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抑或是社会服务都离不开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外部环境,否则一切的功能和任务都不可能实现。基于平安校园构建的内涵分析,概括阐述了平安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总结出十一条有效措施。
【关键词】平安校园综合治理校园文化措施
平安校园建设中“平安”的内涵不应是狭义的,即纯粹意义上的“平安”,而应该是涵盖安全、稳定、思想政治、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等各方面的宽领域、大范围、多层次的广义的“平安”。平安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
构建平安校园的现实意义
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没有人身财产的安全保障,没有一个平安、有序的教学和科研环境,老师就不能安居乐教,学生就不能专心向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学知识、受教育和成才的地方。国家的兴衰系于教育,校园的平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千家万户的幸福。
建设平安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平安和谐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高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群体,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构建平安校园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为了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也要加强软件建设。构建平安校园,不仅使全校的师生员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建设平安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平安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高校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必要环境。
构建平安校园的具体举措
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平安校园,决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各级机构及其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大环境,更需要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强化综合治理。
强化法制教育,营造依法办校的良好氛围。对师生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邀请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有经验的司法人员开设各种层面的讲座;并在学校的各项管理过程中,建章立制,依法办事,力争公平公正,提升全校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员工的人文修养。校园文化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具有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能;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多开设一些能够吸引师生的讲座,提高水平、开扩视野;举办一些知识和技能竞赛,激发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形成一个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学风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和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表现。良好的学风,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风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既是建设平安校园的目的之一,也是重要手段。
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处理违纪行为。对学生日常管理进一步细化,做到以人为本,对轻微的违纪行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从细微处抓起,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纪现象,真正做到从关心和教育的角度出发开展学生工作,有效防止严重违纪现象和违法事件的发生。
加强对外聘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其参与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能力,是学校的发展基础,一些社会上的公司加入到为师生服务的行列中来,增加了竞争性,促进了后勤工作的大发展,同时也有很多素质一般的人员加入到教职员工的队伍当中。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外聘人员的教育、管理也很有必要,规范他们的言行,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并将相应的成效纳入到各单位的考核体系中,以形成真正的合力。
加强保卫治安队伍建设,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保障。一是高校保卫治安队伍的配备和素质要求;二是高校保卫治安队伍的合理结构;三是加强对高校保卫治安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文化层次较高,政治上最敏感,是各种文化、信息和观点的交汇点和集散地;高校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境外敌对分子进行渗透、破坏、煽动、窃密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高校保卫队伍建设,是新时期赋予的紧迫任务,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而现实情况是多数高校的保卫治安队伍的思想理念比较落后,或内部管理不力,保卫工作没有生命力和绩效可言。因此,需要学校适当增加保卫治安工作岗位的人数,同时对保卫队伍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
加大投入,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的立体防护网。对实验室、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加装防盗门窗;保持24小时有人值班,定时巡查、做好记录;对走廊、出入口、学生宿舍的外围加装视频监控,实验室内部加装被动红外报警器,提高防范等级,防止盗窃案件的发生。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是正确处理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及群体性事件的首要环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矛盾纠纷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犯罪甚至引发成群体性事件,因此需要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力争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制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对相关人员适当培训,做到能沉着应对,及时化解危机。
强化消防管理意识,消除火灾隐患。根据《消防法》的基本要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预防技术培训,增强学校师生消防意识,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基础;落实和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学校自身消防安全;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确保校园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严厉惩罚。适时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及时对消防器材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办学外部条件。高校要与地方政府的综治办、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整治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依法严厉打击盗窃、敲诈勒索、抢劫师生财物、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摧毁学校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整治校园周边文化娱乐环境,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网吧、酒吧、棋牌室、台球室、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等文化娱乐场所的整治。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管理,落实专人维护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清理占道经营的各种摊点,保持校园周围环境有序、卫生和安宁。
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谁主管 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是保卫处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紧密配合,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应该将有关工作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保卫处负责全面指导和督促,并汇同相关部门分阶段进行评比,鼓励先进,对不重视安全工作造成人身和财物重大损失的单位和部门,要求限期整改,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彻底改变发生案件只有保卫处和学校领导着急的被动局面。
结 语
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综合治理。要正确理解其内涵,充分认识其建设意义。只要领导重视,通过强化安全教育、创新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安全环境等途径,坚持不懈,就能够实现平安校园的建设目标。平安校园的建设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它有助于推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和法制化,促进学校安全管理事业的发展,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安宁、安静、安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有助于“和谐学校”和“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DJ200904)
【关键词】平安校园综合治理校园文化措施
平安校园建设中“平安”的内涵不应是狭义的,即纯粹意义上的“平安”,而应该是涵盖安全、稳定、思想政治、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等各方面的宽领域、大范围、多层次的广义的“平安”。平安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
构建平安校园的现实意义
安全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没有人身财产的安全保障,没有一个平安、有序的教学和科研环境,老师就不能安居乐教,学生就不能专心向学。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学知识、受教育和成才的地方。国家的兴衰系于教育,校园的平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千家万户的幸福。
建设平安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不懈追求。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平安和谐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高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群体,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构建平安校园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为了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既要加强硬件建设,也要加强软件建设。构建平安校园,不仅使全校的师生员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而且能不断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建设平安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和谐育君子,险恶育小人。”平安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使人愉悦,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正是高校培养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必要环境。
构建平安校园的具体举措
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平安校园,决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各级机构及其职能部门的不懈努力,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大环境,更需要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强化综合治理。
强化法制教育,营造依法办校的良好氛围。对师生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邀请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有经验的司法人员开设各种层面的讲座;并在学校的各项管理过程中,建章立制,依法办事,力争公平公正,提升全校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契约精神,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员工的人文修养。校园文化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具有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能;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多开设一些能够吸引师生的讲座,提高水平、开扩视野;举办一些知识和技能竞赛,激发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热情,形成一个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氛围。学风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和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表现。良好的学风,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在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风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既是建设平安校园的目的之一,也是重要手段。
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处理违纪行为。对学生日常管理进一步细化,做到以人为本,对轻微的违纪行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从细微处抓起,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纪现象,真正做到从关心和教育的角度出发开展学生工作,有效防止严重违纪现象和违法事件的发生。
加强对外聘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引导其参与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能力,是学校的发展基础,一些社会上的公司加入到为师生服务的行列中来,增加了竞争性,促进了后勤工作的大发展,同时也有很多素质一般的人员加入到教职员工的队伍当中。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加强对外聘人员的教育、管理也很有必要,规范他们的言行,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服务育人的各个环节,并将相应的成效纳入到各单位的考核体系中,以形成真正的合力。
加强保卫治安队伍建设,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保障。一是高校保卫治安队伍的配备和素质要求;二是高校保卫治安队伍的合理结构;三是加强对高校保卫治安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高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文化层次较高,政治上最敏感,是各种文化、信息和观点的交汇点和集散地;高校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境外敌对分子进行渗透、破坏、煽动、窃密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高校保卫队伍建设,是新时期赋予的紧迫任务,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而现实情况是多数高校的保卫治安队伍的思想理念比较落后,或内部管理不力,保卫工作没有生命力和绩效可言。因此,需要学校适当增加保卫治安工作岗位的人数,同时对保卫队伍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保卫工作的需要。
加大投入,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的立体防护网。对实验室、学生宿舍等重点部位加装防盗门窗;保持24小时有人值班,定时巡查、做好记录;对走廊、出入口、学生宿舍的外围加装视频监控,实验室内部加装被动红外报警器,提高防范等级,防止盗窃案件的发生。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是正确处理矛盾、预防和减少犯罪及群体性事件的首要环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矛盾纠纷处理不好,容易引发犯罪甚至引发成群体性事件,因此需要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力争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制定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对相关人员适当培训,做到能沉着应对,及时化解危机。
强化消防管理意识,消除火灾隐患。根据《消防法》的基本要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针对本单位的特点对职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预防技术培训,增强学校师生消防意识,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基础;落实和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学校自身消防安全;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确保校园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行工作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严厉惩罚。适时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及时对消防器材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净化办学外部条件。高校要与地方政府的综治办、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整治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依法严厉打击盗窃、敲诈勒索、抢劫师生财物、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摧毁学校及周边地区存在的流氓团伙、黑恶势力。整治校园周边文化娱乐环境,加强对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网吧、酒吧、棋牌室、台球室、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音像书刊点等文化娱乐场所的整治。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管理,落实专人维护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清理占道经营的各种摊点,保持校园周围环境有序、卫生和安宁。
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谁主管 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不是保卫处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紧密配合,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应该将有关工作责任落实到相应的部门。保卫处负责全面指导和督促,并汇同相关部门分阶段进行评比,鼓励先进,对不重视安全工作造成人身和财物重大损失的单位和部门,要求限期整改,实行一票否决制,从而彻底改变发生案件只有保卫处和学校领导着急的被动局面。
结 语
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综合治理。要正确理解其内涵,充分认识其建设意义。只要领导重视,通过强化安全教育、创新制度建设、加强安全管理、创建安全环境等途径,坚持不懈,就能够实现平安校园的建设目标。平安校园的建设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它有助于推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和法制化,促进学校安全管理事业的发展,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安宁、安静、安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有助于“和谐学校”和“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保障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党建与思政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DJ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