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胸椎小关节紊乱 按摩治疗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指胸椎小关节及其周围小关节,包括胸椎两侧的胸肋关节、横突肋关节及其相邻的胸椎上下关节突关节。它们之间的位置轻微改变而言,即中医所属的岔气。引起原因一般在没有任何外伤的原因之外不协调的动作所致。例如在伸手拿物的情况下。够不到非要勉强够到所致或者在背部肌肉过度疲劳的情况下,突然扭转身体或改变体位所造成的关节位置的轻微改变。
引起的症状:背部及其两侧肋部的某一侧以及前胸有明显的痛点或压痛点,不敢活动或活动时疼痛加剧,卧床不能翻身,深呼吸或做此动作时痛甚。
检查:触诊时有明显痛点或压痛点,胸椎棘突序列排列不整(不在一条直线上)而且疼痛的部位多在胸椎段棘突所延续的肋间隙,有时还可出现类似肋间神经疼的症状。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目的:整复小关节紊乱,解除椎周及软组织痉挛(主要指肋间肌的痉挛)。
治疗: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姿势,先让患者仰卧或侧卧于床上,以患者舒适为宜,先用较轻的推柔手法使患者放松,或用穴位远端诱导的方法使患者疼痛减轻,一般远端使用的穴位是根据痛点在那条经络线上,如在膀胱经可取委中、承山,在胆经可点按阳陵泉等,然后嘱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手掌排列按压脊柱,手下可感到椎骨小关节的移动,反复按压数遍即可,另法,患者仰卧于床上,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医者一手找准与其相关的棘突并用一手垫于其下,另手按压抱紧的肘关节即可听到脊椎的响声,或手下有滑动的感觉,此时患者有明显的轻松感觉。痛点也感觉明显减轻。
然后嘱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侧用手抚摩、揉按背部及其痛点周围,嘱病人深呼吸,在呼气的同时,医者用手拍打患者背部結束治疗。
体会:此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在每块胸椎骨上,上下各有一对关节突关节,两侧各有一个肋横突关节和胸肋关节,这些关节都属于活动较小的关节。一般认为这几个关节中无论哪一个关节的位置发生轻微改变,则都会出现上述症状。但胸椎后关节紊乱则痛点在棘突及棘间隙或在其旁,离脊柱较近,而不会向任何一侧窜痛。此病还要与心脏病背部反射点以及胆囊疾病的反射点鉴别开。一般心脏病痛点在脊柱偏左的地方,并向左肩及肩脚反射,位置高低与心脏的位置相对应,并伴有胸闷、气短、胸前区隐痛等症状,但不影响活动,须认真询问有无心脏病史。此病发作较缓慢。胆囊病的反射痛点一般在脊柱的右侧,高度与胆囊相对应并向右肩放射,虽有这些症状但不影响活动,常出现持续性隐痛,发病较慢且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厌油腻、腹胀,注意详细询问。
此病好发于长期坐位工作、且活动少的人群。发病年龄多在30至50岁之间,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胸2至胸9之间,一般胸10以下很少见,常因胸椎关节位置的异常,出现相应的肋间肌痉挛,刺激肋间神经而出现相应的痛点,表现为活动受限或活动痛甚。
笔者近几年来共在门诊收治此类病人300余例,病程在1周以内的治疗1-2次即可痊愈;病程在半月以内的则需治疗3-5次;病程在半月以上的则需反复治疗多次,有些患者则不能完全治愈,是因为病程较长,小关节长期处于不正常的位置,关节腔内出现组织增生,此类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可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则小关节又恢复到原来异位的状态,再次出现症状。治疗此病的总有效率在95%以上,但必须明确诊断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指胸椎小关节及其周围小关节,包括胸椎两侧的胸肋关节、横突肋关节及其相邻的胸椎上下关节突关节。它们之间的位置轻微改变而言,即中医所属的岔气。引起原因一般在没有任何外伤的原因之外不协调的动作所致。例如在伸手拿物的情况下。够不到非要勉强够到所致或者在背部肌肉过度疲劳的情况下,突然扭转身体或改变体位所造成的关节位置的轻微改变。
引起的症状:背部及其两侧肋部的某一侧以及前胸有明显的痛点或压痛点,不敢活动或活动时疼痛加剧,卧床不能翻身,深呼吸或做此动作时痛甚。
检查:触诊时有明显痛点或压痛点,胸椎棘突序列排列不整(不在一条直线上)而且疼痛的部位多在胸椎段棘突所延续的肋间隙,有时还可出现类似肋间神经疼的症状。诊断:胸椎小关节紊乱。治疗目的:整复小关节紊乱,解除椎周及软组织痉挛(主要指肋间肌的痉挛)。
治疗: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姿势,先让患者仰卧或侧卧于床上,以患者舒适为宜,先用较轻的推柔手法使患者放松,或用穴位远端诱导的方法使患者疼痛减轻,一般远端使用的穴位是根据痛点在那条经络线上,如在膀胱经可取委中、承山,在胆经可点按阳陵泉等,然后嘱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手掌排列按压脊柱,手下可感到椎骨小关节的移动,反复按压数遍即可,另法,患者仰卧于床上,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医者一手找准与其相关的棘突并用一手垫于其下,另手按压抱紧的肘关节即可听到脊椎的响声,或手下有滑动的感觉,此时患者有明显的轻松感觉。痛点也感觉明显减轻。
然后嘱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侧用手抚摩、揉按背部及其痛点周围,嘱病人深呼吸,在呼气的同时,医者用手拍打患者背部結束治疗。
体会:此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在每块胸椎骨上,上下各有一对关节突关节,两侧各有一个肋横突关节和胸肋关节,这些关节都属于活动较小的关节。一般认为这几个关节中无论哪一个关节的位置发生轻微改变,则都会出现上述症状。但胸椎后关节紊乱则痛点在棘突及棘间隙或在其旁,离脊柱较近,而不会向任何一侧窜痛。此病还要与心脏病背部反射点以及胆囊疾病的反射点鉴别开。一般心脏病痛点在脊柱偏左的地方,并向左肩及肩脚反射,位置高低与心脏的位置相对应,并伴有胸闷、气短、胸前区隐痛等症状,但不影响活动,须认真询问有无心脏病史。此病发作较缓慢。胆囊病的反射痛点一般在脊柱的右侧,高度与胆囊相对应并向右肩放射,虽有这些症状但不影响活动,常出现持续性隐痛,发病较慢且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如厌油腻、腹胀,注意详细询问。
此病好发于长期坐位工作、且活动少的人群。发病年龄多在30至50岁之间,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胸2至胸9之间,一般胸10以下很少见,常因胸椎关节位置的异常,出现相应的肋间肌痉挛,刺激肋间神经而出现相应的痛点,表现为活动受限或活动痛甚。
笔者近几年来共在门诊收治此类病人300余例,病程在1周以内的治疗1-2次即可痊愈;病程在半月以内的则需治疗3-5次;病程在半月以上的则需反复治疗多次,有些患者则不能完全治愈,是因为病程较长,小关节长期处于不正常的位置,关节腔内出现组织增生,此类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可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则小关节又恢复到原来异位的状态,再次出现症状。治疗此病的总有效率在95%以上,但必须明确诊断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