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气词在词类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四川方言为考察对象,以语气词为着力点,对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四川方言语气词的界定、分类、语义及与语用功能、特殊语气词的个体研究、语气词的比较研究成果,形成一篇较为系统的四川方言语气词的综述。
关键词:四川方言语气词;综述;不足与前瞻
一、四川方言的语气词
以四川方言语气词做为研究对象,就必须清楚四川方言的语气词究竟有哪些,才能更有目的、更清晰地进行进一步探索。根据所找的现有资料,主要从两个方面综述前人研究对四川方言语气词的个数统计。
(一)古代文学作品与著作中的四川方言语气词
语言界对四川方言的研究,主要以宋代为终结的古巴蜀方言和以元代开始的西南官话研究对象。在古巴蜀语的相关研究中,未发现有对四川方言语气词的论述。元以后的西南官话研究,以记录明末清初时期四川方言词汇的第一部著作《蜀语》成就最高,但我们从研究《蜀语》的代表学者向学春所写的《<蜀语>与四川方言词汇研究》中,无论从词汇的意义分类还是词性分类角度,都没有语气词的出现。李姝瑜《<跻春台>疑问句研究》一文中,以疑问句为基础,从清代拟话本小说探究四川方言语气词,其使用的语气词有嘪、么、吗、乎、哦、咧、嘞、嚒八个。接着,在郭丽莎《<西蜀方言>词汇研究》的“《西蜀方言》词汇类别分析”一章中,指出了《西蜀方言》所体现的19世纪四川方言语气词概况,概括出语气词共七个,吗、么、阿、咯、了、*生。因此,从清代我们能够大致的了解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数量,但是不够全面和系统。
(二)当今论文、著作、词典中的四川方言语气词
随着各地对方言研究的普遍重视,出现了大量四川方言的相关研究论文、著作。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数量也越来明晰。张文君《成都话词语研究》中归纳了“嘛、喃、哈、哟、啥”五个语气词,重要的是指明了它们作为四川方言语气词的出处。沈益宇《四川方言特征词研究》中列举常用语气词二十多个,丰富了语气词的数量。王文虎主编的《四川方言词典》收录了“呵、哦、噻(sē)、啥、嗦、吔”。刘艳梅《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和赵媛媛《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中根据语气词的分类,总结出相应的四川方言语气词。谢光跃《成都话疑问范畴研究》中总结出成都话的语气词有“哇、啊、嘛、嗦、哈、嘎、不、喃”。
针对四川方言的不同地域的一些非基础方言,前人也有相关论述。例如赖克刚《乐山话中的一些句法和语用成分》总结了方言中特殊的语气词;彭锦维《重庆话语气词的特点》从语音角度归纳了重庆话中的语气词;陈莉娟《四川威远方言词汇研究》在威远方言分类词表中,列出语气词有“啰、吔、呀、嗦、吗、咹、啊、噻”。由于四川方言包含不同着不同地域的方言,因此各个地域语气词的研究对于整个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四川方言语气词的分类
(一)以成都话为基础方言分类
以成都话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述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语气词进行详细论述及其分类的主要是四川师范大学刘艳梅、四川大学赵媛媛和吉林大学林凌为代表。刘在《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中,分析了之前语气词分类的利与弊,采取了综合分类的方式,对成都方言进行了内部分类,分为时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句中语气词五大类,并且进行了相应的系统阐述。而赵在《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中,沿袭了前人的方法,根据语气词的表意功能将语气词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三大类,同时也分析描述了各自的语法特征。林在《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中》中,根据意义功能结合的标准,将成都方言语气词分为:体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然后对着三类语气词的使用环境、表达意义、層次结构进行了阐释。
(二)针对四川方言次方言的分类
一些研究者也对次方言的语气词也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在杨绍林《四川彭州方言叹词和语气词研究》中,根据语气词的不同语气分类,分为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句中停顿以及复合语气的语气词。陈建《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与杨邵林方法类似,按照语气词的用途划分,分为疑问语气词、陈述语气词、祈使语气词以及感叹语气词四大类。
根据前人观点看来,四川方言语气词的分类大致总结为两个方面,分类标准不同产生不同的类别;按照同一标准分出的小类也有所差别。四川方言语气词分类与普通话语气词的分类方法差异不大,所以在进一步探究四川语气词分类时,在借鉴上述结论的同时,征引普通话语气词的分类研究成果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四川方言语气词的语义语用分析
(一)全面分析
语气词作为一种表达句子语气的虚词,语义和语用分析对于研究它来说尤为重要。在研究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成果中,大多都涉及了语义语用分析这一方面。例如沈益宇《四川方言特征词研究》中关于语气词的研究,对常见的二十个语气词进行了系统,说明各个语气词的语气意义、适用于哪种句类。刘红曦《试析重庆方言的单音节语气词》将语气词的功能分为表疑问、表祈使和禁止、表测度和商量、表停顿、表陈述的功能,同时也有语义的阐释和使用的句类分析。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等编纂的《四川方言词典》,通过对具体句子的举例,分许四川方言语气词的语义与语用。
(二)针对性分析
汉语语义中传递的语气类别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但针对于四川方言语气词而言,主要以语气词的传疑的功能探究为主。李姝瑜《<跻春台>疑问句研究》以疑问语气词作为语言标记的询问句、反诘问句中探究语气词的语义色彩和传疑功能。谢光跃《成都话疑问范畴研究》,针对带有疑问语气词的特指问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反问句、选择问句进行了论述。向梦冰《万州方言疑问句中语气词、疑问语调、疑问代词的搭配》中通过举例的方式,表明万州方言的语气词在疑问句中承担着重要的疑问信息。语气词传疑功能的单独研究,这对于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领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四川方言语气词个体研究
(一)单独研究
蒋红梅《谈谈四川方言语气词“哈”》和周丹丹《谈谈开鲁方言和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哈”》对“哈”做了单独的研究论述,赖先刚《乐山话中的一些句法和语用成分》探讨了四川方言语气词“啵”、“吼”的形成,杨雪漓《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解释》,谢小丽《南部(城区)方言语气词“唦”》,高廉平《三北川县市方言语气词“的”》,杨锐《四川方言中“些”的“虚词实化”现象》,赖先刚《四川方言中几个语气词的语法化问题》,邓英树《仁寿话的语气词“哆”和“喔”》,周家筠《成都话的“得”》等论述文章都对相对应的某个语气词做了细致的个体研究,将语气词特色化,重视特殊语气词在语气词系统中的地位,完善其语法特征,对今后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深入探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二)比较研究
在董绍克等著的《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中,系统地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汉语方言进行研究,着针对于四川方言的研究来说也不例外。四川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的对比,显现四川方言语气次的特色。杨邵林《四川彭州方言叹词和语气词研究》,将彭州话的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的语音、语义及用法进行对比分析,论述彭州语气词的特点;陈健《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以普通话和成都话为比较对象,对绵阳方言语气词的语义和用法做出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表现了绵阳话语气词的不同之处;杨兰《四川遂宁方言词汇研究》“语气词释例”一节,在解释语气词的用法时与普通话做了对比,展现遂宁话语气词自己的特点。
五、不足与前瞻
(一)四川方言语气词的一些范围问题未达到共识
在综述四川方言语气的研究中,会发现在四川方言语气词的范围界定、语气词数量、语气词分类、某些语气词的意义和用法等方面,研究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现多种不确定的情况,这关系到整个词类系统的构成和深度研究。为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可以借鉴与之类似的,如东北方言副词研究、现代汉语副词研究、湖南方言句末语气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等论著和相关研究成果。
(二)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中出现某些空白
在所查找到的有关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成果中,虽然研究收获颇丰,但是依旧存在着研究的空白。例如,清代以前的四川方言语气词的论述有所缺陷,对四川方言语气词演变的历史流脉不能做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对四川方言研究中,语气词与语气助词助词,语气词与语气副词副词,语气词与叹词的辨析也出现盲点.有很多针对四川方言的各个地域方言的研究,但上升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整个概括研究就有所难度,对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把握并未进入成熟的体系化阶段。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索和挖掘。
(三)寻找新角度,创新研究方法
语气词作为一个词类,尤其是作为方言中的某个词类,不应该拘泥于传统语言学研究词类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词义、用法之外,应拓展思路,与特殊的方言研究方法相结合,例如到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根据语料,在语气词的使用上做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探讨规律。其次,不单纯地着力于某一种方言的研究,无论在语音的层面或语法层面,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四川方言语气词流变,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四川方言与其它方言,四川方言内部语气词的比较研究等,寻找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原因,将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推向纵深处。
参考文献:
[1]李姝瑜.跻春台疑问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4(4).
[2]郭丽莎.西蜀方言词汇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03(4).
[3]张文君.成都话词语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09(4).
[4]赵媛媛.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J].四川大学,2006(4).
[5]刘艳梅.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2(4).
[6]林凌.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J].吉林大学,2007(4).
[7]谢光跃.成都话疑问范畴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12(12).
[8]赖克刚.乐山话中的一些句法和语用成分[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8).
[9]彭锦维. 重庆话语气词的特点[J].西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
[10]陈丽娟.四川威远方言词汇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2014(5).
[11]沈益宇.四川方言特征词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5).
[12]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四川方言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13]杨邵林.四川彭州方言叹词和语气词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2).
[14]陈健.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J].西南大学,2008(5).
[15]刘红曦.试析重庆方言的单音节语气词[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7).
[16]向梦冰.万州方言疑问句中语气词、疑问语调、疑问代词的搭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9).
[17]蒋红梅.谈谈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哈”[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8).
[18]周丹丹.谈谈开鲁方言和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哈”[J].青年文学家,2011(4).
[19]杨雪漓,陈颖.四川语气词“哦”的情态解释[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0]谢小丽.南部(城区)方言语气词“唦”[sa21][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9).
[21]高廉平.川北三县市方言语气词“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22]杨锐,刘艳海.四川方言中“些”的“虚词实化”现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23]赖先刚.四川方言中几个语气词的语法化问题[J].宜宾学院学报,2006(3).
[24]邓英树.仁寿话的语气词“哆”和“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7).
[25]周家筠.成都話的“得”[J].四川大学学报,1983(1).
关键词:四川方言语气词;综述;不足与前瞻
一、四川方言的语气词
以四川方言语气词做为研究对象,就必须清楚四川方言的语气词究竟有哪些,才能更有目的、更清晰地进行进一步探索。根据所找的现有资料,主要从两个方面综述前人研究对四川方言语气词的个数统计。
(一)古代文学作品与著作中的四川方言语气词
语言界对四川方言的研究,主要以宋代为终结的古巴蜀方言和以元代开始的西南官话研究对象。在古巴蜀语的相关研究中,未发现有对四川方言语气词的论述。元以后的西南官话研究,以记录明末清初时期四川方言词汇的第一部著作《蜀语》成就最高,但我们从研究《蜀语》的代表学者向学春所写的《<蜀语>与四川方言词汇研究》中,无论从词汇的意义分类还是词性分类角度,都没有语气词的出现。李姝瑜《<跻春台>疑问句研究》一文中,以疑问句为基础,从清代拟话本小说探究四川方言语气词,其使用的语气词有嘪、么、吗、乎、哦、咧、嘞、嚒八个。接着,在郭丽莎《<西蜀方言>词汇研究》的“《西蜀方言》词汇类别分析”一章中,指出了《西蜀方言》所体现的19世纪四川方言语气词概况,概括出语气词共七个,吗、么、阿、咯、了、*生。因此,从清代我们能够大致的了解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数量,但是不够全面和系统。
(二)当今论文、著作、词典中的四川方言语气词
随着各地对方言研究的普遍重视,出现了大量四川方言的相关研究论文、著作。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数量也越来明晰。张文君《成都话词语研究》中归纳了“嘛、喃、哈、哟、啥”五个语气词,重要的是指明了它们作为四川方言语气词的出处。沈益宇《四川方言特征词研究》中列举常用语气词二十多个,丰富了语气词的数量。王文虎主编的《四川方言词典》收录了“呵、哦、噻(sē)、啥、嗦、吔”。刘艳梅《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和赵媛媛《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中根据语气词的分类,总结出相应的四川方言语气词。谢光跃《成都话疑问范畴研究》中总结出成都话的语气词有“哇、啊、嘛、嗦、哈、嘎、不、喃”。
针对四川方言的不同地域的一些非基础方言,前人也有相关论述。例如赖克刚《乐山话中的一些句法和语用成分》总结了方言中特殊的语气词;彭锦维《重庆话语气词的特点》从语音角度归纳了重庆话中的语气词;陈莉娟《四川威远方言词汇研究》在威远方言分类词表中,列出语气词有“啰、吔、呀、嗦、吗、咹、啊、噻”。由于四川方言包含不同着不同地域的方言,因此各个地域语气词的研究对于整个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四川方言语气词的分类
(一)以成都话为基础方言分类
以成都话为研究对象,根据统述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语气词进行详细论述及其分类的主要是四川师范大学刘艳梅、四川大学赵媛媛和吉林大学林凌为代表。刘在《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中,分析了之前语气词分类的利与弊,采取了综合分类的方式,对成都方言进行了内部分类,分为时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句中语气词五大类,并且进行了相应的系统阐述。而赵在《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中,沿袭了前人的方法,根据语气词的表意功能将语气词分为事态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三大类,同时也分析描述了各自的语法特征。林在《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中》中,根据意义功能结合的标准,将成都方言语气词分为:体态语气词、疑问语气词、情态语气词,然后对着三类语气词的使用环境、表达意义、層次结构进行了阐释。
(二)针对四川方言次方言的分类
一些研究者也对次方言的语气词也进行了相应的分类。在杨绍林《四川彭州方言叹词和语气词研究》中,根据语气词的不同语气分类,分为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句中停顿以及复合语气的语气词。陈建《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与杨邵林方法类似,按照语气词的用途划分,分为疑问语气词、陈述语气词、祈使语气词以及感叹语气词四大类。
根据前人观点看来,四川方言语气词的分类大致总结为两个方面,分类标准不同产生不同的类别;按照同一标准分出的小类也有所差别。四川方言语气词分类与普通话语气词的分类方法差异不大,所以在进一步探究四川语气词分类时,在借鉴上述结论的同时,征引普通话语气词的分类研究成果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四川方言语气词的语义语用分析
(一)全面分析
语气词作为一种表达句子语气的虚词,语义和语用分析对于研究它来说尤为重要。在研究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成果中,大多都涉及了语义语用分析这一方面。例如沈益宇《四川方言特征词研究》中关于语气词的研究,对常见的二十个语气词进行了系统,说明各个语气词的语气意义、适用于哪种句类。刘红曦《试析重庆方言的单音节语气词》将语气词的功能分为表疑问、表祈使和禁止、表测度和商量、表停顿、表陈述的功能,同时也有语义的阐释和使用的句类分析。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等编纂的《四川方言词典》,通过对具体句子的举例,分许四川方言语气词的语义与语用。
(二)针对性分析
汉语语义中传递的语气类别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但针对于四川方言语气词而言,主要以语气词的传疑的功能探究为主。李姝瑜《<跻春台>疑问句研究》以疑问语气词作为语言标记的询问句、反诘问句中探究语气词的语义色彩和传疑功能。谢光跃《成都话疑问范畴研究》,针对带有疑问语气词的特指问句、是非问句、正反问句、反问句、选择问句进行了论述。向梦冰《万州方言疑问句中语气词、疑问语调、疑问代词的搭配》中通过举例的方式,表明万州方言的语气词在疑问句中承担着重要的疑问信息。语气词传疑功能的单独研究,这对于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领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四川方言语气词个体研究
(一)单独研究
蒋红梅《谈谈四川方言语气词“哈”》和周丹丹《谈谈开鲁方言和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哈”》对“哈”做了单独的研究论述,赖先刚《乐山话中的一些句法和语用成分》探讨了四川方言语气词“啵”、“吼”的形成,杨雪漓《四川方言语气词“哦”的情态解释》,谢小丽《南部(城区)方言语气词“唦”》,高廉平《三北川县市方言语气词“的”》,杨锐《四川方言中“些”的“虚词实化”现象》,赖先刚《四川方言中几个语气词的语法化问题》,邓英树《仁寿话的语气词“哆”和“喔”》,周家筠《成都话的“得”》等论述文章都对相对应的某个语气词做了细致的个体研究,将语气词特色化,重视特殊语气词在语气词系统中的地位,完善其语法特征,对今后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深入探索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二)比较研究
在董绍克等著的《汉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中,系统地提出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汉语方言进行研究,着针对于四川方言的研究来说也不例外。四川方言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的对比,显现四川方言语气次的特色。杨邵林《四川彭州方言叹词和语气词研究》,将彭州话的语气词与普通话语气词的语音、语义及用法进行对比分析,论述彭州语气词的特点;陈健《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以普通话和成都话为比较对象,对绵阳方言语气词的语义和用法做出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表现了绵阳话语气词的不同之处;杨兰《四川遂宁方言词汇研究》“语气词释例”一节,在解释语气词的用法时与普通话做了对比,展现遂宁话语气词自己的特点。
五、不足与前瞻
(一)四川方言语气词的一些范围问题未达到共识
在综述四川方言语气的研究中,会发现在四川方言语气词的范围界定、语气词数量、语气词分类、某些语气词的意义和用法等方面,研究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现多种不确定的情况,这关系到整个词类系统的构成和深度研究。为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可以借鉴与之类似的,如东北方言副词研究、现代汉语副词研究、湖南方言句末语气词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等论著和相关研究成果。
(二)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中出现某些空白
在所查找到的有关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成果中,虽然研究收获颇丰,但是依旧存在着研究的空白。例如,清代以前的四川方言语气词的论述有所缺陷,对四川方言语气词演变的历史流脉不能做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对四川方言研究中,语气词与语气助词助词,语气词与语气副词副词,语气词与叹词的辨析也出现盲点.有很多针对四川方言的各个地域方言的研究,但上升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整个概括研究就有所难度,对四川方言语气词的把握并未进入成熟的体系化阶段。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索和挖掘。
(三)寻找新角度,创新研究方法
语气词作为一个词类,尤其是作为方言中的某个词类,不应该拘泥于传统语言学研究词类的研究方法,在探究词义、用法之外,应拓展思路,与特殊的方言研究方法相结合,例如到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根据语料,在语气词的使用上做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探讨规律。其次,不单纯地着力于某一种方言的研究,无论在语音的层面或语法层面,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四川方言语气词流变,四川方言与普通话,四川方言与其它方言,四川方言内部语气词的比较研究等,寻找二者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原因,将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推向纵深处。
参考文献:
[1]李姝瑜.跻春台疑问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4(4).
[2]郭丽莎.西蜀方言词汇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03(4).
[3]张文君.成都话词语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09(4).
[4]赵媛媛.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J].四川大学,2006(4).
[5]刘艳梅.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12(4).
[6]林凌.成都方言语气词研究[J].吉林大学,2007(4).
[7]谢光跃.成都话疑问范畴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12(12).
[8]赖克刚.乐山话中的一些句法和语用成分[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8).
[9]彭锦维. 重庆话语气词的特点[J].西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
[10]陈丽娟.四川威远方言词汇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2014(5).
[11]沈益宇.四川方言特征词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5).
[12]王文虎,张一舟,周家筠.四川方言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13]杨邵林.四川彭州方言叹词和语气词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0(2).
[14]陈健.绵阳方言语气词研究[J].西南大学,2008(5).
[15]刘红曦.试析重庆方言的单音节语气词[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2000(7).
[16]向梦冰.万州方言疑问句中语气词、疑问语调、疑问代词的搭配[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9).
[17]蒋红梅.谈谈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哈”[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8).
[18]周丹丹.谈谈开鲁方言和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哈”[J].青年文学家,2011(4).
[19]杨雪漓,陈颖.四川语气词“哦”的情态解释[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20]谢小丽.南部(城区)方言语气词“唦”[sa21][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8(9).
[21]高廉平.川北三县市方言语气词“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22]杨锐,刘艳海.四川方言中“些”的“虚词实化”现象[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
[23]赖先刚.四川方言中几个语气词的语法化问题[J].宜宾学院学报,2006(3).
[24]邓英树.仁寿话的语气词“哆”和“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7).
[25]周家筠.成都話的“得”[J].四川大学学报,1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