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洲里市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依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关于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的标准和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为目标,以建立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为核心,以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缺陷,满足育龄群众生殖健康需求,提高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为重点,针对满洲里市特殊的地缘优势和人口结构特点,大胆解放思想,创新途径,真抓实干,高标准、严要求、多领域、全方位的开展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活动。2008年,满洲里市被评为“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营造环境,措施得力,切实抓实抓好“三个到位”,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领导重视到位。我市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之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及时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全年的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评定,表彰和责任兑现。
(二)机构人员到位。市委、市政府认真安排落实各级人口计生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近年来,市人口计生局增设科技药具科,并连续三年招录公务员3人;市计划生育协会转为全额事业单位,增设三个事业编制: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公开招录七名专业技术人员:各街道办事处成立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科,设置专职计生科长:各社区设有专职计生主任,每个居委会均有2名计生委员,社区计生干部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3%,月平均工资达到1700元,并且全部享受“五险”待遇,报酬落实率达100%。
(三)经费投入到位。我市人口计生事业经费投入增长幅度始终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人均计生经费投入由“十五”期末人均10元提高到30元,2011年我市人均计生经费投入按照23元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并已按时足额到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奖励等所有奖励扶助项目经费每年均单独列入财政预算。
打造服务品牌,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建设标准要求,不断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通过优质服务创新技术品牌,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依法执业,提供资质保障。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经过努力率先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许可证》《收费许可证》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成为市医保定点单位。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设备设施完备,操作流程规范,被自治区评为二级生化免疫实验室。
(二)提升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市区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共有人员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8人,技术人员比例达84.6%。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建立长期进修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进修学习制度,先后派出专业技术骨干42人次到外地和本地医疗机构学习进修,定期聘请北京、哈尔滨等地专家来满讲学,开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检查,提升了技术业务能力。三年来,完成计划生育手术3000余例,无手术并发症和技术服务事故发生。
(三)加大投入,夯实阵地建设。三年来,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对两级服务机构进行新建改建和设备更新。扎区服务站新建面积达2400平方米,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办公楼重新进行了室内外装修改造。投入200多万元为市区两级服务机构配备了麦迪逊四维彩超、血氧乳腺诊断仪,电子阴道镜、宫腔镜,精子分析仪、听力筛查仪、紧急洗眼器、生物安全柜,麻醉机、洗板机,离心机等医疗设备。为两级服务机构配备四辆服务车,实现了技术服务装备更新换代,推进了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为更好地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四)规范管理,营造和谐环境。设立导诊指示、意见本、举报箱,举报电话和医务人员简介,公开免费服务项目和拓展业务收费标准,定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根据意见反馈内容不断改进工作。制定“医生行为规范”、“服务承诺”和“服务理念”,规范医疗文书,转诊和应急制度,与医院密切合作,建立转诊绿色通道,营造了和谐的优质服务环境。
(五)因地制宜,满足群众需求。市服务中心和扎区服务站根据人员、技术、设备等特点,构建了技术服务管理新模式。一是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市区依托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面向流动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避孕药具发放为主的基础性优质服务。二是在常住人口集中的扎区依托扎区计生服务站发挥“计卫一体”优势,围绕“恋、婚,孕、产”各个环节,实施了“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围产期保健”四大工程。每年定期聘请北京等地三甲医院专家来满开展高质量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为9584人提供了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质服务品牌。
(六)方便易得,供给布局合理。在辖区物业公司,社区门卫,商店、卫生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室等地设立“易得工程”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98个,育龄群众可以在任何一处免费领取避孕药具。上门送药具服务与自行领取、定点发放与流动发放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需求。
(七)促进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满洲里市优生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进行资源整合,围绕“三前”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一是围绕“婚前”开展免费医学检查,婚检率由2009年的18.9%提升至42.6%;二是围绕“孕前”开展免费发放叶酸营养增补剂和免费优生四项病毒检测工作。2011年优生检测人数和叶酸发放人数分别占出生人数的89.36%和100%。三是围绕“产前”运用彩超、实验室唐氏筛查系统等孕期检查和筛查设备开展出生缺陷早发现和早干预。
健全惠民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加大扶持力度,强调综合协调,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奖励,优惠,减免、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我市制定下发了《满洲里市关于贯彻落实“吉祥草原惠民计生行动”实施方案的意见》《满洲里市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一次性补助办法》《关于提高全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标准的通知》《满洲里市统筹社会经济资源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意见》等多个利益导向政策文件,目前已形成“一费、二补,三金、四扶助、五关怀,六优先”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一费”即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每月5元提高到20元。“二补”即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一次性补助和计划生育干部工作10年补助,先后发放独生子女死亡一次性补助76.45万元,为从事计生工 作十年的121名计生干部累计发放补助金16.86万元。“三金”即生育关怀公益金,长效节育措施奖励金,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奖励金。政府每年投入30万元设立生育关怀公益金,用于关怀特殊计划生育家庭,自2008年以来,我市计划生育关怀公益金累计关怀扶助计划生育家庭1401人次,发放资金6433万元:设立长效节育措施奖,累计奖励113名育龄群众:建立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奖励制度,共有910名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受益,累计发放奖励金54.84万元。“四扶助”一是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生活进行优先扶助,我市在外来流动人口就医,就业和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同常住人口同等待遇,并做到优先服务,累计奖励流动人口三好学生92名,发放奖励金4.6万元:二是对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进行项目扶助,扶贫办为计划生育家庭安排贴息贷款153万元,在整村推进扶持到户项目中为190户计生家庭提供补贴;三是对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就医给予减免,卫生局共减免医药费用62460元:四是对父母双亡正在求学的独生子女进行资金扶助,目前已发放补助金7.2万元。“五关怀”即关怀伤残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家庭、关怀贫困母亲、关怀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关怀困难计生干部,三年来,全市各级关怀,慰问,帮扶2585人次,发放慰问金及物品合计55.3万元。今年投入11.5万元为计划生育干部和家庭购买了保险。“六优先”即教育,科技,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建,金融部门,优先考虑照顾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社会保障和服务。目前已为5326户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了各类扶助。
夯实基层基础,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做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不断规范生育行为,维护生育秩序,尽最大努力确保生育合法化。开展统计求实年,人口信息核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实行月跟踪报告制度,坚持“三性”检查,强化日常工作的有效管理、监督和监控。开展“示范社区”创建,规范基层管理,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投入专项资金56万元,为市,区、办,居四级配备专用微机和笔记本电脑70台,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硬件需求,组织精干力量开展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和录入,信息准确率达95%以上。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协助做好“六普”工作。坚持基础调研先行,开展生育水平意愿、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三大专题调研,科学准确分析我市人口形势动向,服务当前人口发展大局。强化相关部门责任意识,深入探索考核评估体系改革,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手段的有效运用,确保了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流动计生机制
在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上,坚持把“统筹,均等”落到实处,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
(一)完善管理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形成满洲里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意见》《属地单位和出租屋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满洲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规定》等有关政策文件,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对象、工作程序,服务内容、目标任务、部门职责、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发展。
(二)强化区域协作。形成双向共赢管理网络,积极主动与其它省,市及区内其它盟市、旗县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目前已与37个地区建立了流动人口双向管理协作关系,积极探索与流入我市人口较多的重点流出地区进行共同协作管理。充分发挥流动人口PADIS平台作用,及时对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录入和反馈,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实现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服务管理无盲区。
(三)创新六个模式,营造和谐人文环境。一是部门协作社区化管理模式。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工程创建活动,推行多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城市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平台。二是四化服务重点跟踪管理模式。以信息网格化、岗位职责化,服务家庭化、维权均等化为基准,把好登记、验证、康检、信息四个关口,对重点服务对象实行重点跟踪管理。三是商贸集市一店一员管理模式。以一店一会员为基点,强化集贸商场和店铺的参与,建立流动人口商贸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动员集贸商场店铺自我管理的同时有效服务。四是以房管人物业配合管理模式。强化对出租房主的管理,并积极协调物业公司配合,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人员熟悉住户的优势,破解流动人口登记难、婚育信息采集难、服务管理落实难等一系列难点问题。五是自主负责以业控人管理模式。通过抓用工单位来管理好就业的外来人员,实现用工负总责。六是以外管外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在基层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19个,把流动人口自主凝聚在协会周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口岸城市特点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新路子。
强化宣传倡导,搭建人口文化平台
我市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以传播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念为重点。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家庭,积极开展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一是创新宣教机制,形成“五个一”的宣教新格局,即“一送”,向不同育龄群众家庭奉送“亲情、惠民、贺婚、贺孕、育婴”计生大礼包:“一请”,将做为宣传重点的“六种人”请到远程教育课堂中:“一问”,向育龄群众问需求、效果和建议,了解群众意见;“一联”,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活动:“一建”,在每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一个人口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二是建设文化活动宣传长廊、开通人口计生网站和计生博客,创办《满洲里日报》计生广角专栏,建立市委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基地,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的多元化和有效性;三是利用各种载体,通过各种纪念日活动、节假日大型活动、咨询。展览,形成“一办一场”活动阵地,进行广泛宣传。
强化依法行政,形成民主管理格局
一是完善政务公开,推进文明执法。设置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增强人口计生政务和办事程序的透明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在2011年全市案卷评查中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案卷获得第一名。二是开通了12356阳光服务热线,设立了意见征集栏,建立实名有奖举报制度,严格执行《信访条例》,认真处理基层和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多年来无信访案件发生,行风评议连续三年名列前6名。三是严厉打击“两非”,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落实自治区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下发《满洲里市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和工作内容,联合卫生、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对全市29个医疗,计生服务机构和药店进行全面清查,规范相关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制和职业教育,提高自律意识,坚决杜绝“两非”行为发生。
近年来,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的鼎力支持下,在呼伦贝尔市人口计生委的悉心指导下,通过不断探索和共同努力,我市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更高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学习先进、查找不足、营造环境、创新发展,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编辑 林清)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营造环境,措施得力,切实抓实抓好“三个到位”,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领导重视到位。我市始终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之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及时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全年的人口计生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评定,表彰和责任兑现。
(二)机构人员到位。市委、市政府认真安排落实各级人口计生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近年来,市人口计生局增设科技药具科,并连续三年招录公务员3人;市计划生育协会转为全额事业单位,增设三个事业编制: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公开招录七名专业技术人员:各街道办事处成立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科,设置专职计生科长:各社区设有专职计生主任,每个居委会均有2名计生委员,社区计生干部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3%,月平均工资达到1700元,并且全部享受“五险”待遇,报酬落实率达100%。
(三)经费投入到位。我市人口计生事业经费投入增长幅度始终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人均计生经费投入由“十五”期末人均10元提高到30元,2011年我市人均计生经费投入按照23元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并已按时足额到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奖励等所有奖励扶助项目经费每年均单独列入财政预算。
打造服务品牌,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建设标准要求,不断提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通过优质服务创新技术品牌,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依法执业,提供资质保障。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经过努力率先取得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许可证》《收费许可证》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成为市医保定点单位。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设备设施完备,操作流程规范,被自治区评为二级生化免疫实验室。
(二)提升素质,加强队伍建设。市区两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共有人员2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8人,技术人员比例达84.6%。定期组织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建立长期进修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进修学习制度,先后派出专业技术骨干42人次到外地和本地医疗机构学习进修,定期聘请北京、哈尔滨等地专家来满讲学,开展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检查,提升了技术业务能力。三年来,完成计划生育手术3000余例,无手术并发症和技术服务事故发生。
(三)加大投入,夯实阵地建设。三年来,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对两级服务机构进行新建改建和设备更新。扎区服务站新建面积达2400平方米,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办公楼重新进行了室内外装修改造。投入200多万元为市区两级服务机构配备了麦迪逊四维彩超、血氧乳腺诊断仪,电子阴道镜、宫腔镜,精子分析仪、听力筛查仪、紧急洗眼器、生物安全柜,麻醉机、洗板机,离心机等医疗设备。为两级服务机构配备四辆服务车,实现了技术服务装备更新换代,推进了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为更好地开展技术服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四)规范管理,营造和谐环境。设立导诊指示、意见本、举报箱,举报电话和医务人员简介,公开免费服务项目和拓展业务收费标准,定期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并根据意见反馈内容不断改进工作。制定“医生行为规范”、“服务承诺”和“服务理念”,规范医疗文书,转诊和应急制度,与医院密切合作,建立转诊绿色通道,营造了和谐的优质服务环境。
(五)因地制宜,满足群众需求。市服务中心和扎区服务站根据人员、技术、设备等特点,构建了技术服务管理新模式。一是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市区依托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面向流动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开展避孕节育,生殖健康,避孕药具发放为主的基础性优质服务。二是在常住人口集中的扎区依托扎区计生服务站发挥“计卫一体”优势,围绕“恋、婚,孕、产”各个环节,实施了“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围产期保健”四大工程。每年定期聘请北京等地三甲医院专家来满开展高质量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为9584人提供了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质服务品牌。
(六)方便易得,供给布局合理。在辖区物业公司,社区门卫,商店、卫生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室等地设立“易得工程”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98个,育龄群众可以在任何一处免费领取避孕药具。上门送药具服务与自行领取、定点发放与流动发放相结合的供给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需求。
(七)促进优生,提高人口素质。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满洲里市优生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将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进行资源整合,围绕“三前”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一是围绕“婚前”开展免费医学检查,婚检率由2009年的18.9%提升至42.6%;二是围绕“孕前”开展免费发放叶酸营养增补剂和免费优生四项病毒检测工作。2011年优生检测人数和叶酸发放人数分别占出生人数的89.36%和100%。三是围绕“产前”运用彩超、实验室唐氏筛查系统等孕期检查和筛查设备开展出生缺陷早发现和早干预。
健全惠民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加大扶持力度,强调综合协调,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奖励,优惠,减免、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我市制定下发了《满洲里市关于贯彻落实“吉祥草原惠民计生行动”实施方案的意见》《满洲里市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一次性补助办法》《关于提高全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标准的通知》《满洲里市统筹社会经济资源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意见》等多个利益导向政策文件,目前已形成“一费、二补,三金、四扶助、五关怀,六优先”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一费”即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每月5元提高到20元。“二补”即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一次性补助和计划生育干部工作10年补助,先后发放独生子女死亡一次性补助76.45万元,为从事计生工 作十年的121名计生干部累计发放补助金16.86万元。“三金”即生育关怀公益金,长效节育措施奖励金,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奖励金。政府每年投入30万元设立生育关怀公益金,用于关怀特殊计划生育家庭,自2008年以来,我市计划生育关怀公益金累计关怀扶助计划生育家庭1401人次,发放资金6433万元:设立长效节育措施奖,累计奖励113名育龄群众:建立城市计划生育夫妇年老奖励制度,共有910名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受益,累计发放奖励金54.84万元。“四扶助”一是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生产生活进行优先扶助,我市在外来流动人口就医,就业和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同常住人口同等待遇,并做到优先服务,累计奖励流动人口三好学生92名,发放奖励金4.6万元:二是对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进行项目扶助,扶贫办为计划生育家庭安排贴息贷款153万元,在整村推进扶持到户项目中为190户计生家庭提供补贴;三是对困难计划生育家庭就医给予减免,卫生局共减免医药费用62460元:四是对父母双亡正在求学的独生子女进行资金扶助,目前已发放补助金7.2万元。“五关怀”即关怀伤残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家庭、关怀贫困母亲、关怀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关怀困难计生干部,三年来,全市各级关怀,慰问,帮扶2585人次,发放慰问金及物品合计55.3万元。今年投入11.5万元为计划生育干部和家庭购买了保险。“六优先”即教育,科技,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城建,金融部门,优先考虑照顾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社会保障和服务。目前已为5326户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了各类扶助。
夯实基层基础,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做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不断规范生育行为,维护生育秩序,尽最大努力确保生育合法化。开展统计求实年,人口信息核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实行月跟踪报告制度,坚持“三性”检查,强化日常工作的有效管理、监督和监控。开展“示范社区”创建,规范基层管理,提升整体工作水平。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投入专项资金56万元,为市,区、办,居四级配备专用微机和笔记本电脑70台,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硬件需求,组织精干力量开展全员人口信息采集和录入,信息准确率达95%以上。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协助做好“六普”工作。坚持基础调研先行,开展生育水平意愿、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三大专题调研,科学准确分析我市人口形势动向,服务当前人口发展大局。强化相关部门责任意识,深入探索考核评估体系改革,实现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手段的有效运用,确保了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
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流动计生机制
在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上,坚持把“统筹,均等”落到实处,全面推进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
(一)完善管理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形成满洲里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意见》《属地单位和出租屋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规定》《满洲里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规定》等有关政策文件,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对象、工作程序,服务内容、目标任务、部门职责、保障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发展。
(二)强化区域协作。形成双向共赢管理网络,积极主动与其它省,市及区内其它盟市、旗县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目前已与37个地区建立了流动人口双向管理协作关系,积极探索与流入我市人口较多的重点流出地区进行共同协作管理。充分发挥流动人口PADIS平台作用,及时对流动人口信息进行录入和反馈,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形成,实现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服务管理无盲区。
(三)创新六个模式,营造和谐人文环境。一是部门协作社区化管理模式。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工程创建活动,推行多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站式”管理,“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城市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平台。二是四化服务重点跟踪管理模式。以信息网格化、岗位职责化,服务家庭化、维权均等化为基准,把好登记、验证、康检、信息四个关口,对重点服务对象实行重点跟踪管理。三是商贸集市一店一员管理模式。以一店一会员为基点,强化集贸商场和店铺的参与,建立流动人口商贸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织动员集贸商场店铺自我管理的同时有效服务。四是以房管人物业配合管理模式。强化对出租房主的管理,并积极协调物业公司配合,充分发挥物业管理人员熟悉住户的优势,破解流动人口登记难、婚育信息采集难、服务管理落实难等一系列难点问题。五是自主负责以业控人管理模式。通过抓用工单位来管理好就业的外来人员,实现用工负总责。六是以外管外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在基层组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19个,把流动人口自主凝聚在协会周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口岸城市特点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新路子。
强化宣传倡导,搭建人口文化平台
我市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以传播科学、文明,进步婚育观念为重点。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家庭,积极开展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一是创新宣教机制,形成“五个一”的宣教新格局,即“一送”,向不同育龄群众家庭奉送“亲情、惠民、贺婚、贺孕、育婴”计生大礼包:“一请”,将做为宣传重点的“六种人”请到远程教育课堂中:“一问”,向育龄群众问需求、效果和建议,了解群众意见;“一联”,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活动:“一建”,在每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一个人口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二是建设文化活动宣传长廊、开通人口计生网站和计生博客,创办《满洲里日报》计生广角专栏,建立市委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基地,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的多元化和有效性;三是利用各种载体,通过各种纪念日活动、节假日大型活动、咨询。展览,形成“一办一场”活动阵地,进行广泛宣传。
强化依法行政,形成民主管理格局
一是完善政务公开,推进文明执法。设置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增强人口计生政务和办事程序的透明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在2011年全市案卷评查中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案卷获得第一名。二是开通了12356阳光服务热线,设立了意见征集栏,建立实名有奖举报制度,严格执行《信访条例》,认真处理基层和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多年来无信访案件发生,行风评议连续三年名列前6名。三是严厉打击“两非”,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落实自治区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下发《满洲里市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和工作内容,联合卫生、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对全市29个医疗,计生服务机构和药店进行全面清查,规范相关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制和职业教育,提高自律意识,坚决杜绝“两非”行为发生。
近年来,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人口计生委的鼎力支持下,在呼伦贝尔市人口计生委的悉心指导下,通过不断探索和共同努力,我市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更高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学习先进、查找不足、营造环境、创新发展,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编辑 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