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近年来虽有一定发展,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南省玉米生产情况,针对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提出进一步贯彻实施种子工程,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并购重组,促进市场整合,进一步增强产学研结合力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020-02
引言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种子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杂交玉米种子的培植及推广,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大规模的玉米种子产业。这一“黄金产业”因其较低的投入成本、较短的投资周期及快速的投资回收,目前已经成为企业家关注及投资的焦点。据统计,中国共有2 700多家种子公司,其中以玉米杂交种子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就高达2 200家。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形势基本上可以由中国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格局反映出来,特别是对玉米大省—河南省来说,其玉米的种植面积高达4 200多万亩,占全国玉米播种总面积的10%左右,在全国玉米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玉米种子对玉米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河南省作为玉米生产大省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玉米种子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南省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河南省玉米生产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在全国、全行业范围内极具代表性,而且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现状
1.国营种业公司包袱沉重,举步维艰。国有公司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植及自身的长期积累,尽管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人才、营销渠道及政策方面的优势,但在面向市场后,会受制于自身的机制、资金、管理及人事等方面缺陷的制约。国有企业如果不及时进行改制,加大育种研发及对外合作力度,则将会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甚至于倒闭。
2.民营企业在有利的环境下发展迅速。民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发展机制,使民营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的竞争。相应的,中国的民营种子企业也天生具备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能力,民营种业的产权比较清晰,具有灵活的经营方式及很强的竞争、危机意识。他们大多拥有自身的品种、资源,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而且在中国种业市场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例如,民营企业—德农公司在进入种业仅仅四年时间里,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且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公司在2001年度和2002年度所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均在4 000万千克左右,年均播种面积可达1 600万亩。
3.科研育种单位优势初现。自建国起,中国就十分重视农作物的育种工作,并为此投入了巨额的科研经费,逐渐培养出一大批科研育种方面的专家,建立和完善有关科研育种的基础设施并为其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不断积累种质资源及育种材料。中国种子产业化工程所提倡的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的大力实行,为中国育种单位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此外,最近几年《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加之中国加入WTO,这些都给中国科研育种单位带来了罕见的有利机会。目前,中国育种单位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地增加,他们大多已建立起自身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加工基地及营销网络。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注册资金为3 000万元的大规模科技种业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依靠河南省农科院,同时联合了省内40余家科研单位,引进高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各种作物的优良品种及有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等,年均种子销售量达5 000万公斤以上。该公司在中国部分区域建立了15万亩的良种繁育基地,仅仓库和晒场面积就分别高达两万平米及四万平米,而且有关种子的检验及检测设备也相当齐全。
二、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存在问题分析
1.市场集中度小,企业竞争力弱。河南省种子行业的规模十分庞大,经营农作物种子的企业就高达800多家,此外,外省的一些种子企业也在河南省设立了众多的分支机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多方立足与割据的激烈竞争态势。在经营农作物种子的企业中,大多数已进入或正在进入玉米种子市场,而且都把玉米种子当作其主营业务。但中国种子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能力及集约化程度也都较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相比来说,进入中国种子市场的海外公司就具备很强的优势,它们对河南省种子企业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威胁。同时,河南省外的部分大型种子公司也对省内的种子企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果省内的种子企业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2.育、繁、销脱节,缺乏规模优势。作为玉米生产的大省,河南省每年的玉米需种量高达1亿千克,种植面积也大约稳定在250万平方米。但是河南省自身繁育种子的规模却很小,绝大多数依赖于省外制种,其主要的制种区有甘肃、宁夏、新疆捅制种区以及山东、河北夏播制种区。这导致河南省玉米的培育、繁殖及销售的严重脱节,在竞争中缺乏成本及规模优势,在制种过程中不能严格地掌控品种质量,要受制于其他企业。
3.市场开发经验不足,促销手段落后。玉米种业市场化运营的时间较短,大部分种子企业“坐商”思想很严重,没有制定专门的促销方案,种子的销售仅仅依靠各级分销商自发进行,完全依靠市场的作用。企业并未依据自身的市场地位、产品特点、现有及潜在竞争者等内外部因素来主动制定专门的促销方案。
4.售后服务不到位。农作物的高产量不仅需要优良的品种,而且也需要正确的栽培方法及技巧。种子的使用者是农民,而农民往往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良种的正确使用方法知之甚少,因此,向农民传授有关良种及其相关配套的种植方法及技巧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只凭借包装袋上的说明,很难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此外,在栽培过程中,也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出现很多新问题,如果没能及时获取有关技术支持,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对种子企业的品种推广及品牌建设都会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 三、加快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贯彻实施种子工程。种子工作“四个”根本性转变的内涵是:从传统粗放生产向集约化转变,从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行政区域自给型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转变。尽快完成这四大转变也是中国种子工程的总体目标。最终建立起现代化的种子企业,使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使种业体系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制度既科学又有活力,使种子生产达到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经营集团化、大田用种商品化、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实行“种子工程”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种子产业化的重大举措之一。
2.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种子企业的生命线就是其产品的质量,它不仅与企业的声誉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及塑造种子品牌的根本。外国的种子企业早就已经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区域化及信息化,并依靠现代化的农场进行大规模的育种繁殖,整个生产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河南省的玉米种子企业大部分都是分散化制种,多数以自然隔离及人工作业为主,种子收获的技术也比较落后,种子企业加工、收获及分级设备与工艺也迫切需要改造与升级。种子企业应该从源头上就抓紧种子质量的建设,完善优良品种的繁育体系,建立种子质量的认证制度,切实依照种子生产加工流程及检验方法进行生产与检验,建立并完善种子管理档案,加强执法标准的制定,并对种子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3.加大并购重组,促进市场整合。要从根本上改变河南省种子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实力弱、管理乱的状况,必须从种子产业的层面上加强企业并购重组的力度。这不仅可以将那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从市场上淘汰出去,而且也可以加快种业资源股向优势企业的流动,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河南省玉米种子行业的发展水平。首次,应该在种子行业内进行横向并购,来使市场上企业数量得到缩减,以快速地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使企业获得规模效益。这也是目前解决种业市场分散化、产品同质化及规模不经济的良好途径。其次,要在横向并购的基础上,实行一定的纵向并购,也就是说,通过纵向并购来实现种子培育、繁殖、销售的一体化,使企业外部的交易达到内部化,取得范围经济。
4.进一步增强产学研结合力度。当前,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科技创新的首要途径是要继续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的结合,能够顺利解决河南省种子研发与推广分割开来的困境,也应该成为种业资源有效整合的主要途径。在种业市场发展方面,河南省的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及种子企业都各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河南省的农业院校在理论研究方面最为深入,科研机构在品种培育及种质资源方面拥有优势,而种子企业则在市场定位与营销渠道方面占据优势,只有这三者的相互联合才能够相互补充,共同获利。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企业才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主体及核心。拥有实力的大企业还是应该加大科研经费支出的力度,培养自己的科研团体,建立自身的育种平台及基地,加大品种培育的强度,逐渐实现由引进、购买为主向自主研发培育过渡,以真正实现种子培育、繁殖、推广的一体化,使企业转型成为集生产、供应、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综合种子企业或集团。
参考文献:
[1] 刘超,刘丽.对中国种子企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种业,2003,(4):1-2.
[2] 姚中有,陈新民,张希俊.种子品牌经营的创新思路[J].中国种业,2003,(6):10-12.
[3] 郑渝.中国种业发展战略选择[J].种子世界,2003,(1):14-16.
[4] 耿月明,袁国保.试论建立中国种业保险制度[J].种子世界,2003,(2):1-3.
[5] 朱新明.在制种基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探讨[J].种子科技,2004,(1):1-4.
[责任编辑 吴高君]
关键词: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020-02
引言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种子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随着杂交玉米种子的培植及推广,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大规模的玉米种子产业。这一“黄金产业”因其较低的投入成本、较短的投资周期及快速的投资回收,目前已经成为企业家关注及投资的焦点。据统计,中国共有2 700多家种子公司,其中以玉米杂交种子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就高达2 200家。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形势基本上可以由中国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格局反映出来,特别是对玉米大省—河南省来说,其玉米的种植面积高达4 200多万亩,占全国玉米播种总面积的10%左右,在全国玉米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玉米种子对玉米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河南省作为玉米生产大省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玉米种子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南省玉米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快速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河南省玉米生产进一步发展。这不仅在全国、全行业范围内极具代表性,而且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现状
1.国营种业公司包袱沉重,举步维艰。国有公司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植及自身的长期积累,尽管已具备了一定的物质、人才、营销渠道及政策方面的优势,但在面向市场后,会受制于自身的机制、资金、管理及人事等方面缺陷的制约。国有企业如果不及时进行改制,加大育种研发及对外合作力度,则将会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甚至于倒闭。
2.民营企业在有利的环境下发展迅速。民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发展机制,使民营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的竞争。相应的,中国的民营种子企业也天生具备了能够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能力,民营种业的产权比较清晰,具有灵活的经营方式及很强的竞争、危机意识。他们大多拥有自身的品种、资源,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份额,而且在中国种业市场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上升。例如,民营企业—德农公司在进入种业仅仅四年时间里,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且在全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公司在2001年度和2002年度所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均在4 000万千克左右,年均播种面积可达1 600万亩。
3.科研育种单位优势初现。自建国起,中国就十分重视农作物的育种工作,并为此投入了巨额的科研经费,逐渐培养出一大批科研育种方面的专家,建立和完善有关科研育种的基础设施并为其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不断积累种质资源及育种材料。中国种子产业化工程所提倡的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的大力实行,为中国育种单位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此外,最近几年《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加之中国加入WTO,这些都给中国科研育种单位带来了罕见的有利机会。目前,中国育种单位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地增加,他们大多已建立起自身相对稳定的种子生产加工基地及营销网络。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注册资金为3 000万元的大规模科技种业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依靠河南省农科院,同时联合了省内40余家科研单位,引进高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各种作物的优良品种及有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等,年均种子销售量达5 000万公斤以上。该公司在中国部分区域建立了15万亩的良种繁育基地,仅仓库和晒场面积就分别高达两万平米及四万平米,而且有关种子的检验及检测设备也相当齐全。
二、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存在问题分析
1.市场集中度小,企业竞争力弱。河南省种子行业的规模十分庞大,经营农作物种子的企业就高达800多家,此外,外省的一些种子企业也在河南省设立了众多的分支机构,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多方立足与割据的激烈竞争态势。在经营农作物种子的企业中,大多数已进入或正在进入玉米种子市场,而且都把玉米种子当作其主营业务。但中国种子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能力及集约化程度也都较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相比来说,进入中国种子市场的海外公司就具备很强的优势,它们对河南省种子企业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威胁。同时,河南省外的部分大型种子公司也对省内的种子企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果省内的种子企业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2.育、繁、销脱节,缺乏规模优势。作为玉米生产的大省,河南省每年的玉米需种量高达1亿千克,种植面积也大约稳定在250万平方米。但是河南省自身繁育种子的规模却很小,绝大多数依赖于省外制种,其主要的制种区有甘肃、宁夏、新疆捅制种区以及山东、河北夏播制种区。这导致河南省玉米的培育、繁殖及销售的严重脱节,在竞争中缺乏成本及规模优势,在制种过程中不能严格地掌控品种质量,要受制于其他企业。
3.市场开发经验不足,促销手段落后。玉米种业市场化运营的时间较短,大部分种子企业“坐商”思想很严重,没有制定专门的促销方案,种子的销售仅仅依靠各级分销商自发进行,完全依靠市场的作用。企业并未依据自身的市场地位、产品特点、现有及潜在竞争者等内外部因素来主动制定专门的促销方案。
4.售后服务不到位。农作物的高产量不仅需要优良的品种,而且也需要正确的栽培方法及技巧。种子的使用者是农民,而农民往往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良种的正确使用方法知之甚少,因此,向农民传授有关良种及其相关配套的种植方法及技巧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只凭借包装袋上的说明,很难达到预期的推广效果。此外,在栽培过程中,也会因外界条件的变化出现很多新问题,如果没能及时获取有关技术支持,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对种子企业的品种推广及品牌建设都会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 三、加快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贯彻实施种子工程。种子工作“四个”根本性转变的内涵是:从传统粗放生产向集约化转变,从分散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行政区域自给型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转变。尽快完成这四大转变也是中国种子工程的总体目标。最终建立起现代化的种子企业,使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使种业体系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制度既科学又有活力,使种子生产达到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经营集团化、大田用种商品化、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实行“种子工程”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种子产业化的重大举措之一。
2.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种子企业的生命线就是其产品的质量,它不仅与企业的声誉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及塑造种子品牌的根本。外国的种子企业早就已经实现了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区域化及信息化,并依靠现代化的农场进行大规模的育种繁殖,整个生产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河南省的玉米种子企业大部分都是分散化制种,多数以自然隔离及人工作业为主,种子收获的技术也比较落后,种子企业加工、收获及分级设备与工艺也迫切需要改造与升级。种子企业应该从源头上就抓紧种子质量的建设,完善优良品种的繁育体系,建立种子质量的认证制度,切实依照种子生产加工流程及检验方法进行生产与检验,建立并完善种子管理档案,加强执法标准的制定,并对种子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3.加大并购重组,促进市场整合。要从根本上改变河南省种子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实力弱、管理乱的状况,必须从种子产业的层面上加强企业并购重组的力度。这不仅可以将那些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从市场上淘汰出去,而且也可以加快种业资源股向优势企业的流动,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河南省玉米种子行业的发展水平。首次,应该在种子行业内进行横向并购,来使市场上企业数量得到缩减,以快速地扩大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使企业获得规模效益。这也是目前解决种业市场分散化、产品同质化及规模不经济的良好途径。其次,要在横向并购的基础上,实行一定的纵向并购,也就是说,通过纵向并购来实现种子培育、繁殖、销售的一体化,使企业外部的交易达到内部化,取得范围经济。
4.进一步增强产学研结合力度。当前,河南省玉米种子企业科技创新的首要途径是要继续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产学研的结合,能够顺利解决河南省种子研发与推广分割开来的困境,也应该成为种业资源有效整合的主要途径。在种业市场发展方面,河南省的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及种子企业都各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河南省的农业院校在理论研究方面最为深入,科研机构在品种培育及种质资源方面拥有优势,而种子企业则在市场定位与营销渠道方面占据优势,只有这三者的相互联合才能够相互补充,共同获利。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企业才是产学研相结合的主体及核心。拥有实力的大企业还是应该加大科研经费支出的力度,培养自己的科研团体,建立自身的育种平台及基地,加大品种培育的强度,逐渐实现由引进、购买为主向自主研发培育过渡,以真正实现种子培育、繁殖、推广的一体化,使企业转型成为集生产、供应、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综合种子企业或集团。
参考文献:
[1] 刘超,刘丽.对中国种子企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种业,2003,(4):1-2.
[2] 姚中有,陈新民,张希俊.种子品牌经营的创新思路[J].中国种业,2003,(6):10-12.
[3] 郑渝.中国种业发展战略选择[J].种子世界,2003,(1):14-16.
[4] 耿月明,袁国保.试论建立中国种业保险制度[J].种子世界,2003,(2):1-3.
[5] 朱新明.在制种基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探讨[J].种子科技,2004,(1):1-4.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