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ji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对于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突出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培养朗读能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同时朗读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文章内容和情感,朗读能及时反映出学生对文章理解的程度。从中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指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更好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采取不同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读、表演地读等。小学初、中年级特别要重视朗读,在小学高年级可以逐步向默读过渡。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教学法中,就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诵读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进而生发强烈的语感。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原文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三、突出学生的阅读思维
  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四、突出阅读的“整体把握”
  在以往应试教育下的汉语文阅读教学,从阅读的顺序到阅读的结果,不外乎着力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犹如“尸体解剖”,人为地将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以应付考试。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汉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确立新的汉语文教学方式观,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就教学方法来而言,“整体把握”的方法不仅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而且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位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先理清课文的思路,再沿着思路逐步展开教学,既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僵化模式,又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
  五、突出学生个性化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不同,个性阅读表现不同。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新课标告诉我们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运用自己的“个性”来展示学习过程,达到阅读效果。
  总之,阅读让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对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非常重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汉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不断转变观念,有效地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真正提高学生的汉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达那乡中心小学  【摘 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纵观当前交互白板环境下的数学课堂,许多时候课堂上看不到学生针对一个概念或者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思考、讨论、尝试各种可能性,或者教师分析各种与概念相关的误解、错误,等等。因此课堂上就难以出现有利于深层次学习、高阶思维发展的“概念性互动”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课堂,从融合中如何引发互动、促进互动、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有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职责,而且创新教育也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当代学生具有勇于创新的能力与意识,理所应当地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了研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就要在吸取以往德育工作成功经验的同时,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第一,
【摘 要】目前我们的语文学习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很多学生,语文成绩较好,语文表达的能力却较差。这充分表现了学生学习语文将课堂与生活隔离,脱节。所以,语文教学要将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建立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即生活。语文作业的形式多样,内容要紧贴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关键词】口语文 课堂 生活  语文教育外延宽泛,内涵丰富,和数理化比较起来,语文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要巨
班级自主管理,即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要求学生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会自我约束,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都有为大家服务的美好愿望和做好工作的满腔热情,班主任应适时抓住这些优势加以培养和合理使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为营造优良班风和学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首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