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理由爱上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是谈“文”色变,望而却步,说起来,牢骚满腹是,怨言满天飞:“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背这些晦涩的文言文?”“现在已经不用‘之乎者也’说话了,为什么要考这些东西?”其实,文言文就像书法、武术一样,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可是,佶屈聱牙的文字却很难让学生爱上它,这就需要我们找个理由,寻个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疏通文意还是欣赏内容,无论是诵读还是品味,都需要我们动一番头脑,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兴趣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第一,学会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而通常情况是,老师串讲直译,学生笔记;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记得密密麻麻;教师很忙碌,学生很糊涂。如此,文意疏通也算顺畅,可再学下一篇,学生仍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课外的文言文就更像天书一般了,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教师疲累,学生厌烦,长此以往,就会谈之色变了,避之惟恐不及了。
   鉴于此,我是尝试这样做,学每篇文言文时,我都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个作业:“我”在这课记住了哪几个词,它有哪些意思,“我” 是怎样记住的;或者“我”在这课记住了哪个句式,它有什么特点。比如,学《孔雀东南飞》时,有同学记“见”这个词,他联系现实生活中“见谅”“见笑”,记住了“见”这个词可以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学《逍遥游》时,有同学说,借助成语“食不果腹”记住了“腹犹果然”中“果”是“饱”的意思;甚至有人说,就是借助工具书狂背的(其实即使狂背,也會给其他同学以鼓励)……都无所谓,记这些基础东西,不看过程,只要结果,只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文意的疏通,开始可能不顺畅,但一定有兴趣,兴趣会促使学生自主的去翻看工具书,去查阅材料,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再者,要倡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读文本。读的方式可根据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而定,朗朗上口者可齐读自读,佶屈聱牙者可范读默读,久而久之,就会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有了,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第二,学会和先贤交流
   每一篇文言文,几乎都是作者或对生活的感悟,或对现实历史的评判,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那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聆听他们人生的箴言,感受他们博大的胸襟。
   学《寡人之于国》,我们不但读到孟子的敢言善辩,更了解了他怀有对人对物的人文关怀的思想,他的这种思想放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都充满了一种别样的魅力;读《劝学》,我们可以和荀子一起探讨如何把“所学”和“善假于物”联系起来,让我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学《赤壁赋》我们就和东坡一同走进黄州,泛舟赤壁,了解他对宇宙的态度,感悟他面对逆境的坦荡旷达……诚然,我们当然也可以和古人辩论,比如对宇宙,对人生,对学习。可以让学生说,也可以让他们动笔写,不做内容的限制,没有体裁的束缚,可以随意地和作者探讨辩论,这样,就会拉近他们与我们的距离,看起他们的文字来也就自然不那么陌生和排斥了。
   第三,试写文言片段
   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史记·陈冠希列传》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年高考都有一部分学生凭借文言句法,作文得了高分。虽然我们不提倡学生篇篇写文言文,但文章里偶尔有几句,也会让文字别有一番风味。所以仿着课文一些句式写点句子写点片段,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师讲兴正浓,一生昏昏然一梦南柯,叫起,惺忪睡眼,漠然表情,倒似方外之人,吾正忧其被骂,忽听师用雅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骂之,偷笑。”这些文字虽浅易,但学生兴趣浓厚。偶尔让学生写写,应该不失激发兴趣的一好方法。
   当然,为应试,还有很多技巧需要学生掌握,也有很多东西要学生死记,我并不否定这些,但找个理由寻个法子让他们不再惧怕文言文,应该是学好文言文的首要。
其他文献
胡塞余指出:“生活世界始终是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先存在着而有效的,但不是出于某种意图,某个课题,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而有效的,任何目的,都以这个生活世界为前提。”他指出生活是根、是本,学好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然要教会学生如何把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见识,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写
期刊
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他们各有特点,各有不同。加强对后进生转化教育及其管理,在当前一段时期内都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全面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多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科整合,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家校联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全面了解学生,追根溯源   影响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因有很多,如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初中阶段素质教
期刊
笔者发现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盲目实行“多写多练”,课内:每周除了完成一篇大作文外,还要读一篇写一篇,谓之“读写同步”,每节语文课还有“五分钟口头作文”,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奉命而作”。课外:每周要摘录五篇短文,写五篇日记,一篇周记,进行一次一题三篇的强化训练,学生在家长监督下“代他人立言”。这多么让人震惊!   如此“多写多练”有什么效果?笔者看学生笔下的文字,98%的学生是胡乱瞎编的,
期刊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遇到了几个疑点。在这里,我不揣浅陋,“大胆推测,小心求证”,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   一、“自”的解释   在第六单元的26课《三峡》中,开篇第一句“自三峡七百里中”,对于其中的“自”字教材没有注释。教参中的“参考译文”直接翻译成了“在”,可练习册或其他教辅资料中又一般解释为“从”。这样,一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解释“自”字时,说它是“从”;在翻译“自三峡七百里
期刊
“标新立异”的意思是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写作的诸多形式中,没有谁是最好的,只看哪一个最适合,当然我们说的“标新立异”并不是在意让写作都流于形式,都只是穿上一件件华丽的外衣,而是让学生们找到自己迈向自信之路的切入点,自信有了,外在的形式转变为内在的秀美也会是水到渠成,并且我们不能苛刻的要求学生们写作时都能面面俱到,这也不现实,而是要挖掘其写作的特色,让其自由发展。   下面我从文章的选材
期刊
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学生评改作文是现代社会发展
期刊
一直认为早晨是读背的黄金时期,如何高效率地利用早晨的时间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是我所注重的,经过缜密思考,结合学生的现行状态,我采取了以下方式和措施:   一、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背诵   一开始我给学生列举古代文人的典范,例如:曹植、杜甫、李白、欧阳修、李清照、王国维等有建树者无不从少年时期饱读诗文,背诵连篇,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于心间,才有了后来的挥语泼墨,自作诗文流于后世;又列举诸如:冰心、
期刊
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语文骨干教师置换脱产培训,包括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为期1个月的在职研修。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我已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站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線上,我走过了困惑,经历了紧张,也曾有过无助,但这些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一、聆听专家讲课,在收获中提
期刊
积累、模仿、探索、创新,铺就了作文的成功之路。积累是学生灵感生成的沃土,是作文成功之路的基石。因此说,作文始于积累,热爱生活,积累素材,认真阅读,积累语言,多方训练积累方法,才能使作文立于不败之地。  一、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积累素材,主要靠留意生活。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是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留心观察,用心想象,细心体会。对可喜可悲,可憎可爱的人和事要“情动于衷”,才会“不吐不快”
期刊
人的个性影响人际关系和人的心理发展。学生在信念、态度、价值观,或身份、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方面相似程度高,彼此間就容易接近,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相似程度低,则容易疏远,或否定的人际关系。作为班主任,应特别重视那些因在消极的因素上有其相近性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因为这种群体有可能产生偏离集体倾向,我们应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来转移他们的兴趣,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并通过有重点地做好部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