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萎病威胁着棉花生产,其防治一直是棉花种植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棉花黄萎病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预防强化检疫;轮作倒茬,改造病田;选用杭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健株栽培等。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TS112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棉花黄萎病流行性强,发病范围广,在我国各个产棉区均有分布。由于棉区多年连作、大面积推广抗虫棉、病菌致病力多变、环境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棉花黄萎病出现了危害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棉花优质、稳产、高产的瓶颈,因此探究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预防,强化检疫
一旦棉花黄萎病菌进入土壤后,就难以根除。因此,棉花黄萎病防治的首要环节就是加强预防,强化检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格施行无病田间管理,防治带病土壤或种子进入无病区,特别是我国西北内陆棉区需要高度重视种子检疫工作。为此,必须做好普查工作,对棉区情况进行评估,合理划分重病田、轻病田和无病田,并且建立完善的病田档案,打下坚实的良种繁育、品种布局、植物检疫基础。必须做好无病良种繁育工作,建立无病供种基地。在引种、调种时,需要根据检疫要求,对棉种进行消毒处理。在试种、繁育、鉴定后,才能够在无病区进行推广。
3轮作倒茬,改造病田
目前,轮作倒茬是棉花黄萎病防治经常采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出现黄萎病的棉田,特别是叶落型黄萎病的棉田和重病田,必须开展轮作倒茬。轮作倒茬通常以水旱轮作为主,3-5a后方可种棉花。连年植棉的田地,在水稻调茬改种后,棉花产量能够获得可观的提升,通常增产约为20%。在干旱地区,可以通过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和棉花轮作的方式,进行轮作倒茬。值得一提的是,棉花轮作倒茬应当尽量避免和蔬菜进行轮作,特别是不能够和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倒茬。一般情况下,轮作la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20%;轮作2a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30%;轮作3a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45%;轮作4a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65%。出现黄萎病的棉田改种非大丽轮枝菌寄主的农作物,能尽可能地降低黄萎病菌含量水平,从而达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目的。
4选用抗病品种
最经济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措施,就是选用抗病品种,特别是一些种植面积大,而又难以开展改造的病区棉田。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培育出抗虫棉、常规棉等抗病品种,例如,中植棉2号、邯5158、冀228、冀杂1号、豫棉19号、中棉所17号、中棉所12号等。近些年,一些具有较好抗性的品种也陆续选育了出来,例如,新陆中14号、新陆早11号等。推广应用抗病品种,起到了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蔓延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大面积推广抗虫棉,黄萎病又出现了回升的趋势。目前抗棉花黄萎病的基因仍然缺少,高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仍然较少,特别是抗落叶型黄萎病棉花品种。此外,作为一个复合种群的棉花黄萎病菌,不断出现强致病力菌系,造成病菌致病力在不同年份产生多变现象。因此,棉花黄萎病抗病品种的选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5加强田间管理,健株栽培
5.1土壤深翻
收获棉花后深翻土壤,能够降低耕作层的棉花黄萎病菌的数量,降低棉花发病程度,降低发病株率。在深层土壤中,致病菌和病株残体将会加速消解,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健康。相关研究指出,深翻土壤20cm,能够有效降低22.5%左右的植株发病率,减轻15%左右的植株发病程度,能够取得较好的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
5.2平衡施肥
棉田施肥可以采用N, P, K,其比例为1:0.5:1.2,或是1:0.7:1。这样的施肥比例能够有效地对病害进行控制,增加棉花产量。相关试验表明,增施钾肥与有机肥,能够有效降低17%左右的棉花黄萎病病株率。通常在N、P、微肥足量施用的基础上,每公顷施钾肥225kg,或有机肥3.0×104kg较为合理。
为了提高植株的抗病力,促进植株根系生长,施肥方法可以采用上喷下灌。在棉花生育前期,施用氨基酸微量肥800倍、活性腐植酸液肥800倍、高盛一喷绿500倍等灌根或喷施,以壮苗促根。在棉花生育中期,可以喷施靓丰素7508/hm2,斯德考普叶面微肥375 g/hm2。在棉花生育后期,可以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硼酸、活性腐植酸液肥800倍。
5.3合理整枝
合理整枝能够改善棉花的营养情况和棉田的小气候,从而防治棉花黄萎病。在7月上旬,将1-2果枝上的5个早蕾摘除,能够显著减轻棉花黄萎病,降低1.6%-15%的病情指数。在8月中下旬,将植株中上部的无效花蕾和下部的无效果植剪除,能够改善棉田的透光、通风条件,降低黄萎病的发生概率。
5.4合理施用缩节安
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初期,合理施用缩节安喷施植株叶面,能够有效缓解棉花黄萎病的症状,防治黄萎病进一步蔓延。在7月上旬,喷施1-2次缩节安,能够降低44.7%左右的发病程度,增加棉花产量。在缩节安喷施后,植株的激素代谢水平会产生变化,提高了抑制病菌物质的含量,诱导了植株的抗病性。缩节安能够提高感病植株的无机离子的运输量,从而提高植株的黄萎病菌抵抗能力。
6结语
综上所述,棉花黄萎病会严重降低棉花产量,造成棉花种植经济损失。目前,防治棉花黄萎病应当坚持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通过采取强化检疫、轮作倒茬等综合性措施防治黄萎病。在种植实践中,需要做好土壤深翻、平衡施肥、合理整枝、合理施用缩节安等工作,以改善植株生长环境,及时控制黄萎病,从而确保棉花产量。
参考文献
[1] 齐东梅,梁启美,惠明,等.棉花枯萎、黄萎病结抗芽抱杆菌的抗菌蛋白特性[J]. 微生物学通报,2005 , 32.
[2] 卢镇岳,扬新芳,冯永军.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分类、定殖与应用[J]. 生命科学,2006, 18.
[3] 宋曉研,陈秀兰,孙彩云,等. 棉花黄萎病病菌拮抗木霉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的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2005, 40.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TS112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棉花黄萎病流行性强,发病范围广,在我国各个产棉区均有分布。由于棉区多年连作、大面积推广抗虫棉、病菌致病力多变、环境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棉花黄萎病出现了危害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棉花优质、稳产、高产的瓶颈,因此探究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预防,强化检疫
一旦棉花黄萎病菌进入土壤后,就难以根除。因此,棉花黄萎病防治的首要环节就是加强预防,强化检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严格施行无病田间管理,防治带病土壤或种子进入无病区,特别是我国西北内陆棉区需要高度重视种子检疫工作。为此,必须做好普查工作,对棉区情况进行评估,合理划分重病田、轻病田和无病田,并且建立完善的病田档案,打下坚实的良种繁育、品种布局、植物检疫基础。必须做好无病良种繁育工作,建立无病供种基地。在引种、调种时,需要根据检疫要求,对棉种进行消毒处理。在试种、繁育、鉴定后,才能够在无病区进行推广。
3轮作倒茬,改造病田
目前,轮作倒茬是棉花黄萎病防治经常采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出现黄萎病的棉田,特别是叶落型黄萎病的棉田和重病田,必须开展轮作倒茬。轮作倒茬通常以水旱轮作为主,3-5a后方可种棉花。连年植棉的田地,在水稻调茬改种后,棉花产量能够获得可观的提升,通常增产约为20%。在干旱地区,可以通过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和棉花轮作的方式,进行轮作倒茬。值得一提的是,棉花轮作倒茬应当尽量避免和蔬菜进行轮作,特别是不能够和茄科作物进行轮作倒茬。一般情况下,轮作la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20%;轮作2a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30%;轮作3a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45%;轮作4a能够有效地降低发病65%。出现黄萎病的棉田改种非大丽轮枝菌寄主的农作物,能尽可能地降低黄萎病菌含量水平,从而达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目的。
4选用抗病品种
最经济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措施,就是选用抗病品种,特别是一些种植面积大,而又难以开展改造的病区棉田。目前,我国已经陆续培育出抗虫棉、常规棉等抗病品种,例如,中植棉2号、邯5158、冀228、冀杂1号、豫棉19号、中棉所17号、中棉所12号等。近些年,一些具有较好抗性的品种也陆续选育了出来,例如,新陆中14号、新陆早11号等。推广应用抗病品种,起到了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蔓延的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大面积推广抗虫棉,黄萎病又出现了回升的趋势。目前抗棉花黄萎病的基因仍然缺少,高抗黄萎病的棉花品种仍然较少,特别是抗落叶型黄萎病棉花品种。此外,作为一个复合种群的棉花黄萎病菌,不断出现强致病力菌系,造成病菌致病力在不同年份产生多变现象。因此,棉花黄萎病抗病品种的选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5加强田间管理,健株栽培
5.1土壤深翻
收获棉花后深翻土壤,能够降低耕作层的棉花黄萎病菌的数量,降低棉花发病程度,降低发病株率。在深层土壤中,致病菌和病株残体将会加速消解,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健康。相关研究指出,深翻土壤20cm,能够有效降低22.5%左右的植株发病率,减轻15%左右的植株发病程度,能够取得较好的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
5.2平衡施肥
棉田施肥可以采用N, P, K,其比例为1:0.5:1.2,或是1:0.7:1。这样的施肥比例能够有效地对病害进行控制,增加棉花产量。相关试验表明,增施钾肥与有机肥,能够有效降低17%左右的棉花黄萎病病株率。通常在N、P、微肥足量施用的基础上,每公顷施钾肥225kg,或有机肥3.0×104kg较为合理。
为了提高植株的抗病力,促进植株根系生长,施肥方法可以采用上喷下灌。在棉花生育前期,施用氨基酸微量肥800倍、活性腐植酸液肥800倍、高盛一喷绿500倍等灌根或喷施,以壮苗促根。在棉花生育中期,可以喷施靓丰素7508/hm2,斯德考普叶面微肥375 g/hm2。在棉花生育后期,可以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硼酸、活性腐植酸液肥800倍。
5.3合理整枝
合理整枝能够改善棉花的营养情况和棉田的小气候,从而防治棉花黄萎病。在7月上旬,将1-2果枝上的5个早蕾摘除,能够显著减轻棉花黄萎病,降低1.6%-15%的病情指数。在8月中下旬,将植株中上部的无效花蕾和下部的无效果植剪除,能够改善棉田的透光、通风条件,降低黄萎病的发生概率。
5.4合理施用缩节安
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初期,合理施用缩节安喷施植株叶面,能够有效缓解棉花黄萎病的症状,防治黄萎病进一步蔓延。在7月上旬,喷施1-2次缩节安,能够降低44.7%左右的发病程度,增加棉花产量。在缩节安喷施后,植株的激素代谢水平会产生变化,提高了抑制病菌物质的含量,诱导了植株的抗病性。缩节安能够提高感病植株的无机离子的运输量,从而提高植株的黄萎病菌抵抗能力。
6结语
综上所述,棉花黄萎病会严重降低棉花产量,造成棉花种植经济损失。目前,防治棉花黄萎病应当坚持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通过采取强化检疫、轮作倒茬等综合性措施防治黄萎病。在种植实践中,需要做好土壤深翻、平衡施肥、合理整枝、合理施用缩节安等工作,以改善植株生长环境,及时控制黄萎病,从而确保棉花产量。
参考文献
[1] 齐东梅,梁启美,惠明,等.棉花枯萎、黄萎病结抗芽抱杆菌的抗菌蛋白特性[J]. 微生物学通报,2005 , 32.
[2] 卢镇岳,扬新芳,冯永军.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分类、定殖与应用[J]. 生命科学,2006, 18.
[3] 宋曉研,陈秀兰,孙彩云,等. 棉花黄萎病病菌拮抗木霉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的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2005,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