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后大学生独有的时代特征给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现实挑战,本文在系统分析其知行特点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对策,以期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知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一、90后大学生的知行特点
(一)个性自信张扬 集体主义欠缺
90后大学生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腴成果,物质、精神方面的相对充足使其有了自信的资本。他们奉行“个性至上” ,希望发挥自己的特点独树一帜,并在学习生活中张扬个性,特征鲜明,过分追求展现自我,集体归属感不强,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顾及集体利益。
(二)心理单纯脆弱 抗挫能力不足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一切关系的核心,长辈的迁就和溺爱造就了他们单纯而脆弱的心理,同时较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较为平坦,吃苦耐劳精神欠缺,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
(三)内心情感丰富 现实生活虚拟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网络对他们来说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网络上购物、聊天、玩游戏、交友等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90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友方式、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使其长期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而不能自拔。
(四)价值取向务实 责任意识淡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他们重视生活质量,重视与现实的结合,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哲学。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务实、功利化导致其社会责任感严重缺位,部分大学生为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宁可忽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放弃了自己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
(五)创新精神强烈 践行能力弱化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创新能力强。但是由于他们从小扮演着“4+2 模式家庭”的核心角色,受到了过多的关爱和呵护,再加上他们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使得其现实实践能力不断弱化。
二、90后大学生现实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对教育内容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联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信息纽带, 是构成思想政治教 育的基本要素。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时代性,与新一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格格不入。[1]因此,如何在教育内容上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调整,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是90后现象从教育内容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挑战。
(二)对教育平台的挑战
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平台,虽然有利于教学管理,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高效,必须正视90后大学生与网络的这一密切关系,而不满足于以课堂为主的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因此,如何一方面改进课堂教学平台,又一方面积极拓展网络教育平台,是90后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带来的又一重要挑战。
(三)对教育者的挑战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调控的主体。面对90后大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各种新特征,如何改善教育者数量的不足,教育者素质的提升,教育理念的滞后、教学方式的单一等等,是教育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针对90后大学生知行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 转变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于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需求,让思想政治教育离学生更近。同时还要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形势,更新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使其真正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的合力。
(二)关注心理健康 完善教育方法
面对大学中在学业、感情、工作上的种种挫折而心理承受能力又相对较弱的 90后大学生不但需要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需要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高校应把主动公开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方式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注意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引进心理测验等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进取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使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观念的标准,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
(三)利用网络资源 拓展教育载体
对于习惯网络的90后大学生,网络必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堡垒,高校应精心创建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网络媒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发挥校园其他媒体例如广播电视台报纸和杂志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延伸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四)营造积极文化 加强教育渗透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因此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不断更新观念,自觉接受新知识,提高知识水平,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感染子女,在相互影响中促进共同进步。与此同时,学校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丰富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锻炼能力提供舞台,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文化活动与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五)贴近学生实际 丰富教育实践
针对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强、社会阅历少、独立自理能力不足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取代传统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方法,让教育对象在开放型的教育中见世面、经风雨,促进大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增强教育的实效性。[3]因此,高校必须正确引导、教育90后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寓灌输于活动,寓事理于实践,让思想政治教育有形化,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长效实践育人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于90后大学生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与时俱进,进而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季丹丹,郝乐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3)
[2]胡邦宁,廖元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时代文学.2008(11)
[3]王春霞.关注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知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一、90后大学生的知行特点
(一)个性自信张扬 集体主义欠缺
90后大学生享受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腴成果,物质、精神方面的相对充足使其有了自信的资本。他们奉行“个性至上” ,希望发挥自己的特点独树一帜,并在学习生活中张扬个性,特征鲜明,过分追求展现自我,集体归属感不强,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顾及集体利益。
(二)心理单纯脆弱 抗挫能力不足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一切关系的核心,长辈的迁就和溺爱造就了他们单纯而脆弱的心理,同时较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成长道路大多较为平坦,吃苦耐劳精神欠缺,心理素质偏弱,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
(三)内心情感丰富 现实生活虚拟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网络对他们来说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网络上购物、聊天、玩游戏、交友等等,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90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交友方式、娱乐方式、生活方式,使其长期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而不能自拔。
(四)价值取向务实 责任意识淡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他们重视生活质量,重视与现实的结合,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而不是抽象的哲学。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务实、功利化导致其社会责任感严重缺位,部分大学生为了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宁可忽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放弃了自己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
(五)创新精神强烈 践行能力弱化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知识面广、思维活跃敏捷、接受新事物快、创新能力强。但是由于他们从小扮演着“4+2 模式家庭”的核心角色,受到了过多的关爱和呵护,再加上他们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使得其现实实践能力不断弱化。
二、90后大学生现实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对教育内容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联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信息纽带, 是构成思想政治教 育的基本要素。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时代性,与新一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格格不入。[1]因此,如何在教育内容上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调整,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是90后现象从教育内容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重要挑战。
(二)对教育平台的挑战
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核心的平台,虽然有利于教学管理,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高效,必须正视90后大学生与网络的这一密切关系,而不满足于以课堂为主的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因此,如何一方面改进课堂教学平台,又一方面积极拓展网络教育平台,是90后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带来的又一重要挑战。
(三)对教育者的挑战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调控的主体。面对90后大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各种新特征,如何改善教育者数量的不足,教育者素质的提升,教育理念的滞后、教学方式的单一等等,是教育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针对90后大学生知行特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 转变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眼于90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大学生的思想需求,让思想政治教育离学生更近。同时还要密切结合社会发展的形势,更新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使其真正有助于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的合力。
(二)关注心理健康 完善教育方法
面对大学中在学业、感情、工作上的种种挫折而心理承受能力又相对较弱的 90后大学生不但需要耐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需要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高校应把主动公开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方式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中,注意运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引进心理测验等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进取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使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观念的标准,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2]
(三)利用网络资源 拓展教育载体
对于习惯网络的90后大学生,网络必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堡垒,高校应精心创建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网络媒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发挥校园其他媒体例如广播电视台报纸和杂志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延伸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四)营造积极文化 加强教育渗透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因此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文化和校园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不断更新观念,自觉接受新知识,提高知识水平,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感染子女,在相互影响中促进共同进步。与此同时,学校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丰富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锻炼能力提供舞台,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文化活动与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五)贴近学生实际 丰富教育实践
针对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强、社会阅历少、独立自理能力不足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取代传统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方法,让教育对象在开放型的教育中见世面、经风雨,促进大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增强教育的实效性。[3]因此,高校必须正确引导、教育90后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寓灌输于活动,寓事理于实践,让思想政治教育有形化,使其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长效实践育人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于90后大学生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需求,实现与时俱进,进而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季丹丹,郝乐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3)
[2]胡邦宁,廖元新.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时代文学.2008(11)
[3]王春霞.关注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