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定点帮扶有力度更有温度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ra_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春节前夕,一场精心筹备的怒江消费扶贫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在云南省教育厅食堂举行。草果、红米、蜂蜜、苞谷砂……所有的农产品都来自怒江州贫困地区,由大练地村建档立卡户自主销售。“这些都是村里绿色、生态的农产品,件件都是好货,蜂蜜是山上采来的,好吃!”年过六十的胡大妞扒用流利的普通话热情地向委厅机关干部职工介绍道。活动期间,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面带微笑,兴致勃勃地带头选购了近千元农产品,践行消费扶贫。他勉励贫困群众:“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努力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
  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大练地村是集坝区、半山区、山区为一体的少数民族农业村,也是深度贫困村。该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为种、养殖业,辖区内大面积种植甘蔗、草果、咖啡、玉米等经济作物。由于地处偏远、市场意识淡薄等原因,大练地村农产品开发程度普遍较低,促进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定点帮扶大练地村以来,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校对接”等模式,切实实施消费扶贫,培育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多措并举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营造“人人可为、人人能为、人人愿为”的良好氛围,助力脱贫攻坚。


  精准消费,确保政策红利聚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消费是否能达到扶贫的目的,关键在于如何精准锁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和服务。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及下属单位优先采购挂包贫困村特色农产品,通过长效化帮扶,以购代捐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同时,委厅驻大练地村扶贫工作队指导挂包村集体经济公司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凸显乡村风貌和民族特色,提高产品辨识度;建立农产品收购台账,确保产品来源可追溯;“点对点”对接贫困户、贫困地区企业,提高贫困人口在农产品销售过程及利益分配过程中的参与度。大练地村建档立卡户金华高兴地说:“我们家种的草果又大又香,过去总是担心没有销路、价格卖不起来,现在有驻村工作队帮忙找销路,既让我省心又保障了收入,太感谢了。”
  产销衔接,推动村级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消费扶贫在产业扶贫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的关键发力点。为了解决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不高、生产和组织化水平落后造成的“有品不优”“有产无量”等困难,立足村情民情,驻村扶贫工作队搭建三个消费扶贫平台,创新产销衔接机制推动村级产业持续发展:一是建立面向帮扶单位的消费平台,由帮扶单位定向采购本地生产特色农产品,在职工食堂开设农产品展销专柜;二是发展“互联网+”,建成并运营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向京东、比亚迪等企业推销特色咖啡产品,开辟贫困村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着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三是推进“农校对接”,2018年大练地村销售约12吨番茄至大理大学等学校,获得学校师生、干部群众一致好评。此外,工作队还积极探索“订单化”生产等帮扶模式,努力打通农产品市场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扶志扶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输血”不如“造血”,“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消费扶贫作为一种市场购买行为,将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纳入了生产消费链条中,避免单方面给予造成的“等靠要”思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户组织生产、对接市场、提供服务的发展能力。驻大练地村工作队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以开展消费扶贫为契机,以“自强诚信感恩”为主题,通过推广普通话、评比及表彰“十二星”文明户、开办公益扶贫超市等方式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以工代赈、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展销会、激励奖励生产户等方式帮扶贫困群众致富发展。“真没想到我们村子里的产品那么受欢迎,参加这次展销会让我对发展生产创收增收充满信心,接下来我要结合展销会的情况好好计划一下家里要种什么了。”大练地村蛮蚌组组长及本次展销会村民代表队隊长密有文感叹道:“回村以后我会将这次宝贵的经历和自身的体会告诉更多的村民们,相信他们也会和我一样备受鼓舞。感谢省教育厅用心用情的帮扶,感激的话真是说也说不完。”消费扶贫不仅让农产品快速转变为贫困群众实实在在的收益,更为他们带来了依靠劳动脱贫致富的动力和尊严,就长远来看,有效提升了帮扶的深度和高度,极大促进了扶贫的效率和质量。
  据悉,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驻村扶贫工作队还将通过认购、个性化定制等多种模式,推动消费扶贫活动常态化、有序化开展,让消费扶贫成为大练地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最完备的社会教育就是学校——家庭教育。”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家校共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家校合作是学校、家
期刊
校园安全重于泰山,校园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最基本的底线和保障。大理市海东北附育英实验学校成立于2017年9月,是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为打造教育高地,引进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投资创办的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民办初级中学。学校现有25个班级,1 000多名在校生,教职员工100余人,学校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狠抓校园安全生命线,结合学校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安全工作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
期刊
近年来,玉溪市新平县教育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抓好国家、省、市、县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紧扣新平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教育重点任务,围绕“年年有进步、三年有突破、六年大发展、九年全市优”的教育发展目标,以城乡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和各类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为重点,不断深化改革,基本实现了“两提一保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强调:“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2月19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月2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关工作情况,要求在2021年春季学期(“十四五”第一个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實施,教师这个群体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被各种研修团队、名师工作室(工作坊)所分类聚集,教师研修团队的建设已经成为教师培养和管理的一项重要途径。统编教材实施以来,受地区差距、教育培训条件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影响,城乡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与课程实施能力越来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
期刊
《基于中小学党支部“五强五好”党组织建设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AFSZ19035)和《基于“五强五好”背景下的民办学校党建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0DJGX048),2个课题分别被列为云南省教育厅、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关于下达2019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项目、云南省委教育工委2020年度党建工作研究课题立项课题。课题组针对党建课题在“五强五好”党组织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期刊
过年期间,你去看望过自己的老师吗?每逢春节,许多人会看望或问候自己当年的老师,共叙师生情谊,但也有人由于种种原因,对自己的老师敬而远之,甚至抱有不满情绪。前不久曾引发热议的河南栾川一男子20年后拦路报复性殴打老师一事,就是一例。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尊师”一词变得有些复杂,比如逢年过节,“给教师送礼”经常被拿来炒作一番。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但总有些家
期刊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也是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基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发挥“三通两平台”功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加快信息时代教育变革,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
期刊
教育部:推进创新编制配备解决教师总量不足难题  中新网消息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将推进创新编制配备,努力解决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总量不足难题。  任友群介绍,针对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等突出问题,我们加大创新力度,努力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加大统筹调整力度,推动教师按需合理流动。  任友群介
期刊
未来农村教育是什么样子?我们给老百姓什么样的教育资源?给贫困家庭子女怎样的教育出路?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深思。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提出和实施,农村学校必将长期存在而且不可或缺。因此,办好农村学校,应该成为乡村振兴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接受者,如何办好农村学校,关键要解决留住人的问题:留住群众,留住教师,留住学生。怎么留?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时,因地制宜地统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