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三司国计体系的演进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ang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前期由三司主导的国计体系,既继承前代制度,更是宋初中央集中财权、控御地方的产物.该体系的运作机制与演进过程,与唐宋之际财税结构及管理体制变化密切相关.宋初三司依托州郡申报的文帐,直接统筹郡计,进而移易两税钱物以供全国用度.但受实物财政条件及行政能力限制,三司过分集中全国财政计度与审核权,导致申省文帐大量积压,影响国计体系正常运作.真宗朝广泛实行财赋征调立额管理,三司一般不再直接掌控州郡税赋计征,而是依托各路上供额安排钱物调度变转;同时,转运司获得更多自主权,国家财政计度体系趋于合理,深刻影响了宋代国家财政收支的基本结构.
其他文献
目次一救亡图存与重建古史:早期中国考古学的历史选择二从考古学文化到区系类型:中国考古学的探索与发展三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考古学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我国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为新时代中国考古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如何构建中华民族历史、认识中华文明丰富内涵、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依据.考古学在中国是近代化的产物,从它自西方传入中国、并且植根于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伊始,一方面在学术目标、理论建设和田野实践等环节就不断形成自身的历史传统,不再是西方考古学的翻版,而是努
期刊
五代各朝的正统叙事以梁、唐之争为主线.后唐灭梁后,以“中兴”自况,称梁为“伪”.在墓志这类较具私人性的文字中,前梁旧臣常用各种方法避书“伪梁”,河东元从墓志多直称“伪梁”,反映后唐官僚阶层不同政治态度.书“伪梁”的要求虽至后周才被明令废除,实自唐明宗时已 日趋放松,至后晋时,墓志中是否书“伪梁”,已无出身差异与微言大义,只是书写习惯的沿袭.与此同时,唐庄宗时墓志中出现用“后唐”称本朝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暗含对梁正统的承认.入晋后,“后唐”一名 日渐流行,甚至传播到边地.虽然后唐成为五代正统之争的胜利者,但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法律属性在学理上存在争议,主要有“行政契约论”与“民事契约论”两种观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的性质应当是行政契约,因为磋商协议各要素符合行政契约的识别标准:在主体要素层面,磋商协议的赔偿权利人是行政主体;在目的 要素层面,磋商协议以实现环境公共利益为目的 ;在内容要素层面,磋商协议的内容包含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判定磋商协议为行政契约属性的功利价值在于能够通过磋商协议的履行提高环境治理效果,降低司法诉讼成本.
国际追逃追赃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工作之一,监察体制改革确立了监察机关反腐败专责机关的职能定位,因而二者之间必然产生实质关联.在新时代反腐败的国际追逃追赃活动中,监察机关面临着监察全覆盖带来的追逃追赃繁重任务,需要结合机构增设下的职能承担进行合理定位,自觉立足国内和国外两个作用面予以开展工作,积极处理监察权集中高效与国际司法协作之间的关系.中国将以大国担当把国际追逃追赃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监察机关在职能转型的组织统筹与事务承办中进行互动促进,充分利用国际条约进行互惠性国际司法协作,综合使用政治外交与法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