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的商州情结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onis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贾平凹的故乡隶属于商州,其故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是贾平凹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基石以及文学创作的根源所在。贾平凹以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对商州故里的钟情,在其创作的散文中把商州的社会风貌、人文景观等与作者对商州那份独有的“情”和“爱”进行心灵的交融,向人们展现了商州独特的人文地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贾平凹内心深处对商州故里的眷恋及他对自己心灵精神家园的向往。
  关键词:贾平凹 散文 商州情节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贾平凹作为中国文坛上一位大师级的文学家,从其20世纪70年代在当代文坛中崭露头角开始,就成了人们瞩目的热点,他的叛逆性及其超乎常人的思维,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其文学作品的创作引发了中国文坛的一次又一次的“地震”。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鬼才”,他以其独特的思维意识、超前性的创造意识以及其旺盛的创作力,造就了这个特立独行而硕果累累的“常青藤”,同时也奠定了贾平凹在中国当代文坛及世界文坛的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贾平凹创作的《月迹》《商州三录》《闲人》《秦腔》等一些优秀散文作品集的出现,夯实了贾平凹在中国散文界大师级的地位;其创作的大多散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者对商州故乡的眷恋,贾平凹通过这些散文作品对农村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做了理性的剖析,通过对商州乡土风情及各色人物的爱恨情仇、生老病死的描写,放眼于中国农村的风云变革,于是,在贾平凹的散文作品中,作者通过其对商州的情结用鬼魅般的笔触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二 贾平凹散文中的商州情结
  故乡是一个人放飞梦想的地方,也是一个人苦累时的避风港,对故乡的依存让一些优秀的创作者走向了辉煌。美丽的湘西让沈从文魂牽梦绕;白鹿原北坡根下有陈忠实最初的梦想;老北京西城小杨家胡同承载着老舍的苦与痛。同样,山绿水清的商州也成就了贾平凹,商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根源,更是促使作者文学创作的不竭动力、是其心灵固守的精神家园。通过对贾平凹20世纪70年代以来近四十年的散文作品创作的研究发现,其散文作品中突显着其商州情结,贾平凹创作作品始终把商州情结作为审视其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表现其文化底蕴的重要创作思维方式。
  1 对美与丑、善与恶、文明与愚昧的赞美和批判
  商州位于秦岭东段南麓,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勤劳、质朴、灵秀的商州儿女;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积淀,让商州文化既有北方文化的豪放与粗犷,又不失南国文化的轻盈与灵秀。贾平凹通过《商州三录》《守顽地》《爱的踪迹》《我是农民》《静水深流》等一系列的散文作品集向人们展现了商州人的淳朴善良、美丽和丑陋等;在《商州三录》的第一部《商州初录》里,作者用厚重的笔法写出了商州人的质朴与纯洁,其心灵纯洁得像清澈的山泉,在他们心中永远是坦坦荡荡,没有丝毫的杂念。《我是农民》里,作者通过对青春的冲动,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以往土著知青、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种特殊的情怀。贾平凹通过一部又一部散文作品集,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可敬、可爱的商州乡村人物,作者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及价值取向向人们诠释着自己的思想。在《守顽地》《我是农民》《静水深流》等一些散文诗集里,作者对商州的美丽进行了颂扬、对善良进行了歌唱、对文明给予了肯定,同时他也对一些人性的贪婪和凶残进行了揭露,也对那些丑陋的习俗及行为进行了血淋淋的批判。
  美与丑、善与恶、文明与愚昧充斥着整个商州,贾平凹对商州农民的美丽、善良和乡村文明进行了由衷地赞美;同时对丑陋、邪恶及愚昧用带着良知的责任感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贾平凹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学创作向世人呈现了商州人真实的生活场景,这些作品如同镜子一样让很多人看见了自己。
  2 对商州故里山水的眷恋情怀
  商州——贾平凹的故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情结,这一切都来源于童年时代对其一生的影响,是人性的一种表现。贾平凹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商州人,商州拥有肥沃的土地供他汲取充足的养分,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更是他守护心灵的精神家园。贾平凹对商州有着独特的故里情怀,因此,他对商州的爱在他的散文作品中也无处不在;在其创作的《商州三录》《平凹游记选》散文集中,无不透露出作者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其创作的散文集中写出了商州的贫瘠,但是却不失美丽;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商州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清新,一山一水都显得那么的灵秀而沉静,那里的人就像沙漠里的一掬清泉,那么的纯洁、可敬、可爱……
  20世纪70年代从贾平凹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其散文中所描绘的故乡的明月、清泉、山石及其商州的一草一木都是贾平凹心灵情感的一种寄托,贾平凹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及其空灵的手笔书写着自己对故乡山水及乡村生活的眷恋,这是贾平凹脑海中一种“爱”与“情”的永恒。在《商州三录》《贾平凹散文自选集》等一些诗集里不但对商州山水进行了描绘,还对商州的乡土民俗风情进行了详实的描写,作者从不同视觉对商州的人或物进行了传神般的描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商州故里的眷恋情结。
  3 对农村生活及思想变化的由衷赞美
  贾平凹的初期创作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中国文化还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我国农村发展更是缓慢。到了20世纪80年代,强劲的改革东风吹遍了我国的各个角落,私营经济、土地联产承包等一系列的农村改革让商州这块相对偏远却不失荒凉的土地焕发了生机。贾平凹凭借着作家独特而敏锐的文化嗅觉,用热情和欣喜的目光欣赏着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怀抱对商州故里的热情及对商州乡村农民的“爱”,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文学,对这些农村变革带来的变化给予肯定的同时也给予了极大的赞美。在贾平凹《抱散巢》《坐佛》《月迹》等散文集中,就显现了一些商州农民敢于冲破传统守旧思想的约束,凭借农村人固有的诚实、执着以及对大都市生活的向往,走出了农村、走出了大山,并在其他同乡嘲笑声中坚强地走了过来,成就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新时期的农民。贾平凹通过这些散文作品描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新农村的变化,对当时社会大变革给农村带来的阵痛做了详尽的描述;同时,贾平凹也用激情、乐观的笔触对通过阵痛、裂变后的新农村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对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物质的提高及精神文明的进步进行了由衷的赞美。   三 贾平凹散文商州情结难以舍割的因素
  贾平凹创作的散文作品中大多都有着强烈的商州情结,在其创作的《人迹》《说话》《世界华文散文版——贾平凹卷》《走虫》等散文集中都流露出贾平凹对商州乡村的眷恋,并为乡村的衰败自然地流露出对乡村的惋惜及伤感,同时以作家的审美视角和对商州独有的钟情,用厚实而空灵的笔墨对自己心灵的精神家园进行了理想化的构建。
  1 贾平凹情感世界的对立与社会发展的因素
  贾平凹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商州丹凤县棣花镇,商州地处秦岭南麓,其地理和气候的因素影响着人们交流方式及其语言和文化,这也对贾平凹文学作品的创作思想和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贾平凹从出生到其专业文学创作时期历经了“十年文化浩劫”,其思想也深受其冲击。从20世纪70年代到如今,贾平凹这三十多年来的创作历经了我国从闭关自守到改革开放的巨大转变,我国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私有经济、土地联产承包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入到了农村,并让农民脱离了贫困状态,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信仰与追求,贾平凹也把农村的民生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自己思考的主题。
  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改革也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弊端。从贾平凹近期创作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农村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某些方面并没有把社会的进步性体现出来,但现在的农村确实是变了。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不再是贾平凹心目中的记忆,从其散文作品中可以发现,贾平凹更多是对当前农村精神文明的忧虑。贾平凹现在创作的作品與早期创作的作品相比,就是对改革后农村人的精神状态有了更深入的描述和思考,这些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情感思想等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其社会的发展对人们价值取向、伦理道德以及情感思想等也有着强大的约束力;作者通过《闲人》《贾平凹人生小品》《如语堂》等散文作品把这些对人们的担忧及其农村人这些精神疾患进行了充分的揭露。商州故里是贾平凹心灵守护的精神家园,作者曾说过自己是都市的“乡下人”,农村人强烈的自尊及自卑情感让贾平凹既有对城市征服的欲望,也有对大都市生活的倦怠和迷茫,同时,贾平凹内心也有对商州故里的眷恋和守望。
  2 贾平凹精神世界与艺术追求的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文学界等一些知识分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着“孔乙己”的清高思想;随着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中的不断渗透,这些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的作用和本位有了新的认识。贾平凹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作家,其思想与时俱进,同时作者精神世界里也有着强烈的叛逆;贾平凹在用文学的手笔描绘着社会的发展及进步的同时,处于对商州故里的眷恋又极力守护农村的质朴、善良、纯洁。贾平凹曾说:“商州成就了我,商州也成就了我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在贾平凹的眼中,商州故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是他的生命之源,他对商州的变化始终关注着,他喜欢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更尊重商州故里的情感和智慧,这些都是贾平凹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贾平凹创作的作品中凝聚了他全部的智慧和情感,他用自己的心理历程和情感世界传递着对商州的爱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贾平凹创作的散文作品中可以发现,作为作家的贾平凹也有着“兼济天下”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怀抱“兼济天下”的梦想和对艺术的追求,贾平凹的忧患意识及对现实敢于批判精神在其作品中得以充分的展示。在其创作的《四十岁说》《红狐》《敲门》等散文集中,可以看出作者情感世界的困惑与无奈,这和作者“兼济天下”的责任感的思想一起成就了“鬼才”贾平凹。贾平凹创作的作品中有对商州农村的留恋和赞美,对山村文明的忧虑以及对大都市文明的批判和思考。
  3 贾平凹对商州故里的眷恋及传统文化的影响
  贾平凹生于1952年的商州丹凤县,建国初期的农村非常落后,“浮夸风”“大锅饭”等让农村经济更是雪上加霜,随后又经历了“十年浩劫”,贾平凹的童年、少年、青年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度过,并给贾平凹一生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源于自己的出身及童年到青年的种种经历,这让贾平凹在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对农村的现状及农民的辛酸和无奈描写得淋漓尽致。贾平凹的少年成长时期正处于“十年浩劫”时期,这让贾平凹尝遍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同时也磨练出了他坚强的斗志;凭借着对艺术的一种诉求和对命运的抗争,终于成为大都市中的一员。贾平凹的记忆中最多的就是商州故里,在其生活和奋斗的时光里,商州故里的传统文化很自然地融入到贾平凹的骨子里。贾平凹通过《商州三录》《我是农民》等一些散文作品把其思想做了充分的展示。
  注: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中心项目,项目编号:SLGH1229。
  参考文献:
  [1] 贾平凹:《贾平凹散文大系》(三卷),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
  [2] 叶君:《〈家园之思〉——论贾平凹90年代之后的乡村叙事》,《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3] 郭春林:《在批判的困境中选择——贾平凹文化批判的视点分析》,《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2期。
  [4] 贾平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
  [5] 雷达、梁颖:《贾平凹资料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6] 叶君、岳凯华:《贾平凹——90年代小说创作的心理根源》,《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作者简介:袁栋洋,女,1978—,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汉水文化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 故事叙述的生动取决于作者的匠心独运。而其中叙述角度是作者把他对现实世界的体验转化为语言虚构世界的基本角度,是作者聪明才智的体现。本文通过对方方小说中的叙述角度进行分析,力图论证不同角度的选择与运用,让文本实现各种表现功能,使作者思想能够有效传达,同时还可促使读者对社会人生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方方小说 叙述角度 距离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小
期刊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现代标志图形设计不仅要符合外观美的基本要求,更要运用视觉美法则提升标志图形设计艺术价值,赋予标志图形设计丰富内涵。标志是校园形象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精髓,树立了学校的品牌形象。本文以高校标志设计为例,从色彩、图形设计、结构设计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标志图形设计中视觉美法则的运用,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标志 图形设计 视觉
期刊
摘要 徐枕亚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大批具有“过渡女性”特征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最大特点就是她们身上旧思想意识与新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面对封建道德体系,她们体现出或主动或被动的态度,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徐枕亚自身的文化意识以及对女性的想象。  关键词:过渡女性 主动选择 道德约束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家,徐枕亚创作了大量以男女情感为题
期刊
摘要 “反思小说”这类作品中多数以一个男性主人公的经历来连结当代重大历史事件,把男性当作历史表述的主要载体,但是通过细读这些作品我发现,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女性主人公也是一个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表达载体,她们在当代历史中的命运更具有悲剧性。本文基于对这些作品的细读分析,试图呈现这一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反思小说 女性主人公 悲剧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艾芜是现代文坛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南行记》以早年漂泊流浪西南边疆、缅甸、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经历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西南边地风情和异域色彩。其中与云南相关的篇章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展现了云南的奇山异水、民风习俗,乡土气息浓郁,同时也写尽下层民众的艰难与挣扎,表现了艾芜真诚的现实主义情怀。  关键词:艾芜 《南行记》 云南 乡土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令人瞩目的“文化寻根”风潮,寻根派作家创造出了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思想对当前文学创作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寻根文学的定义以及其主要思想进行了阐述,并对寻根文学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挖掘寻根文学对当前文学创作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词:寻根文学 兴起 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文
期刊
摘要 《落叶归根》记述了严君玲关于自己、家与国的创伤经历。本文以这本小说为例,探讨女性在家庭、父权、后殖民等多重交织的创伤下,如何从父权制度、婚姻、性别与种族歧视的挣扎中穿过恐惧、孤独、梦魇的创伤经历,进行自我认同探索,通过创伤叙事找到自我疗愈与新生的契机。  关键词:严君玲 创伤 创伤经历 创伤叙事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美籍华裔女作家严君玲(Ad
期刊
摘要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时,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一千多篇(部)作品,涉猎的范围有长中短篇小说、戏剧、童话、散文、小品等多种文学形式,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创作体裁形式最多的一个作家,也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做出的特殊贡献。  关键词:老舍 创作视角 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老
期刊
摘要 目前,大陆新武侠创作处于困境状态。其中原因,除了武侠杂志办刊宗旨调整之外,更与写作者模糊暧昧的侠义观、青春自恋倾向以及游离的女性主义诉求密切相关。  关键词:大陆新武侠 侠义观 青春 娱乐化 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自2001年,《今古传奇·武侠版》在中国大陆问世,武侠之风重新热烈起来。再加上韩云波、汤哲声等教授从理论上的推波助澜,大
期刊
摘要 自《霜叶红似二月花》问世以来,关于此小说的故事时间一直众说纷纭,并因此影响到了对作品主题的概括判定。笔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钩稽史料与文史互证,对其文本背景进行新的解读。  关键词:《霜叶红似二月花》 陈独秀 北伐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自《霜叶红似二月花》(以下简称《霜叶》)问世以来,关于此小说的故事时间就一直众说纷纭,各有不同。就笔者目前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