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教育发展和改革逐渐深入的大背景下,不少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为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创造出多元化的适宜环境,使课堂教学之外的教育元素更加丰富,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也使教育的功能得到极大的拓展。
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校在有意识地探索如何在硬件(校园条件和设备的优化、主题雕塑的确立、搭建校园文化发展的硬件平台等)、软件(校史宣传、主题环境设计、各项制度建设、打造SIS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以学校和其所在社区的传统与资源为基础丰富学校生活和校本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之外的综合系列活动确立标准与指导)和潜件(提炼学校的核心及特色教育理念、确立校训、形成学风、使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共识,建构基于共同理念的教育共同体,最终建成“学习型”的学校)等方面对学校的整体文化进行综合营造。在上述三类文化的建设类型中,软、硬件的建设是相对容易和比较外显的,而潜件的建设则相对艰难,需要长期积淀。
所谓“文化”,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文”是指有形的和制度形态的部分,而“化”则更强调内在的和能够产生持续影响的精神与思想。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其文化建设也需从这两方面着手,而不能有所偏废。不管是名校、老校,还是一般学校、新学校,在学校文化的建设方面均有巨大和广阔的探索空间。除了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之外,还需要因人、因校、因地、因时制宜地不断创新和积极探索。
面对复杂的教育现状、面对丰富多彩的相关理论和经验,学校文化建设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探索主题。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学校文化的特色建设问题。而所谓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首先强调的是“文化”内涵的确立,要寻求怎样做才更符合教育规律,才能建设和谐与充满活力的学校;其次要明确如何进行“特色”建设,将寻求如何在自己的学校中,用最适合自己学校师生的方式实施教育、建构校本文化作为关键,而不是盲目效法其他学校的做法。
由此可见,提倡建设校本特色的学校文化,是有充分道理和重要意义的。其基本的原则在于,每所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学校师生、家长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关注教育的基本规律,明确教育的根本目标,要使各方面共同营造的学校文化不偏离教育的基本方向;而同时又必须具备尊重具体学校具体情况的意识,要根据学校的历史、环境、发展阶段、不同资源和已经有所积淀的特色等,建构具有本校特点的系统文化。
从特定的角度看,所谓的学校文化建设应基于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学校性质,而不应是为做表面文章的刻意而为。一旦与学校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明确这一基本思想,学校的文化建设就会走入正轨,进入到和谐与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并能在课程、教学、考试和管理改革之外,形成又一个带有整体发展意义,且能促进学校实质性发展的重点和焦点,促使学校发展的共同体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创造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理想成绩。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王永丽)
长期以来,许多中小学校在有意识地探索如何在硬件(校园条件和设备的优化、主题雕塑的确立、搭建校园文化发展的硬件平台等)、软件(校史宣传、主题环境设计、各项制度建设、打造SIS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以学校和其所在社区的传统与资源为基础丰富学校生活和校本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之外的综合系列活动确立标准与指导)和潜件(提炼学校的核心及特色教育理念、确立校训、形成学风、使学校与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共识,建构基于共同理念的教育共同体,最终建成“学习型”的学校)等方面对学校的整体文化进行综合营造。在上述三类文化的建设类型中,软、硬件的建设是相对容易和比较外显的,而潜件的建设则相对艰难,需要长期积淀。
所谓“文化”,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文”是指有形的和制度形态的部分,而“化”则更强调内在的和能够产生持续影响的精神与思想。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其文化建设也需从这两方面着手,而不能有所偏废。不管是名校、老校,还是一般学校、新学校,在学校文化的建设方面均有巨大和广阔的探索空间。除了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之外,还需要因人、因校、因地、因时制宜地不断创新和积极探索。
面对复杂的教育现状、面对丰富多彩的相关理论和经验,学校文化建设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探索主题。近年来,不少学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学校文化的特色建设问题。而所谓的“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首先强调的是“文化”内涵的确立,要寻求怎样做才更符合教育规律,才能建设和谐与充满活力的学校;其次要明确如何进行“特色”建设,将寻求如何在自己的学校中,用最适合自己学校师生的方式实施教育、建构校本文化作为关键,而不是盲目效法其他学校的做法。
由此可见,提倡建设校本特色的学校文化,是有充分道理和重要意义的。其基本的原则在于,每所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学校师生、家长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关注教育的基本规律,明确教育的根本目标,要使各方面共同营造的学校文化不偏离教育的基本方向;而同时又必须具备尊重具体学校具体情况的意识,要根据学校的历史、环境、发展阶段、不同资源和已经有所积淀的特色等,建构具有本校特点的系统文化。
从特定的角度看,所谓的学校文化建设应基于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学校性质,而不应是为做表面文章的刻意而为。一旦与学校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明确这一基本思想,学校的文化建设就会走入正轨,进入到和谐与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并能在课程、教学、考试和管理改革之外,形成又一个带有整体发展意义,且能促进学校实质性发展的重点和焦点,促使学校发展的共同体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创造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理想成绩。
作者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