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前进,在新课改和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教育教学方法也随之进行着不断地改革和更新。教育事业是一国长久发展之根本,而小学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故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教学;教学策略
故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最早由陈鹤琴先生提出,并在南京的鼓楼幼儿园使用,该教学以趣味性为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故事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在实际教学环境中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全面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启发学生有效地思考并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或隐含道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见,故事教学是一种简单明了、以简驭繁、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启发学生更快的思考并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加工处理
教师要对教材有着深入理解,熟悉教材的编排,了解编排目的和意义。在冀教版数学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知识点内容相关的主题图,它不仅仅为孩子提供简单的数字信息,还具有一定情节、包含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挖掘教材更深层次的意义,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编绎出相关的小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其内涵的理解。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中,教师可以选取当前学生们喜爱的动画故事为主题,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小猪佩奇搬家”的故事,即是“小猪佩奇家要搬家了,它们来到了新的房子中开始装修,佩奇想在客厅中挂一幅自己的画,它需要给这幅画加上木框,可它并不知道需要买多长的木材,大家谁能帮帮它。”在学生们看完小故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佩奇的画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举手回答:“长方形。”教师再问:“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学生再回答:“它对应的两条边分别是相等的。”教师回应:“非常好,那画框的长度和这幅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默不作声,教师引入学习内容:“没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画框的长度是这幅画的周长,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吧。”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新概念有所认识,而且故事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也试着举例子说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启发创新,将教学内容故事化
在现实教材中,每个单元或每个版块的学习并不都是以故事形式展开的,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利用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呈现相应的故事情境。将数学问题融入到一个个充满意义且有趣的小故事中,可以使数学问题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巧妙地简单化,降低数学问题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或者提醒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向和思考模式,然后在学生自己思考的情况下解出数学问题。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若教师直接以教材为基础,引入教學内容,那么分数基本性质的概念会显得相对抽象,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和喜爱,编译“唐僧分西瓜的故事”为学生讲述:“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找到了三个大西瓜,唐僧把三个西瓜分别平均分成了3份、6份、9份,分别给八戒、悟空、沙僧其中的2份、4份、6份,这样的分配方式可让八戒伤心极了,直说师傅偏心,师傅笑了笑,悟空和沙僧也在旁边大笑,八戒不明就里,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通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引出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要求进行操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在故事教学过程中结采取适当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巧妙地糅合进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故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对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理解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发展。
三、注重故事的选择
小学阶段,学生们的认知能力还处于萌芽时期,所以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应当选择恰当的故事,并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一是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征来编译不同的故事,受认知能力限制,若教师选择一些枯燥、拗口的故事,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方案,所以教师可以从这一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出发,选择一些简洁幽默,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当前流行的动画片《小猪佩奇》、《哪吒》以及《汪汪小分队》等都可以作为故事取材,如通过小猪佩奇与伙伴郊游的故事,结合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辨认方向”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基本辨认方法等。二是注重故事与数学问题的契合度,数学问题要与故事进行融合,就必须要考虑到故事与数学问题的契合度。在教师选择的故事中,既要有能吸引到学生注意的兴趣点,也要根据学习内容来因时而异,只有符合教学内容的故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故事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理解,深化记忆层次,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达到教学目标。三是注重故事讲述时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只讲故事,要注意故事讲述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比例与时间段。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当前教学进度来调整讲故事的时机,故事讲到即止,不能占用大部分或者整节课来讲故事,不能泛用故事,防止学生专注于听故事导致忽略了学习的主要目的。同时,在课中,如果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有困难,可以巧妙地设计故事情节将学生注意力收回来,并让学生掌握原来枯燥困难的知识。在课末使用,让学生通过故事再次回忆新知,加深理解,延伸数学课堂,联系生活实际。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故事的改编中,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化故事的思想教育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思考的同时,还能对思想价值观方面进行学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 钟伟林.用故事演绎数学教学的精彩---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故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3):49-5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教学;教学策略
故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最早由陈鹤琴先生提出,并在南京的鼓楼幼儿园使用,该教学以趣味性为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故事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在实际教学环境中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全面发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储备与理解能力,启发学生有效地思考并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或隐含道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由此可见,故事教学是一种简单明了、以简驭繁、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启发学生更快的思考并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内涵,进行加工处理
教师要对教材有着深入理解,熟悉教材的编排,了解编排目的和意义。在冀教版数学教材中,设置了许多与知识点内容相关的主题图,它不仅仅为孩子提供简单的数字信息,还具有一定情节、包含数学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挖掘教材更深层次的意义,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编绎出相关的小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其内涵的理解。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中,教师可以选取当前学生们喜爱的动画故事为主题,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小猪佩奇搬家”的故事,即是“小猪佩奇家要搬家了,它们来到了新的房子中开始装修,佩奇想在客厅中挂一幅自己的画,它需要给这幅画加上木框,可它并不知道需要买多长的木材,大家谁能帮帮它。”在学生们看完小故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佩奇的画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举手回答:“长方形。”教师再问:“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学生再回答:“它对应的两条边分别是相等的。”教师回应:“非常好,那画框的长度和这幅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默不作声,教师引入学习内容:“没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画框的长度是这幅画的周长,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吧。”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新概念有所认识,而且故事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让学生也试着举例子说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启发创新,将教学内容故事化
在现实教材中,每个单元或每个版块的学习并不都是以故事形式展开的,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利用创造性思维,给学生呈现相应的故事情境。将数学问题融入到一个个充满意义且有趣的小故事中,可以使数学问题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巧妙地简单化,降低数学问题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或者提醒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向和思考模式,然后在学生自己思考的情况下解出数学问题。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若教师直接以教材为基础,引入教學内容,那么分数基本性质的概念会显得相对抽象,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和喜爱,编译“唐僧分西瓜的故事”为学生讲述:“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上找到了三个大西瓜,唐僧把三个西瓜分别平均分成了3份、6份、9份,分别给八戒、悟空、沙僧其中的2份、4份、6份,这样的分配方式可让八戒伤心极了,直说师傅偏心,师傅笑了笑,悟空和沙僧也在旁边大笑,八戒不明就里,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笑吗?”通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引出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接着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按要求进行操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在故事教学过程中结采取适当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巧妙地糅合进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而提高故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对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理解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发展。
三、注重故事的选择
小学阶段,学生们的认知能力还处于萌芽时期,所以教师在故事教学中应当选择恰当的故事,并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一是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征来编译不同的故事,受认知能力限制,若教师选择一些枯燥、拗口的故事,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方案,所以教师可以从这一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出发,选择一些简洁幽默,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当前流行的动画片《小猪佩奇》、《哪吒》以及《汪汪小分队》等都可以作为故事取材,如通过小猪佩奇与伙伴郊游的故事,结合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中“辨认方向”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方向的基本辨认方法等。二是注重故事与数学问题的契合度,数学问题要与故事进行融合,就必须要考虑到故事与数学问题的契合度。在教师选择的故事中,既要有能吸引到学生注意的兴趣点,也要根据学习内容来因时而异,只有符合教学内容的故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故事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理解,深化记忆层次,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达到教学目标。三是注重故事讲述时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只讲故事,要注意故事讲述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比例与时间段。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当前教学进度来调整讲故事的时机,故事讲到即止,不能占用大部分或者整节课来讲故事,不能泛用故事,防止学生专注于听故事导致忽略了学习的主要目的。同时,在课中,如果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有困难,可以巧妙地设计故事情节将学生注意力收回来,并让学生掌握原来枯燥困难的知识。在课末使用,让学生通过故事再次回忆新知,加深理解,延伸数学课堂,联系生活实际。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故事的改编中,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化故事的思想教育能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思考的同时,还能对思想价值观方面进行学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季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 钟伟林.用故事演绎数学教学的精彩---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故事[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