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进程探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X22766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国际化进程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我国儿童文学国际化面临的困境,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曹文轩;儿童文学;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2
  儿童文学是启迪学生心灵,帮助其融入社会并认知善恶的重要工具。上世纪九十年代 前,我国的儿童文学领域较为活跃,曹文轩老师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进入到九十年代后,受到互联网以及国外书籍的冲击,我国的儿童文学市场逐渐衰退。在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文创产业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借鉴曹文轩儿童文学的成功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已经成为我国文学领域的新目标。
  一、曹文轩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
  曹文轩文学作品在我国文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主要儿童文学作品将我国古典农耕文化的精髓与家庭伦理进行深入提炼,并将其放置在大时代背景下进行考验。这样的创作灵感,与其他同时代作家具有较强的相通性。另一方面,曹文轩的唯美文风与景物描写传承了我国水墨画的部分特征,是我国文学复古的新方向。曹文轩在2016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作家,这一成就使我国广大的儿童文学创作者深受鼓舞,也为大家提供了诸多参考。
  二、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国际化进程分析
  (一)时代特征鲜明
  曹文轩作品的时代感较强,这一特质符合国际出版市场的审美需求。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贫困的乡村教师家庭,接受过北京大学的精英教育,并有多次出国讲学的经历,丰富的阅历为其儿童文学作品注入了鲜活的时代特征。新中国的发展跌宕起伏,社会观念转变剧烈。国际文学界以及思想界对我国社会的文化特征与变化充满了好奇心。曹文轩的许多作品的故事发生地都在他的老家苏北农村,以鲜明的时代背景为依托,生动描述了我国古典乡村家庭的纯朴情感,这对国际读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二)文学价值颇高
  曹文轩文学作品的文学特征极为鲜明,可概括为唯美、色彩、苦难、真挚。唯美,是曹文轩的文学追求。他认为,美具有永恒性与崇高性,当人类面临绝境时,意义与价值无法使人类走出困境,只有美可以转变人的内心,并激发出生的欲望,因此将美视为其文学创作的最高追求。色彩,在曹文轩文学作品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曹文轩对于景物的描写堪称顶级水准,其中色彩的运用是其景物描写的灵魂。通过色彩的对比与隐喻,景物描写与时代背景、人物心理、故事脉络等要素紧密对接。苦难与挣扎,是曹文轩小说的主要矛盾。曹文轩认为苦难是青年人的财富,在苦难中磨砺可使其快速成熟。真挚,是其作品的主要情感。当代的文学作品中,唯美与真挚常常难以兼容,主要缘由是作者常常将文学美局限在文字之中,以至情感传播受阻。曹文轩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挖掘了事物本身的美,并将美转化为文字,这样的创作视角体现出了我国古典艺术中的美学观念,并将“格物”的理论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因此深受国际文学领域的关注。
  (三)表達习惯便于翻译
  便于翻译,是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的又一重要特征。曹文轩具备极强的语言转换能力。语言转换并非词句的对应调整,而是将事物的主要脉络与鲜明特征进行提炼,再通过可装换的语法形式进行阐述。通过这样的方式,编译者可牢牢把握字句中的关键要素,无论文字如何装换,语句或段落中的核心内容都将得以保留,因此原著的情感与内涵仍然可被读者理解。其次,曹文轩习惯使用长句。长句的运用,可使叙事更加平稳舒缓,在翻译过程中,单词转换的应用几率 更高。由于便于翻译,在国际出版市场中,曹文轩的文学作品具有了更高的商业价值。目前,曹文轩的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同时,曹文轩也是和国外插画家合作最多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内容和国际表达的完美组合,让他吸引了更多的国外小读者。
  (四)人文关怀情结
  立意选择深刻反映了文学创作者的视角。视角的不同,创作者所展示的“风景”与情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曹文轩有着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情结,他在《草房子·<追随永恒>代跋》中一再追问:“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情和殷殷情爱……感动他们的就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曹文轩以弘扬人文关怀的精神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这不仅符合我国的主流价值,也适用于国际普世价值。而他强大的学术背景使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有了更为深厚的基石,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国际出版界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三、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国际化面对的挑战
  (一)商业因素的影响
  商业因素,是影响文学创作的主要障碍。在我国,文学作品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迫于经济压力不少文学创作者无法长期坚守文学梦想。这样的学术环境严重阻碍了文学工作的发展 ,儿童文学领域也难以出现更多的优秀作家。其次,在当下的出版市场中,作者的话语权普遍较小。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文学作品通常需要多次修改,以致严重背离了创作者的本意。在实际工作中,出版单位通常会依据畅销读物的商业特点选择同类的文学作品,以至其出版的作品高度雷同。但在国际市场中,出版单位对于原创性的需求较高。在当下环境中,我国出版单位的选题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原创作家与国际出版市场的对接。
  (二)语言文字的影响
  语言文字是背景文化的对应产物,由文字组成的文学读物,必定会存在一定的文化局限性,这一特性是我国儿童文学作品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阻碍。首先,汉语具有鲜明的孤立语特征,在文学创作中用词转换更加灵活,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比例较高。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文字转换的过程难以得到清晰的表达,“一字千金”也成了我国独有的“文字游戏”。其次,我国多数汉字都具有深刻的含义甚至是多重或相反的含义。文学创作中,双关语以及依托文字布置线索的方式较为常用,但这样的写作方式难以在翻译过程中得到体现。再有文学创作可被理解为,对人类历史片段的提炼与描述。因此,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文化特征。由于我国的文化与历史进程较为独特,国外的儿童读者难以对其产生深刻理解,因此在转译后,我国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属性出现了较大的损耗。   (三)出版渠道的影响
  出版渠道是我国儿童文学对接国际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当下,国际出版发行单位对我国的文学作品仍然持有偏见性需求。首先,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多数国家的出版单位倾向于将我国描绘成神秘、孤立、农业传统以及压抑的文化特质。但这样的文化特质并不符合我国当下社会的主流文化与市场需求,因此国内销售良好的儿童读物难以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其次,出于编译成本的考虑,国际出版单位更倾向于推广语言文化接近的儿童读物,以至我国的儿童文学难以与国际主流渠道相融合。
  四、结合曹文轩的成功路径推进我国儿童作品国际化
  (一)构建优质的文创环境
  曹文轩长期在北大任教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他可更为独立地开展文学创作,并将其视为纯粹的情感表达,以至其文学作品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但我国多数文学创作者并不具备这一条件,以至部分具有极高天分的文学天才被埋没。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的教育部门应当继续推进语文教育改革,并将培养学生文学创作能力作为高校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同时,通过高校文学论坛等渠道使优秀的人才被尽早挖掘。其次,我国的出版单位应当利用网络平台,配比发行原创作品。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国儿童读物的水准将得到提升,国际竞争力也将得到加强。
  (二)以人文精神为着力点
  我国儿童读物的立意普遍较为肤浅,以至读者的内心难以被打动,这样的读物在国际出版市场中无法获得关注。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牢牢把握了时代变迁中人性的基本情感,并将变与不变作为时代主要叙事线索。通过阅读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读者会在主人公的行为中寻找到价值共鸣,并深刻理解在不同环境下人类将作出的选择。借鉴曹文轩的文学特色,我国的原创作家应当深刻挖掘人类天性中的核心价值,并将中国特色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家庭是承载儿童成长的主要空间,各国语言中“爸爸”、“妈妈”的发音都较为接近。同时各文化中,儿童对于家庭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作者可利用儿童读者的共性视角,阐述我国特有的家庭伦理观。
  (三)争取国际儿童文学话语权
  国际竞争中,话语权的作用极为重要。通过掌握话语权,主观视角将被作为文学创作的主流视角。通过掌握话语权,文学评判的标准也将被统一。曹文轩的作品正是在国际评审体系下获得了广泛的推广。但在国际出版市场中,我国的话语权仍然较小,优秀的作品难以被推荐到国际出版市场中,因此我国应当通过具体措施拓展文学领域的话语权。首先,我国可在香港等地区设立华文儿童文学作品奖。通过奖项的引领,华文儿童出版市场将得以凝聚,评审标准与文化价值也将逐渐确立。其次,我国可邀请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等国家的文学作家,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东亚地区的文化渊源颇深,依托汉字的魅力与学术交流活动,我国将逐渐成为东亚文学的新领袖。再有,我国的儿童图书市场潜力巨大。通过相互开放,我国的文学作品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
  參考文献:
  [1]赵霞. 曹文轩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进程[J]. 当代作家评论,2016(03):80-86.
  [2]刘晓洪,龙景科. 曹文轩儿童文学的叙事策略——与侗族儿童文学叙事的比较研究[J]. 凯里学院学报,2017,35(02):73-76.
  [3]李虹. 探索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走出去”的新途径——以杨红樱中英双语童书馆为例[J]. 中国编辑,2018(02):57-62.
其他文献
刘老汉住在城市边的一个小村子里,一辈子是个农民,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开始干写作这行当了。平时他喜欢写这个写那个,但真要下定决心出一本书来,得有个一两年,等到黄花菜都凉了,人也消瘦了一圈,两只圆溜溜的眼睛深嵌在眼窝里,胡子眉毛拧成一团,以前已经发黄的绿棉袄,放在麦穗里还真不好辨别,风尘仆仆仿佛一个要饭的。但唯独那两只粗糙的手,长满茧子的手,是一种刺目的干净和白。  他在写作时,准把房门、窗子一闭,也
期刊
时间的巨轮压过我破碎的往事,覆过不堪的回首,任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烟消云散,可是有一种情感,却被时间的巨轮越磨越淳,愈品愈香,那就是亲情。  那是一个秋风瑟瑟的夜晚,我刚放学,走在朦胧月光照应的小路上,旁边是熙熙攘攘的和我一起放学却素未谋面的同学,远在我身后的确是我的至亲——我的爷爷。我低着头,看着模糊而昏暗的小路,步伐迅速地穿梭过一片又一片黑压压的人群,虽然我是因为怕丢面子才远远的丢下爷爷的,但我
期刊
摘 要:戴望舒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距离古典诗歌繁荣的时代未远,所以其诗歌创作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诗学的影响。以他的《雨巷》为例,不管是其象征性的意象、还是其朦胧的意境以及优美婉约的风格,都有着传统诗学的影子,符合传统诗学的审美标准。  关键词:传统诗学;戴望舒;《雨巷》  作者简介:李颖异,女,蒙古族,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夜,黑漆漆地。  挟着三两声狗吠,裹着满身酒气,宝柱顺着村前疙疙瘩瘩的小土路,歪歪扭扭摸进自家的院门,狗儿黑子立马热剌剌地摇着尾巴凑上前来,滚你娘的蛋!宝柱并不领情,皱眉,咬牙,飞起一脚,嗷~嗷~嗷……连窜的惨嚎声瞬时划破小村静谧的夜空。  今天怨不得宝柱,他现在心情糟透了,回家三天了,三天呐,天天出去转钱,到头来,连一根钱毛都没见着!眼瞅着,一年前在城里新耍下的马子就要临盆了,这可咋办哩?真真着
期刊
摘 要:路遥和史铁生都是有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对比两人作品发现他们都把陕北作为叙写环境并且重视传承陕北文化中的道德品质,作品中饱含着苦难意识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而作品创作角度和创作主题又有不同。本文借比较两位作家作品,思考文学创作与时代、社会、人民的关系。  关键词:路遥;史铁生;作品创作  作者简介:陈嘉琪(1992-),女,汉族,延安大学16级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
作者简介:党栋,笔名一凡夫,河南省南阳市人。出版有散文集《深夜静悄悄》《我和我的村庄》《和你没商量》《青青校园》,长篇小说《追梦》《足疗》《村魂》等,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我一向非常好奇,对很多事情都感到好奇,居然生出了想做次侦探的想法。  一个周三的下午,我决定去小城里一家医院做一次“火线”侦察。侦察的目的是想探探那些“医生们”是如何看病的。平日里侦探小说看得多了,心里自然
期刊
摘 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发,通过对莫言的原著《生死疲劳》和葛浩文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探讨译者在翻译章节名的时候是如何适应与选择、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的三个维度(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是如何转换的。  关键词:《生死疲劳》;生态翻译;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  作者简介:刘诗雯(199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MTI专业翻译硕士。  [中图分类号]:H315.9 [
摘 要:郁达夫和徐志摩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曾一同在杭求学,并为杭州留下了不少文坛佳作。但两人笔下的杭州有着美与丑的巨大差距,其原因主要是作者审美态度和性格的不同。  关键词:郁达夫;徐志摩;美杭州;丑西湖  作者简介:何等,女,1999年8月生,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
摘 要:贾平凹的《废都》在1993年横空出世,引起文艺界巨大的轰动,但毁誉参半,遭禁17年。现在重新热起来了,很多学者重新审视这部通篇弥漫着“废”的作品。这是一本特殊时代里安妥作者灵魂的书,里面有很多贾平凹自己生活中的痕迹,也有不少他无意识中透露出来的东西,其中的逆反心理尤为明显。  关键词:贾平凹;无意识;逆反心理  作者简介:韦红梅(1996-),女,广西容县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15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