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生产的Sysmex CA-50半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早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不显著;中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显著;晚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差异显著。结论:了解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的变化,对预防产妇意外、血栓形成和防止DIC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妊娠;孕妇;凝血四项
【中图分类号】R44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27-01
凝血四项指标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衍生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可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还可以用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以及各种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1];以及术前常规检查等。妊娠妇女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其中包括凝血功能的变化,大部分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增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含量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适度高凝状态是一种生理性保护,可以防止产时的过量出血[2]。为了解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变化情况,作者对45名孕妇整个妊娠期的早、中、晚期进行跟踪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45例标本来源 2007年7-12月份到我院保健门诊或建卡的孕妇,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5岁,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50例,也是来源于我院保健门诊非孕育龄妇女。年龄19~42岁。孕妇组:均按第六版《妇产科学》孕期标准分类,早期妊娠为:妊娠12周末以前;中期妊娠:妊娠13~27周末,晚期妊娠:妊娠28周后。
1.2标本采集用0.109mol/L枸盐酸钠抗凝管早上空腹静脉采血2ml摇均后立即送检。
1.3仪器和试剂仪器由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提供及时配套血凝试剂进行检测。其型号为Sysmex CA-50。
1.4方法严格按照Sysmex CA-50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和原装配套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5统计学处理计算各组检测结果采用 ±s,样品均数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各妊娠期结果详见表1。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早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不显著;中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显著;晚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差异显著。
3讨论
凝血系统包括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包括凝血活酶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因子、Ⅶ因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中共同通路上所涉及的因子Ⅴ、因子Ⅹ、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因此,PT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由于除了钙离子和TF之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因此,PT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和较敏感的筛选指标,测定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的凝血活性,也受因子Ⅰ、Ⅱ、Ⅴ、Ⅹ的影响。是监测肝素用量的首选指标。TT是反应共同凝血途径的试验,而因子Ⅰ、Ⅱ、Ⅶ、Ⅸ、Ⅹ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所共同需要的因子。当肝脏疾病引起肝细胞损害时,肝脏合成凝血功能减退,引起维生素K依赖因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合成减少,从而使PT、TT、APTT延長;FIB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凝血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FIB具有增强细胞间的桥联力和减少细胞表面负电荷作用。
妊娠妇女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包括凝血功能的变化,适度高凝是一种生理性保护,可防止产时的过量出血。从妊娠3个月左右起,孕妇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发生变化;血浆纤溶蛋白原的含量逐渐增加,大部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Ⅻ)增加,血小板增多,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含量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下降而其抑制物水平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3]。这种生理性变化随着孕妇孕周的增加而加剧,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护措施,有利于胎盘剥离而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在凝血同时,继发纤溶活动也开始,以清楚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内的血栓,加速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这种变化持续到产后3~4d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4]。孕妇从怀孕起,FIB逐渐增高,高水平的FIB可以增加血液粘度,使血流缓慢,呈现高凝状态。如凝血系统异常增高,可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容易导致DIC的发生,所以动态观察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产后出血,对积极预防和治疗DIC前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航咏,杨媛华.凝血4项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2008,43(1):15-17.
[2]张金霞.妊娠期凝血四项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08,15:140-141.
[3]徐勇,霍梅,徐宏斌.几种内皮细胞损伤与凝血活化分子标记物在妊高娠症患者血中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01,7(2):73-74.
[4]韦继明,陈彦华,谢汉雄,等.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在正常妊娠中的变化和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的意义[J].上海医学杂志,1999,22(2):125.
(收稿日期:2009.03.10)
【关键词】妊娠;孕妇;凝血四项
【中图分类号】R446.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27-01
凝血四项指标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衍生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四项可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还可以用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以及各种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1];以及术前常规检查等。妊娠妇女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其中包括凝血功能的变化,大部分凝血因子增加,血小板增加,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含量增加,血液呈高凝状态。适度高凝状态是一种生理性保护,可以防止产时的过量出血[2]。为了解妊娠期孕妇凝血四项变化情况,作者对45名孕妇整个妊娠期的早、中、晚期进行跟踪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45例标本来源 2007年7-12月份到我院保健门诊或建卡的孕妇,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5岁,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50例,也是来源于我院保健门诊非孕育龄妇女。年龄19~42岁。孕妇组:均按第六版《妇产科学》孕期标准分类,早期妊娠为:妊娠12周末以前;中期妊娠:妊娠13~27周末,晚期妊娠:妊娠28周后。
1.2标本采集用0.109mol/L枸盐酸钠抗凝管早上空腹静脉采血2ml摇均后立即送检。
1.3仪器和试剂仪器由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提供及时配套血凝试剂进行检测。其型号为Sysmex CA-50。
1.4方法严格按照Sysmex CA-50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和原装配套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5统计学处理计算各组检测结果采用 ±s,样品均数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各妊娠期结果详见表1。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早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不显著;中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值差异显著;晚期妊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差异显著。
3讨论
凝血系统包括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外源性凝血途径主要包括凝血活酶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因子、Ⅶ因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中共同通路上所涉及的因子Ⅴ、因子Ⅹ、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因此,PT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由于除了钙离子和TF之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由肝脏合成,因此,PT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和较敏感的筛选指标,测定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的凝血活性,也受因子Ⅰ、Ⅱ、Ⅴ、Ⅹ的影响。是监测肝素用量的首选指标。TT是反应共同凝血途径的试验,而因子Ⅰ、Ⅱ、Ⅶ、Ⅸ、Ⅹ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所共同需要的因子。当肝脏疾病引起肝细胞损害时,肝脏合成凝血功能减退,引起维生素K依赖因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合成减少,从而使PT、TT、APTT延長;FIB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凝血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FIB具有增强细胞间的桥联力和减少细胞表面负电荷作用。
妊娠妇女对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包括凝血功能的变化,适度高凝是一种生理性保护,可防止产时的过量出血。从妊娠3个月左右起,孕妇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发生变化;血浆纤溶蛋白原的含量逐渐增加,大部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Ⅻ)增加,血小板增多,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含量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下降而其抑制物水平升高,血液呈高凝状态[3]。这种生理性变化随着孕妇孕周的增加而加剧,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护措施,有利于胎盘剥离而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在凝血同时,继发纤溶活动也开始,以清楚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内的血栓,加速子宫内膜的再生和修复。这种变化持续到产后3~4d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4]。孕妇从怀孕起,FIB逐渐增高,高水平的FIB可以增加血液粘度,使血流缓慢,呈现高凝状态。如凝血系统异常增高,可导致机体内环境改变,容易导致DIC的发生,所以动态观察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产后出血,对积极预防和治疗DIC前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航咏,杨媛华.凝血4项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2008,43(1):15-17.
[2]张金霞.妊娠期凝血四项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08,15:140-141.
[3]徐勇,霍梅,徐宏斌.几种内皮细胞损伤与凝血活化分子标记物在妊高娠症患者血中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01,7(2):73-74.
[4]韦继明,陈彦华,谢汉雄,等.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在正常妊娠中的变化和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的意义[J].上海医学杂志,1999,22(2):125.
(收稿日期: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