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摄影师高下的关键是观念,而绝不仅仅是技术

来源 :电影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724458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之前有《五彩神箭》、《千钧一发》等片傍身,但真正被大众广泛认知,并奠定罗攀在中国电影领域地位的是最近的三部影片《烈日灼心》、《老炮儿》和《我不是潘金莲》。从《烈日灼心》凛冽的手持摄影,到《老炮儿》精准的变焦镜头和细腻的光影刻画,再到《我不是潘金莲》中国风情画式的圆形构图,罗攀拒绝重复、不断突破,为合作的导演们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
  作为国内知名的电影摄影师,罗攀并不热衷于技术上的更新换代,与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相比,他认为观念才是决定一部影片高低成败的关键。而他的创作也在实践着自己的电影理念。
  《我不是潘金莲》是一幅中国风情画
  《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构图的想法是怎么产生的?
  从接拍《我不是潘金莲》开始,我就有两个宗旨,一是不重复《秋菊打官司》,二是要拍成一个现代电影。现代电影不是商业和时尚,也不是故事的现代,而是语言的现代——也就是你的态度,你的观念,你讲故事的方式,你的视觉语言都要现代。
  我们在取景的过程中,有一天冯导让我看一个加拿大电影,我说,“这片子怎么了?”他说,“这个方的构图不错。”我说,“很多人都拍了,《山河故人》和《聂隐娘》都用过了。”冯导说,“我们得拍的不一样啊。”我说:“难道我们还拍成圆不成?”这时我们俩对看了一眼。冯导说,“怎么不成呢?”我当时提出了可以把画面拍成中国风情画这样的感觉,类似国画,有些像安德鲁·怀斯的水彩画。就这样,我们按照圆的构图来拍了一段,效果很好。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圆形构图的效果,我提议先拍个测试片,冯导同意了。测试片拍的非常温暖,圈内很多人都来看过觉得效果不错,才确定了圆的方式。
  您的作品《老炮儿》的摄影给我们印象很深刻,这部影片的摄影您是如何考虑的?
  《老炮儿》是和我生活离得非常远的故事。我是湖北人,当时管虎导演邀请我的时候我没有那么大的意愿,因为觉得这个故事离我太远,没有找到北。但管虎导演人很好,我们相处非常愉快。为了让我们尽快熟悉北京胡同,管虎带着我们十几个人,连续三天,每天骑自行车挨个把北京胡同都转了个遍,我记得当时是9月中旬,天气非常好,每到一个地方,管虎都能把这个胡同的历史和故事给我们讲一遍,非常开心,也让我对胡同有了更多的了解。
  拍摄之前,管虎问我想拍成什么样,我就把自己不想拍成什么电影的想法说了。第一绝不拍成《我们俩》、《本命年》这样的电影,也不拍成《绿茶》这样的电影。不想把北京拍的很留恋,也不能拍成痞子电影,还不能拍的正经八百。说了半天,管虎没明白我想拍成什么样。后来我说那就先拍一个测试片。一般说要拍测试片,有的导演就会怀疑你是不是有经验,怎么还需要先拍个测试片,是不是心里没底?但管虎不这么认为,因为他看过我之前拍的《烈日灼心》等电影,他相信我不是没有经验的摄影师,而且他自己也不太知道我想拍成什么样子,他还需要说服冯小刚导演来演,所以有个测试片给冯导看总比光跟他说要强。后来我就拍了一个测试片,冯小刚看了之后觉得很好,同意出演主角。
  光的运用对于摄影师很重要,我发现您的作品中对光的运用非常的巧妙,《老炮儿》冰湖上的戏份,还有鸵鸟跑出来的时候,光都很温暖,怎么处理的?
  鸵鸟那场戏其实很糟糕,因为没有办法控制,当时在知春路拍的,没办法封路,拍了四天。鸵鸟在路上跑的其实是个绿色的小人儿,鸵鸟是后期做上去的。车上人多,不能封路,光线也没办法控制,就用的是自然光。酒吧和修车厂的戏份是完全可以控制光线的。最后冰湖那场戏我说如果不是晴天光线不好绝不拍,但制片方告诉我必须在2月几号拍,因为吴亦凡档期,还有众老炮儿们都凑在那天不容易。拍了三天,前两天中间下午有点阴,冯导太累了,说能不能今天拍完了。这就是摄影师的压力,很折磨人,但你只要坚持下来了就没问题了。
  北京的冬天感觉很对,技术上面怎么做到的?
  首先你要赋予一种色彩,片中那些胡同大部分不是真实的胡同,而是在怀柔的荒地里搭出来的胡同,搭的景用白布包起来,太阳透过白布看是柔和的。色调也自然呈现出蓝绿色调的效果,这都是后期没有调过,完全是拍出来的。当然可以后期调,但对于导演来说没有那种感觉,导演是需要感觉的,如果摄影师前期拍不出那种感觉的话是会影响到整体的效果的,所以必须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就把画面给拍出来,而不能靠后期调色。   这些似乎一切都在您的掌控之中,有没有什么经历是在您掌控之外的,跟你计划的不一样的时候?
  其实剧组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变数。有一场六爷跟吴亦凡在胡同里打架的戏,最后被删掉了你们可能看不到。拍摄这场戏的那天出现一个情况,天马上要亮了,但突然灯灭了,靠吊车打灯是不行的,戏还没拍完,还差四个镜头没拍,导演一下子就紧张了,天真要亮了就拍不了了。当时我就跟自己说罗攀怎么办?其实没光也能拍,但现场最怕大家都在等,尤其是等一个修车的师傅,那人得紧张成什么样啊!能不能补救?导演看着我问“行吗?”我要说没问题,那是假话,拍出来效果不好。但再等亮灯已经不行了来不及了。剧组最怕六神无主。我就想了个主意,让大家把车灯全部打开,肩扛、景别推上去。后来导演说“好,特别像意大利电影。”
  《烈日灼心》:凛冽的画面 温暖的救赎
  最喜欢自己哪部片子?
  最喜欢2004年拍的一部,但没人知道的电影。没上映,是在西藏拍的。因为那是我做摄影师的第一部片子,是一部战争片,叫《江孜1904》,跟《红河谷》的背景一样。那部戏我哥是导演,剧组的都是我在电影学院的同学。我们在西藏待了4个月,那时候完全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中,每个镜头拍的很用心。那时候坚持用胶片,用了很多心血,是最美的回忆。
  从技术上讲,《烈日灼心》在技术上的突破很大,您在创作上怎么设计的?
  《烈日灼心》比《老炮儿》的创作更难。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用了很多方法去表现心理层面。《老炮儿》有点商业,但《烈日灼心》要真实,镜头上面不能有修饰,但又不能真实到像电视台那种很真实却没有造型语言的地步,绝对真实太简陋,很多画面都是需要设计的。我们搭了一个派出所的景,在镜头风格上非常现代感,光线控制上是温暖的粗糙,不能拍的很冷酷,因为片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很温暖的世界,但是他们犯了罪需要被救赎,所以不能太冷酷,否则就绝望了。
  借鉴了什么电影吗?
  《特种部队2》要到那种凛冽的程度,还有《最后的独裁者》《八英里》,但从剧情上来说没有相同的,所以还是要针对影片本身创作。
  很多演员都认为你把他们拍的特别好看,段奕宏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烈日灼心》时对你说过"你怎么把我拍得这么帅!"许晴也很开心你把她拍的很性感。作为摄影师,怎么样跟演员达成默契,把他们拍的既符合角色,又能突出自己的优点?有什么技巧?
  我和段奕宏在厦门的一家派出所体验生活,我们接到报警,说有个人跳楼,我们就赶过去了。警察现场劝这个跳楼的人,说到了很多伤心事。我站在段奕宏身后,我能感受到他哭了,后来他一回头,看了我一眼,就那一瞬间我知道我该怎么拍他了,这就是男人和男人之间的了解。我们其实在《西风烈》的时候就曾经合作过,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个很好的演员,而且很有魅力。我们剧组的女孩们每天一听说段哥到,都特别兴奋,他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男人。摄影师要跟演员交朋友,如果你不了解他,不熟悉他,镜头突然凑近他,他肯定会往后面退,会逃避你的镜头。但如果你和他相互产生信任感,他就不会有这种感觉,表现也会更加自如。
  电影最终拼的是观念
  以前您拍过不少胶片电影,现在改成数字是不是特别不适应?
  神秘感消失了。没有用过胶片的人不会知道胶片的好,就跟谈恋爱一样,有些人认为为啥喜欢这个女孩,只有这个男孩知道。胶片的柔和度不一样,它是化学染料影像,而数字是电子影像。化学染料影像有一种天然美,很多颜料是磨成粉涂到画布上的色彩感。电子影像是有机化学兑出来的,没有手工的质感。另外,喜欢胶片的人还有一种怀旧美学,这是电影百年历史创造的一种美学。
  现在都用很轻的摄像机,你比较喜欢用什么型号的?
  我不大喜欢RED,因为它不是基于胶片感光曲线设置色彩思维空间的,就像塑料的感觉,光纤、薄,说白了就是廉价,油画之所以厚重,就和它的历史感是一样的。
  您对VR感兴趣吗?
  技术上的创新值得鼓励,但一部电影首先要把故事讲明白,光是在技术上的革新解决不了问题。现在电影题材撞车很普遍,VR的推广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减少题材撞车,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途径。
  6K呢?现在好多投资人和导演貌似都很喜欢用6K。如何理解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中国影院现在都只能放2K的电影。等中国影院转4K之后我可以拍4K。年轻摄影师一定认为6K一定比4K好。很多不懂车的人去买车,他们不懂发动机性能,只懂价格,看到价格高的就觉得好,跟这个是一个道理。
  K是指一个单元面积中的水平方向像素点有多少个,比如2K就2000,4K就4000,这就是它的K数,但是说4K一定比2K好吗?8K一定比6K好吗?其实不是,为什么现代主流电影摄机艾丽莎的影像3.5K的画面仍然高于很多6K的摄影机。是因为它的每个像素点它对光的敏感度的宽容度有多大,决定了影像的质量,还有你这个色彩还原的空间是什么样。K数越多清晰度越高,但是如果基数不变的情况下,K数越多,颗粒就会越小,对光的敏感度越低,颗粒越大,对光的适应性越高。也就是说K数越高宽容度越低。虽然你用了6K,但有效像素有可能是3K,或者是3.5K。很多人都不懂这些理论,只是一味觉得K越多越好,而实际上K越多,后期的费用就会呈几何式增加,最关键的是在国内大银幕上达不到那么好的效果。我也要看情况,一般用3.5K就够了,用不到4K。其实K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观念。
  好莱坞电影则不会这样,它的技术和艺术之间的理性统一是非常好的,而我们往往特别喜欢新机器,一有新机器发布马上就去用,请问老机器你懂了多少,胶片那个原始的概念你又知道了多少?作为一个摄影师一定要冷静的去考虑技术和理性之间的关系。
  在摄影师这个领域里,您算是科班出身。但有不少摄影师并非如此,而是基于爱好,通过片场其他工种慢慢转过来的。那么您觉得正统的学习是否很重要,北影的学习经历对于电影创作有哪些帮助和影响?
  学院的好处是理论的好处,为什么这么做事是有原因的。自己慢慢学出来的摄影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理,他只是觉得别人这么做了效果不错,于是就跟着做,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模仿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强,对新器材迅速能掌握,而且天天接触很快就上手了。但摄影最终拼的是观念,我们学院也有出不来的,知道很多道理,但是实践不行。所以好多学院出来的有可能还不如实践出来的摄影师。电影圈有一个好处是不问出身,所以说电影学院不能带来实际的东西,它最大的好处一是理论,二是可能会有基本的美学追求。我学过电影史,我知道电影大概能做到什么样,想要做成什么样,这个心里是有谱的。
其他文献
鹭寨旅游铺到下面河谷,那河谷对面冲天而起的吊马桩便是不容忽略的存在,怎么看都是景点。景点霸蛮不得,有的地方再怎么夸,也不是景点,有的地方反之,你要视而不见也做不到。就像年轻男女大都以为自己引人注目,无端地害起娇羞,其实,人群中惹人注目的只有那几个。  顾名思义,吊马桩其实是一柱石峰,却并非拔地而起,它多半部分依附、嵌入后面山体却又相对独立,下段与山体完全混淆,到中段渐有自己的轮廓,而到上段,吊马桩
在很多人印象中,曾被长期殖民的亚非拉国家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那里的人为了过上好日子,削尖脑袋往欧洲殖民宗主国移民。  不过如今,情况完全不同。旷日持久的欧债危机迫使许多欧洲人到经济活跃的前殖民地讨生活——葡萄牙人去巴西、莫桑比克和安哥拉,西班牙人去拉美,爱尔兰人和希腊人去澳大利亚……  传说中的黄金国  葡萄牙人马西奥·查拉塔在一个遥远的国度,意外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两年前,查拉塔丢掉了收
1  江面白茫茫的,氤氲在极浓的水汽里,两丈以外是看不清的,待看清眼前事物,已至跟前,渡船便是这般突然出现,恍若一个庞然大物从天而降。这时辰里,坐船的人稀罕,岸上除了元子,还有一年轻姑子。不等渡船停稳,姑子便一拧身,急急跳上了船,嘴里不忘一句埋怨,二爷,今儿个咋这么许久?都等了几盏茶汤工夫。二爷也不搭话,把船慢悠悠地掉了个头,驶向看不清的江水深处。  渡船上放有一铁罐,里面极少的零钱。姑子撩起衫尾
退之的故事或者蜂巢  只因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  希望才赐予了我们  ——瓦尔特·本雅明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苏轼  事实上,这是“我”和“我”的故事。当今天的“我”,遇见未来的“我”。  在故事开始之前剧透主要情节,是小说家的大忌,作者这样做,不过是想提请读者,忘记小说中今天的“我”与未来的“我”,甚至忽略故事。下面,让我们进入故事:  故事开始的时间,是2016年。未来现
我想感谢汪稳功先生和《电影中国》杂志的全体工作人员,是他们使我有机会和您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荣誉和一份厚重的责任。  我有一个目标,就是全面报道中国市场和好莱坞的关系。2012年是这层关系的关键性一年,它标志着一 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一年在中国播放的好莱坞电影比过去任何一年都多,这些电影的成功也推动了中国电影再一次改写了年票房的纪录。好莱坞大片(如《冰河世纪:大陆漂移》、《蝙蝠侠:
小区门口的民辉超市又被盗了,听营业员说这次也没有丢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过是一些笔记本、记事本子之类的小东西。说是超市,其实就是一个综合的便利店,卖些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生活日用品,因为在小区门口,所以来的顾客也都是附近的居民。这个夏天,已经被盗了三次。  围观的人凑成一个圈,中间的是派出所的小王。他嘟囔着,从丢的东西来看,小偷好像是个小姑娘,她也不想偷大东西,而是顺手牵羊拿了些漂亮的小本子。大家看着小王
马兰店人遇到不合群的,会概括成一个字:特。这个字放在明处,基本是玩笑话。说你怎么那么特呢,意思是和常人两样,无谓好坏。但是,出现在背地里,就不大好。说那人很特,是包含着反感的,不讨人喜欢的。就像屯前那片茫茫雪原,极其白,纯,平坦,统一,中间却冒个黑土包出来,怎么看怎么碍眼,突兀,怪异,不随和,具有破坏性。  田万方家就很特。田万方家的特当然不是因为他家住在屯西凸出的高岗上,也不是因为太阳一出来率先
一  “对面那个小女娃太淘了,简直就是个花木兰!”早些年,每次去看望父母,坐下来母亲都会瞟一眼斜对面那家的窗户,无奈中带着点嘲讽说出这句话。我脸上笑着,心里对母亲的状况充满担忧——她已经无数次说过这句连标点符号和语气都分毫不差的话了。父亲这时候总会用带着责备的目光看她一眼,但这从来不会使她明白过来,反而会狐疑和不满地盯父亲一眼,父亲就怯怯地低下头去。我也从来没有提醒过母亲——父亲曾悄悄地告诉过我,
8月北京的清晨,暴雨之后,难得的凉爽。我打车刚到清华西北门,就看到门口大队大队的中学生,还有他们的父母,排着队照相。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个个都特别兴奋。  不知为何,我突然眼睛有些发酸。  这就是清华——中国人心中最神圣的两所大学之一。  采访的联系人张友生老师给门卫打了电话,我走进了宁静的清华园。  行走在寂静的清华园,看着那些骑着自行车,风一般掠过的清华学子,我的心里涌起一阵佩服。我的孩子
’成龙的电影《十二生肖》轻而易举地在中国电影史上最高票房排名榜中跻身前10位。可想而知,考虑到成龙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这个票房一点也不令人惊奇。可当3月份该电影进入北美市场时,其受欢迎程度和票房情况又将会怎么样呢?  我们可以回看一下一直以来成龙电影在北美的历史票房。2011年,成龙电影《辛亥革命》在北美的票房纪录仅达到135,739美金。这个票房总数很可怜,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观众已经忘却了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