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塞尔协议Ⅲ》的颁布和实施,作为国际银行业对全球金融危机反思的成果,对当今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与微观审慎监管结合起来,逐渐成为当前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作为巴塞尔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国,中国全面参与了危机以来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程,高度重视国际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工作。与国际新监管标准接轨,结合中国实际,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既是中国银行业监管改革的思路,也是我国积极应对新的国际金融环境的必然要求。本文意在探究中国在《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的宏观审慎监管实践。其中重点分析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监管效果。逆周期资本缓冲由巴塞尔委员会首次提出,旨在解决银行业经营的顺周期性问题。信贷渠道被认为是顺周期性的主要传导机制,当宏观经济过热时,银行信贷迅速扩张,此时监管当局应提高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给实体经济降温;当经济萧条时,监管当局应该减少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降低银行资本监管要求,释放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宏观经济的复苏。为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在我国的落实,银监会在最近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对逆周期资本监管做出了规定。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考察逆周期资本缓冲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以及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监管效果,对于我国银行业监管改革及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巴塞尔协议各个版本的演变过程、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与工具。分析了巴塞尔协议与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实践。重点介绍了《巴塞尔协议Ⅲ》的新内容、新变化,阐述了我国新资本充足监管理念、监管内容及各项安排。对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效果的分析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先介绍《巴塞尔协议Ⅲ》框架下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模型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然后通过H-P滤波法计算出各时期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量。通过对结果的分析与描述,判断逆周期资本缓冲——这一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我国真实经济周期的关系。进一步地,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定量描述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监管效果。最后,得出逆周期资本缓冲在我国适用性较好,但仍需改进的结论。同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为保证我国银行宏观审慎监管与逆周期缓冲工具的顺利运行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