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将成为上海投资的“高峰年”。来自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的消息说,2003年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超过2200亿元。这意味着,在上年创下历史新高的基础上,再增长10%左右。
统计显示,2002年上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8.4亿元,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达486.7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达到65.1%,社会投资多元化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2003年,上海将加快枢纽型重大项目建设,洋山开工建设浦东机场二期工程及浦东铁路;加快推进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网络互联互通;建成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加快建设6条轨道交通项目,开通建设地铁2号线西延伸和7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按照规划的城市骨干道路网络框架,全面开工建设中环道路;加快建设4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嘉(定)金(山)高速公路项目和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全面建成卢浦大桥;加快建设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实现全市天然气管网工程基本贯通。
2003年,上海将加快建设微电子、汽车、化工和精品钢铁等四大产业基地。借助航空港、深水港优势的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也将在年内启动重点区域建设。
上海每天吸纳外地投资1.3亿
上海市工商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各地在沪投资总额达到506.5亿元,同比增长84.6%,平均每天有1.3亿元外地资本流入申城。
工商部门的统计表明,2002年外省区市在沪设立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全资或控股企业6427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546.4亿元人民币,其中外省区市出资部分为50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5%、72.5%和84.6%。
这些外省区市在沪开办的企业中,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大型企业有57家。
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领先全国
内蒙古自治区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生态、工业和农牧业等的投资规模,2002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44%。按可比口径计算,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4个百分点,达到47.8%,在全国31个省份中名列第一。
山东GDP和存款双双过万亿
山东省去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550亿元,增长11.6%,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5%、14.8%和10.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247.8亿元。
全省进出口总值完成339.56亿美元,增长17.3%,出口跨过了2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27亿美元,增长16.5%。全省新批过千万美元的项目333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5.7亿美元,增长54.6%,由全国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
浙江232种产品称雄全国
每种产品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的产品有160种。
温州打火机、慈溪小家电、诸暨袜子,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商品,在浙江人手中成了大产业。浙江省经贸委不久前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浙江有232种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而且每样产品的年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的产品有160种。
浙江有个有趣的“小镇经济”现象:一个小镇仅生产一种小商品,这种小商品成为全国“单打冠军”,这个小镇因此拥有一座城市的经济能量。
比如上虞市崧厦镇,这里以雨伞数量大、品种全、规格多而成为全国最大的制伞基地。镇上共有1050家制伞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58万人。全镇伞业年销售收入30亿元,产品远销28个国家和地区。在浙江,类似崧厦这样的特色小镇像“葡萄串”一样镶嵌在全省公路两侧,且具有很高的专业化程度,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苍南县金乡镇是全国最大的徽章生产基地,徽章的生产工序被分割为设计、熔化金属、写字、刻模、晒板、打锤、钻孔等18道,每道工序的加工都由独立的企业进行,半成品则通过市场交换。
这样的“产业链”产生的经济能量不可小觑。消费者若在国内购买皮毛羽绒产品,每花100元中就有26元流入浙江企业的钱袋子里。
京郊农民人均纯收入5880元
据北京市农委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2002年,京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80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3%,成为“九五”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2002年,北京市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中关村一年技术卖了110亿元
北京中关村地区200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5%,其中向北京以外地区输出技术合同额为62.01亿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战略资源聚集地和技术创新的辐射源。
“川军”去年赚了430亿
我国农村劳务输出第一大省四川,去年共实现农民劳务收入430亿元,比上年增加30亿元,其中从邮局和银行汇兑四川的劳务收入247亿元,成为四川农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全省去年共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307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32元,比上年增加52元,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全省农民劳务收入人均增加30元的目标任务。
统计显示,2002年上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58.4亿元,重大项目投资规模达486.7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投资比重达到65.1%,社会投资多元化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2003年,上海将加快枢纽型重大项目建设,洋山开工建设浦东机场二期工程及浦东铁路;加快推进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网络互联互通;建成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加快建设6条轨道交通项目,开通建设地铁2号线西延伸和7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按照规划的城市骨干道路网络框架,全面开工建设中环道路;加快建设4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嘉(定)金(山)高速公路项目和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全面建成卢浦大桥;加快建设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实现全市天然气管网工程基本贯通。
2003年,上海将加快建设微电子、汽车、化工和精品钢铁等四大产业基地。借助航空港、深水港优势的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也将在年内启动重点区域建设。
上海每天吸纳外地投资1.3亿
上海市工商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各地在沪投资总额达到506.5亿元,同比增长84.6%,平均每天有1.3亿元外地资本流入申城。
工商部门的统计表明,2002年外省区市在沪设立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全资或控股企业6427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546.4亿元人民币,其中外省区市出资部分为50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5%、72.5%和84.6%。
这些外省区市在沪开办的企业中,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大型企业有57家。
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领先全国
内蒙古自治区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生态、工业和农牧业等的投资规模,2002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44%。按可比口径计算,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4个百分点,达到47.8%,在全国31个省份中名列第一。
山东GDP和存款双双过万亿
山东省去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550亿元,增长11.6%,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5%、14.8%和10.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247.8亿元。
全省进出口总值完成339.56亿美元,增长17.3%,出口跨过了2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27亿美元,增长16.5%。全省新批过千万美元的项目333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5.7亿美元,增长54.6%,由全国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
浙江232种产品称雄全国
每种产品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的产品有160种。
温州打火机、慈溪小家电、诸暨袜子,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商品,在浙江人手中成了大产业。浙江省经贸委不久前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表明:浙江有232种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而且每样产品的年销售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的产品有160种。
浙江有个有趣的“小镇经济”现象:一个小镇仅生产一种小商品,这种小商品成为全国“单打冠军”,这个小镇因此拥有一座城市的经济能量。
比如上虞市崧厦镇,这里以雨伞数量大、品种全、规格多而成为全国最大的制伞基地。镇上共有1050家制伞企业,就业人数达到1.58万人。全镇伞业年销售收入30亿元,产品远销28个国家和地区。在浙江,类似崧厦这样的特色小镇像“葡萄串”一样镶嵌在全省公路两侧,且具有很高的专业化程度,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苍南县金乡镇是全国最大的徽章生产基地,徽章的生产工序被分割为设计、熔化金属、写字、刻模、晒板、打锤、钻孔等18道,每道工序的加工都由独立的企业进行,半成品则通过市场交换。
这样的“产业链”产生的经济能量不可小觑。消费者若在国内购买皮毛羽绒产品,每花100元中就有26元流入浙江企业的钱袋子里。
京郊农民人均纯收入5880元
据北京市农委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2002年,京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80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2.3%,成为“九五”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2002年,北京市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中关村一年技术卖了110亿元
北京中关村地区200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5%,其中向北京以外地区输出技术合同额为62.01亿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战略资源聚集地和技术创新的辐射源。
“川军”去年赚了430亿
我国农村劳务输出第一大省四川,去年共实现农民劳务收入430亿元,比上年增加30亿元,其中从邮局和银行汇兑四川的劳务收入247亿元,成为四川农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全省去年共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307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632元,比上年增加52元,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全省农民劳务收入人均增加30元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