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和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是当前和今后民办高职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高校班主任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优秀学生干部作为副班主任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新模式的有效尝试和探索。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优秀学干担任副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模式的作用及成效等。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优秀学干;副班主任
辅导员、班主任是联系家庭、学校和学生的桥梁,是班集体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1]。特别是在民办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效果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笔者所在学院尝试在民办高职中引入副班主任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1.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江苏民办高职学院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属于最后批次,也有中职对口单招和注册入学,生源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民办高职生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上较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要弱,缺乏学习的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多数具有自卑感,进而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管理队伍的不稳定性
基于民办学校的特殊身份,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的现象比较明显,人员流动性较大,给原本薄弱的管理体系增加了较大压力。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工资制度、职称评审都倾向于教学一线,导致部分学生管理人员并不十分情愿承担此项工作。参与管理人员本身对自身岗位的认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也不足。
以上特点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或班主任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应不断使民办高职的学生管理“会管、管好、管之有效”。
二、优秀学干担任副班主任的管理优势
1.利于有效沟通
由于年龄的差距和生活阅历背景不同,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会存在所谓的“代沟”,刚入学的新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和老师讲。而在大一新生班级配置副班主任,会缓解这个矛盾。因为副班主任和新生处于同一年龄段,身份相同,想法相近,彼此间便于交流,新生的所思所想便于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副班主任是连接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2]。
2.便于全天候管理
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新生在很多方面并不了解,辅导员或班主任并不能做到时刻围绕在学生身边,而副班主任却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他们了解新生到校后的各种困惑,甚至比辅导员或班主任更了解处理各类生活问题的方法,能依靠自身的经验与能力帮助新生更快地熟悉并适应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更快地融入大学的集体生活和班级文化氛围中。
3.很好地协助辅导员或班主任完成工作任务
笔者走访省内多所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工作可谓事无巨细,几乎所有学校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参与,无论是学生的生活管理,还是平时的教学管理,只要跟学生有关,首先想到的是通知辅导员或班主任,所以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相当重。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采用副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很多基础性的事务可交由他们完成。
三、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方式和途径
1.如何选择副班主任
作为教育者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当中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且踏实细心的学生,善于发现并激发他们的闪光点。如:副班主任应该热爱学生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自我奉献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等。通常选择副班主任的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组织大二或大三学生自荐和辅导员或班主任推荐,两者结合才能保证副班主任队伍的质量;第二步,系部组织面试,着重考察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并将动机不端的筛除。
2.设置考察期
设置考察期非常重要,通常将新生入校一个月作为副班主任的考察期,及时调整副班主任队伍。第一个月工作任务最繁重,涉及入学教育、军训等,此时也是最能看出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阶段,通过考核的颁发聘书,聘期一年。
3.如何履行副班主任职责
副班主任要协助辅导员或班主任做好日常管理和各类活动的组织工作,包括早晚自习、宿舍管理、各种通知传达、主题班会、文明宿舍评比、技能比赛等。通过开展工作,使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律性,利用副班主任住在宿舍的优势也可以深入实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及时向有关老师或部门反映情况,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预防一些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另外,副班主任能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特别是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活动或组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副班主任还需在平时做好新生在专业上的引导,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大致情况。
四、副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成效
经过实践,在优秀学干中选拔副班主任确实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第一,新生入学有条不紊,顺利过渡;第二,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压力减轻,同时教科研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升;第三,副班主任制度在学生群体内起到“学优秀、争优秀”的推动作用,学风、班风得到一定好转。
对于副班主任自身而言,强化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提高了社会实践和工作能力,助人成才,也是助己成才。
五、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思考
1.优化副班主任结构
原先我们都是每个新生班配备两名副班主任,虽然说人多力量大,处理事情更容易些,其实不然。经过实践发现,虽然有两名副班主任,但有时会出现依赖现象,反而办不成事。
2.加强副班主任的上岗培训工作
副班主任毕竟还是学生,很多事情原则性不强,业务能力也相对较弱,需要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不能一味责怪,而应循循善诱。
3.加强副班主任的考核和奖惩
因缺乏过程监督和考核机制,个别副班主任逐渐脱离了学生管理队伍。今后我们将在现有管理制度和实施的基础上,建立考核机制,执行好过程监督,做到奖惩分明。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不断开创新的学生管理模式,而选拔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副班主任,使辅导员或班主任更容易掌握班级学生情况,沟通更容易,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得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锻炼了副班主任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雎才小.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副班主任的尝试与探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6(11):80—82.
[2] 张雪艳.浅谈学生副班主任的作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8):187.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优秀学干;副班主任
辅导员、班主任是联系家庭、学校和学生的桥梁,是班集体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1]。特别是在民办院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效果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笔者所在学院尝试在民办高职中引入副班主任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1.管理对象的特殊性
江苏民办高职学院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属于最后批次,也有中职对口单招和注册入学,生源复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民办高职生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上较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要弱,缺乏学习的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多数具有自卑感,进而丧失学习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管理队伍的不稳定性
基于民办学校的特殊身份,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的现象比较明显,人员流动性较大,给原本薄弱的管理体系增加了较大压力。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工资制度、职称评审都倾向于教学一线,导致部分学生管理人员并不十分情愿承担此项工作。参与管理人员本身对自身岗位的认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也不足。
以上特点决定了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或班主任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应不断使民办高职的学生管理“会管、管好、管之有效”。
二、优秀学干担任副班主任的管理优势
1.利于有效沟通
由于年龄的差距和生活阅历背景不同,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会存在所谓的“代沟”,刚入学的新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意和老师讲。而在大一新生班级配置副班主任,会缓解这个矛盾。因为副班主任和新生处于同一年龄段,身份相同,想法相近,彼此间便于交流,新生的所思所想便于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副班主任是连接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2]。
2.便于全天候管理
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新生在很多方面并不了解,辅导员或班主任并不能做到时刻围绕在学生身边,而副班主任却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他们了解新生到校后的各种困惑,甚至比辅导员或班主任更了解处理各类生活问题的方法,能依靠自身的经验与能力帮助新生更快地熟悉并适应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更快地融入大学的集体生活和班级文化氛围中。
3.很好地协助辅导员或班主任完成工作任务
笔者走访省内多所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工作可谓事无巨细,几乎所有学校工作都离不开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参与,无论是学生的生活管理,还是平时的教学管理,只要跟学生有关,首先想到的是通知辅导员或班主任,所以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相当重。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成效不明显。采用副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很多基础性的事务可交由他们完成。
三、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方式和途径
1.如何选择副班主任
作为教育者应当善于发现学生当中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且踏实细心的学生,善于发现并激发他们的闪光点。如:副班主任应该热爱学生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自我奉献精神;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等。通常选择副班主任的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组织大二或大三学生自荐和辅导员或班主任推荐,两者结合才能保证副班主任队伍的质量;第二步,系部组织面试,着重考察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并将动机不端的筛除。
2.设置考察期
设置考察期非常重要,通常将新生入校一个月作为副班主任的考察期,及时调整副班主任队伍。第一个月工作任务最繁重,涉及入学教育、军训等,此时也是最能看出副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阶段,通过考核的颁发聘书,聘期一年。
3.如何履行副班主任职责
副班主任要协助辅导员或班主任做好日常管理和各类活动的组织工作,包括早晚自习、宿舍管理、各种通知传达、主题班会、文明宿舍评比、技能比赛等。通过开展工作,使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律性,利用副班主任住在宿舍的优势也可以深入实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及时向有关老师或部门反映情况,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预防一些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另外,副班主任能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特别是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活动或组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副班主任还需在平时做好新生在专业上的引导,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大致情况。
四、副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成效
经过实践,在优秀学干中选拔副班主任确实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主要表现在:第一,新生入学有条不紊,顺利过渡;第二,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压力减轻,同时教科研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升;第三,副班主任制度在学生群体内起到“学优秀、争优秀”的推动作用,学风、班风得到一定好转。
对于副班主任自身而言,强化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提高了社会实践和工作能力,助人成才,也是助己成才。
五、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思考
1.优化副班主任结构
原先我们都是每个新生班配备两名副班主任,虽然说人多力量大,处理事情更容易些,其实不然。经过实践发现,虽然有两名副班主任,但有时会出现依赖现象,反而办不成事。
2.加强副班主任的上岗培训工作
副班主任毕竟还是学生,很多事情原则性不强,业务能力也相对较弱,需要一段时间的上岗培训,不能一味责怪,而应循循善诱。
3.加强副班主任的考核和奖惩
因缺乏过程监督和考核机制,个别副班主任逐渐脱离了学生管理队伍。今后我们将在现有管理制度和实施的基础上,建立考核机制,执行好过程监督,做到奖惩分明。
总之,民办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不断开创新的学生管理模式,而选拔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副班主任,使辅导员或班主任更容易掌握班级学生情况,沟通更容易,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得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锻炼了副班主任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雎才小.高校选拔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副班主任的尝试与探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6(11):80—82.
[2] 张雪艳.浅谈学生副班主任的作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