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云南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云南精神融入大学生课外素质活动、云南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云南精神融入网络、云南精神融入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体系“五个融入”为主线,阐释了云南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将云南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發展的需要。
  云南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指出,要大力弘扬以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让“大山品质、高原情怀”成为云南精神的核心内涵。对大学生来讲,树立高原情怀,就是要在人品修养和综合素质上着力,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大山精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宽容包容之心、责任心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沉淀,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云南精神始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实践中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将云南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其人格的完善、思想的创新、行为的稳定、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民族的和谐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云南精神融入的基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实现云南精神的融入,要落实到课程及教学的全过程。
  1.云南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是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抓好课堂的每个细节教学。对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突发事件引发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课堂及时给予分析和引导。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让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深刻的理解,对国内外的形势有着正确的认识,增强大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党史、校史的培训学习。进行党史、校史的学习,使学生加强对党的认识,了解先辈们的事迹,了解学校的光辉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党爱校意识。如有着70多年发展历史的云南师范大学,对刚入校新生进行学校校史课的培训,并将其列入学生的学年德育学分考核。让入学的新生了解,今天,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云南师范大学,先贤智士们铸就了闪光的云南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具备云南精神,有责任更有义务将之传承和发扬。
  3.将云南精神渗透到各专业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品质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定担当、顽强拼搏和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云南精神融入的环节——大学生课外素质活动
  实现云南精神的融入,有多种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云南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精心组织开展各种课外素质活动。
  课外素质活动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在全校内开展,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将云南精神融入到课外素质活动的每个细节中。每个学院可成立素质教育学校,每学年或每学期定期开展课外素质活动。如云南师范大学成立的身心素质教育学校,近几年致力于“阳光校园健身操推广”“传统武术推广”“广场舞培训”等素质活动项目的开展,掀起了校园体育锻炼的浓郁氛围,提升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把坚定担当、自信乐观、团结协作等品质融入到推广活动中。
  三、云南精神融入的关键——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把云南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思想促行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磨练意志、增强才干,帮助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1.在高校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云南青年志在四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组成社会实践小组或小分队,走基层服务社会,结合学生专业专长,实践体验与课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互帮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利用“五四青年节”“雷锋活动日”等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可安排学生参观革命圣地等内容,使大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深入体会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加深对党的优良传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树立牢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重视学生的教育见习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定位自己,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四、云南精神融入的现代化渠道——网络
  云南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渠道,做好舆情引导工作,利用网络开展正面宣传,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化管理。
  加强校园网、学生工作网、学院网的管理和运用,为学生创造平等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对学校的重大活动、演讲比赛等可运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视频播放,让学生关注,激励引导学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如云南师范大学开办的“西南联大讲坛”,云南省内各高校学生都会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网站上看到讲坛的通知,学生想一睹智者抑或名家风采,常常是“一票难求”,便可在网上观看。听了讲坛的同学争相讨论,名家的经历,智者的声音让学生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信念再次坚定了梦想。网络,推进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了精神的力量,提升了学生个人的素养,弘扬了云南精神。
  各高校要建设好学校的思政网站,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关注关切的问题及时回应,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识别能力,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有效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效应,做好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五、云南精神融入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体系
  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云南精神融入辅导员、班主任职前、职后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
  1.开展教书育人楷模评选,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在践行云南精神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建立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将师德作为教师评价和考核的重要内容。
  3.在管理体系中注重树立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如云南各高校开展的杨善洲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把杨善洲精神融入到云南精神中,就是对云南精神的具体阐释。
  4.加强宿舍的管理和班级管理,信任关爱学生,把云南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将云南精神内化为学习生活的动力。
  云南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理论学习及校园课外素质活动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担当、务实,即有责任心、爱心和事业心,学会宽容、理解和包容,学会创新,即建立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想和行为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晓平.践行云南精神重在提高个人修养[J].党政建设,2012,(05).
  [2]刘萍.弘扬云南精神的现实途径及其意义[J].学术探索,2013,(08).
  
其他文献
学校作为面向大众的教育场所,各个方面都为社会做着表率。根据学校财务管理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对学校财务管理发展的背景以及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高职英语教学十分的普遍,但是受到重视却是极少数。尤其是对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教学迫在眉睫,也引起社会媒体的普遍关注。支持高职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标。然而不少人都在走形式,来敷衍这个问题。尽管高职英语教学一再强调此事,但对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往往搁浅了事,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如何让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的重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成为热议的话题。社会文化也算是一种公
乳腺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但近年来美、英、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乳腺癌死亡呈明显下降趋势[1,3,6,15],这可能与多因素有关,但其主要原因为:①医疗设备与技术的提高,使早期确诊病
摘要: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創新,极大地挑战着高职英语的教学。根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现状,提出了教师要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以适应网络教学的环境,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英语教师 发展  1引言  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
Both Helen Huntingdon in The Tenant of Wildefell Hall and Sue Bridehead in Jude the Obscure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characters with strong feminist touch.Throu
通过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性投入现状的分析,尝试探讨了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性投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习性投入教学主体主动性教学质量谈到教学质量监控,我们通常强调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检查,缺乏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引导;强调对教学成效的考核,缺乏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然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目的:检测转基因水牛人FSHβ cDNA序列基因.方法:分离提取转基因水牛外周血DNA,PCR扩增,T-A克隆测序,DNA club软件分析.结果:水牛基因组整合人FSHβ cDNA序列并发生一位点缺
目前异位妊娠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由于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呈多样化,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误诊率极高,异位妊娠的误诊导致误治,甚至可因大出血导致病人死亡[2,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