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有言:“《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红楼梦》作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定会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众说纷纭莫一衷。喜怒哀乐皆由我,取意参差各西东。我就从中读出了刺贪劝廉的味道。
第二回中,当了不到一年知府老爷便被革职的贾雨村,因“身体劳倦”且“盘费不继”而托人谋到林府西宾的位置。因黛玉为母守丧尽哀触犯旧症“连日不曾上学”,贾雨村得闲“赏鉴那村野风光”,得见智通寺大门的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副对联讲的应该是这样一个道理:已经拥有很多却不肯就此罢手,仍为贪念所遣,直至泥足深陷,才知走投无路,想要回头却为时已晚。既然书中是贾雨村引出这副对联,我们不妨从关于贾雨村的字里行间中,寻找一下“有余忘缩手”与“无路想回头”的因果关系。
第一回中,寄居葫芦庙的穷儒贾雨村得识“邻居”——姑苏乡宦甄士隐,因得甄家赠送盘费得以进京参加大比。其前一次过府相叙,因甄士隐到前厅接待客人,独在书房的贾雨村翻书解闷间曾心动于甄府丫鬟娇杏的两次回眸。第二回中,得中进士选入外班(清朝会试中进士后,分发外地任官者),后升了本府知府的贾雨村,甫一到任便“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此时,甄士隐已随疯跛道人出家了);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甄士隐岳父),贾雨村赠其百金,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做二房。”
这里且不说贾雨村答谢甄家是否知恩图报,知恩图报的前提是否缘于娇杏之故,单就原为穷书生,仅为官一二年(从甄士隐出家前的心境和身体情况描写看,应该不会超过两年),就能毫不心疼地撒出这么多金、银、锦缎,我们就不难看出,贾雨村应该不是个清廉之官,更何况上任第二天就急不可耐地接了个二房入府。结果是在知府任上不上一年便被革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革职后虽然“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嬉笑自若”,而实际上“那雨村心中”却是“十分惭恨”。因此才有面对智通寺的对联,能够同病相怜地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
如果不从封建社会的大背景究其历史原因,仅从贾雨村个人做官轨迹来分析,我们也不难想象,如果贾雨村在为官之初能够做到“不伸手”,哪怕是任了知府之后“能缩手”的话,也许就不会连知府的椅子还没坐热就被革职发落了。
有意思的是,第三回中,贾雨村因借林如海、贾政之力,得补应天府缺,本该前事不忘,谨慎为官。可谁知就在一部浩大的《红楼梦》接近尾声的时候,这老兄却又按捺不住、旧病复发,“犯了婪索(意为凭借权势向人索取财物)的案件,审明定罪”,虽“今遇大赦,递籍为民”,终没有逃过丢官丢人的悲剧命运。
与其说贾雨村革职后还能入仕是封建社会的一大怪胎,不如说第三回中曹雪芹重新“起用”他,是为了让他提纲挈领贯穿全书最后“归结红楼梦”。而高鹗却没有放过他,让他在第一百二十回中由革职到定罪。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曹雪芹有幸完成整部《红楼梦》,最终也不会放过他,曹公连压在自己头上的封建制度都敢挞伐,莫非怕了一个贾雨村不成?即便曹雪芹念其贯穿全书还算有点儿功绩而放过他,善恶分明的读者也不会放过他,因为渴望清明的心灵是不容结垢蒙尘的;即便是有善恶不分的读者能放过他,法网和天意也不会放过他,因为“贪酷”“婪索”不“缩手”如贾雨村者,“眼前无路”是历史的必然。■
摘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思想吉林”
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红楼梦》作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定会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众说纷纭莫一衷。喜怒哀乐皆由我,取意参差各西东。我就从中读出了刺贪劝廉的味道。
第二回中,当了不到一年知府老爷便被革职的贾雨村,因“身体劳倦”且“盘费不继”而托人谋到林府西宾的位置。因黛玉为母守丧尽哀触犯旧症“连日不曾上学”,贾雨村得闲“赏鉴那村野风光”,得见智通寺大门的一副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副对联讲的应该是这样一个道理:已经拥有很多却不肯就此罢手,仍为贪念所遣,直至泥足深陷,才知走投无路,想要回头却为时已晚。既然书中是贾雨村引出这副对联,我们不妨从关于贾雨村的字里行间中,寻找一下“有余忘缩手”与“无路想回头”的因果关系。
第一回中,寄居葫芦庙的穷儒贾雨村得识“邻居”——姑苏乡宦甄士隐,因得甄家赠送盘费得以进京参加大比。其前一次过府相叙,因甄士隐到前厅接待客人,独在书房的贾雨村翻书解闷间曾心动于甄府丫鬟娇杏的两次回眸。第二回中,得中进士选入外班(清朝会试中进士后,分发外地任官者),后升了本府知府的贾雨村,甫一到任便“遣人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此时,甄士隐已随疯跛道人出家了);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甄士隐岳父),贾雨村赠其百金,转托问甄家娘子要那娇杏做二房。”
这里且不说贾雨村答谢甄家是否知恩图报,知恩图报的前提是否缘于娇杏之故,单就原为穷书生,仅为官一二年(从甄士隐出家前的心境和身体情况描写看,应该不会超过两年),就能毫不心疼地撒出这么多金、银、锦缎,我们就不难看出,贾雨村应该不是个清廉之官,更何况上任第二天就急不可耐地接了个二房入府。结果是在知府任上不上一年便被革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革职后虽然“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嬉笑自若”,而实际上“那雨村心中”却是“十分惭恨”。因此才有面对智通寺的对联,能够同病相怜地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
如果不从封建社会的大背景究其历史原因,仅从贾雨村个人做官轨迹来分析,我们也不难想象,如果贾雨村在为官之初能够做到“不伸手”,哪怕是任了知府之后“能缩手”的话,也许就不会连知府的椅子还没坐热就被革职发落了。
有意思的是,第三回中,贾雨村因借林如海、贾政之力,得补应天府缺,本该前事不忘,谨慎为官。可谁知就在一部浩大的《红楼梦》接近尾声的时候,这老兄却又按捺不住、旧病复发,“犯了婪索(意为凭借权势向人索取财物)的案件,审明定罪”,虽“今遇大赦,递籍为民”,终没有逃过丢官丢人的悲剧命运。
与其说贾雨村革职后还能入仕是封建社会的一大怪胎,不如说第三回中曹雪芹重新“起用”他,是为了让他提纲挈领贯穿全书最后“归结红楼梦”。而高鹗却没有放过他,让他在第一百二十回中由革职到定罪。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曹雪芹有幸完成整部《红楼梦》,最终也不会放过他,曹公连压在自己头上的封建制度都敢挞伐,莫非怕了一个贾雨村不成?即便曹雪芹念其贯穿全书还算有点儿功绩而放过他,善恶分明的读者也不会放过他,因为渴望清明的心灵是不容结垢蒙尘的;即便是有善恶不分的读者能放过他,法网和天意也不会放过他,因为“贪酷”“婪索”不“缩手”如贾雨村者,“眼前无路”是历史的必然。■
摘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思想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