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生生性活泼,兴趣广泛,张口成曲,闭口成唱。但是对于声乐却不是十分感兴趣。一是因为小学初中基本上没有真正地学过音乐,二是因为声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极强的学科。声乐是发声器官在理论的直接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声音的过程。歌唱器的不可视性。歌唱乐器——声带深藏在喉部,人是不可能直观地操作它的,这就给声乐教学增加了困难。怎样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让中职学生在声乐技巧上有所突破呢?
一、歌唱气息技能的培养
声乐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巧用比喻来控制气息,下面呈示一张由老师出题学生比喻的表格。
学生比喻反馈表
比喻问题设置 学生一 学生二 学生三 学生四
吸气像什么 闻花 喝水 打吹欠 抽泣
控制气像什么 要咳嗽 提较重物品 骑车下坡 下蹲跳远
运用气像什么 匀吹口哨 推拉琴弓 山间的悠泉 漏气的球
气息教学一直是令教师伤脑筋的难题,学生能够用想象的语言做大胆的表述已属于了不起,尽管比喻有些稚嫩,但自信和探究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里要特别表扬学生三对“控制气息”的比喻。他说:“气息的控制就象骑车走下坡路”,乍一听很平常,仔细一琢磨却妙不可言。凡成年人皆有骑车经验,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上下坡。下坡时,如果不抓紧刹车器,就很可能一泻千里;如刹车抓得过紧,又会因违背惯性的原理栽跟头,气息亦然。音乐进行中,若不控制气息,就会出现漏气、气短、导致声音空洞乏力;若控制过紧,又会是喉头上抬,身体紧张,失去了整体共鸣,也失去了美好的音色。这个比喻,不仅巧妙地说明了事实,又预防了学生的极端做法。在气息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巧用比喻理解吸气、控制气、运用气,这也是学生掌握声乐技巧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歌唱发声技能的培养
一个好的歌喉不仅仅取决于音质的优良还要取决于共鸣腔的运用,依赖于科学的发声方法。在这些年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发声方法解决的好与坏已经非常明确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解决不好,声音就会苍白而乏味,学生演唱时会深感力不从心,嗓音易疲劳,时间一长,声带受损不能歌唱。
对于初学的学生,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是从共鸣腔的打开入手,不绕弯子,也许我的这种做法对于某种学生来讲不能适应,他们会感到声音突然改变了,没声了。这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一般一个月就顺过劲来了,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从没声到有声,从有声到大——宽——厚至立体声(全方位地将共鸣腔体打开)声音达远、振耳,且可大可小控制力强。那么直接引起声音共鸣的腔体有哪些呢?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对共鸣腔体不但自己要了如指掌,还要教育自己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说出任何一个部位的名称与功能,有的放矢地去学唱。
共鸣腔体主要指:咽喉腔、口腔、鼻腔、胸腔和头腔,这里其中鼻腔的形状是固定的,咽喉腔和口腔的形状都是可以变化的。共鸣腔形状和质量的改变,都和音色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胸腔和头腔的运用必须在口腔和鼻腔有了良好的共鸣基础上才能实现。在我们教学当中强调最多的莫过于打开口腔,打开口腔真的很重要吗?怎么样张嘴才能称为打开口腔呢?口腔对发声的作用不仅是声音的通道,更在扩大音响的功能。正确的张嘴我认为应保持在一种张而不僵,松而不软,举奋而不紧张的吸气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歌唱声音垂直通畅,因为在人们吸气时鼻腔、口腔、咽腔、胸腔、头腔,都处在兴奋的扩张状态,有利于各共鸣腔体的运用,发声训练决不是孤立的,作为教师也应随时注意到这一点,引导学生用整体(全身心)来歌唱。
三、歌唱“说”技能的培养
歌唱是研究语言在旋律上延长的学问。古人曾说过:“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一个演唱者只有具备了清晰的口齿,才能练出动人的歌声。在歌唱如何掌握,处理好字音,如何适当地运用好“说”机能在歌唱发音时的作用,是获得清晰的歌唱语言,动听美妙的歌声的关键。
在声乐教学中,老师经常用怎样“说”就怎样“唱”的方式来启发和诱导,以达到正确的练唱的目的。当然,老师所讲的“说”是指有呼吸支持、音质结实、高位置的“说”,而不是那种没有训练的白、懒、散、空、虚的“说”。声乐演员的歌词要通过音符、旋律、节拍“唱”给观众,比起话剧演员根据语气直接“说”给观众在表达上要困难多了,所以我们要注意在咬、吐、走、收四方面的训练。
(1)“咬”,主要指在演唱时每个字都要有“咬上劲”的感觉,每个音的开头就能在高位置上咬上劲,将声音位置摆放到头腔高泛音共振峰上。“咬上劲”的感觉主要来自唇、齿、舌三个部位,这三个部位的机能的运用要求非常灵活、自如,要求咬得有力、干净、清楚、富有弹性。
(2)“吐”,主要指在演唱时,每个字有“吐得出”的效果,这是要演唱者掌握“喷口”的功夫,不仅把字音唱清楚,而且还要有冲力和爆发力。
(3)“走”,主要指在演唱时,每个字有“走”起来、“荡”起来的感觉意念。这就要求演唱者掌握定位和运字的能力,要求在“咬”和“吐”的基础上,在气息的支持下,字的韵母明亮、集中、高位置地走起来。同时也要有张开喉咙和咽壁站定的能力,口腔要开合迅速,有控制的气息,使韵母唱在气流上,以气托声,伸、缩、强、弱的走动。
(4)“收”,主要在演唱时,要能使每个字有收尾,准确而不下掉,不松散、不漏气。这是演唱者应具备的归韵能力。归韵就是每个字的收尾。归韵时要做到声音收在气上,不是靠喉咙头挤、肌肉收紧或口唇的关闭使声音停顿而应当是将声音吸回来收住的感觉。
总之,咬、吐、走、收在语言发音中四者不可缺一,但歌唱时力要用在“咬”与“收”上,因为吐字归音关键在一头一尾,尤其要做到咬而不死,收而不僵,声音不要断开,要连贯,不要生硬僵直。要重视“说”机能在语音中的作用,同时又不影响歌唱的连贯性。
四、歌唱情感表达技能的培养
有了好的发声方法和漂亮的声音可以使演唱者感情有达更流畅;而情感的投入令演唱者的方法运用更自如,正所谓“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歌唱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展现,并非单纯声音的表现。好的歌唱技巧是演唱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点无须我在这里多说,大家都知道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但是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固守这些方法,成为它的奴隶。我们要做它的主人,正确的去运用它,让它为我们的歌唱服务。不能一味的追求声音的共鸣、位置等,要根据自己所演唱歌曲的风格特点来进行声音的各种变化。对于演唱者来说,我们的声音是表演的主要工具,所以一个好的演唱者的声音是可以变化无穷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把握,声音的表现是为情感服务的,要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上展示。只有事实丰情感的声音才能感人,也只有带着情感的声音才是有的放矢的声音。因为欣赏者都是带着一定情感去聆听作品的,所以正确的情感把握可以提高声音的表现和感染力。当歌唱者集中于情感表现时——即全身心投入演唱的同时,也就建立了正确的歌唱心理状态。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技能,以上这几点缺一不可,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演唱者气息运用流畅、发声方法运用自如、“说”的机能在歌唱中适当运用、歌曲情感把握恰当、歌唱状态积极兴奋。那么演唱者自然就信心大增,同时,也就拥有了正确的声乐技巧。那么,演唱自然也就成功了。
一、歌唱气息技能的培养
声乐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巧用比喻来控制气息,下面呈示一张由老师出题学生比喻的表格。
学生比喻反馈表
比喻问题设置 学生一 学生二 学生三 学生四
吸气像什么 闻花 喝水 打吹欠 抽泣
控制气像什么 要咳嗽 提较重物品 骑车下坡 下蹲跳远
运用气像什么 匀吹口哨 推拉琴弓 山间的悠泉 漏气的球
气息教学一直是令教师伤脑筋的难题,学生能够用想象的语言做大胆的表述已属于了不起,尽管比喻有些稚嫩,但自信和探究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里要特别表扬学生三对“控制气息”的比喻。他说:“气息的控制就象骑车走下坡路”,乍一听很平常,仔细一琢磨却妙不可言。凡成年人皆有骑车经验,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上下坡。下坡时,如果不抓紧刹车器,就很可能一泻千里;如刹车抓得过紧,又会因违背惯性的原理栽跟头,气息亦然。音乐进行中,若不控制气息,就会出现漏气、气短、导致声音空洞乏力;若控制过紧,又会是喉头上抬,身体紧张,失去了整体共鸣,也失去了美好的音色。这个比喻,不仅巧妙地说明了事实,又预防了学生的极端做法。在气息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巧用比喻理解吸气、控制气、运用气,这也是学生掌握声乐技巧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歌唱发声技能的培养
一个好的歌喉不仅仅取决于音质的优良还要取决于共鸣腔的运用,依赖于科学的发声方法。在这些年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发声方法解决的好与坏已经非常明确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解决不好,声音就会苍白而乏味,学生演唱时会深感力不从心,嗓音易疲劳,时间一长,声带受损不能歌唱。
对于初学的学生,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是从共鸣腔的打开入手,不绕弯子,也许我的这种做法对于某种学生来讲不能适应,他们会感到声音突然改变了,没声了。这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一般一个月就顺过劲来了,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从没声到有声,从有声到大——宽——厚至立体声(全方位地将共鸣腔体打开)声音达远、振耳,且可大可小控制力强。那么直接引起声音共鸣的腔体有哪些呢?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对共鸣腔体不但自己要了如指掌,还要教育自己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说出任何一个部位的名称与功能,有的放矢地去学唱。
共鸣腔体主要指:咽喉腔、口腔、鼻腔、胸腔和头腔,这里其中鼻腔的形状是固定的,咽喉腔和口腔的形状都是可以变化的。共鸣腔形状和质量的改变,都和音色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胸腔和头腔的运用必须在口腔和鼻腔有了良好的共鸣基础上才能实现。在我们教学当中强调最多的莫过于打开口腔,打开口腔真的很重要吗?怎么样张嘴才能称为打开口腔呢?口腔对发声的作用不仅是声音的通道,更在扩大音响的功能。正确的张嘴我认为应保持在一种张而不僵,松而不软,举奋而不紧张的吸气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歌唱声音垂直通畅,因为在人们吸气时鼻腔、口腔、咽腔、胸腔、头腔,都处在兴奋的扩张状态,有利于各共鸣腔体的运用,发声训练决不是孤立的,作为教师也应随时注意到这一点,引导学生用整体(全身心)来歌唱。
三、歌唱“说”技能的培养
歌唱是研究语言在旋律上延长的学问。古人曾说过:“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一个演唱者只有具备了清晰的口齿,才能练出动人的歌声。在歌唱如何掌握,处理好字音,如何适当地运用好“说”机能在歌唱发音时的作用,是获得清晰的歌唱语言,动听美妙的歌声的关键。
在声乐教学中,老师经常用怎样“说”就怎样“唱”的方式来启发和诱导,以达到正确的练唱的目的。当然,老师所讲的“说”是指有呼吸支持、音质结实、高位置的“说”,而不是那种没有训练的白、懒、散、空、虚的“说”。声乐演员的歌词要通过音符、旋律、节拍“唱”给观众,比起话剧演员根据语气直接“说”给观众在表达上要困难多了,所以我们要注意在咬、吐、走、收四方面的训练。
(1)“咬”,主要指在演唱时每个字都要有“咬上劲”的感觉,每个音的开头就能在高位置上咬上劲,将声音位置摆放到头腔高泛音共振峰上。“咬上劲”的感觉主要来自唇、齿、舌三个部位,这三个部位的机能的运用要求非常灵活、自如,要求咬得有力、干净、清楚、富有弹性。
(2)“吐”,主要指在演唱时,每个字有“吐得出”的效果,这是要演唱者掌握“喷口”的功夫,不仅把字音唱清楚,而且还要有冲力和爆发力。
(3)“走”,主要指在演唱时,每个字有“走”起来、“荡”起来的感觉意念。这就要求演唱者掌握定位和运字的能力,要求在“咬”和“吐”的基础上,在气息的支持下,字的韵母明亮、集中、高位置地走起来。同时也要有张开喉咙和咽壁站定的能力,口腔要开合迅速,有控制的气息,使韵母唱在气流上,以气托声,伸、缩、强、弱的走动。
(4)“收”,主要在演唱时,要能使每个字有收尾,准确而不下掉,不松散、不漏气。这是演唱者应具备的归韵能力。归韵就是每个字的收尾。归韵时要做到声音收在气上,不是靠喉咙头挤、肌肉收紧或口唇的关闭使声音停顿而应当是将声音吸回来收住的感觉。
总之,咬、吐、走、收在语言发音中四者不可缺一,但歌唱时力要用在“咬”与“收”上,因为吐字归音关键在一头一尾,尤其要做到咬而不死,收而不僵,声音不要断开,要连贯,不要生硬僵直。要重视“说”机能在语音中的作用,同时又不影响歌唱的连贯性。
四、歌唱情感表达技能的培养
有了好的发声方法和漂亮的声音可以使演唱者感情有达更流畅;而情感的投入令演唱者的方法运用更自如,正所谓“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歌唱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展现,并非单纯声音的表现。好的歌唱技巧是演唱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一点无须我在这里多说,大家都知道要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但是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固守这些方法,成为它的奴隶。我们要做它的主人,正确的去运用它,让它为我们的歌唱服务。不能一味的追求声音的共鸣、位置等,要根据自己所演唱歌曲的风格特点来进行声音的各种变化。对于演唱者来说,我们的声音是表演的主要工具,所以一个好的演唱者的声音是可以变化无穷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演唱时要注重情感的把握,声音的表现是为情感服务的,要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上展示。只有事实丰情感的声音才能感人,也只有带着情感的声音才是有的放矢的声音。因为欣赏者都是带着一定情感去聆听作品的,所以正确的情感把握可以提高声音的表现和感染力。当歌唱者集中于情感表现时——即全身心投入演唱的同时,也就建立了正确的歌唱心理状态。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技能,以上这几点缺一不可,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演唱者气息运用流畅、发声方法运用自如、“说”的机能在歌唱中适当运用、歌曲情感把握恰当、歌唱状态积极兴奋。那么演唱者自然就信心大增,同时,也就拥有了正确的声乐技巧。那么,演唱自然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