爱,每个人都生活得自在而有序。 明知布菜尔是个“大人物”,但大家仿佛不当一回事,因为众生平等。布莱尔喜欢泡吧,小镇唯一的一家酒吧老板丝毫不给面子,按预定计划关门休假去了。不过,老板仍然很礼貌地在酒吧门口留下这样一张字条:“欢迎布莱尔先生和太太,很抱歉,现在我们在放假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欢歌唱盛世,豪情醉贵阳。 10月7日上午,省委礼堂歌声飞扬,舞姿翩翩,来自全省各地的近1000名老年人正在这里欢庆第21个老年节,同时拉开了2008首届贵州老年文化艺术节的帷幕。本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由省老龄办、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当代贵州杂志社联合主办,《晚晴》杂志社承办。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宣布艺术节开幕,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谢庆生致辞。老领导王朝文、龙志毅、李万禄
“文心”谓“为文之用心”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之人也。“文心”是贵州省诗词学会所属诗社之一,是一群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人的“精神栖居地”。 语不惊人誓不休 张炳森退休前是新华社贵州分社的“一把手”,在文心社中被公推为“社长”,他除了负责召集、组织活动等工作,还帮着出刊,如校对、装订、分发等,而且他每次也得写诗交“作业”。张社长很谦逊,善听取师友的意见改诗,今年10月,众诗友去情人谷采
10月7日上午,多彩贵州·魅力晚晴——首届贵州老年人健身舞蹈大赛决赛在省委礼堂隆重举行。决赛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参赛队现场表演、评委现场打分的方式,共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 多彩贵州·魅力晚晴——首届贵州老年人健身舞蹈大赛决赛是2008首届贵州老年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倡导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展示贵州老年人的才艺和魅力,为进一步丰富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父亲是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离休干部。打记事起,他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严厉的长者,也是一个很讲原则、非常正直的人。但是,父亲也有柔情的一面。在母亲的心里,他是一个任劳任怨、细心体贴的丈夫;在儿女的心里,他是—个很会疼人的慈父。 母亲由于从小吃苦,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她身体极度虚弱,处于未老先衰的境地。有一年冬天,天气凝冻,她从石阶上摔下来导致腰部受伤,从此落下了病根,经常腰腿疼痛。在50
古人说,人过30不学艺。可我在80岁寿宴上宣布:“我要向孙儿学钓鱼!” 为什么我在髦耋之年还“语不惊人誓不休”?这里事出有因。 话还得从我退休后说起,赋闲在家的我爱上了“垒长城”,天天到老干部活动室搓麻。十几年来风雨无阻,一坐就是大半天。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吃不好也睡不好。儿孙们担心了,说我这是“坐”出来的毛病,要我多活动活动筋骨,锻炼身体。可我这人天生懒,不愿运动,老伴儿离开后就更消沉了,每天
3月20日傍晚,记者来到黔东南州台江县台拱镇张家村采访了104岁的王春珍老人。 还没到达王春珍老人家里,远远地就看见她坐在家门口等待。记者到来后,她满脸堆笑,赶忙起身迎客,招呼记者落座。见记者拿着相机要拍照,她连忙摆手,转身进屋,瞬间不见了踪影。不一会,老人再次出现在记者面前。此时的她身着苗族盛装,精神矍铄。随后,她坐上凳子,任由记者一阵狂拍。 据陪同采访的张友光老师介绍,老人除了有些驼背外,
3月20日,在黔东南州台江县革一乡田坝村,记者采访了102岁的杨牛送老人。老人正坐在院坝里晒太阳,与小辈拉着家常。老人身着苗族服饰,头戴苗族布巾,脚穿黑色布鞋。老人面色红润,腰挺背直,慈眉善目,神态安详,简直就是一位老神仙。 台江县老龄办李主任介绍,老人一生基本没有什么大病,现在耳清目明,生活能完全自理,能洗菜煮饭扫地,帮助看护重孙,甚至能不戴眼镜穿针和绣花。 杨牛送最大的特点是忍耐、顽强
金秋十月,位于桂西北的盘阳河两岸青山滴翠,生意盎然,活力无限;盘阳河水清澈见底,滔滔不息,一泻千里。 盘阳河畔,巴盘屯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村里,百岁老人黄卜新的家傍水而建,清澈的河水从他家门口缓缓流过,更添无限生机与活力。黄卜新今年已经110岁,老人鹤发童颜,两手温润细腻,脉搏强劲有力。他手捧《晚晴》杂志,指着栏目页上的“文化”二字,高兴地说,这两个字我还看得见。今年已经105岁的黄妈则神态安详
春日的暖阳普照苗乡大地,和煦的春风轻抚苗乡万物。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山清水秀,春和景明。就是在这样一个风光如画的苗岭小镇,却孕育了4位百岁老人。 3月19日,记者前往旧州镇,采访了住在乐源社区川主庙7号的世纪老人金正翠,老人今年已经104岁。 黄平县老龄办负责人雷邦友告诉记者,金正翠老人现在除视力差一点外,身体健康,平时生活基本能自理,能自己走动,自己吃东西。 生活规律 金正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