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护理工作强调的是“整体护理”,即对患者的身、心的全方面的护理。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更要求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为了适应当前护理工作的要求,在中专卫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人际沟通”知识的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护生整体护理人际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051-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生命的尊严和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与患者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治疗与被治疗的简单合作关系,而上升到向健康目标共同努力的协作关系,特别是实施整体护理后,护患交流增多,护患之间不是用几句问候就能达到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因此,护士在掌握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
1 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良好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使患者减少被疏远和陷于困境的孤独感,当患者感到被理解和自我的存在时,可产生较强的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感觉,正确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助于他们在困境中做自我调整,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感,提高参与治疗护理的主动意识。
人与人之间的一般性沟通和护患之间的治疗性沟通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般性沟通的目的是互相交流,只凭口齿和直觉,不需要特别注意谈话的效果;治疗性沟通的目的是通过交流,了解和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影响患者,使之处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2 学校教学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人际沟通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职业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其至今仍是护士职业能力中的一个弱项,病人及其家属在这方面抱怨较多。因而,在教会护生动手操作的同时,必须提高其沟通能力。
专业任课教师进行人际沟通课程的系统讲授。讲授内容包括人际关系、护理关系中的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艺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无声语言沟通、影响人际沟通的要素、求医行为和医护患关系、临床人际沟通及特殊人群的沟通技巧等。由护生讲述扮演角色后的感想,教师给予适当引导,以培养护生的实际沟通能力。
3 临床实习过程中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3.1 提高护士的知识素质,为有效的护患沟通奠定基础。
对患者的理解是护患沟通的关键,要理解病人,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从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感情、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人文学和社会学知识。因此,在实习单位开展有关知识的系列讲座:如实用护理心理学讲座、患者的行为与需要层次论、人际关系学、护士日常用语等讲座,使护士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充实各方面的知识。实践表明,通过学习,护士不仅提高了对护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克服了以往的一些问题,使患者感到护士不仅能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而且能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护患之间达到了相互理解与信任。
3.2 培养沟通技巧,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3.2.1 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
倾听与交谈是语言沟通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倾听患者诉说时,护士耐心关注着患者,不应随意评论,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充分表达内心的感觉与困扰,使不良情绪得意宣泄,而且可以为护患沟通提供充足的信息。交谈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因素。护士与患者交谈的语言可分为治疗性语言和交际性语言。治疗性语言是护理专业术语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治疗性用语,注意谈话的针对性、保密性、谨慎性、婉转性、和引导性,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个性、职业、病情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和态度,以患者的身心需要为出发点,以语言有计划地影响病人,达到治疗的意图。交际性语言是一种更重要的治疗工具和精神营养,护士与患者的交谈应该平等相待,注意语言、语音、语调的柔和、亲切、自然、礼貌,克服语言的直、快、粗、硬。
3.2.2 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之间以服饰、神态、动作、眼神、姿态、表情、双方位置等无声方式进行交流,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1)塑造白衣天使的形象。护士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特别要重视首次接触的心理效应,衣着素雅整洁、适当淡妆,举止端庄大方、热情,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柔、敏捷,可以满足患者安全及审美的需要,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2)利用合理的空间效应。空间距离对沟通有重要影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距离有着不同的效果,如:进行语言交流时可选择面对面或并肩而坐,距离不应大于1米,也不能过近,使护患关系松弛,便于有效交流。
(3)关注能力的培养。面部表情、眼神可体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注,病人可以从护士的面部表情得到关于疾病的信息,所以,护士应以微笑、坦率、真诚面对病人,在与病人交流时眼睛不能左顾右盼,要望着病人的面部,在做治疗护理时,要专注于自己的操作,适当与病人交流,给病人信任感和安全感。
(4)其他技巧的应用。手势、触摸、沉默也是在护患沟通中常用的技巧,运用得当,可使患者感到关怀与支持,在应用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适当的应用会使病人产生误解。
关键词:护生整体护理人际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051-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全员文化素质的提高,生命的尊严和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与患者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治疗与被治疗的简单合作关系,而上升到向健康目标共同努力的协作关系,特别是实施整体护理后,护患交流增多,护患之间不是用几句问候就能达到相互理解与信任的,因此,护士在掌握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
1 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良好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使患者减少被疏远和陷于困境的孤独感,当患者感到被理解和自我的存在时,可产生较强的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感觉,正确认识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助于他们在困境中做自我调整,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感,提高参与治疗护理的主动意识。
人与人之间的一般性沟通和护患之间的治疗性沟通是有一定区别的,一般性沟通的目的是互相交流,只凭口齿和直觉,不需要特别注意谈话的效果;治疗性沟通的目的是通过交流,了解和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有计划、有意识地影响患者,使之处于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2 学校教学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人际沟通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职业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其至今仍是护士职业能力中的一个弱项,病人及其家属在这方面抱怨较多。因而,在教会护生动手操作的同时,必须提高其沟通能力。
专业任课教师进行人际沟通课程的系统讲授。讲授内容包括人际关系、护理关系中的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艺术、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无声语言沟通、影响人际沟通的要素、求医行为和医护患关系、临床人际沟通及特殊人群的沟通技巧等。由护生讲述扮演角色后的感想,教师给予适当引导,以培养护生的实际沟通能力。
3 临床实习过程中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3.1 提高护士的知识素质,为有效的护患沟通奠定基础。
对患者的理解是护患沟通的关键,要理解病人,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从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感情、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人文学和社会学知识。因此,在实习单位开展有关知识的系列讲座:如实用护理心理学讲座、患者的行为与需要层次论、人际关系学、护士日常用语等讲座,使护士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充实各方面的知识。实践表明,通过学习,护士不仅提高了对护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克服了以往的一些问题,使患者感到护士不仅能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而且能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护患之间达到了相互理解与信任。
3.2 培养沟通技巧,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3.2.1 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
倾听与交谈是语言沟通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倾听患者诉说时,护士耐心关注着患者,不应随意评论,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充分表达内心的感觉与困扰,使不良情绪得意宣泄,而且可以为护患沟通提供充足的信息。交谈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因素。护士与患者交谈的语言可分为治疗性语言和交际性语言。治疗性语言是护理专业术语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治疗性用语,注意谈话的针对性、保密性、谨慎性、婉转性、和引导性,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个性、职业、病情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和态度,以患者的身心需要为出发点,以语言有计划地影响病人,达到治疗的意图。交际性语言是一种更重要的治疗工具和精神营养,护士与患者的交谈应该平等相待,注意语言、语音、语调的柔和、亲切、自然、礼貌,克服语言的直、快、粗、硬。
3.2.2 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之间以服饰、神态、动作、眼神、姿态、表情、双方位置等无声方式进行交流,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1)塑造白衣天使的形象。护士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特别要重视首次接触的心理效应,衣着素雅整洁、适当淡妆,举止端庄大方、热情,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柔、敏捷,可以满足患者安全及审美的需要,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2)利用合理的空间效应。空间距离对沟通有重要影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距离有着不同的效果,如:进行语言交流时可选择面对面或并肩而坐,距离不应大于1米,也不能过近,使护患关系松弛,便于有效交流。
(3)关注能力的培养。面部表情、眼神可体现出护士对病人的关注,病人可以从护士的面部表情得到关于疾病的信息,所以,护士应以微笑、坦率、真诚面对病人,在与病人交流时眼睛不能左顾右盼,要望着病人的面部,在做治疗护理时,要专注于自己的操作,适当与病人交流,给病人信任感和安全感。
(4)其他技巧的应用。手势、触摸、沉默也是在护患沟通中常用的技巧,运用得当,可使患者感到关怀与支持,在应用时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适当的应用会使病人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