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定期检查,筑起防癌长城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 家简 介
  张鹏宇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验科副主任,肿瘤标志物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免疫学博士学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十一五”新世纪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终身会员。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2006年开始从事肿瘤标志物、激素、特种蛋白等检测和研究工作,对于肿瘤标志物检测应用于肿瘤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复发、转移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经验。
  食品与健康:目前,癌症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是最可怕的疾病,因为它无情地剥夺了亲人和朋友的生命,还让很多人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因此,很多人对癌症产生了畏惧心理。请问,癌症有没有防治的办法呢?
  张鹏宇:对癌症不了解的人有这种恐癌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90%的癌症早期没有症状,90%有症状的癌症患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最佳时机,所以使癌症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目前有两种对待肿瘤的态度最不可取:一是“轻视”,二是“恐惧”。有些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十分自信,觉得癌症不会“招惹”自己,从而忽视一些身体上的异常信号,拒绝必要的体检,以至于错过最佳时机;还有一些人被检查出患上肿瘤以后,过度恐慌,精神溃败程度甚至大于身体遭受的创伤,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加速了死亡的速度,确切地说,很多人是被癌症吓死的。
  诚然,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以每年3%到5%的速度提高,已经跃为世界第一是不争的事实。天津市的肿瘤发病率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了33.75%。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较快的有肺癌和结肠癌,女性上升较快的有卵巢癌、乳腺癌。但是,不能简单地将癌症与死亡画等号,如果早期发现癌变,完全是可以治疗的。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统计数据,癌症患者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80%。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使各种治疗肿瘤的手段不断丰富,在手术、放疗的基础上,化学治疗肿瘤的药物也层出不穷,美国以及发达国家每年审批的新药中抗肿瘤药占很大的比重。针对肿瘤器官的靶向制剂、高效低毒的新剂型也带来福音。绝大多数肿瘤可以接受放射治疗,无论发展到哪一期都可以放射治疗,特别是3期以后,一般不再手术,以放化疗为主。
  治疗癌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大大高于中晚期的肿瘤患者,其中,早期乳腺癌90%以上能治愈,中期效果就稍差,治愈率降至70%和50%左右。早期胃癌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90%以上,早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为90%左右。早期发现后,只要选对合适的治疗方法,再加上积极、乐观的应对态度,癌症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如果患者以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癌症,那么人的机体能够通过调整、代替、补偿等手段,使组织、细胞适应新的特殊环境,从而战胜疾病。目前,临床上健康存活二十多年的癌症患者不在少数。早在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说,“1/3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癌症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得到治愈,还有1/3的癌症患者通过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有关专家建议应该把肿瘤当作一种慢性病来治疗,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积极面对,配合医生的治疗。依靠科学规范化的治疗手段,肿瘤患者也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等普通慢性病患者那样,重回工作岗位,过上正常的生活。
  食品与健康:防癌体检该怎么做?什么样的人群该进行防癌体检呢?一般来说,防癌体检应查哪些项目呢?
  张鹏宇:现在很多体检机构和医院都可以做防癌体检,但是防癌体检绝对不是普通体检加上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那么简单,它需要肿瘤专科医生根据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做有针对性的检查,尤其是癌症高危人群的检查和管理。比如女性从30岁开始就要重视乳腺癌筛查,40岁以后最有可能“发威”的是肺癌和胃癌,50岁以后要预防结肠癌、前列腺癌等老年人多发的肿瘤。乙肝、丙肝患者患肝癌的风险高,如果每半年进行一次肝部超声检查和血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检查,就能及时发现癌变,争取治疗时间。
  一般来说,人过40岁之后,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防癌健康体检。要定期自觉地接受防癌查体,对大多数人来说,即使当时没有癌症的表现,也可在体检中学会自我检查癌症的方法,学到防癌的知识、增强防癌意识、消除恐癌心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目前,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B超、低剂量螺旋CT)外,二十几种常规肿瘤标记物的检查为早期诊断癌症创造了条件。肿瘤标志物是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物质。人体发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记物就可能会相应升高。如诊断肝癌和前列腺癌的AFP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由于这两种标记物敏感,对诊断相应肿瘤的准确率达80%~90%。AFP是肝细胞和生殖细胞肿瘤的标记物,PSA是前列腺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的重要依据,糖类抗原CA199是腺癌尤其是胰腺癌、肺腺癌敏感标记物等。肿瘤标志物检测通常按照组织器官分类进行检测,如肺部肿瘤标志物、乳腺肿瘤标志物、食管贲门肿瘤标志物、胃肠肿瘤标志物、肝胆胰腺肿瘤标志物、女性盆腔卵巢肿瘤标志物、前列腺肿瘤标志物等等。由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肿瘤诊断的敏感性,所以通常选用几种肿瘤标志物针对某一特定器官进行检测。
  45岁以上的人群、有肿瘤家族史的人、肿瘤高发地区的人群、经常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检查这些指标可以有效地提前发现肿瘤,而且操作简便、对人体无损伤、费用相对较低。一般来说,癌症患者都能查出肿瘤标志物升高;但标志物轻度升高却不等于患上了癌症,此时也不要惊慌,需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细胞检查等)或者长期医疗随访,筑起坚固的防癌长城。
  防癌体检套餐可根据每个体检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病史设计有针对性的项目。如女性套餐中可增加乳腺X钼钯、乳房和卵巢B超、宫颈涂片,还有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242(CA24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检测;男性若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的,防癌体检中针对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体检项目,要有B超、尿常规、膀胱镜、CA125检查,必要时再增加低剂量CT检查。肝肾功能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必查的项目,统计发现我国85%的肝癌患者有乙肝或丙肝病史、肝功能异常。   防癌体检还需要注意事项:
  1)不要擅自放弃体检项目。 不能因为体检中有些项目稍有痛苦或者有些小麻烦便放弃检查。例如,有些女同胞不愿意接受妇科检查,这样就漏掉了对子宫颈及阴道癌的筛查时机;还有人拒绝肛门指检,而70%~80%的直肠癌要通过指检发现。
  2)尽量选择正规、有实力的医院。肿瘤筛查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运用专业的仪器和系统的肿瘤排查手段,有时炎症和肿瘤的影像显示很接近,可能造成混淆。因此,肿瘤专科医生的临床经验是任何仪器设备都不可替代的。
  食品与健康:除了定期体检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防癌措施?
  张鹏宇:癌症的发生固然有遗传、基因等内因作祟,但90%以上是外部环境导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40%的癌症患者与饮食习惯、食物构成、食物加工、烹饪方法等因素有关。有大约30%的癌症与生活习惯,特别是吸烟、喝酒有关。
  一般来说常见的癌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消化系统的癌症,往往和饮食的关系较为密切。如食管癌、贲门癌等,多和长期饮用劣酒有关;结肠癌、直肠癌的病因也和嗜食“生冷”等有关;如果曾患过乙肝,又吃黄曲霉素污染的食品,再加上饮酒,就会大大增加肝癌可能;胃癌患者往往多爱吃盐腌食品,新鲜蔬果摄入较少,三餐不定、吃得过快。二是非消化系统的癌症,像乳腺癌、肺癌等也会间接和饮食有关。乳腺癌在上海的发病率位居全国第一,究其原因可能是从饮食影响到内分泌,再影响到乳腺癌的发生。
  只要大家能够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面对各种致癌危险因素侵袭时就可以形成巩固的防线。目前一些原本在我国低发的癌症呈高发走势,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饮食不均衡。因此,抗癌不能寄希望于多吃某种食物,而是要注意均衡膳食,保持正常免疫力。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就曾明确表示: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能够保护人们不得癌症。虽然有许多科学研究表明,植物性食物中的一些成分,比如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酚、黄酮类的物质,对于抗癌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推荐任何一种具体的抗癌食物,而是建议食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食物来自于蔬菜、水果、全谷以及豆类。
  利用饮食抗癌应因人而异。健康人每天摄入500~1000克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和谷类等,少吃肉类和脂肪,只要坚持经常就有显著的防癌保健作用。而当怀疑自己患了癌症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企图单纯依靠饮食调节来控制疾病。癌症患者则应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多吃些具有防癌作用的食品,以得到更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大家多遵守以下9条饮食规则,就会远离癌症的威胁。
  1.食物多样化:每天的食物种类尽量丰富,以植物性 (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和粗粮) 为主,总量应占每餐的2/3以上。
  2.避免吃得过多:每餐只吃八九分饱,避免吃得过多,体重过重或过轻都不好,成年后要限制体重增幅不超过5公斤。
  3.不吃烧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烧烤的鱼、肉及熏肉只能偶尔食用,烧焦了的肉类坚决不能吃,最好煮、蒸、炒食肉类。
  4.多吃淀粉类食物:每天吃600~800克各种谷类、豆类、植物类根茎,加工越少越好,高纤维饮食有可能预防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的发生。
  5.多吃蔬菜、水果:坚持每天吃400~800克各种蔬菜、水果,可使患癌症的危险性下降20%,最好是5种或5种以上的蔬菜和水果。
  6.不提倡饮酒:饮酒每天不超过一杯(相当于250毫升啤酒、100毫升红酒或25毫升白酒),经常饮酒能增加口肠癌、咽喉癌、食道癌等的发病率。
  7.减少红肉摄入量:每天应少于90克,最好用鱼肉和家禽肉替代红肉,因为红肉会增加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生。
  8.限制腌制食品并控盐:高盐饮食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9.食物新鲜:不要食用在常温下保存过久、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其他文献
人类最健康的饮料是茶,女人最经典的饮品是花,所以古人有“上品饮茶,极品饮花”之说。而现代亦有“男人品茶,女人饮花”之论。  在崇尚绿色、环保的今天,花草茶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健康”的不二选择。花草茶保持了花草原有的生物活性,品种繁多,口味丰富,形态优美,茶色艳丽,又不含咖啡因和糖,带给人们一种纯净自然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女士们开始摒弃咖啡,改喝修身养性的花草茶。茶香袅袅,体会沉浮在杯里
期刊
◆孩子少看电视好处多  许多家长都知道经常看电视对孩子不好。可到底有什么坏处,却一下子说不上来。近日,美国某网站总结了孩子少看电视的六大好处,提醒家长要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有利于减肥。研究表明,每天看2个小时的电视会增加孩子肥胖的几率,而少看电视,带着孩子外出散步、游玩等有助于帮助孩子将体重保持在标准水平。  睡得更香。孩子晚上看电视越多,越不愿意上床睡觉,入睡也更加困难。在睡前,和孩子做点
期刊
床垫越硬越好吗?  问:我妈妈听说软床垫不利于健康,买床垫时选了棕榈床垫,并希望越硬越好,这样做对吗?  答:由于人体生理结构的特殊性,传统的席梦思(即弹簧床)并不适合睡眠,而且床越软,对人体越不合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棕榈床垫。并且认为,棕床垫是越硬越好,这样还能起到保护腰椎的作用。  事实上,这是一种不科学的认识。床的软硬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能迷信过硬的床。人体在深度睡眠时,身体的肌肉
期刊
《每天1碗沙拉,等于瘦身1小时》  作者:沙拉女王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08  定价:29.8元  荐  本书是一本时尚女性的健康瘦身书,以10周70道健康营养美味的各色沙拉为主题,严格计算每道沙拉的热量。不用克制,不花大钱,不费时间,让所有怕胖爱美、渴望瘦身的女性通过科学正确的制作并食用沙拉,享受美味的同时实现健康苗条的美丽目标。  《主食变变变》  作者:咖啡鱼
期刊
◆常骑自行车记性好  锻炼不但能强身健体,还对改善记忆力有极大的帮助。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骑自行车有助于改善记忆力。研究负责人表示,不论是对于记忆力较强还是较弱的人来说,骑自行车都具有提高记忆力的作用。这是因为,锻炼有助于增加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而大脑中该化学物质水平的提高对改善记忆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孤独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选定134名中年肥胖人士
期刊
有些很在意自己体重的朋友总是好奇,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进食进而左右我们的体重呢?  “好吃得停不了口”  记得曾经有一句广告词是这样讲的:“好吃得让你停不了口!”从心理学上来讲,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影响人类进食行为的一个重要外部线索是食物的色、香、味等特性,以及我们对这些特性的反应。  一般来说,肥胖者对美味食品的反应往往高于非肥胖者。心理学家斯加切特曾经设计了这样一组对照研究,实验者拿了两大杯
期刊
对冷空气过敏怎么办?  问:我儿子今年9岁,只要接触到冷空气就会有强烈的过敏反应,鼻腔发痒,不停地打喷嚏,随后就鼻子塞,喉咙痛,流眼泪,直到天气转暖才会缓解。请问我儿子的症状是不是冷空气过敏?  答:当气候寒冷、空气干燥时,很多人会出现鼻黏膜发痒、连续打喷嚏、皮肤干燥瘙痒难耐、气喘不止等过敏症状,这就是经常所说的“冷空气过敏”导致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包括湿疹、荨麻疹等)及过敏性哮喘的发作。 
期刊
《陪孩子一起成长的那些年》  作者:小杜老师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01  定价:29.8元  荐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用童真、童趣描绘出最美的图案,父母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只有一样,那就是爱。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陪孩子一起成长,你的孩子才会真正收到爱的礼物。其实,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自身“优化”的过程,陪孩子一起长大,享受幸福与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期刊
少时钟情《红楼梦》,心间便埋下了古雅的种子,画梁春尽,很多时候,甚而是现实之中的那道阳光,那棵老树,那个古朴的老天井,都能让我魂牵梦萦,许久不能释怀。我不喜欢徽州的明清时期的宗族建筑群,总觉得它是那样地狰狞到使人悚迫,可我却很喜欢那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那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一柱一楹一廊一石,都使人莫名地心生甜甜惬意。  在某个现实的角落,我透过心灵的轨迹,找寻到窗外那片斑驳
期刊
连智华 副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毕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出诊专家。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沈绍功教授,擅长治疗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盆腔炎、带下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风湿关节痛、湿疹、小儿消化不良、外感咳嗽等。参加多项临床课题的研究工作,主编《征服冠心病》《中医骨伤科辨病专方手册》学术著作2部,参编《沈绍功临证验案精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