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服务行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我国农产品流通服务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充分借鉴国内外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服务业的经营特点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如何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服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渠道;质量追溯
中图分类号:S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农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升。据统计2015年我国粮食总量达到了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增长幅度为2.4%,实现了连续第12年增长。粮食不断增产,但粮食流通服务系统低效,最终导致国内粮食主产区库存居高不下,粮食从初期的总供给量不足演变为局部结构性过剩的局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农业的流通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继2011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后,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再次以大篇幅提及农产品流通效率问题。国务院“十三五期间”粮食流通工作重点在着力解决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源充裕,但是粮食供求面临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难题,粮食库存高、企业粮食收储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全面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迫在眉睫。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模式和问题分析
据统计,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费用占销售价的30%一35%,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60%以上,而发达国家仅为20%一25%。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流通模式的不合理导致。从现实状况来看,国内大部分地区使用最多的流通模式是农户加批发商的模式,该模式符合国内农业散户多,分散化经营的国情。但是该模式中,批发商自身的规模小,运输成本高,加工能力差,为了可以和大型超市等企业竞争又必须压低价格,为了保证利益,势必会压低收购价格,最终导致菜农的损失,而其中的社会福利损失基本都在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中被无形的消耗,效率低下不稳定。对于农户加龙头企业模式,①农户同企业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②企业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在上游配送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③公司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关系非常松散,常常会出现违约现象。对于农户 合作社 龙头企业,该模式中,合作社可以组织农民按照企业标准生产,一方面可以增强农民的谈判能力,而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的加工者和品牌化的最终环节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农产品。
综上,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构成不合理,农产品流通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关系不稳定、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流通效率低、产销信息滞后、质量安全管理缺失、流通管理权责不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农民议价能力差,利益严重受损。
二、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问题频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缺乏关于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支配地位,过分偏重调节生产的办法来解决农产品价格上的问题;对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发育缺乏政策支持。
(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我国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民间资本商业化投资,专门用于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财政资金十分有限。
(三)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不健全。交通运输和仓储设施、设备缺乏统一标准,物流标识混乱,信息不对称,商品条形码未能全面普及应用,部分农产品缺乏标准。
(四)农产品流通过程缺乏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据统计2015年因为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经济损失至少500亿元,死伤人数上万人,光上半年比较典型且死伤人数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就68起,平均每3天就一起食品中毒事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要重视生产领域,也要重视流通领域,决不能忽视对流通领域质量安全的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必须纳入农产品流通体系中。
(五)我国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功能较弱。我国农产品流通主体主要以农民合作社、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民间经纪人、各类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各级批发零售市场组成,农民合作社功能缺失,在交易过程中话语权较弱。
三、加快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和服务行业运营特点,在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为主线,从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市场、流通信息和流通安全五个方面探讨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路径。
一是推进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建立“消费者、农民双重导向”的流通渠道战略;大力推广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打造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联盟化的渠道模式;创新构建信息化、虚拟化流通渠道模式,开展电子商务等。
二是推进农产品流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实现农户组织化;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重组,实现龙头企业规模化;加快培育中小型流通主体,拓展业务渠道、丰富服务内涵、提高专业水平等。
三是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建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营销活动,发挥市场“拉力”作用;推行农产品流通市场准入制度、预警制度和应急管理制度等。
四是推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建设。建立以农业部门为主体、以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农产品信息收集发布制度为基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覆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信息网络,形成手段先进、制度规范、队伍健全,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信息体系和交易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五是推进农产品流通安全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将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直至销售等全过程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渠道;质量追溯
中图分类号:S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农业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升。据统计2015年我国粮食总量达到了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增长幅度为2.4%,实现了连续第12年增长。粮食不断增产,但粮食流通服务系统低效,最终导致国内粮食主产区库存居高不下,粮食从初期的总供给量不足演变为局部结构性过剩的局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制约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农业的流通领域,而不是生产领域。继2011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后,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再次以大篇幅提及农产品流通效率问题。国务院“十三五期间”粮食流通工作重点在着力解决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源充裕,但是粮食供求面临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难题,粮食库存高、企业粮食收储矛盾突出等问题,因此全面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建立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迫在眉睫。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模式和问题分析
据统计,我国粮食从产区到销区的物流费用占销售价的30%一35%,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60%以上,而发达国家仅为20%一25%。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流通模式的不合理导致。从现实状况来看,国内大部分地区使用最多的流通模式是农户加批发商的模式,该模式符合国内农业散户多,分散化经营的国情。但是该模式中,批发商自身的规模小,运输成本高,加工能力差,为了可以和大型超市等企业竞争又必须压低价格,为了保证利益,势必会压低收购价格,最终导致菜农的损失,而其中的社会福利损失基本都在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中被无形的消耗,效率低下不稳定。对于农户加龙头企业模式,①农户同企业谈判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②企业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在上游配送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③公司或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关系非常松散,常常会出现违约现象。对于农户 合作社 龙头企业,该模式中,合作社可以组织农民按照企业标准生产,一方面可以增强农民的谈判能力,而龙头企业作为农产品的加工者和品牌化的最终环节也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向消费者提供优质农产品。
综上,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构成不合理,农产品流通主体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关系不稳定、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流通效率低、产销信息滞后、质量安全管理缺失、流通管理权责不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农民议价能力差,利益严重受损。
二、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问题频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家缺乏关于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体系。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处于支配地位,过分偏重调节生产的办法来解决农产品价格上的问题;对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发育缺乏政策支持。
(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我国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靠民间资本商业化投资,专门用于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财政资金十分有限。
(三)农产品流通标准体系不健全。交通运输和仓储设施、设备缺乏统一标准,物流标识混乱,信息不对称,商品条形码未能全面普及应用,部分农产品缺乏标准。
(四)农产品流通过程缺乏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据统计2015年因为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经济损失至少500亿元,死伤人数上万人,光上半年比较典型且死伤人数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就68起,平均每3天就一起食品中毒事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要重视生产领域,也要重视流通领域,决不能忽视对流通领域质量安全的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必须纳入农产品流通体系中。
(五)我国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功能较弱。我国农产品流通主体主要以农民合作社、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民间经纪人、各类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各级批发零售市场组成,农民合作社功能缺失,在交易过程中话语权较弱。
三、加快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针对我国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和服务行业运营特点,在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以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为主线,从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市场、流通信息和流通安全五个方面探讨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路径。
一是推进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建立“消费者、农民双重导向”的流通渠道战略;大力推广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打造农产品产销一体化、联盟化的渠道模式;创新构建信息化、虚拟化流通渠道模式,开展电子商务等。
二是推进农产品流通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实现农户组织化;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重组,实现龙头企业规模化;加快培育中小型流通主体,拓展业务渠道、丰富服务内涵、提高专业水平等。
三是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建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举办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营销活动,发挥市场“拉力”作用;推行农产品流通市场准入制度、预警制度和应急管理制度等。
四是推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建设。建立以农业部门为主体、以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以农产品信息收集发布制度为基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覆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经营大户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信息网络,形成手段先进、制度规范、队伍健全,集信息采集、分析、预测、发布、交易于一体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信息体系和交易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五是推进农产品流通安全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将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直至销售等全过程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