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音乐的基础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有效渠道。教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我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积极引导学生继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民族音乐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无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4-017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4.169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教学,对于培育和弘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和发展进行分析。
情感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和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可以根據学生的审美特点和不同教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我国有56个民族,人们因为居住地域与生活习俗的不同,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具体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形象,并引起情感的共鸣。比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温婉柔美,江南风情十足;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旋律自由豪放,呈现出劳动人民劳作的情景;河南民歌《编花篮》,歌曲中具有河南方言特点。
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先进行简单的引导,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意蕴,在聆听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自身民族音乐文化。比如,在教学湘艺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边欣赏地域风光,一边聆听乐曲中的主题旋律,使学生能够体验蒙古族音乐的精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学习再由浅入深,通过重复聆听主题旋律,思考每一遍的旋律在速度、情绪、情景上有什么不同变化。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中,反复聆听的感受使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要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民族传统音乐,就必须在教学前积极学习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与传统音乐相关的书法、绘画、古诗词等,从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文化品位,更好地落实音乐教育教学。教师要通过学习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修养,并以此情怀润泽音乐课堂,这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感知、体验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使用电子器乐或钢琴,必要时也可以用古筝、古琴、笛子等传统乐器伴奏。例如,在欣赏音乐《彩云追月》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广东丝竹乐的特点,教师先是介绍广东丝竹乐主要的演奏器乐,有粤胡、琵琶、扬琴等,聆听过全曲之后,教师使用笛子与古筝分别为学生演奏了主题旋律,引导学生对比聆听这两种传统乐器演奏效果的不同。通过对比,学生不仅熟悉了乐曲的旋律,还加深了对民族器乐的喜爱。这一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课后的拓展学习任务中,学生会自主地要求去聆听其他相关的广东丝竹乐,如《雨打芭蕉》《步步高》《旱天雷》等,教师进行任务安排,要求学生在自主聆听中去寻找广东丝竹乐不同乐曲中共同的特点,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
古诗词教学是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一部分,将古诗词教学与小学音乐进行贯穿教学,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不一样的情感和促进作用,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生机。例如,在学习《春晓》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央视的中华诗词大赛,与学生来一段有关“春”字的飞花令,再引出歌曲《春晓》的学习,这首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旋律流畅,极易掌握。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其中感受到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从而树立从小珍惜时光意识。
古诗词新唱是一种潮流,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经典文化。比如,《满江红》所表达的爱国热情,《水调歌头》所表达的盼望欢聚而难以入睡的场面,《归园田居》所表达的热爱生活的情境等。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领略到传统文化与音乐融合的无穷魅力,使其情感世界在音乐与诗词浸染下得以丰富和扩充。
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小学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教育链上最初的一环。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科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运用合适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在继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重视音乐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自豪感,培养新时期爱国情怀浓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徐烁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认知在小教中的培养[J].艺术评鉴,2017(22).
[2]陈小静.浅析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渗透[J]. 当代教研论丛,2016(12).
[3]卫颖.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陈锦云(1976.6— ),女,汉族,福建福鼎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4-017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4.169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教学,对于培育和弘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民族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和发展进行分析。
一、 体验不同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
情感与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和感知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可以根據学生的审美特点和不同教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我国有56个民族,人们因为居住地域与生活习俗的不同,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教师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具体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形象,并引起情感的共鸣。比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温婉柔美,江南风情十足;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旋律自由豪放,呈现出劳动人民劳作的情景;河南民歌《编花篮》,歌曲中具有河南方言特点。
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先进行简单的引导,让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意蕴,在聆听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丰富自身民族音乐文化。比如,在教学湘艺版四年级下册第二课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边欣赏地域风光,一边聆听乐曲中的主题旋律,使学生能够体验蒙古族音乐的精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学习再由浅入深,通过重复聆听主题旋律,思考每一遍的旋律在速度、情绪、情景上有什么不同变化。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实践中,反复聆听的感受使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发了他们对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
二、不断提升素养,拓宽民族音乐视野
小学音乐教师要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民族传统音乐,就必须在教学前积极学习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与传统音乐相关的书法、绘画、古诗词等,从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文化品位,更好地落实音乐教育教学。教师要通过学习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修养,并以此情怀润泽音乐课堂,这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感知、体验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使用电子器乐或钢琴,必要时也可以用古筝、古琴、笛子等传统乐器伴奏。例如,在欣赏音乐《彩云追月》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广东丝竹乐的特点,教师先是介绍广东丝竹乐主要的演奏器乐,有粤胡、琵琶、扬琴等,聆听过全曲之后,教师使用笛子与古筝分别为学生演奏了主题旋律,引导学生对比聆听这两种传统乐器演奏效果的不同。通过对比,学生不仅熟悉了乐曲的旋律,还加深了对民族器乐的喜爱。这一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课后的拓展学习任务中,学生会自主地要求去聆听其他相关的广东丝竹乐,如《雨打芭蕉》《步步高》《旱天雷》等,教师进行任务安排,要求学生在自主聆听中去寻找广东丝竹乐不同乐曲中共同的特点,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能力。
三、享受古诗词的意韵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古诗词教学是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一部分,将古诗词教学与小学音乐进行贯穿教学,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不一样的情感和促进作用,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生机。例如,在学习《春晓》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央视的中华诗词大赛,与学生来一段有关“春”字的飞花令,再引出歌曲《春晓》的学习,这首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旋律流畅,极易掌握。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其中感受到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从而树立从小珍惜时光意识。
古诗词新唱是一种潮流,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经典文化。比如,《满江红》所表达的爱国热情,《水调歌头》所表达的盼望欢聚而难以入睡的场面,《归园田居》所表达的热爱生活的情境等。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领略到传统文化与音乐融合的无穷魅力,使其情感世界在音乐与诗词浸染下得以丰富和扩充。
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小学教育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教育链上最初的一环。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科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运用合适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在继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重视音乐教育,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自豪感,培养新时期爱国情怀浓厚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徐烁昕.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认知在小教中的培养[J].艺术评鉴,2017(22).
[2]陈小静.浅析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渗透[J]. 当代教研论丛,2016(12).
[3]卫颖.浅谈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陈锦云(1976.6— ),女,汉族,福建福鼎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