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墓前的讲话》高度评价并热情赞扬了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作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深切悼念,全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
巧设文眼,纲举目张。文章开篇追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第二段即提出文眼:“这个人的逝世……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接下来三至六段阐述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重大贡献,七、八两段阐述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贡献,全文脉络显得十分清晰。值得一提的是,文眼将“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安排在前,将“历史科学”安排在后,是从马克思对革命的影响来考虑的,同时“也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是在后文中,作者又将马克思对历史科学的巨大贡献放在前面,将对“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的重大贡献放在后面,这是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的伟大贡献,而且使行文参差错落,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形式上看,这一结构安排都是匠心独具的。
段有主脑,中心突出。全文共有九个段落,除了开头结尾两段外,中间七段分为两层。第三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了……发展规律”,第四段阐述“马克思还发现了……运动规律”,第五段阐述马克思在其他领域的独到发现,第六段阐述马克思关注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这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马克思;第七段阐述马克思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第八段阐述“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从反面论述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是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马克思。在这里,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有的段落有中心句,如第三、四段;有的虽然没有中心句,但整个段落都是围绕一个中心阐述的,如第七段列举了办《莱茵报》等刊物,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创立第一国际等革命活动,都是围绕革命实践来论述的,叙述的向心性很强,中心十分突出。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过渡有三种形式: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本文均有涉及。三至六段阐述了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贡献,第七段要进入到对“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的论述,段首“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中的“因为”一词承上,这便是词语过渡。与之相同的是第八段段首“正因为这样”,仍然用“因为”承上,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第三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四段用“不仅如此”这一过渡句过渡到第四段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阐述,使用的是过渡句。在三、四、五段(历史科学)和七、八段(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之间,作者用第六段来过渡,从评价科学巨匠的马克思过渡到评价革命家的马克思,从科学理论的角度转移到革命实践的角度,这种结构安排正与集科学家和革命家于一身的马克思的身份相吻合。由此可见,恩格斯组构文章的依据是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而这种组构文章的艺术又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的英明和事业永垂不朽!而恩格斯的锦绣文章也将泽被后世,永远流传。
【练习】
阅读下面两句话,然后回答问题。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1)“不仅如此”一句中的“如此”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2)副词“还”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指什么?
【参考答案】
(1)“不仅如此”这句话指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其作用是承接上文。(2)引出下文的第二个发现,其作用是开启下文。(3)指剩余价值学说。
巧设文眼,纲举目张。文章开篇追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第二段即提出文眼:“这个人的逝世……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接下来三至六段阐述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重大贡献,七、八两段阐述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贡献,全文脉络显得十分清晰。值得一提的是,文眼将“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安排在前,将“历史科学”安排在后,是从马克思对革命的影响来考虑的,同时“也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是在后文中,作者又将马克思对历史科学的巨大贡献放在前面,将对“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的重大贡献放在后面,这是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的伟大贡献,而且使行文参差错落,前后照应,浑然一体。无论是从内容上看还是从形式上看,这一结构安排都是匠心独具的。
段有主脑,中心突出。全文共有九个段落,除了开头结尾两段外,中间七段分为两层。第三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了……发展规律”,第四段阐述“马克思还发现了……运动规律”,第五段阐述马克思在其他领域的独到发现,第六段阐述马克思关注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这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马克思;第七段阐述马克思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第八段阐述“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蔑的人”,从反面论述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是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马克思。在这里,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有的段落有中心句,如第三、四段;有的虽然没有中心句,但整个段落都是围绕一个中心阐述的,如第七段列举了办《莱茵报》等刊物,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创立第一国际等革命活动,都是围绕革命实践来论述的,叙述的向心性很强,中心十分突出。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过渡有三种形式:词语过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本文均有涉及。三至六段阐述了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贡献,第七段要进入到对“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的论述,段首“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中的“因为”一词承上,这便是词语过渡。与之相同的是第八段段首“正因为这样”,仍然用“因为”承上,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第三段阐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四段用“不仅如此”这一过渡句过渡到第四段对剩余价值理论的阐述,使用的是过渡句。在三、四、五段(历史科学)和七、八段(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之间,作者用第六段来过渡,从评价科学巨匠的马克思过渡到评价革命家的马克思,从科学理论的角度转移到革命实践的角度,这种结构安排正与集科学家和革命家于一身的马克思的身份相吻合。由此可见,恩格斯组构文章的依据是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而这种组构文章的艺术又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的英明和事业永垂不朽!而恩格斯的锦绣文章也将泽被后世,永远流传。
【练习】
阅读下面两句话,然后回答问题。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1)“不仅如此”一句中的“如此”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2)副词“还”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指什么?
【参考答案】
(1)“不仅如此”这句话指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即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其作用是承接上文。(2)引出下文的第二个发现,其作用是开启下文。(3)指剩余价值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