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强关系链优势真的能让微视在短视频应用市场占据先机吗?在笔者看来,微视的上位和当初腾讯微博诞生一样,都充斥着“搅屎棍思维”,最终的下场只会和腾讯微博一样,在悄无声息中低调死亡。而微视目前的困境折射出了短视频应用目前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的困局。
近日,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微视单独成立了事业部,而腾讯微博被整合到腾讯新闻。腾讯微博死后,微视上位,瞬间成为企鹅新宠。
腾讯的考虑是:在社交网络领域,短视频产品正在成为主流,并随着4G网络的发展迎来爆发,短视频将成为媒体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业内人士也纷纷认为,腾讯将借用强关系链优势,迅速聚集起一批用户,实现短视频应用市场的迅速占领。
但是强关系链优势真的能让微视在短视频应用市场占据先机吗?在笔者看来,微视的上位和当初腾讯微博诞生一样,都充斥着“搅屎棍思维”,前景不妙。而微视目前的困境也折射出了短视频应用目前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的困局。
腾讯产品的“搅屎棍思维”
腾讯当时开拓腾讯微博,是一款针对新浪微博的防御性产品,想扰乱别人分寸,尽量圈住点儿对类似产品感兴趣的现有用户。在企鹅看来,用户比产品重要,只要能防止一点用户外流,做扯皮的产品也没关系。我们在拍拍、易迅、搜搜身上都可以看出腾讯的这一种“搅屎棍思维”。
“搅屎棍思维”下诞生的产品最终结局都很惨,例如搜搜被并入搜狗,拍拍、易迅被并入京东。腾讯微博最后死也就死在和前几款产品一样的弃子地位。腾讯微博和QQ空间功能高度重合,加上之后微信大量抢占用户,最后腾讯微博沦为被吞并结局。
4G牌照第一枪打响,互联网群雄嗅到了“短视频”新金矿,纷纷出手,打破头也要抢滩短视频。现在,主要玩家除了微视以外,还有新浪秒拍、美拍、微拍、啪啪奇、微可拍、微录客等,短视频市场已成一片红海。但是在这些产品中,微视只能称作是一个小玩家,并不像腾讯想象的一样可以凭借QQ和微信上积累的强关系链占据优势。
2013年微视就已经诞生,微视原本是腾讯开发的视频通话应用,当时微视宣传的功能时可实现跨终端、平台的视频通话,甚至小马哥也曾亲自为这款产品造势。但有趣的是,此后微视一直不温不火,微视只开发了一版,整个项目就废弃了,直至被叫停。后来被废弃的微视回炉再造,由视频通话变成了短视频分享,并且在今年年初找来了大量美女明星大肆炒作。春晚上,腾讯不仅大手笔推出“微视传情”的广告,还邀请了李敏镐、范冰冰等大牌明星作为代言人,一时间风头无两。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微视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却始终没有形成爆发式增长。
微视仅仅是防御性产品
为什么微视始终像扶不上墙的烂泥?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内看到好友分享其他工具拍摄的短视频,极少看见微视拍摄的短视频被分享出来。
鸡肋局面的出现,完全是微视尴尬的地位造成的。微信的地位高于短视频,微信已经极为臃肿,不可能为了一个未来的产品加入一个可能遭致用户反感的功能。此外,笔者了解到,微视这款产品并不归属于微信所在的腾讯广州研发部,即使单独成立事业部,也很难成为亲儿子。微博平台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微视与同类产品的差距,截止6月24日,某同类产品话题已经有了70亿阅读,而微视的话题#微视,本来就很美#仅有8000多万。另外,微视的官网相当简陋,显然不是腾讯的重点产品。
微视拥有强关系链和战略支持,但缺乏具体的业务投入,这是微视面临的重大问题。例如微视MV和滤镜效果直到今年6月份才加入,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微视体验不佳,还未完全解决短视频拍摄优化的问题,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微视的拍摄优化做的真的非常一般。腾讯强调的社交分享只是引导,最终的社交分享都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中,能够让应用拍摄出来的短视频效果质量更好的任务,才是他们当前发展最重要的任务。腾讯却没有在基础的视频拍摄上实现更多的产品差异化、产品竞,只是在空谈社交分享。
对于腾讯来说,微视目前存在的意义仅仅在于卡位和防御,真正的重点产品依旧是微信。微视重金推广效果不大,且又遭遇同类产品强敌。知情人士透露,微视这类短视频产品在腾讯高层的认知中,其实是瞄准4G时代和穿戴式设备时代提前布局的产品,因此初期遭遇失利也算可以接受。由于微视耗费重金还遭受失利,微视的地位和资源也在弱化,虽然并不会被废弃,但和腾讯微博地位一样,成为一款防御性产品,默默等待机会和爆发期到来。
4G到来,
短视频春天依旧遥远
腾讯内部支持力度不够还不能称作微视失利的根本原因。对于微视来说,4G到来,短视频也难有出头之日。业内人士对4G期待过于乐观喧嚣过后,短视频应用在国内并没有真正迎来春天。短视频目前只能算作一个现象级产品,而远远够不上“大蛋糕”的标准。
在国内4G网络建设初期,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都是关于4G到来将会为在线视频和音视频社交带来巨大机遇,但首先这其中存在一个误区,4G网络只是降低了视频拍摄、分享和观看的门槛,却无法在本质上帮助用户把视频做的更好。而且,就目前来说,4G网络的覆盖和速率较差以及资费过高仍旧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笔者实验发现,使用美拍录制一段10秒钟视频,微博的秒拍录制一段10秒视频,以及微视录制一段8秒视频。并且无任何背景音乐也无添加任何滤镜效果,录制完成后直接上传分享至社交网络,最终查看流量消耗情况。结果发现三款应用使用上传视频都消耗了10MB以上的4G流量。
这样的流量消耗实在是让笔者汗颜,在国内流量资费标准下,不得不说,流量门槛直接隔绝了大部分用户对于音视频即时社交的渴望,这也正是短视频应用在国内难以形成规模的首要外部原因。此外短视频拍摄对大众用户来说门槛较高,短视频自身缺少应用场景,用户习惯也没有培养完全,短视频市场一直呈现出不温不火的状态。社交的入口级流量产品,被重视是很值得,很正常。但短视频应用只能称作是部分女性用户的娱乐应用,谈不上工具性、基础性、平台性地位。大市场如此,微视又怎能规避?不仅仅是微视正在静待花开,整个短视频市场都在等待春天。
结语:在国内流量资费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不仅仅是微视、其他短视频应用都难以构成平台级的应用。短视频在国内想要取得爆发还需要一些别的催化剂,例如像Google Glass可更方便进行拍照的穿戴设备的普及或者流量资费的大幅下降。
微视诞生之初就是一款卡位产品,是腾讯的一款“搅屎棍产品”,诞生目的就在于跑馬圈地,加上缺乏具体的业务投入,微视体验不佳。微视即使得到成立事业部的支持也难以匹敌微信这个宠儿,并不具备形成大规模用户粘性的基因。所以,当微视的产品上线推广期的推广放缓之后,微视火一波也渐渐变得“半死不活”。 短视频纵然其前景再为广阔,微视也难掩当下的尴尬局面。
近日,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微视单独成立了事业部,而腾讯微博被整合到腾讯新闻。腾讯微博死后,微视上位,瞬间成为企鹅新宠。
腾讯的考虑是:在社交网络领域,短视频产品正在成为主流,并随着4G网络的发展迎来爆发,短视频将成为媒体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业内人士也纷纷认为,腾讯将借用强关系链优势,迅速聚集起一批用户,实现短视频应用市场的迅速占领。
但是强关系链优势真的能让微视在短视频应用市场占据先机吗?在笔者看来,微视的上位和当初腾讯微博诞生一样,都充斥着“搅屎棍思维”,前景不妙。而微视目前的困境也折射出了短视频应用目前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的困局。
腾讯产品的“搅屎棍思维”
腾讯当时开拓腾讯微博,是一款针对新浪微博的防御性产品,想扰乱别人分寸,尽量圈住点儿对类似产品感兴趣的现有用户。在企鹅看来,用户比产品重要,只要能防止一点用户外流,做扯皮的产品也没关系。我们在拍拍、易迅、搜搜身上都可以看出腾讯的这一种“搅屎棍思维”。
“搅屎棍思维”下诞生的产品最终结局都很惨,例如搜搜被并入搜狗,拍拍、易迅被并入京东。腾讯微博最后死也就死在和前几款产品一样的弃子地位。腾讯微博和QQ空间功能高度重合,加上之后微信大量抢占用户,最后腾讯微博沦为被吞并结局。
4G牌照第一枪打响,互联网群雄嗅到了“短视频”新金矿,纷纷出手,打破头也要抢滩短视频。现在,主要玩家除了微视以外,还有新浪秒拍、美拍、微拍、啪啪奇、微可拍、微录客等,短视频市场已成一片红海。但是在这些产品中,微视只能称作是一个小玩家,并不像腾讯想象的一样可以凭借QQ和微信上积累的强关系链占据优势。
2013年微视就已经诞生,微视原本是腾讯开发的视频通话应用,当时微视宣传的功能时可实现跨终端、平台的视频通话,甚至小马哥也曾亲自为这款产品造势。但有趣的是,此后微视一直不温不火,微视只开发了一版,整个项目就废弃了,直至被叫停。后来被废弃的微视回炉再造,由视频通话变成了短视频分享,并且在今年年初找来了大量美女明星大肆炒作。春晚上,腾讯不仅大手笔推出“微视传情”的广告,还邀请了李敏镐、范冰冰等大牌明星作为代言人,一时间风头无两。然而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微视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却始终没有形成爆发式增长。
微视仅仅是防御性产品
为什么微视始终像扶不上墙的烂泥?我们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内看到好友分享其他工具拍摄的短视频,极少看见微视拍摄的短视频被分享出来。
鸡肋局面的出现,完全是微视尴尬的地位造成的。微信的地位高于短视频,微信已经极为臃肿,不可能为了一个未来的产品加入一个可能遭致用户反感的功能。此外,笔者了解到,微视这款产品并不归属于微信所在的腾讯广州研发部,即使单独成立事业部,也很难成为亲儿子。微博平台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微视与同类产品的差距,截止6月24日,某同类产品话题已经有了70亿阅读,而微视的话题#微视,本来就很美#仅有8000多万。另外,微视的官网相当简陋,显然不是腾讯的重点产品。
微视拥有强关系链和战略支持,但缺乏具体的业务投入,这是微视面临的重大问题。例如微视MV和滤镜效果直到今年6月份才加入,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微视体验不佳,还未完全解决短视频拍摄优化的问题,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微视的拍摄优化做的真的非常一般。腾讯强调的社交分享只是引导,最终的社交分享都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中,能够让应用拍摄出来的短视频效果质量更好的任务,才是他们当前发展最重要的任务。腾讯却没有在基础的视频拍摄上实现更多的产品差异化、产品竞,只是在空谈社交分享。
对于腾讯来说,微视目前存在的意义仅仅在于卡位和防御,真正的重点产品依旧是微信。微视重金推广效果不大,且又遭遇同类产品强敌。知情人士透露,微视这类短视频产品在腾讯高层的认知中,其实是瞄准4G时代和穿戴式设备时代提前布局的产品,因此初期遭遇失利也算可以接受。由于微视耗费重金还遭受失利,微视的地位和资源也在弱化,虽然并不会被废弃,但和腾讯微博地位一样,成为一款防御性产品,默默等待机会和爆发期到来。
4G到来,
短视频春天依旧遥远
腾讯内部支持力度不够还不能称作微视失利的根本原因。对于微视来说,4G到来,短视频也难有出头之日。业内人士对4G期待过于乐观喧嚣过后,短视频应用在国内并没有真正迎来春天。短视频目前只能算作一个现象级产品,而远远够不上“大蛋糕”的标准。
在国内4G网络建设初期,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都是关于4G到来将会为在线视频和音视频社交带来巨大机遇,但首先这其中存在一个误区,4G网络只是降低了视频拍摄、分享和观看的门槛,却无法在本质上帮助用户把视频做的更好。而且,就目前来说,4G网络的覆盖和速率较差以及资费过高仍旧是令人头痛的问题。
笔者实验发现,使用美拍录制一段10秒钟视频,微博的秒拍录制一段10秒视频,以及微视录制一段8秒视频。并且无任何背景音乐也无添加任何滤镜效果,录制完成后直接上传分享至社交网络,最终查看流量消耗情况。结果发现三款应用使用上传视频都消耗了10MB以上的4G流量。
这样的流量消耗实在是让笔者汗颜,在国内流量资费标准下,不得不说,流量门槛直接隔绝了大部分用户对于音视频即时社交的渴望,这也正是短视频应用在国内难以形成规模的首要外部原因。此外短视频拍摄对大众用户来说门槛较高,短视频自身缺少应用场景,用户习惯也没有培养完全,短视频市场一直呈现出不温不火的状态。社交的入口级流量产品,被重视是很值得,很正常。但短视频应用只能称作是部分女性用户的娱乐应用,谈不上工具性、基础性、平台性地位。大市场如此,微视又怎能规避?不仅仅是微视正在静待花开,整个短视频市场都在等待春天。
结语:在国内流量资费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不仅仅是微视、其他短视频应用都难以构成平台级的应用。短视频在国内想要取得爆发还需要一些别的催化剂,例如像Google Glass可更方便进行拍照的穿戴设备的普及或者流量资费的大幅下降。
微视诞生之初就是一款卡位产品,是腾讯的一款“搅屎棍产品”,诞生目的就在于跑馬圈地,加上缺乏具体的业务投入,微视体验不佳。微视即使得到成立事业部的支持也难以匹敌微信这个宠儿,并不具备形成大规模用户粘性的基因。所以,当微视的产品上线推广期的推广放缓之后,微视火一波也渐渐变得“半死不活”。 短视频纵然其前景再为广阔,微视也难掩当下的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