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探析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尿糖检测,实验组则给予血糖检验,观察各小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对比。结果 经统计显示,对照组患者尿糖检测阳性率为77.27%,远低于实验组血糖检测阳性率97.72%,P<0.05。结论 针对某院糖尿病患者,给予血糖检验的准确性较尿糖检验高,诊断更确切,尿糖只能作为筛查糖尿病的一类方法,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需要辅助应用血糖检查。
【关键词】血糖检验;尿糖检验;糖尿病;应用价值
糖尿病属于人类健康杀手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内科较多见的一类内分泌糖代谢异常疾病,主要以血糖水平升高为最典型症状。该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15%,尤其以2型糖尿病较多见,且发病趋势逐渐趋于年轻化[1]。由于血糖代谢紊乱,导致机体蛋白质与脂肪代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从而引发了更多心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硬化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工作,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临床中,及早准确的检查诊断是当前控制疾病病情,改善预后疗效的关键步骤。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糖及尿糖检测等,本文主要针对这2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探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选取某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1:23,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2±10.1)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20:24,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3±9.8)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一致。
(二)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糖尿病患者采用糖耐量试验进行监测显示: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餐后2h血糖(2hBG):>11.1mmol/L为糖尿病的入选标准。3)患者意识清醒、沟通及精神状态良好;无精神疾病者;4)所有患者均属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检测方法
对照组给予尿糖检验:在清晨采集中段尿3ml,采用优利特-300尿液分析仪(生产企业:桂林优利特公司)进行检测,通过优利特尿11项试纸等进行检测。
实验组则进行血糖检测:嘱患者在清晨空腹釆血1.5ml,然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上海科华卓越-400)进行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 法)进行血糖水平的测定[2]。
(四)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检测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判断其检测阳性率,判断标准:1)尿糖:主要根据11项试纸的颜色来判断,可分为6个维度,如“-、±、+、2+、3+、4+”等,其中“+”表示为阳性。2)血糖水平判断:FBG >6.1 mmol/L或2hBG ≥7.8 mmol/L,则显示血糖异常,
(五)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应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若两组对比有差异,则P<0.05,显示可纳入统计范畴。
二、結果
经统计显示,对照组患者尿糖检测阳性率为77.27%,远低于实验组血糖检测阳性率97.72%,P<0.05。详细情况可见表1.
三、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内科较多见的终身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病主要与机体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人体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密切相关。糖尿病发病后,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伤,随着疾病的进展与迁延,可能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如冠心病及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糖尿病发病后治愈难度大,随病情进展,出现较多的合并症,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应及早检查诊断,有利于病情控制,同时也是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3]。
血糖检验被临床认为是检验金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水平为3.9-6.1mmol/L之间,若糖代谢以及胰岛素功能出现异常,则会使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水平呈现显著升高趋势,可提示胰岛素缺陷。通过应用血糖水平检测,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检测结果可在15min内呈现,利于疾病快速诊断。同时该检测方法诊断准确性高,可确保疾病的准确诊断。利于疾病的治疗,且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尿糖检查属于一类无创检测方式,在正常情况下,血浆及肾小球滤过液中葡糖糖的浓度相一致,但滤过液浓度大于负荷量时,会使部分进入人体尿液,进而使尿糖水平升高。但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正常肾糖阈水平不超过8.9mmol/L,限制了尿糖检测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针对某院糖尿病患者,给予血糖检验的整体判断准确性较尿糖检验高,诊断更确切,尿糖只能作为筛查糖尿病的一类方法,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需要辅助应用血糖检查。
参考文献:
[1]张璇乾.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50-51.
[2]胡仲红,赵通州,夏季凤.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9):39-40.
[3]卢恩田.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43.
【关键词】血糖检验;尿糖检验;糖尿病;应用价值
糖尿病属于人类健康杀手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内科较多见的一类内分泌糖代谢异常疾病,主要以血糖水平升高为最典型症状。该疾病的诱发因素较多,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15%,尤其以2型糖尿病较多见,且发病趋势逐渐趋于年轻化[1]。由于血糖代谢紊乱,导致机体蛋白质与脂肪代谢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从而引发了更多心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硬化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工作,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也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临床中,及早准确的检查诊断是当前控制疾病病情,改善预后疗效的关键步骤。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糖及尿糖检测等,本文主要针对这2种方式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探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本资料
选取某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1:23,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2±10.1)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20:24,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3±9.8)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一致。
(二)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糖尿病患者采用糖耐量试验进行监测显示: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餐后2h血糖(2hBG):>11.1mmol/L为糖尿病的入选标准。3)患者意识清醒、沟通及精神状态良好;无精神疾病者;4)所有患者均属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检测方法
对照组给予尿糖检验:在清晨采集中段尿3ml,采用优利特-300尿液分析仪(生产企业:桂林优利特公司)进行检测,通过优利特尿11项试纸等进行检测。
实验组则进行血糖检测:嘱患者在清晨空腹釆血1.5ml,然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上海科华卓越-400)进行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GOD 法)进行血糖水平的测定[2]。
(四)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检测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判断其检测阳性率,判断标准:1)尿糖:主要根据11项试纸的颜色来判断,可分为6个维度,如“-、±、+、2+、3+、4+”等,其中“+”表示为阳性。2)血糖水平判断:FBG >6.1 mmol/L或2hBG ≥7.8 mmol/L,则显示血糖异常,
(五)统计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应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若两组对比有差异,则P<0.05,显示可纳入统计范畴。
二、結果
经统计显示,对照组患者尿糖检测阳性率为77.27%,远低于实验组血糖检测阳性率97.72%,P<0.05。详细情况可见表1.
三、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内科较多见的终身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病主要与机体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以及人体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密切相关。糖尿病发病后,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伤,随着疾病的进展与迁延,可能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如冠心病及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糖尿病发病后治愈难度大,随病情进展,出现较多的合并症,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应及早检查诊断,有利于病情控制,同时也是临床诊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3]。
血糖检验被临床认为是检验金标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水平为3.9-6.1mmol/L之间,若糖代谢以及胰岛素功能出现异常,则会使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水平呈现显著升高趋势,可提示胰岛素缺陷。通过应用血糖水平检测,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检测结果可在15min内呈现,利于疾病快速诊断。同时该检测方法诊断准确性高,可确保疾病的准确诊断。利于疾病的治疗,且价格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尿糖检查属于一类无创检测方式,在正常情况下,血浆及肾小球滤过液中葡糖糖的浓度相一致,但滤过液浓度大于负荷量时,会使部分进入人体尿液,进而使尿糖水平升高。但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正常肾糖阈水平不超过8.9mmol/L,限制了尿糖检测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针对某院糖尿病患者,给予血糖检验的整体判断准确性较尿糖检验高,诊断更确切,尿糖只能作为筛查糖尿病的一类方法,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需要辅助应用血糖检查。
参考文献:
[1]张璇乾.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50-51.
[2]胡仲红,赵通州,夏季凤.血糖与尿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9):39-40.
[3]卢恩田.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