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这里的环境保护不仅超越了青藏高原本身,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保障边疆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及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而且超越了中华民族本身,关系到南亚和东南人民的未来和发展。鉴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在这里进行施工建设活动中的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青藏高原,青藏电网联网工程,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青藏高原雄居亚洲大陆的中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以上,有“地球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所蕴藏的丰富的草资源、水利资源、木材资源、部分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名列我国各地区前茅,同时也是一块环境重地。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径流水、冰川、冻土、湖泊等构成的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一地区的环境保护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它不仅控制着高原上的气候和生物过程,并在高原周围辐射形成下沉气流甚至可以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青藏高原是一道自然生态屏障,如果没有这个高大的生态卫士,我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将是一片沙海,高原的植被还对吸收太阳辐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着积极的作用。青藏高原被誉为“固体水库”,是我国乃至亚洲诸多江河的源头和上游, 世界五大文明的发源地中有 3个发源在青藏高原的周围, 青藏高原在历史地理生态学史上 占有辉煌的一页,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下游人民的安危冷暖。就环境价值来说,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而且是南亚和东南亚人民的生命之“源”。
千百年以来,以藏族为主体的高原各民族人民在开发高原,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缔造祖国历史的过程中,谱写了光辉的诗篇,创立了不朽的功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家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青藏高原的开发建设充满勃勃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
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青藏高原的环境和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保障边疆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青藏电网联网工程建设意义及其环境特征
2.1青藏电网联网工程概况及其建设意义
青藏电网联网工程(简称“青藏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线路全长1774公里。工程包括两段:西宁至格尔木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和格尔木至拉萨正负4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工程总投资139.18亿元,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将于2012年底建成投产。其中,长达1038公里的直流输电工程段拥有三项“世界之最”:是一条距离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生态环境最脆弱的高海拔直流输电线路。
青藏联网工程是解决西藏电力供应的治本之策,是优化西藏电力结构,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增进民族团结的光明工程和民心工程。这项工程最重要的作用是根本解决西藏电力短缺问题。长期以来,西藏电力发展滞后于内地,目前总装机规模82万千瓦,电网电压等级110千伏,西藏全年用电量约为16亿千瓦时,电力负荷需求在冬季最大达到46万千瓦,电网保障能力却不足30万千瓦,只相当于内地一个县的规模。加之电源结构不合理,80%靠水力发电,冬季枯水期缺电问题最突出,电力缺口达30%,以致为保民生用电,不得不限制工业用电,严重影响了雪域高原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青藏高原架设一条“电力天路”,把一直孤网运行的西藏电网与西北电网乃至全国电网联通起来,通过输电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造血”。同时,青藏联网工程也为西藏丰富的水电资源开发并输出创造了条件,可以把西藏夏季豐水期的富余水电送出,让西藏地区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据初步测算,仅“十二五”初期,随着几个水电站的投产,西藏电网夏季丰水期最大富余电力在50万千瓦左右。夏季西藏向青海电网反送电,可减少富余水电资源的浪费。
青藏联网工程建成后,西藏将与青海实现电网联网,结束西藏孤网运行的历史。这将是继青藏铁路后,连接青藏的一条能源大动脉,将为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实现与西北电网联网,不仅将结束西藏电网“孤网”历史,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西藏电源结构,保护高原生态环境。
2.2青藏电网联网工程建设的环境特征
青藏高原低温缺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工程环保要求高;高原冻土,建设施工难度大。青藏联网线路最高海拔5300米,平均海拔在465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最长的直流输电工程,被誉为继青藏铁路之后又一条穿越“世界屋脊”的“天路”,施工难度大,环保要求高,将是我国电力建设史上的又一创举。
这项工程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
——世界上距离最长的高海拔直流输电线路。青藏联网直流工程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线路全长1038公里,其中青海段长616公里,西藏段长422公里。线路穿越地区的平均海拔为4650米,最高海拔5300米,87%的线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
——世界上穿越冻土最长的直流输电线路。青藏联网直流工程沿线地质复杂,将穿越长达565公里的多年连续冻土。在多年冻土地段施工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需要采用“随开挖、随支护、早封闭、快衬砌”的特殊施工方案,解决“含土冰层”“富冰冻土”等技术难题。
——世界上生态环境最脆弱的高海拔直流输电线路。青藏高原海拔高、低温严寒、气候干燥且复杂多变,工程施工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自我修复能力很低,尤其是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多年冻土等环境在扰动后很难恢复。因此,在前期选择工程路径时就尽量避开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
3 青藏高原电力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措施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工程线路平均海拔4650米,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的线路长度超过900公里,占到了线路总长的87%。沿线地质复杂,需穿越565公里多年连续冻土区,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直流输电线路,也是沿线生态环境最脆弱、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地段。工程穿越高寒荒漠、高原草甸、沼泽湿地、高寒灌丛等不同生态系统,沿线分布有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环境原始、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如何将联网工程沿线建成环保性的绿色长廊,是项目建设的重点。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把环境保护贯穿于工程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的始终。从工程规划布局到工程开工建设以至于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维护,把环境贯穿于全程。加强宣传,使工程规划人员到公司各级领导及具体施工人员,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2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的特殊自然环境,青海电力公司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环保水保措施。开展运输道路的植被保护,对沿线进行详细的现场踏勘,划定行车范围和往返路线,不准自行踩道;施工用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以及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都要与地面隔离,采用铺设彩条布、棕垫以及枕木布防止破坏地表植被和污染环境;工程必须对冻土做好处理,以保证施工区域冻土环境的稳定,并避免因冻土融冻影响基础;在冻土沼泽化湿地和有冰丘、冰锥发育的地段,要做好基础边缘的地表及地下水的疏通措施,防止对冻土环境及工程构筑物的危害;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施工场地设置醒目的区界牌,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施工期间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施工隐患、不阻塞河道等。
3.3加强监督,确保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2010年,青海电力公司还在高原电网建设中首先设立环保监理,通过建立全面环境管理研究模型,结合青藏联网工程高原冻土层基础施工,全力建设绿色环保工程,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同时,青海电力公司推行环境友好型设备采购,在电网建设中推行“两型一化”和“三新”要求,主要设备材料全部按照环境友好型要求进行采购,截至目前,青海电力绿色采购项目覆盖率为100%,环境友好型设备约占总采购设备的90%以上。
3.4 倡导环保文化,履行环境责任
青海电力公司把“凝聚绿色合力、创造环境价值、控制环境风险”的理念融入公司战略、日常运营和企业文化中,全方位履行环境责任。青海电力公司在电网建设各项重点工程中,加强环境影响识别工作策划与过程管理,按照环评批复和水土保持批复的有关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专项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加强环保监理和水保监理工作,重视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电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4 结论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敏感、特殊,在这里进行的任何施工建设活动中的环境保护都显得尤为重要。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参与工程建设的青海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全面环境管理作为落实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战略的切入点和关键点,采取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构建了全面环境管理的框架模型,填补了电网企业环境管理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空白,对此后相关项目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玉峰. 青藏高原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J]. 山西建筑,2004,30(9)。
[2]郑晓奕,胡星新. 青藏电网联网工程开工总投资139.18亿元[EB/OL].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5,2010072986940088.html,2010-08-16/2012-02-12.
[3] 青海电网.青海电网建设实施全面环境管理[EB/OL].2011-02-23/2012-02-12.
[4] 田丽. 大工程带来大效益[N]. 西藏日报,2011,9(12):6.
[5] 田丽,次仁旺姆. 青藏联网工程创三项“世界之最”[N]. 西藏日报,2011,9(12):6.
关键词:青藏高原,青藏电网联网工程,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青藏高原雄居亚洲大陆的中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以上,有“地球第三极”之称。青藏高原所蕴藏的丰富的草资源、水利资源、木材资源、部分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名列我国各地区前茅,同时也是一块环境重地。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径流水、冰川、冻土、湖泊等构成的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一地区的环境保护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它不仅控制着高原上的气候和生物过程,并在高原周围辐射形成下沉气流甚至可以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青藏高原是一道自然生态屏障,如果没有这个高大的生态卫士,我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将是一片沙海,高原的植被还对吸收太阳辐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着积极的作用。青藏高原被誉为“固体水库”,是我国乃至亚洲诸多江河的源头和上游, 世界五大文明的发源地中有 3个发源在青藏高原的周围, 青藏高原在历史地理生态学史上 占有辉煌的一页,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下游人民的安危冷暖。就环境价值来说,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而且是南亚和东南亚人民的生命之“源”。
千百年以来,以藏族为主体的高原各民族人民在开发高原,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缔造祖国历史的过程中,谱写了光辉的诗篇,创立了不朽的功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家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青藏高原的开发建设充满勃勃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
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青藏高原的环境和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保障边疆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青藏电网联网工程建设意义及其环境特征
2.1青藏电网联网工程概况及其建设意义
青藏电网联网工程(简称“青藏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线路全长1774公里。工程包括两段:西宁至格尔木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和格尔木至拉萨正负4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工程总投资139.18亿元,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将于2012年底建成投产。其中,长达1038公里的直流输电工程段拥有三项“世界之最”:是一条距离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生态环境最脆弱的高海拔直流输电线路。
青藏联网工程是解决西藏电力供应的治本之策,是优化西藏电力结构,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增进民族团结的光明工程和民心工程。这项工程最重要的作用是根本解决西藏电力短缺问题。长期以来,西藏电力发展滞后于内地,目前总装机规模82万千瓦,电网电压等级110千伏,西藏全年用电量约为16亿千瓦时,电力负荷需求在冬季最大达到46万千瓦,电网保障能力却不足30万千瓦,只相当于内地一个县的规模。加之电源结构不合理,80%靠水力发电,冬季枯水期缺电问题最突出,电力缺口达30%,以致为保民生用电,不得不限制工业用电,严重影响了雪域高原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青藏高原架设一条“电力天路”,把一直孤网运行的西藏电网与西北电网乃至全国电网联通起来,通过输电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造血”。同时,青藏联网工程也为西藏丰富的水电资源开发并输出创造了条件,可以把西藏夏季豐水期的富余水电送出,让西藏地区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据初步测算,仅“十二五”初期,随着几个水电站的投产,西藏电网夏季丰水期最大富余电力在50万千瓦左右。夏季西藏向青海电网反送电,可减少富余水电资源的浪费。
青藏联网工程建成后,西藏将与青海实现电网联网,结束西藏孤网运行的历史。这将是继青藏铁路后,连接青藏的一条能源大动脉,将为西藏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实现与西北电网联网,不仅将结束西藏电网“孤网”历史,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西藏电源结构,保护高原生态环境。
2.2青藏电网联网工程建设的环境特征
青藏高原低温缺氧,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系统脆弱,工程环保要求高;高原冻土,建设施工难度大。青藏联网线路最高海拔5300米,平均海拔在465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最长的直流输电工程,被誉为继青藏铁路之后又一条穿越“世界屋脊”的“天路”,施工难度大,环保要求高,将是我国电力建设史上的又一创举。
这项工程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
——世界上距离最长的高海拔直流输电线路。青藏联网直流工程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线路全长1038公里,其中青海段长616公里,西藏段长422公里。线路穿越地区的平均海拔为4650米,最高海拔5300米,87%的线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
——世界上穿越冻土最长的直流输电线路。青藏联网直流工程沿线地质复杂,将穿越长达565公里的多年连续冻土。在多年冻土地段施工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需要采用“随开挖、随支护、早封闭、快衬砌”的特殊施工方案,解决“含土冰层”“富冰冻土”等技术难题。
——世界上生态环境最脆弱的高海拔直流输电线路。青藏高原海拔高、低温严寒、气候干燥且复杂多变,工程施工地区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自我修复能力很低,尤其是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多年冻土等环境在扰动后很难恢复。因此,在前期选择工程路径时就尽量避开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点。
3 青藏高原电力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措施
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工程线路平均海拔4650米,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的线路长度超过900公里,占到了线路总长的87%。沿线地质复杂,需穿越565公里多年连续冻土区,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直流输电线路,也是沿线生态环境最脆弱、施工条件最复杂的地段。工程穿越高寒荒漠、高原草甸、沼泽湿地、高寒灌丛等不同生态系统,沿线分布有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生态环境原始、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重。如何将联网工程沿线建成环保性的绿色长廊,是项目建设的重点。
3.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把环境保护贯穿于工程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的始终。从工程规划布局到工程开工建设以至于工程建成后的运营维护,把环境贯穿于全程。加强宣传,使工程规划人员到公司各级领导及具体施工人员,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2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的特殊自然环境,青海电力公司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环保水保措施。开展运输道路的植被保护,对沿线进行详细的现场踏勘,划定行车范围和往返路线,不准自行踩道;施工用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以及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都要与地面隔离,采用铺设彩条布、棕垫以及枕木布防止破坏地表植被和污染环境;工程必须对冻土做好处理,以保证施工区域冻土环境的稳定,并避免因冻土融冻影响基础;在冻土沼泽化湿地和有冰丘、冰锥发育的地段,要做好基础边缘的地表及地下水的疏通措施,防止对冻土环境及工程构筑物的危害;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施工场地设置醒目的区界牌,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得到保护;施工期间注意保护自然水流形态,做到不淤、不堵、不留施工隐患、不阻塞河道等。
3.3加强监督,确保环境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2010年,青海电力公司还在高原电网建设中首先设立环保监理,通过建立全面环境管理研究模型,结合青藏联网工程高原冻土层基础施工,全力建设绿色环保工程,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同时,青海电力公司推行环境友好型设备采购,在电网建设中推行“两型一化”和“三新”要求,主要设备材料全部按照环境友好型要求进行采购,截至目前,青海电力绿色采购项目覆盖率为100%,环境友好型设备约占总采购设备的90%以上。
3.4 倡导环保文化,履行环境责任
青海电力公司把“凝聚绿色合力、创造环境价值、控制环境风险”的理念融入公司战略、日常运营和企业文化中,全方位履行环境责任。青海电力公司在电网建设各项重点工程中,加强环境影响识别工作策划与过程管理,按照环评批复和水土保持批复的有关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专项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加强环保监理和水保监理工作,重视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电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4 结论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敏感、特殊,在这里进行的任何施工建设活动中的环境保护都显得尤为重要。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项目,参与工程建设的青海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全面环境管理作为落实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战略的切入点和关键点,采取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构建了全面环境管理的框架模型,填补了电网企业环境管理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空白,对此后相关项目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玉峰. 青藏高原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J]. 山西建筑,2004,30(9)。
[2]郑晓奕,胡星新. 青藏电网联网工程开工总投资139.18亿元[EB/OL].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5,2010072986940088.html,2010-08-16/2012-02-12.
[3] 青海电网.青海电网建设实施全面环境管理[EB/OL].2011-02-23/2012-02-12.
[4] 田丽. 大工程带来大效益[N]. 西藏日报,2011,9(12):6.
[5] 田丽,次仁旺姆. 青藏联网工程创三项“世界之最”[N]. 西藏日报,201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