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剑突心包穿刺射频消融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eng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发现,一些异位激动点及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折返环位于心肌内,靠近或位于心外膜,普通心内膜消融很难触及靶点。往往需要外科开胸、经胸腔镜或经冠状静脉窦途径接近心外膜达到消融目的。前两种方法创伤大,病人很难接受,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手段,而后一种方法只能用于消融冠状静脉窦周围的心外膜心动过速,且发生心脏压塞的风险较大。1996年,Sosa首先报道了经皮心包穿刺治疗心外膜心动过速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已治疗近300例病例,安全、有效。目前国内未见正式报道。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使用旋转成像技术进行术中实时重建和融合左心房三维图像(3-dimensional rotational angiogram of leftatrium,3DRAL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6例拟接受导管消融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全部患者消融术前完成CT扫描,术中进行左心房的旋转成像,完成左心房图像的实时三维重建,并融合到实时X线影像中指导房颤消融。结果3DRALA在44例患者上重建
自从1937年Mahaim束室纤维(希氏束到心室肌的异常连接组织)被报道以来,不同解剖部位的Mahaim纤维,如结室纤维(连接房室结和心室肌)、结束纤维(连接房室结和右束支)陆续被发现,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后心外科手术和经射频导管消融证实所谓的Mahaim旁路中绝大多数是右心房分支纤维(atriofascicular fibers,即旁路连接右心房和右心室游离壁近心尖处右束支远端)和右心房室纤维
2009年7月美国心律学会(HRS)在其专业网站上发布了2008年美国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注册年度报道。该报道对2006年至2009年美国ICD注册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HRS认为,美国ICD注册是ICD治疗史上的里程碑,将提高对ICD患者的治疗水平。该注册也可能成为对ICD治疗结果、医师操作以及保险赔付进行全面审视的焦点。我国目前在卫生部领导下,正在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病例网上申报工作,包括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目前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同时也是SCD急救中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然而,VF起始和维持的电生理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浦肯野纤维是心脏传导系统中极其重要且特殊的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已经发现,浦肯野纤维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维持中
在全党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党史、军史,回眸新四军抗战征程,愈发感到:新四军是铁军更是党军。新四军之所以能够赢得铁军之美誉,并永远保持和弘扬伟大的铁军精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信仰之花常开不败。铁军的战歌得以传唱,铁军的血脉得以传承,铁军的精神历久弥新,从根本上说,都是信仰之使然,是初心的不变,主义的常青,军魂的永驻。“我们代表共产党”“红才能打胜仗”  1927年1月武
期刊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广泛开展,AF患者选择范围逐渐扩大,而消融策略也更为激进。尽管技术策略渐趋成熟,AF消融导致的其他类型并发症似有下降趋势,但消融术后的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却愈加常见,并成为棘手的临床问题。AT的处理和最终治愈已成为导管消融治疗AF的一部分,
目的分析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10年的发展历程。方法根据参加注册医院提供的资料,对1998年至2007年我田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年至2007年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患者病例数快速增加,从1998年的11例增至2007年的2620例。10年里患者年龄、持续性房颤和长期持续性房颤的比例、合并基础疾病及左心房内径增大的患者比例逐年增加。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
患者女性,68岁,于2009年2月25日因“心动过缓8年,加重半个月”入院。8年前自觉心跳慢,偶觉胸闷,动态心电图提示RR间期1.73s,窦性停搏。1年后上述症状加重,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动态心电图提示最长RR间期2.18s,窦性停搏。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1个月前再次出现心脏停搏感,半个月前胸闷加重,有时伴头晕,
经头静脉插入起搏导线是理想的选择,因为该方法可以避免穿刺锁骨下静脉带来的术中并发症及长期摩擦导致导线损坏、断裂等并发症。头静脉有管径及走行变异,切开头静脉直接插入两根起搏导线经常失败,需要借助指引导丝及撕开鞘送人起搏导线。目前双腔起搏器植入量明显增多,本文探讨导丝引导下经头静脉放置两根永久起搏导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961年春天,刘少奇到湖南长沙、湘潭、宁乡三县搞调查。在当地,他不住宾馆,不住招待所,而是住在一个养猪场的饲料房里。当时,身边的工作人员想找点稻草给他铺床,四处找却找不到。产水稻的地方没有稻草,这种情况使刘少奇感到很奇怪。一天,他散步走到住地后面的山上,看到一摊已经风干的人粪,就过去用脚搓开,仔细检查了一下,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看,这里面没有多少粮食,农民吃饭已经成了问题。”  为了掌握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