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重要创始人之一,在继承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基础上,他的消费异化理论也受到了卢卡奇、黑格尔、弗洛伊德的影响。马尔库塞在资本主义发展后,结合了自身的處境深度剖析了消费异化的社会根源,同时提出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需求实际上是“虚假需求”,是被统治阶级控制和大众传媒诱导的需求,本文立足于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对虚假需求的理论内涵和对虚假需求视野下当代女性消费进行分析及其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虚假需求:单向度:当代女性:消费异化
一、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内涵
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马尔库塞看到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劳动也不再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进行的劳动,而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从而进行消费,因此消费也发生了异化。人们由于物质的丰富和技术的进步感受对生活更多的麻木。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虚假需求概念有过这样的描述,“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给个人身上的那些需求,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同时他指出“人类的需求,除生物性的需求外,其强度、满足度乃至特征,总是受先决条件制约的。对某些事情是做还是不做,是赞赏还是破坏,是拥有还是拒斥,其合理性是否会成为一种需求,都取决于这样做对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利益是否可取和必要。因此可以看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下,人们的真实需求被一些物质或精神手段制造出来的虚假需求所埋没了。在马尔库塞看来人们的真实需求即自愿、自主、自觉而产生的需求已被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和利益所决定,是特定的社会利益团体通过舆论和大众传媒的诱导赋予香品某种商品本身所没有的特征和象征,使人们认为其本不应该为真实需求的为真实需求,从而潜移默化的造成人们的虚假需求。
特定的社会利益团体制造出来的虚假需求使人们不断追逐消费与物质财富,马尔库塞指出:“发达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双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别的,因此个人可以合理的批判地考虑自己的需求,而现代文明社会,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工艺各方面都是“单向度”的。马尔库塞所指的双向度是与现实社会保持一致的向度和否定、批判、超越现实的向度。而在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技术的广泛运用显然成为一种统治力量,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多便利,如物质的丰富、新兴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工作强度的降低,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技术是更多的为特殊利益集团服务的,是利益最大化得以实现的必备工具,同时大众传媒无孔不入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不断提升人们对“必需品”的追求,这些不断更新的“标准”被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构成虚假需要,而这种需要的实现方式即是消费。每个人都成为了被社会操控的单向度的人。
二、马尔库塞消费异化理论的来源
马儿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受马克思、黑格尔、卢卡奇、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等人的影响。
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深受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4-8月写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的论述了需要问题,提出了社会的需要、肉体的需要、工人的需要、文明的需要、粗陋的需要、人的需要、利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然的需要等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你自己的本质即是你的需求”也就是说,人的需求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人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原处动因,也使人的本质得以确证。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需求产生了异化。马尔库塞十分关注马克思异化思想,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所产生的问题时,尝试将自己的消费异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相联系,也就是说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在借鉴马克思异化理论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马尔库塞看到马克思异化劳动中的人与商品相异化,进一步看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消费品的异化关系,从而提出消费异化的观点。马尔库塞也就商品拜物教提出批判,认为是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消费导致人的本质被异化,最终产生了消费异化。马尔库塞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和助手,马尔库塞理论和存在主义思想与海德格尔有直接的联系。马尔库塞继承了海德格尔的个人本位的历史观,并把抽象的人、人的本质、异化,当成解释历史的基本原则,把异化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异化。这一点正是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延续。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又一重要来源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下撰写了《爱欲与文明》。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中缺少了社会心理层面的分析,由此试图将马克思的思想与弗洛伊德的人性论相融合。马尔库塞通过了解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系统分为三个层面,吸取弗洛伊德以性欲为核心的理论精髓,力图使精神分析社会化,使他的虚假需求理论越出政治、经济领域,涉及社会心里层面。并且。马尔库塞针对社会中无法解决的消费异化现象,认为可以借鉴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试图用解放人的欲望这一途径来消解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源。马尔库塞消费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有着深度联系。卢卡奇是第一位提出物化理论的哲学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必然的直接现象”。卢卡奇认为技术的运用和理性的发展是造成这种物化现象的直接原因,从而指出要克服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物化现象就要通过主体意识的觉醒,通过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才能打破这种异化的结构。马尔库塞对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高度赞扬,指出卢卡奇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处于虚假需求情境下当代女性消费
发达工业社会下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到社会生活和劳动中,从而女性逐渐经济独立,地位上升,女性拥有了对生活和消费的主动权。同样发达工业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物质丰富和技术进步,女性也摆脱不了整个社会的单向度。社会所制造的虚假需求使女性沉迷其中而不自知。
发达工业社会下女性的消费特征有如下几点:消费对象变丰富:过去生产力水平有限,女性消费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对象主要是柴米油盐、吃穿住行。随着工业发展,产出产品日益多样化,女性将消费的产品由家庭逐步扩展到自身身上,注重对自身的提升和对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水平得到提高: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女性在工作中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女性经济逐渐独立,经济独立的女性开始注重家庭和个人的消费,女性不仅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关注商品的附加价值,例如外形、档次、品质、质感等。消费意义的深化,对于发达工业社会下的女性消费不局限于过去的商品实用性,而在于商品的符号象征性,追求商品的品牌价值,将消费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消费也同样成为女性的一种娱乐活动,消遣的方式,女性在消费中获取快感,创造着消费的意义。消费的目更多样了:现代女性的消费动机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的满足,还会受传媒、周边同事、朋友以及某一特定时期社会潮流的影响。大众传媒和文化也不断的诱导女性在不同目的下进行消费。
结语
消费异化理论对当代的启示:整个社会应该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充斥着对物质的渴望与追逐,从而忽视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培养,导致人类迷茫和内心空虚,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也应注重人类心理与社会文明建设。人们应该树立健康的消费观,绿色环保显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这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参考文献
[1]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 郑祥福,叶辉,陈来仪,等.大众文化时代的消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译.北京.
[4]王朔.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述评,知网.2007.5.
作者简介:张国庆 (1995-),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阿尔都塞的研究。
关键词:虚假需求:单向度:当代女性:消费异化
一、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内涵
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马尔库塞看到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的劳动也不再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进行的劳动,而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从而进行消费,因此消费也发生了异化。人们由于物质的丰富和技术的进步感受对生活更多的麻木。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虚假需求概念有过这样的描述,“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给个人身上的那些需求,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同时他指出“人类的需求,除生物性的需求外,其强度、满足度乃至特征,总是受先决条件制约的。对某些事情是做还是不做,是赞赏还是破坏,是拥有还是拒斥,其合理性是否会成为一种需求,都取决于这样做对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利益是否可取和必要。因此可以看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下,人们的真实需求被一些物质或精神手段制造出来的虚假需求所埋没了。在马尔库塞看来人们的真实需求即自愿、自主、自觉而产生的需求已被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和利益所决定,是特定的社会利益团体通过舆论和大众传媒的诱导赋予香品某种商品本身所没有的特征和象征,使人们认为其本不应该为真实需求的为真实需求,从而潜移默化的造成人们的虚假需求。
特定的社会利益团体制造出来的虚假需求使人们不断追逐消费与物质财富,马尔库塞指出:“发达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双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别的,因此个人可以合理的批判地考虑自己的需求,而现代文明社会,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工艺各方面都是“单向度”的。马尔库塞所指的双向度是与现实社会保持一致的向度和否定、批判、超越现实的向度。而在现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技术的广泛运用显然成为一种统治力量,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多便利,如物质的丰富、新兴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工作强度的降低,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技术是更多的为特殊利益集团服务的,是利益最大化得以实现的必备工具,同时大众传媒无孔不入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不断提升人们对“必需品”的追求,这些不断更新的“标准”被内化为自己的需要,构成虚假需要,而这种需要的实现方式即是消费。每个人都成为了被社会操控的单向度的人。
二、马尔库塞消费异化理论的来源
马儿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受马克思、黑格尔、卢卡奇、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等人的影响。
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深受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4-8月写的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的论述了需要问题,提出了社会的需要、肉体的需要、工人的需要、文明的需要、粗陋的需要、人的需要、利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自然的需要等概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你自己的本质即是你的需求”也就是说,人的需求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人从事一切生产活动的原处动因,也使人的本质得以确证。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需求产生了异化。马尔库塞十分关注马克思异化思想,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所产生的问题时,尝试将自己的消费异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相联系,也就是说马尔库塞的消费异化理论在借鉴马克思异化理论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马尔库塞看到马克思异化劳动中的人与商品相异化,进一步看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消费品的异化关系,从而提出消费异化的观点。马尔库塞也就商品拜物教提出批判,认为是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和消费导致人的本质被异化,最终产生了消费异化。马尔库塞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和助手,马尔库塞理论和存在主义思想与海德格尔有直接的联系。马尔库塞继承了海德格尔的个人本位的历史观,并把抽象的人、人的本质、异化,当成解释历史的基本原则,把异化归结为人的本质的异化。这一点正是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延续。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又一重要来源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下撰写了《爱欲与文明》。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中缺少了社会心理层面的分析,由此试图将马克思的思想与弗洛伊德的人性论相融合。马尔库塞通过了解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系统分为三个层面,吸取弗洛伊德以性欲为核心的理论精髓,力图使精神分析社会化,使他的虚假需求理论越出政治、经济领域,涉及社会心里层面。并且。马尔库塞针对社会中无法解决的消费异化现象,认为可以借鉴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试图用解放人的欲望这一途径来消解消费异化产生的根源。马尔库塞消费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思想有着深度联系。卢卡奇是第一位提出物化理论的哲学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指出,“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一个必然的直接现象”。卢卡奇认为技术的运用和理性的发展是造成这种物化现象的直接原因,从而指出要克服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物化现象就要通过主体意识的觉醒,通过无产阶级意识到自己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才能打破这种异化的结构。马尔库塞对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高度赞扬,指出卢卡奇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处于虚假需求情境下当代女性消费
发达工业社会下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到社会生活和劳动中,从而女性逐渐经济独立,地位上升,女性拥有了对生活和消费的主动权。同样发达工业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物质丰富和技术进步,女性也摆脱不了整个社会的单向度。社会所制造的虚假需求使女性沉迷其中而不自知。
发达工业社会下女性的消费特征有如下几点:消费对象变丰富:过去生产力水平有限,女性消费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对象主要是柴米油盐、吃穿住行。随着工业发展,产出产品日益多样化,女性将消费的产品由家庭逐步扩展到自身身上,注重对自身的提升和对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水平得到提高: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使女性在工作中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女性经济逐渐独立,经济独立的女性开始注重家庭和个人的消费,女性不仅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关注商品的附加价值,例如外形、档次、品质、质感等。消费意义的深化,对于发达工业社会下的女性消费不局限于过去的商品实用性,而在于商品的符号象征性,追求商品的品牌价值,将消费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消费也同样成为女性的一种娱乐活动,消遣的方式,女性在消费中获取快感,创造着消费的意义。消费的目更多样了:现代女性的消费动机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的满足,还会受传媒、周边同事、朋友以及某一特定时期社会潮流的影响。大众传媒和文化也不断的诱导女性在不同目的下进行消费。
结语
消费异化理论对当代的启示:整个社会应该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使整个社会充斥着对物质的渴望与追逐,从而忽视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培养,导致人类迷茫和内心空虚,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也应注重人类心理与社会文明建设。人们应该树立健康的消费观,绿色环保显然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这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参考文献
[1]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 郑祥福,叶辉,陈来仪,等.大众文化时代的消费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译.北京.
[4]王朔.马尔库塞“虚假需求”理论述评,知网.2007.5.
作者简介:张国庆 (1995-),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2020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阿尔都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