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5-094-01
《春思曲》是黄自先生于1932年5月27日以同时代诗人韦翰章的词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歌词清新秀丽、典雅含蓄、富于古诗词的韵味,很能代表韦翰章先生的词风。作品旋律精致优美,抑扬顿挫,疏密有致,富有意境,与歌词搭配的相得益彰。
这首歌曲的内容是一少女的“闺中怨语”。韦翰章先生以浪漫的笔触,展现了一女子凄凉无奈的心情,承接紧密,合乎情理的表露人性与人格平凡高贵的一面,突出表现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作品的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主题A为“潇潇夜雨”处,主题B为“小楼独倚”处。作品的开始以“潇潇夜雨”为背景,运用钢琴的造型手法,采用了平稳、轻柔的三连贯模仿春夜细雨连绵不断的景象,并一直保持到第一段结束。生动的描绘出一位倚窗而立的少女,面对窗外纷纷滴落的小雨心中涌满无限惆怅的情景。“在古诗中,夜雨是引起愁闷的自然景象”。钢琴的左手低音声部跟歌唱旋律同步呼应。形象的刻画了静无人声的春夜,只有潇潇夜雨滴落在阶前的声音,反衬出主人公思念情郎无法入睡的心情。从第七小节的“应是梨涡浅”的“浅”字作曲家就用一个减七和弦开始了小调向大调转换。特别是“绿云慵掠、懒贴花钿”一句在调性上还有小调的因素,旋律的断断续续,好似少女百无聊赖的长叹。演唱此段时,要按作品要求的速度(小柔板(AdaGietto))轻柔,连贯均匀的演唱,好似缓慢柔弱且有意境的倾诉。要把握孤独失落的情绪,突出女子纤弱、细腻的内心情怀、又不失旧时大家闺秀端庄,优雅的气质。第二段调性变得复杂起来,音乐有了一些明朗化的转变。伴奏织体也由描写雨滴的叠加和弦变为杨柳荡漾的分解和弦,转调频繁,色彩性极强。正如黄自先生在《调性的表情》一文中所言,写出了“晴光泛彩的样子”。由孤独的雨夜摇身变为陌头的春色,令人耳目一新。左手连续的八分音符的低音声部,清晰,流畅而又密集的音符衬托出主人公的无限孤寂感和对远方情郎思念那焦躁急切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这一段旋律起伏流畅、音乐的基调是明亮活跃的。表现人物内心已开始掀起一点波澜、对情郎的思念更加热切。演唱的速度也应更快一点,才能表现少女被眼前美好春景所感染的心理变化。从第十八小节到结尾是整首歌曲中最富有激情的段落。在“忆个郎”处,少女用热烈的情绪唱出了自己的心声。节奏比较强调渲染呐喊的激情,加强了戏剧性的效果。这时的情绪更加激动,分别数年,路途遥远,恨不能“化成杜宇”飞到情郎的身边,催他早日归来!此时把歌曲“呐喊”着推向高潮!但幻想不是现实,随着“潇潇夜雨滴阶前”主题的重新再现,音乐渐渐转慢转弱,一切又恢复到失望中的平静,在迷惘,落寞的雨滴声中结束。演唱者必须要有很好的呼吸支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注意吐字、咬字要清晰准确、尤其要强调“恨”、“远”,“年”等字的字头,使歌唱更有利于表达主人公内心强烈的情感。也是中国语言在演唱中体现出来的特点。
钢琴伴奏部分也应干净、流畅、细致,“雨滴”要轻柔、均匀;六连音色彩的转变要生动自然;结尾三小节应与开头的“雨滴”音型及“潇潇夜雨”情景相呼应。
《春思曲》的词曲创作,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呼唤民主,反封建制度,宣扬民主与自由的人文精神,强调个性解放的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中塑造的是一个长期受封建思想的禁锢束缚,但内心已有所觉醒、渴望新生活、想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所以在演唱上应把握住那个时代这样一个女子的内心变化。歌曲主要抒发一种相思之情,要整体把握歌曲忧伤之感,绝不是大苦大悲,所以演唱的声音不能太放,要内敛,要用较小的力度、较多的头腔共鸣,做到细腻传神。在歌唱方法上要借鉴欧洲的传统方法,结合中国的语言规律,使声音优美圆润,语言生动鲜明,风格瑰丽多姿,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特点,真正做到“诗中有音、音有中有诗”!
注释:
①参见钱仁康《黄自的生活与创作》载《音乐艺术》1994年第一期、第29页。
②引自《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中《调性的表情》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春思曲》是黄自先生于1932年5月27日以同时代诗人韦翰章的词为题材创作的艺术歌曲。歌词清新秀丽、典雅含蓄、富于古诗词的韵味,很能代表韦翰章先生的词风。作品旋律精致优美,抑扬顿挫,疏密有致,富有意境,与歌词搭配的相得益彰。
这首歌曲的内容是一少女的“闺中怨语”。韦翰章先生以浪漫的笔触,展现了一女子凄凉无奈的心情,承接紧密,合乎情理的表露人性与人格平凡高贵的一面,突出表现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作品的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主题A为“潇潇夜雨”处,主题B为“小楼独倚”处。作品的开始以“潇潇夜雨”为背景,运用钢琴的造型手法,采用了平稳、轻柔的三连贯模仿春夜细雨连绵不断的景象,并一直保持到第一段结束。生动的描绘出一位倚窗而立的少女,面对窗外纷纷滴落的小雨心中涌满无限惆怅的情景。“在古诗中,夜雨是引起愁闷的自然景象”。钢琴的左手低音声部跟歌唱旋律同步呼应。形象的刻画了静无人声的春夜,只有潇潇夜雨滴落在阶前的声音,反衬出主人公思念情郎无法入睡的心情。从第七小节的“应是梨涡浅”的“浅”字作曲家就用一个减七和弦开始了小调向大调转换。特别是“绿云慵掠、懒贴花钿”一句在调性上还有小调的因素,旋律的断断续续,好似少女百无聊赖的长叹。演唱此段时,要按作品要求的速度(小柔板(AdaGietto))轻柔,连贯均匀的演唱,好似缓慢柔弱且有意境的倾诉。要把握孤独失落的情绪,突出女子纤弱、细腻的内心情怀、又不失旧时大家闺秀端庄,优雅的气质。第二段调性变得复杂起来,音乐有了一些明朗化的转变。伴奏织体也由描写雨滴的叠加和弦变为杨柳荡漾的分解和弦,转调频繁,色彩性极强。正如黄自先生在《调性的表情》一文中所言,写出了“晴光泛彩的样子”。由孤独的雨夜摇身变为陌头的春色,令人耳目一新。左手连续的八分音符的低音声部,清晰,流畅而又密集的音符衬托出主人公的无限孤寂感和对远方情郎思念那焦躁急切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这一段旋律起伏流畅、音乐的基调是明亮活跃的。表现人物内心已开始掀起一点波澜、对情郎的思念更加热切。演唱的速度也应更快一点,才能表现少女被眼前美好春景所感染的心理变化。从第十八小节到结尾是整首歌曲中最富有激情的段落。在“忆个郎”处,少女用热烈的情绪唱出了自己的心声。节奏比较强调渲染呐喊的激情,加强了戏剧性的效果。这时的情绪更加激动,分别数年,路途遥远,恨不能“化成杜宇”飞到情郎的身边,催他早日归来!此时把歌曲“呐喊”着推向高潮!但幻想不是现实,随着“潇潇夜雨滴阶前”主题的重新再现,音乐渐渐转慢转弱,一切又恢复到失望中的平静,在迷惘,落寞的雨滴声中结束。演唱者必须要有很好的呼吸支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注意吐字、咬字要清晰准确、尤其要强调“恨”、“远”,“年”等字的字头,使歌唱更有利于表达主人公内心强烈的情感。也是中国语言在演唱中体现出来的特点。
钢琴伴奏部分也应干净、流畅、细致,“雨滴”要轻柔、均匀;六连音色彩的转变要生动自然;结尾三小节应与开头的“雨滴”音型及“潇潇夜雨”情景相呼应。
《春思曲》的词曲创作,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呼唤民主,反封建制度,宣扬民主与自由的人文精神,强调个性解放的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中塑造的是一个长期受封建思想的禁锢束缚,但内心已有所觉醒、渴望新生活、想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所以在演唱上应把握住那个时代这样一个女子的内心变化。歌曲主要抒发一种相思之情,要整体把握歌曲忧伤之感,绝不是大苦大悲,所以演唱的声音不能太放,要内敛,要用较小的力度、较多的头腔共鸣,做到细腻传神。在歌唱方法上要借鉴欧洲的传统方法,结合中国的语言规律,使声音优美圆润,语言生动鲜明,风格瑰丽多姿,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声乐艺术特点,真正做到“诗中有音、音有中有诗”!
注释:
①参见钱仁康《黄自的生活与创作》载《音乐艺术》1994年第一期、第29页。
②引自《黄自遗作集》文论分册中《调性的表情》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