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淑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我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直于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让我们的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做好准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靠老师的培养.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首先,我创设了良好的班级读书条件。一个班级有没有书,学生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学生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学生阅读有益的书籍,先收集好,放在班级内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学生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学生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学生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学生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学生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二、教会课外阅读方法
加强课外阅读,是不是说课内的阅读教学就不重要了呢?当然不是。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在课堂中如何结合“例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在课外求拓展、求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4、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三、指导选择好读物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1、读自己想读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从情趣引导来说,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读,首先是让他们读自己“需要”的,但更多的,是读他们自己“想读”的。童话因语言富有童趣,情节生动,图文并茂等特点,颇受儿童喜欢,自然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首选。童话书也是任何一个完美童年的书桌上不会不放着的书。学生在阅读童话中,不仅可以培养想象力,“向往美好的情境”,还可以无形中对童话书里的人物进行善恶、是非的判断,从而建立起基本的价值观。
2、读教师推荐的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文感性经验,并吸纳大量的文化、思想、科技的信息,从而来提高学生自读能力,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阅读基本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以后在实践中的运用。鉴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选择读物,并注意启智性、可读性和知识性。如选用注音读物,简化学生阅读的困难,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优秀古诗文诵读》、报刊杂志、与教材相配套的《七彩语文》,做到以一篇带多篇,使学生了解优秀作品,逐步扩大阅读面。
3、读同伴喜欢的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同伴喜欢的”,也就是乐于和周围的同学彼此传阅、相互交换读物。如一本书看完了,可以和同桌,和好朋友交换读。让他们养成乐意向同伴借阅书籍、愿意把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同学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有效利用了身边的阅读资源,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彼此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多读书,多读好书,使人接受一种文明、一种境界,从而获取一份智慧、一份活力。学生处于读书的黄金时期,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努力的,愿我们的学生都喜欢上课外阅读。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让我们的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做好准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靠老师的培养.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如何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首先,我创设了良好的班级读书条件。一个班级有没有书,学生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学生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学生阅读有益的书籍,先收集好,放在班级内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学生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学生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学生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学生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学生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二、教会课外阅读方法
加强课外阅读,是不是说课内的阅读教学就不重要了呢?当然不是。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在课堂中如何结合“例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在课外求拓展、求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但光有兴趣而毫无目的、不求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我想收效是微乎其微的,课外阅读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常有家长反映:老师,我给孩子买了许多书,而他也都喜欢看,可怎么就没觉得他各方面能力地提高呢?我想问题大多由于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因此,我们教师应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从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
1、精读。就是说在每句阅读时,先理解每字的意思,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
2、速读。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和筛选速度尤其重要。如果每篇文章都字斟句酌,则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3、写读书笔记。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4、朗读和默读朗读,也叫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做笔记、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三、指导选择好读物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如何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1、读自己想读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从情趣引导来说,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读,首先是让他们读自己“需要”的,但更多的,是读他们自己“想读”的。童话因语言富有童趣,情节生动,图文并茂等特点,颇受儿童喜欢,自然成为孩子课外阅读的首选。童话书也是任何一个完美童年的书桌上不会不放着的书。学生在阅读童话中,不仅可以培养想象力,“向往美好的情境”,还可以无形中对童话书里的人物进行善恶、是非的判断,从而建立起基本的价值观。
2、读教师推荐的
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文感性经验,并吸纳大量的文化、思想、科技的信息,从而来提高学生自读能力,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阅读基本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以后在实践中的运用。鉴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选择读物,并注意启智性、可读性和知识性。如选用注音读物,简化学生阅读的困难,向学生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优秀古诗文诵读》、报刊杂志、与教材相配套的《七彩语文》,做到以一篇带多篇,使学生了解优秀作品,逐步扩大阅读面。
3、读同伴喜欢的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同伴喜欢的”,也就是乐于和周围的同学彼此传阅、相互交换读物。如一本书看完了,可以和同桌,和好朋友交换读。让他们养成乐意向同伴借阅书籍、愿意把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同学阅读的好习惯。这样,不仅有效利用了身边的阅读资源,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彼此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多读书,多读好书,使人接受一种文明、一种境界,从而获取一份智慧、一份活力。学生处于读书的黄金时期,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是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努力的,愿我们的学生都喜欢上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