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颗不断求索的事业心
一颗倾情付出的服务心
一颗浓情不减的爱国心
三心表现着黎国科先生生活的一个侧面
於己,於社会,於国家
他以一颗赤子之心真诚相待
在这道纯粹的坚守中
他也收获着生活的美与真
风雨历程 步履铿锵
黎国科先生祖籍广州番禺,由於父亲早年辗转来到深圳,他自小在深圳长大。1972年,他在那里完成了中学学业。中学期间,他还学了医,中医针灸、西医製药等均有涉猎,有着一身医学知识的他原本该去医院工作,但是在那个阴云笼罩的年代,他的这些理想最终都化为了泡影。最终,他作为“知青”之一,被分配到了林场,参与“上山下乡”运动。
儘管黎国科先生最终只在林场停留了几个月的时间,但这几个月卻完全打破了他对於自己未来生活的设想。作为知识青年的他,原本应该在校园里接受知识的熏陶,或者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挥光和热,而如今,他卻面朝黄土,挥汗如雨。不只他自己对这一切满腹怀疑和焦虑,他的两个哥哥在得知他的境遇之後也希望他能跳出这一桎梏,於是,在几番周转之下,黎国科先生最终来到了香港。
来到香港之後,黎国科先生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方面,他告别了过去所熟悉的一切,置身於一个繁华而又陌生的环境中,每一吋的路,都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另一方面,他重新掌握了自己生活的主动权,能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之後,他进入了一所英文学校继续他的求学之路,在这所英文学校里,他不仅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眼界和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充,为他之後在香港的打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校毕业之後,黎国科先生进入了傢俬行业。那时候的傢俬行业正处於发展的上升期,在其中工作的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他每天的基本工资是五十块,但是凭借着多劳多得的原则,有的时候他一天能拿到一百多块的工资,对於当时那个年代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经济条件改善之後,黎国科先生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於是,他开始和朋友筹备一些旅遊活动。一到假期,他就去一些以前没看过的风景区,去探索一些自己不曾留意过的角落,在这种寻找和感受之中,旅行不仅成为了他心灵成长的一种方式,更让他找到了一份副业,让他在做傢俬的同时,生活得到了另一种丰富。
时间一天天流逝,黎国科先生对於未来的道路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他希望在傢俬行业能夠取得更长远的发展,於是他就此放下了在旅遊方面的兼职,开始寻求在傢俬行业更深的造诣。为了得到更专业系统的训练,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夜校学习相关课程。一千多个日夜的钻研和求索,终於让他学有所得。毕业之後,黎国科先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营建筑装饰工程业务。
如今,黎国科先生的公司已经屹立行业四十餘年,这四十餘年,是时代风起云湧的四十餘年,也是他个人勇敢追梦、执著坚守的四十餘年。不管其成绩如何,这四十年的屹立不倒本身已经成为了一座丰碑,记录着他为成功所付出的点滴。
服务情深四十多年
“我如今每天的时间可以分成三等份,一份是公司事务,一份是家庭生活,另一份则是社团工作。”黎国科先生如此介绍到。参与社团工作,是他从1974年加入香港工联会以来一直的坚持。那时候,他作为一名义工,时常参与诸如探访退休工人之类的工作,让他对於服务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於是,他便将自己的时间分割部分出去给社团工作,这一付出,就是四十餘年。
香港工联会是黎国科先生参与服务工作的开端,其後,他先後加入了香港工商总会和西贡文化中心,这也成为了他最为关注也最为活跃的两个协会。如今,黎国科先生在协会中的角色已经有了新的转变,从一名普通的参与者成为了协会的领导者,对於他来说,这是一份认可,亦是一份挑战。
作为爱国爱港的社会团体,香港工商总会和西贡文化中心一直希望在促进香港与内地交流,促进青年成长等方面作出贡献,所以近些年,他们的工作重点也在於此。黎国科先生介绍,他们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社团旅行,带年轻人去内地参观交流,让他们真切地了解内地的发展。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香港面临的新的时代机遇,面对如此前所未有的融合之势,促进地区之间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是实现共赢的最佳方式。社团於是也将大湾区的交流探访之旅提上了日程,希望通过这趟对於周边城市的探访,让大家对香港、对自身都能有一个更为明晰的定位。除此之外,文化中心则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比如书法班、合唱班等等,让年轻人对於文艺创作有更多的接触,从而启发他们的创作。
黎国科先生常常说,服务虽然不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回报,但是它卻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精神上的享受,投身於服务的每一天,他都是快乐而知足的,这种快乐,不仅源於一份奉献和爱心,更源於会中好友们的互相帮扶、惺惺相惜。他表示,如今对於公司事务,他已处於半退休的状态,等到彻底退出之後,他会将主要精力投放於社团,作为社团的领袖,带领社团走向更大更强,他也会继续为协会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实现社团的承上启下。
家国情永存於心
多少年來,黎国科先生的心里始终有一个不灭的信念,那就是“一切为了国家,为了香港”。他也劝诫现在的年轻人,认识自己的祖国,了解国家的历史,这对於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因为这会帮助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照观当下。
黎国科先生的这份情怀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的父亲。在家国动乱的年月,他的父亲曾为了守护这片土地而浴血奋战。“我的父亲在抗日战爭时期曾在顺德西海遊击区参加遊击战,後来一次他们的队伍不幸被包围,被打散,父亲在几番周折之下来到香港。”父亲的这段经历一直刻在黎国科先生的心里,那样的乱世他虽然没有亲历,但是那份沉痛和悲苦卻真实的在这个家族中留下了烙印,他也因此更深切地明白,国定,家才能安。所以他常怀一份济世的情怀,不管一己之力能做多少事,但他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崛起,让一个婴孩从此步入不惑之年。而这四十年,黎国科先生卻从始至终专注於两件事:一,投资建业,巧心经营;二,投身社团,无私奉献。他用他的坚守向人们证明,生活並不总是纷繁复杂,只要敢於做减法,勇於做选择,或许一切都将变得纯粹。
一颗倾情付出的服务心
一颗浓情不减的爱国心
三心表现着黎国科先生生活的一个侧面
於己,於社会,於国家
他以一颗赤子之心真诚相待
在这道纯粹的坚守中
他也收获着生活的美与真
风雨历程 步履铿锵
黎国科先生祖籍广州番禺,由於父亲早年辗转来到深圳,他自小在深圳长大。1972年,他在那里完成了中学学业。中学期间,他还学了医,中医针灸、西医製药等均有涉猎,有着一身医学知识的他原本该去医院工作,但是在那个阴云笼罩的年代,他的这些理想最终都化为了泡影。最终,他作为“知青”之一,被分配到了林场,参与“上山下乡”运动。
儘管黎国科先生最终只在林场停留了几个月的时间,但这几个月卻完全打破了他对於自己未来生活的设想。作为知识青年的他,原本应该在校园里接受知识的熏陶,或者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挥光和热,而如今,他卻面朝黄土,挥汗如雨。不只他自己对这一切满腹怀疑和焦虑,他的两个哥哥在得知他的境遇之後也希望他能跳出这一桎梏,於是,在几番周转之下,黎国科先生最终来到了香港。
来到香港之後,黎国科先生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方面,他告别了过去所熟悉的一切,置身於一个繁华而又陌生的环境中,每一吋的路,都充满了惊喜和挑战;另一方面,他重新掌握了自己生活的主动权,能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之後,他进入了一所英文学校继续他的求学之路,在这所英文学校里,他不仅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眼界和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扩充,为他之後在香港的打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校毕业之後,黎国科先生进入了傢俬行业。那时候的傢俬行业正处於发展的上升期,在其中工作的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他每天的基本工资是五十块,但是凭借着多劳多得的原则,有的时候他一天能拿到一百多块的工资,对於当时那个年代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经济条件改善之後,黎国科先生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於是,他开始和朋友筹备一些旅遊活动。一到假期,他就去一些以前没看过的风景区,去探索一些自己不曾留意过的角落,在这种寻找和感受之中,旅行不仅成为了他心灵成长的一种方式,更让他找到了一份副业,让他在做傢俬的同时,生活得到了另一种丰富。
时间一天天流逝,黎国科先生对於未来的道路逐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他希望在傢俬行业能夠取得更长远的发展,於是他就此放下了在旅遊方面的兼职,开始寻求在傢俬行业更深的造诣。为了得到更专业系统的训练,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夜校学习相关课程。一千多个日夜的钻研和求索,终於让他学有所得。毕业之後,黎国科先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营建筑装饰工程业务。
如今,黎国科先生的公司已经屹立行业四十餘年,这四十餘年,是时代风起云湧的四十餘年,也是他个人勇敢追梦、执著坚守的四十餘年。不管其成绩如何,这四十年的屹立不倒本身已经成为了一座丰碑,记录着他为成功所付出的点滴。
服务情深四十多年
“我如今每天的时间可以分成三等份,一份是公司事务,一份是家庭生活,另一份则是社团工作。”黎国科先生如此介绍到。参与社团工作,是他从1974年加入香港工联会以来一直的坚持。那时候,他作为一名义工,时常参与诸如探访退休工人之类的工作,让他对於服务和奉献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於是,他便将自己的时间分割部分出去给社团工作,这一付出,就是四十餘年。
香港工联会是黎国科先生参与服务工作的开端,其後,他先後加入了香港工商总会和西贡文化中心,这也成为了他最为关注也最为活跃的两个协会。如今,黎国科先生在协会中的角色已经有了新的转变,从一名普通的参与者成为了协会的领导者,对於他来说,这是一份认可,亦是一份挑战。
作为爱国爱港的社会团体,香港工商总会和西贡文化中心一直希望在促进香港与内地交流,促进青年成长等方面作出贡献,所以近些年,他们的工作重点也在於此。黎国科先生介绍,他们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社团旅行,带年轻人去内地参观交流,让他们真切地了解内地的发展。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香港面临的新的时代机遇,面对如此前所未有的融合之势,促进地区之间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是实现共赢的最佳方式。社团於是也将大湾区的交流探访之旅提上了日程,希望通过这趟对於周边城市的探访,让大家对香港、对自身都能有一个更为明晰的定位。除此之外,文化中心则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比如书法班、合唱班等等,让年轻人对於文艺创作有更多的接触,从而启发他们的创作。
黎国科先生常常说,服务虽然不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回报,但是它卻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精神上的享受,投身於服务的每一天,他都是快乐而知足的,这种快乐,不仅源於一份奉献和爱心,更源於会中好友们的互相帮扶、惺惺相惜。他表示,如今对於公司事务,他已处於半退休的状态,等到彻底退出之後,他会将主要精力投放於社团,作为社团的领袖,带领社团走向更大更强,他也会继续为协会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实现社团的承上启下。
家国情永存於心
多少年來,黎国科先生的心里始终有一个不灭的信念,那就是“一切为了国家,为了香港”。他也劝诫现在的年轻人,认识自己的祖国,了解国家的历史,这对於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因为这会帮助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照观当下。
黎国科先生的这份情怀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的父亲。在家国动乱的年月,他的父亲曾为了守护这片土地而浴血奋战。“我的父亲在抗日战爭时期曾在顺德西海遊击区参加遊击战,後来一次他们的队伍不幸被包围,被打散,父亲在几番周折之下来到香港。”父亲的这段经历一直刻在黎国科先生的心里,那样的乱世他虽然没有亲历,但是那份沉痛和悲苦卻真实的在这个家族中留下了烙印,他也因此更深切地明白,国定,家才能安。所以他常怀一份济世的情怀,不管一己之力能做多少事,但他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崛起,让一个婴孩从此步入不惑之年。而这四十年,黎国科先生卻从始至终专注於两件事:一,投资建业,巧心经营;二,投身社团,无私奉献。他用他的坚守向人们证明,生活並不总是纷繁复杂,只要敢於做减法,勇於做选择,或许一切都将变得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