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西贵港市郊的瓦塘乡,夜半时分,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一群好奇的青年,听说这里有一家企业从夜间生长着的竹子里面提取竹汁,想亲眼见识一下采集竹汁的过程。
采集人员当场表演,在竹子节疤上钻一个小孔,然后在小孔下部插入铁笕,很快,晶莹剔透的竹汁就沿着铁笕流出来了。竹林的主人邓晓东说:“这是竹子的精华。不砍掉竹子而取汁的方法,就像从人体抽血一样,叫活体取汁。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称这种汁为‘神水’。”等到天亮,采集人员就把这些“神水”送到工厂里加工成竹汁饮料。如今,这种饮料已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指定饮料,市场前景广阔。
惊人之举
邓晓东,一个地地道道的广西人。
1999年春,邓晓东在贵港市瓦塘乡建起了300多亩甜竹基地。他打算办一个竹笋加工厂。
春天,看着欣欣向荣的竹子,邓晓东心旷神怡,喜上眉梢。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竹子种下不久,一些农民把他的甜竹基地当成了牧牛场,放牛进来践踏,随意破坏。邓晓东站在山坡上,看到大片枯死的竹苗,非常痛心,拿着竹苗的手不停地颤抖。无奈,他只好补种,但种下去的300亩竹苗,成活率不到70%。
第二年,竹笋长出来了,邓晓东卖竹笋赚了12000多元。对此,邓晓东并不满足。他觉得,这300亩竹子,不能仅仅用来生产竹笋。如果单纯生产竹笋,那他的这些忙碌只能得到少得可怜的回报。他决心继续开发竹子,寻找新的突破口。
寻寻觅觅,踏破铁鞋。2001年6月,邓晓东得知在国家农业部工作的博白老乡王贞良教授获得了活体竹汁的发明专利,便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叶扁舟,感觉自己的300亩竹林有救了。不过,他也心存疑虑:“竹子里真能流出水,还能做成饮料?”尽管如此,他还是怀着对这项专利的好奇和对竹子事业的憧憬,决定亲自去拜访王教授。
几经周折,邓晓东找到了在深圳搞科研的王教授。
在王教授的实验室里,邓晓东向他请教如何更好地开发竹子项目,并诚恳地说:“王教授,请您给我一个机会,把专利转让给我开发好吗?”王教授看了看眼前这个衣着土气的小伙子,问道:“这是个好项目,但开发需要很多钱,你有吗?”“转让费多少?”邓晓东试探地问。王教授说:“如果取竹汁和加工技术一起转让,起码要200万元。”
“200万!”邓晓东大吃一惊,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个天文数字啊!
其实,王教授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有实力的商家开发这项专利,能够先打出品牌,然后实现产业化,从而带动西部适宜生长竹子的地方的农民致富。同时,他不仅要考察接受专利的人的人品,而且要进行生产监督,这让很多合作者难以接受。
真诚所至,金石为开。那些日子,囊中羞涩的邓晓东白天帮王教授干这干那,晚上看书学习,收集信息。饿了,啃几口馒头:困了,就睡地铺。后来,在他诚恳的请求下,王教授同意跟他回广西,先把他的竹林当作实验基地。两人实现了初步合作意向。
接下来的几年中,邓晓东每天帮王教授配原料,跑厂商,谈业务,人瘦了一圈,头发白了无数,可王教授除了在他的竹林里面采集竹汁进行试验,跟客商洽谈合作事项外,始终没给邓晓东提供核心技术。邓晓东心里委屈,却不说半句怨言。看着身边这个真诚厚道、执着大度的邓晓东,没日没夜、忙前忙后地支持自己搞科研、谈项目,无怨无悔,王教授感动了,最终放弃了高价转让专利的念头。2004年10月,他决定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和邓晓东共同开发竹汁饮料。
深度打击
开发竹汁饮料,得有加工厂,可办厂至少需要20万元,到哪里去找这笔钱呢?邓晓东急得团团转,只好向乡亲们借,向朋友借。乡亲们怕他还不起钱,朋友也怀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大都不愿借。邓晓东磨破了嘴皮,跑细了腿,好不容易筹集了16万元,在贵港市西江农场租了一个加工车间,并注册成立了广西贵港龙腾竹汁饮料公司。
万事俱备,邓晓东开始大胆开发竹汁饮料。2005年2月,第一批2万瓶竹汁饮料终于问世了,一经面市便销售一空。于是,他扩大生产规模,做了60多万元的产品。可不久,一个灾难性的情况发生了:经销商们纷纷打电话来说饮料变质,要求退货。接到电话,邓晓东的心凉了半截。
通过检验,证实这批饮料确实变了味。因为竹汁是活体水,活性特别强,保鲜困难,所以容易变味。看着一箱箱被退回来的饮料,邓晓东不知所措,心烦意乱,而此时技术总监又不辞而别,更让他陷入了雪上加霜的境地。
“倒掉!统统倒掉!”邓晓东咬住嘴唇,极力忍住眼泪,向员工们挥了挥手。
面对这次打击,邓晓东又一次表现得异常坚强。他继续探索,从包粽子的竹叶上得到启发,发现竹叶有保鲜作用,便将新鲜竹叶切碎和多层净化,慢慢熬出竹叶中的液汁,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竹汁中,再通过灭菌和冷藏,终于制作出清香、新鲜的天然竹汁饮料。
扬名“江湖”
经过技术革新,邓晓东的第三代“竹福”牌竹汁饮料得到了市场认可。2006年初,他投资400万元,购置了高科技设备,形成了年产竹汁一万吨的生产规模,还注册了几十个与竹产品有关的商标。
为了做大产业,邓晓东以“公司+基地+专业户+农户”的方式发展,与当地群众结成了合作联盟,同种竹专业户签订种竹合同,并提高新鲜竹汁的收购价格,实实在在让农民增收。另外,他还建立了“农家学子学会”,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号召农村大学生为家乡建设服务。
商场如战场,出奇才能制胜。邓晓东的经营理念不拘一格,常有新创意,他的企业文化融合了竹文化,企业精神融入了竹子精神,他用以竹子精神为主题的雕刻、书法和绘画作品包装产品,创建品牌,别具特色。他还发起把农历五月五日定为“神水”文化节,以纪念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人类健康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006年邓晓东和他的公司已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神水”文化节,在当地影响很大。中央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山东卫视等主流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跟踪采访报道。
2006年10月31日,邓晓东的“竹福”牌天然竹汁饮料成为200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饮料。在博览会上,来自东盟各国的客商对这种新型饮料十分看好,纷纷与他洽谈相关事宜。目前,广东省某集团公司与邓晓东签订合同,准备投资3000万元,引进三条生产线,建成年产lO万吨的竹汁饮料生产车间;北京某公司也计划投入2000万元建立分厂。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望着翠绿的竹林,听着清脆的鸟鸣,回想走过的风风雨雨,展望未来的路,邓晓东决心做大竹子文章,延伸“竹福”品牌,开发竹器工艺、竹笋加工、竹盐、竹酒、竹汁美容品、竹林绿海休闲度假村。他还想把竹汁饮料推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绿色奥运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当然,邓晓东最大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的“竹福”牌天然竹汁饮料遍布世界各地,造福全人类!
编辑:亚锋
采集人员当场表演,在竹子节疤上钻一个小孔,然后在小孔下部插入铁笕,很快,晶莹剔透的竹汁就沿着铁笕流出来了。竹林的主人邓晓东说:“这是竹子的精华。不砍掉竹子而取汁的方法,就像从人体抽血一样,叫活体取汁。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称这种汁为‘神水’。”等到天亮,采集人员就把这些“神水”送到工厂里加工成竹汁饮料。如今,这种饮料已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指定饮料,市场前景广阔。
惊人之举
邓晓东,一个地地道道的广西人。
1999年春,邓晓东在贵港市瓦塘乡建起了300多亩甜竹基地。他打算办一个竹笋加工厂。
春天,看着欣欣向荣的竹子,邓晓东心旷神怡,喜上眉梢。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竹子种下不久,一些农民把他的甜竹基地当成了牧牛场,放牛进来践踏,随意破坏。邓晓东站在山坡上,看到大片枯死的竹苗,非常痛心,拿着竹苗的手不停地颤抖。无奈,他只好补种,但种下去的300亩竹苗,成活率不到70%。
第二年,竹笋长出来了,邓晓东卖竹笋赚了12000多元。对此,邓晓东并不满足。他觉得,这300亩竹子,不能仅仅用来生产竹笋。如果单纯生产竹笋,那他的这些忙碌只能得到少得可怜的回报。他决心继续开发竹子,寻找新的突破口。
寻寻觅觅,踏破铁鞋。2001年6月,邓晓东得知在国家农业部工作的博白老乡王贞良教授获得了活体竹汁的发明专利,便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一叶扁舟,感觉自己的300亩竹林有救了。不过,他也心存疑虑:“竹子里真能流出水,还能做成饮料?”尽管如此,他还是怀着对这项专利的好奇和对竹子事业的憧憬,决定亲自去拜访王教授。
几经周折,邓晓东找到了在深圳搞科研的王教授。
在王教授的实验室里,邓晓东向他请教如何更好地开发竹子项目,并诚恳地说:“王教授,请您给我一个机会,把专利转让给我开发好吗?”王教授看了看眼前这个衣着土气的小伙子,问道:“这是个好项目,但开发需要很多钱,你有吗?”“转让费多少?”邓晓东试探地问。王教授说:“如果取竹汁和加工技术一起转让,起码要200万元。”
“200万!”邓晓东大吃一惊,这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个天文数字啊!
其实,王教授有自己的想法,他希望有实力的商家开发这项专利,能够先打出品牌,然后实现产业化,从而带动西部适宜生长竹子的地方的农民致富。同时,他不仅要考察接受专利的人的人品,而且要进行生产监督,这让很多合作者难以接受。
真诚所至,金石为开。那些日子,囊中羞涩的邓晓东白天帮王教授干这干那,晚上看书学习,收集信息。饿了,啃几口馒头:困了,就睡地铺。后来,在他诚恳的请求下,王教授同意跟他回广西,先把他的竹林当作实验基地。两人实现了初步合作意向。
接下来的几年中,邓晓东每天帮王教授配原料,跑厂商,谈业务,人瘦了一圈,头发白了无数,可王教授除了在他的竹林里面采集竹汁进行试验,跟客商洽谈合作事项外,始终没给邓晓东提供核心技术。邓晓东心里委屈,却不说半句怨言。看着身边这个真诚厚道、执着大度的邓晓东,没日没夜、忙前忙后地支持自己搞科研、谈项目,无怨无悔,王教授感动了,最终放弃了高价转让专利的念头。2004年10月,他决定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和邓晓东共同开发竹汁饮料。
深度打击
开发竹汁饮料,得有加工厂,可办厂至少需要20万元,到哪里去找这笔钱呢?邓晓东急得团团转,只好向乡亲们借,向朋友借。乡亲们怕他还不起钱,朋友也怀疑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大都不愿借。邓晓东磨破了嘴皮,跑细了腿,好不容易筹集了16万元,在贵港市西江农场租了一个加工车间,并注册成立了广西贵港龙腾竹汁饮料公司。
万事俱备,邓晓东开始大胆开发竹汁饮料。2005年2月,第一批2万瓶竹汁饮料终于问世了,一经面市便销售一空。于是,他扩大生产规模,做了60多万元的产品。可不久,一个灾难性的情况发生了:经销商们纷纷打电话来说饮料变质,要求退货。接到电话,邓晓东的心凉了半截。
通过检验,证实这批饮料确实变了味。因为竹汁是活体水,活性特别强,保鲜困难,所以容易变味。看着一箱箱被退回来的饮料,邓晓东不知所措,心烦意乱,而此时技术总监又不辞而别,更让他陷入了雪上加霜的境地。
“倒掉!统统倒掉!”邓晓东咬住嘴唇,极力忍住眼泪,向员工们挥了挥手。
面对这次打击,邓晓东又一次表现得异常坚强。他继续探索,从包粽子的竹叶上得到启发,发现竹叶有保鲜作用,便将新鲜竹叶切碎和多层净化,慢慢熬出竹叶中的液汁,然后按一定比例加入到竹汁中,再通过灭菌和冷藏,终于制作出清香、新鲜的天然竹汁饮料。
扬名“江湖”
经过技术革新,邓晓东的第三代“竹福”牌竹汁饮料得到了市场认可。2006年初,他投资400万元,购置了高科技设备,形成了年产竹汁一万吨的生产规模,还注册了几十个与竹产品有关的商标。
为了做大产业,邓晓东以“公司+基地+专业户+农户”的方式发展,与当地群众结成了合作联盟,同种竹专业户签订种竹合同,并提高新鲜竹汁的收购价格,实实在在让农民增收。另外,他还建立了“农家学子学会”,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号召农村大学生为家乡建设服务。
商场如战场,出奇才能制胜。邓晓东的经营理念不拘一格,常有新创意,他的企业文化融合了竹文化,企业精神融入了竹子精神,他用以竹子精神为主题的雕刻、书法和绘画作品包装产品,创建品牌,别具特色。他还发起把农历五月五日定为“神水”文化节,以纪念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人类健康所作出的巨大贡献。2006年邓晓东和他的公司已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神水”文化节,在当地影响很大。中央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山东卫视等主流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跟踪采访报道。
2006年10月31日,邓晓东的“竹福”牌天然竹汁饮料成为2006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饮料。在博览会上,来自东盟各国的客商对这种新型饮料十分看好,纷纷与他洽谈相关事宜。目前,广东省某集团公司与邓晓东签订合同,准备投资3000万元,引进三条生产线,建成年产lO万吨的竹汁饮料生产车间;北京某公司也计划投入2000万元建立分厂。
“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望着翠绿的竹林,听着清脆的鸟鸣,回想走过的风风雨雨,展望未来的路,邓晓东决心做大竹子文章,延伸“竹福”品牌,开发竹器工艺、竹笋加工、竹盐、竹酒、竹汁美容品、竹林绿海休闲度假村。他还想把竹汁饮料推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绿色奥运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当然,邓晓东最大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的“竹福”牌天然竹汁饮料遍布世界各地,造福全人类!
编辑: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