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想不因岁月的流逝而磨灭,事业不因工作的结束而中止,这句话尤其在一个人身上得到充分说明,他是在上世纪80年代发明聚四氟乙烯“多层缠绕,整体烧结”技术而赶上国外先进水平的赵永镐;他就是成功突破防腐“哥德巴赫猜想”以解决化工生产中的高温、高负压、强腐蚀的老大难问题的赵永镐;他就是成立温州赵氟隆有限公司以将氟塑料防腐产品打造成著名民族品牌的赵永镐;他就是将多年积蓄1000万元捐赠出来设立“赵永镐创新成就奖”以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永久性的、科技贡献最高奖项的赵永镐……
扬眉吐气,直追国际科学前沿
赵永镐的不凡科研事业要从他退休时说起。1978年,年逾半百的赵永镐从原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退休,回到家乡温州。要说他完全可以休闲度日、安享晚年了,但是对于在科研上孜孜以求的赵永镐来说,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不应荒废,按照他的话说:“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命是有限的,要为社会作点贡献,给世界留点有益的东西,才不虚度一生。”
当时,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经常存在因设备腐蚀所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不但污染了环境,还导致被迫停工,严重阻碍了生产的正常运转,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并且操作温度达到100℃以上的高温时,腐蚀尤为强烈。许多新工艺、高效益的项目,就是由于防腐蚀问题难以解决,无法开工建设。因此,各国专家都把解决防腐蚀难题的厚望寄托于世界上最耐腐蚀的新型材料“塑料王”聚四氟乙烯上。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的氟塑料技术还很落后,美国曾发明了一套结构复杂、价值一百多万美元的设备来生产聚四氟乙烯管子,日本、德国也紧随其后掌握了这项技术。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来购买国外此类产品。鉴于以上这种情况,原化工部对此非常重视,多次派员到国外考察,以期尽快掌握这项技术,但多年来未能如愿。赵永镐作为我国第一代防腐专家,更是深知此项技术的重要意义。
那时中国处于经济复苏时期,正在逐渐脱离“一穷二白”,刚退休的赵永镐也没有多少经济实力,而且身体状况也极差,由于过度劳累,他患上了肝炎、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经过一段时间休整,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他就决定自己出资研究聚四氟乙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运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多年的科研经验,赵永镐紧抓聚四氟乙烯在380度高温塑化时需要高压条件才能成型这个原理,另辟蹊径,终于制定出了一套简易、低成本的生产技术路子。因为没有科研设备,他拿出家里仅有的800元积蓄,又向亲戚借了500元,到上海买来一桶四氟粉料,找来煤油桶,做成烧结炉,就在家里搞起了试验。试验一次又一次失败,一连进行了十几次都没有成功,这让赵永镐开始感到一丝彷徨,但他转念一想,美国人搞了十几年才成功,我十几次的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就这样,试验继续进行,到第31次,他终于试验成功了。于是,他干脆来到乡下在两间土房里建起了我国第一家聚四氟乙烯防腐管道厂,后来又与温州造船厂联合成立了温州市防腐管道联合公司。最终,他发明了一套工艺与设备都很简单的聚四氟乙烯成型新工艺——多层缠绕、整体烧结法,制造出了可与美国产品相媲美的聚四氟乙烯薄层衬里成套防腐产品!
1981年5月,浙江省科委与石化厅联合组织了技术鉴定会,鉴定结论是:“多层缠绕,整体烧结“技术系国际首创,是一项设备简单,适应性强,投资少,上马快,适合我国国情的聚四氟乙烯防腐制品成型新工艺……”同年8月,国家科委、计委、经委组织各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技术报告会与展览会”,赵永镐的报告与展出的新产品引起了轰动,被列为国家“六五”计划重点推广项目。此后,这项新产品犹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大规模生产与工业应用,从而结束了我国多年来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
追求卓越,突破世界防腐难题
“哥德巴赫猜想”一说源自于18世纪德国的一位叫哥德巴赫的中学数学教师,他所提出的数学猜想尽管简单,但是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因此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而防腐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则来自聚四氟乙烯的热胀冷缩。尽管聚四氟乙烯具有上述诸多优异性能,但它却存在着热胀冷缩量比钢外壳大十多倍以及固有的冷流性等严重缺陷,致使国内外所有厂家生产的这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影响,四氟衬里层极易损坏;当温度升高时,四氟衬里层伸长过多无处延伸而内瘪,阻塞了介质流通;当温度下降时,四氟衬里层收缩过大,会被拉裂而泄漏,从而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美、日、德等国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企图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但终未见效,因此它成为世界上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一大难题,人们称它为防腐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
成功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是致力于氟塑料研究的赵永镐的终极追求。1986年底,国家在温州成立了化工部化机院氟塑料应用技术研究所,聘任赵永镐为所长。担任所长的赵永镐就该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国外同行多年来失败的原因,历时一年多,在1988年终于试验成功:将金属网引入四氟薄层内部(犹如水泥加钢筋),牢牢地控制了四氟层的热胀冷缩,使它不再随温度变化而自由伸缩,其热胀冷缩量降低到与钢外壳相一致,同时还增加了强度,提高了耐正、负压性能,很好地解决了化工生产中的高温、高负压、强腐蚀的老大难问题,它可在250摄氏度以下,乃至骤冷骤热的任何强腐蚀性化学介质中长期稳定使用,其平均使用寿命超过美、日、德等国同类产品上百倍。并且这项发明,其意义不只是单一的产品,因为它改变了材料的物理性能,涉及到由此材料制造的所有产品及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其意义十分重大。
1989年浙江省科委对这项成果组织了技术鉴定,结论是:“这项发明系国际首创,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可出口创汇……”;1990年,这项高新技术产品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列为浙江省第一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并投入工业化生产,供国内外广大企业应用,获得好评。在第38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该发明获得金质奖,评委会主席安东尼奥教授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项发明意义重大,它解决了世界难题,是氟塑料防腐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必将促进世界工业的发展”。 志存高远,打造响亮民族品牌
聚四氟乙烯的英文名为Teflon(特氟隆),赵永镐在flon前冠上自己的姓为“Zhaoflon”(赵氟隆),以此作为自己产品的商标、品牌及厂名,在此将科技产品品牌与企业完美结合。
研究和开发氟塑料是第一步,将之应用到实业中才是科学的最终目标,温州人赵永镐不仅是一位科学家,在科技成果实业化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具有企业家的头脑与胆识。凭借着把技术做大做强的决心和温州人特有的敢打敢拼的精神,赵永镐思考如何打造氟塑料防腐产品的民族品牌。1992年,赵永镐利用其技术优势,实现了技术出口,在法国里尔市建立法中合资的法国赵氟隆有限公司,成为当时浙江省高科技输出的唯一项目。1994年3月,成立了温州赵氟隆有限公司,他出任董事长。成为国内首屈一指、技术力量最强的氟塑料防腐产品专业研发与制造单位之一。
近年来他发明的新产品全都转化为生产力,走向市场并占据市场。十多年来,新产品已在国内外化工、炼油、石化、冶金与核能等十多个行业、300多家大中型企业广泛应用,总销量达到几十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美、日、德、法、中东、非洲与东南亚等国的企业纷纷要求技术合作、订购产品或要求做产品在国外销售的代理。1998年至今,通过互联网,在多次的国际公开竞标中,温州赵氟隆有限公司以新产品的质优价廉优势,击败了美、英、德、法等国而中标,2005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金属网聚四氟乙烯防腐产品”被评为中国化工“十大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前景十分看好。
无私奉献,捐赠永久科技奖项
为了推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科技进步,激励更多的人立志投身于中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发明与创新事业,把自己一生对发明创造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传承下去,赵永镐毅然决定把多年积蓄的100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设立了“赵永镐创新成就奖”奖励基金。目前该奖励基金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永久性的、科技贡献的最高奖项,将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科技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如今这一奖项已经启动,并将一直延续,这不仅是赵永镐留给后来人的一笔物质财富,更是最宝贵的精神旗帜,可以说,这一奖项即汇聚了他一生对科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体现了一代伟大的科学家对人民的奉献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青年学者在科研的道路上奋勇直前!
壮心不已,再续人生绚烂事业
如今赵永镐已是耄耋之年,可他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事业的奋斗却依旧体现在每年的365天里,为进一步发展我国氟塑料防腐技术进行着试验研究。2010年,凭着对聚四氟乙烯的各种性能的全面认识,赵永镐大胆提出用非金属材料聚四氟乙烯塑料做热载体来制造电加热器,用于反应釜内介质的加热,这是化工装备加热的一大创新,已取得了国家专利,并已申请了美国与欧洲专利。这一成果将大大提高反应釜的生产效能,促进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
面对这样的科学巨人,编者的几句赞言当真无以言表,还是用赵永镐自己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人要吃饭要生活,一旦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就要追求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像我这样的人,完全可以成为百万富翁。我曾多次出国访问,洽谈业务,国外不少公司要高薪聘请我去那里工作,可我都婉言谢绝了。因为,我的理想在中国,是党与人民培养了我,我应为她竭尽全力。几十年来,我孜孜不倦,日夜不分,艰苦朴素,勤俭创业,为氟塑料防腐技术的发展奋斗了终生,为的是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强盛,世界的文明,人类的进步——这一科学家的崇高使命,相形之下,个人得失和荣华富贵算得了什么!”
扬眉吐气,直追国际科学前沿
赵永镐的不凡科研事业要从他退休时说起。1978年,年逾半百的赵永镐从原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退休,回到家乡温州。要说他完全可以休闲度日、安享晚年了,但是对于在科研上孜孜以求的赵永镐来说,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不应荒废,按照他的话说:“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命是有限的,要为社会作点贡献,给世界留点有益的东西,才不虚度一生。”
当时,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经常存在因设备腐蚀所造成的跑、冒、滴、漏现象,不但污染了环境,还导致被迫停工,严重阻碍了生产的正常运转,给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并且操作温度达到100℃以上的高温时,腐蚀尤为强烈。许多新工艺、高效益的项目,就是由于防腐蚀问题难以解决,无法开工建设。因此,各国专家都把解决防腐蚀难题的厚望寄托于世界上最耐腐蚀的新型材料“塑料王”聚四氟乙烯上。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的氟塑料技术还很落后,美国曾发明了一套结构复杂、价值一百多万美元的设备来生产聚四氟乙烯管子,日本、德国也紧随其后掌握了这项技术。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来购买国外此类产品。鉴于以上这种情况,原化工部对此非常重视,多次派员到国外考察,以期尽快掌握这项技术,但多年来未能如愿。赵永镐作为我国第一代防腐专家,更是深知此项技术的重要意义。
那时中国处于经济复苏时期,正在逐渐脱离“一穷二白”,刚退休的赵永镐也没有多少经济实力,而且身体状况也极差,由于过度劳累,他患上了肝炎、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经过一段时间休整,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他就决定自己出资研究聚四氟乙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运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多年的科研经验,赵永镐紧抓聚四氟乙烯在380度高温塑化时需要高压条件才能成型这个原理,另辟蹊径,终于制定出了一套简易、低成本的生产技术路子。因为没有科研设备,他拿出家里仅有的800元积蓄,又向亲戚借了500元,到上海买来一桶四氟粉料,找来煤油桶,做成烧结炉,就在家里搞起了试验。试验一次又一次失败,一连进行了十几次都没有成功,这让赵永镐开始感到一丝彷徨,但他转念一想,美国人搞了十几年才成功,我十几次的失败,又算得了什么。就这样,试验继续进行,到第31次,他终于试验成功了。于是,他干脆来到乡下在两间土房里建起了我国第一家聚四氟乙烯防腐管道厂,后来又与温州造船厂联合成立了温州市防腐管道联合公司。最终,他发明了一套工艺与设备都很简单的聚四氟乙烯成型新工艺——多层缠绕、整体烧结法,制造出了可与美国产品相媲美的聚四氟乙烯薄层衬里成套防腐产品!
1981年5月,浙江省科委与石化厅联合组织了技术鉴定会,鉴定结论是:“多层缠绕,整体烧结“技术系国际首创,是一项设备简单,适应性强,投资少,上马快,适合我国国情的聚四氟乙烯防腐制品成型新工艺……”同年8月,国家科委、计委、经委组织各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技术报告会与展览会”,赵永镐的报告与展出的新产品引起了轰动,被列为国家“六五”计划重点推广项目。此后,这项新产品犹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大规模生产与工业应用,从而结束了我国多年来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
追求卓越,突破世界防腐难题
“哥德巴赫猜想”一说源自于18世纪德国的一位叫哥德巴赫的中学数学教师,他所提出的数学猜想尽管简单,但是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因此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而防腐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则来自聚四氟乙烯的热胀冷缩。尽管聚四氟乙烯具有上述诸多优异性能,但它却存在着热胀冷缩量比钢外壳大十多倍以及固有的冷流性等严重缺陷,致使国内外所有厂家生产的这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影响,四氟衬里层极易损坏;当温度升高时,四氟衬里层伸长过多无处延伸而内瘪,阻塞了介质流通;当温度下降时,四氟衬里层收缩过大,会被拉裂而泄漏,从而影响了它的广泛应用。美、日、德等国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企图从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但终未见效,因此它成为世界上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一大难题,人们称它为防腐领域里的“哥德巴赫猜想”。
成功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是致力于氟塑料研究的赵永镐的终极追求。1986年底,国家在温州成立了化工部化机院氟塑料应用技术研究所,聘任赵永镐为所长。担任所长的赵永镐就该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国外同行多年来失败的原因,历时一年多,在1988年终于试验成功:将金属网引入四氟薄层内部(犹如水泥加钢筋),牢牢地控制了四氟层的热胀冷缩,使它不再随温度变化而自由伸缩,其热胀冷缩量降低到与钢外壳相一致,同时还增加了强度,提高了耐正、负压性能,很好地解决了化工生产中的高温、高负压、强腐蚀的老大难问题,它可在250摄氏度以下,乃至骤冷骤热的任何强腐蚀性化学介质中长期稳定使用,其平均使用寿命超过美、日、德等国同类产品上百倍。并且这项发明,其意义不只是单一的产品,因为它改变了材料的物理性能,涉及到由此材料制造的所有产品及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其意义十分重大。
1989年浙江省科委对这项成果组织了技术鉴定,结论是:“这项发明系国际首创,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可出口创汇……”;1990年,这项高新技术产品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列为浙江省第一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并投入工业化生产,供国内外广大企业应用,获得好评。在第38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该发明获得金质奖,评委会主席安东尼奥教授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项发明意义重大,它解决了世界难题,是氟塑料防腐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必将促进世界工业的发展”。 志存高远,打造响亮民族品牌
聚四氟乙烯的英文名为Teflon(特氟隆),赵永镐在flon前冠上自己的姓为“Zhaoflon”(赵氟隆),以此作为自己产品的商标、品牌及厂名,在此将科技产品品牌与企业完美结合。
研究和开发氟塑料是第一步,将之应用到实业中才是科学的最终目标,温州人赵永镐不仅是一位科学家,在科技成果实业化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具有企业家的头脑与胆识。凭借着把技术做大做强的决心和温州人特有的敢打敢拼的精神,赵永镐思考如何打造氟塑料防腐产品的民族品牌。1992年,赵永镐利用其技术优势,实现了技术出口,在法国里尔市建立法中合资的法国赵氟隆有限公司,成为当时浙江省高科技输出的唯一项目。1994年3月,成立了温州赵氟隆有限公司,他出任董事长。成为国内首屈一指、技术力量最强的氟塑料防腐产品专业研发与制造单位之一。
近年来他发明的新产品全都转化为生产力,走向市场并占据市场。十多年来,新产品已在国内外化工、炼油、石化、冶金与核能等十多个行业、300多家大中型企业广泛应用,总销量达到几十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年来,美、日、德、法、中东、非洲与东南亚等国的企业纷纷要求技术合作、订购产品或要求做产品在国外销售的代理。1998年至今,通过互联网,在多次的国际公开竞标中,温州赵氟隆有限公司以新产品的质优价廉优势,击败了美、英、德、法等国而中标,2005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金属网聚四氟乙烯防腐产品”被评为中国化工“十大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前景十分看好。
无私奉献,捐赠永久科技奖项
为了推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科技进步,激励更多的人立志投身于中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发明与创新事业,把自己一生对发明创造矢志不渝的追求精神传承下去,赵永镐毅然决定把多年积蓄的1000万元人民币捐赠给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设立了“赵永镐创新成就奖”奖励基金。目前该奖励基金作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永久性的、科技贡献的最高奖项,将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科技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如今这一奖项已经启动,并将一直延续,这不仅是赵永镐留给后来人的一笔物质财富,更是最宝贵的精神旗帜,可以说,这一奖项即汇聚了他一生对科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体现了一代伟大的科学家对人民的奉献精神,它将永远激励着后来的青年学者在科研的道路上奋勇直前!
壮心不已,再续人生绚烂事业
如今赵永镐已是耄耋之年,可他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事业的奋斗却依旧体现在每年的365天里,为进一步发展我国氟塑料防腐技术进行着试验研究。2010年,凭着对聚四氟乙烯的各种性能的全面认识,赵永镐大胆提出用非金属材料聚四氟乙烯塑料做热载体来制造电加热器,用于反应釜内介质的加热,这是化工装备加热的一大创新,已取得了国家专利,并已申请了美国与欧洲专利。这一成果将大大提高反应釜的生产效能,促进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
面对这样的科学巨人,编者的几句赞言当真无以言表,还是用赵永镐自己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吧。
“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人要吃饭要生活,一旦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后,就要追求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像我这样的人,完全可以成为百万富翁。我曾多次出国访问,洽谈业务,国外不少公司要高薪聘请我去那里工作,可我都婉言谢绝了。因为,我的理想在中国,是党与人民培养了我,我应为她竭尽全力。几十年来,我孜孜不倦,日夜不分,艰苦朴素,勤俭创业,为氟塑料防腐技术的发展奋斗了终生,为的是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强盛,世界的文明,人类的进步——这一科学家的崇高使命,相形之下,个人得失和荣华富贵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