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初衷是通过系列的观察报告的发布,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对重大事件给予评价,从而建立健康的部门文化和法律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康晓光教授在近期举办的《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论坛上表示。这是继2011年《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首次发布以来第三次发布观察报告,包括机构、项目、人和典型事件。
该论坛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共同主办,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协办,基金会中心网支持,旨在为研究第三部门和第三部门交流搭建一个平台,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第三部门,促进全社会对第三部门的认识,并促进第三部门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优势互鉴,以期逐步确立行业规范,推动组织发展、行业自律和外部问责,推动第三部门健康发展。
今年《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讨论的是“微公益”,题目是“微公益变革中国”。“微公益,我们把它定义为民间的、个体化的公益行为,特别强调专业公益组织的公益行为,捐赠给从事公益的法人,有正规的收据等等。现代公益非常强调细节化、专业化,一般来说,通过中介来对组织的实施。”康晓光教授介绍道。他还着重强调了微公益的三个特点:首先,微公益是个体化的、民间的、自觉的公益,每个人都可以是发起人,也可以是受益人;第二,微公益是集体行动的微公益;第三,微公益的普及范围广,持续时间比较长,比如免费午餐。
可以说,这是一份值得研究探讨的报告,然而在第三部门观察外界的同时似乎还需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研究问题对策。
我国的第三部门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很多制约性的因素。首先,从行政管理来看,制约社团发展的问题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和税收体制;二是在我国,由于现实法律的制约,民间社团的合法性不能保证,导致第三部门实际上还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以各种形式存在;三是中国社团还受到中国宏观政治社会背景的制约。因此,第三部门的具体表现是官民双重性,其中“官”的色彩十分浓厚。
第三部门的发展必须与国情、中国改革的进程与速度相结合,改变政社不分的社会管理模式,重新界定第三部门的性质、目标、职责、功能、权力、利益,健全第三部门的行为方式与运行机制,建立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部门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调控转变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有机结合,政府提供相应的资源,引入市场机制,真正增强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才是第三部门发展的必然之道。
该论坛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共同主办,公域合力管理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协办,基金会中心网支持,旨在为研究第三部门和第三部门交流搭建一个平台,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第三部门,促进全社会对第三部门的认识,并促进第三部门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优势互鉴,以期逐步确立行业规范,推动组织发展、行业自律和外部问责,推动第三部门健康发展。
今年《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讨论的是“微公益”,题目是“微公益变革中国”。“微公益,我们把它定义为民间的、个体化的公益行为,特别强调专业公益组织的公益行为,捐赠给从事公益的法人,有正规的收据等等。现代公益非常强调细节化、专业化,一般来说,通过中介来对组织的实施。”康晓光教授介绍道。他还着重强调了微公益的三个特点:首先,微公益是个体化的、民间的、自觉的公益,每个人都可以是发起人,也可以是受益人;第二,微公益是集体行动的微公益;第三,微公益的普及范围广,持续时间比较长,比如免费午餐。
可以说,这是一份值得研究探讨的报告,然而在第三部门观察外界的同时似乎还需重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研究问题对策。
我国的第三部门处于发展初期,存在很多制约性的因素。首先,从行政管理来看,制约社团发展的问题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和税收体制;二是在我国,由于现实法律的制约,民间社团的合法性不能保证,导致第三部门实际上还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以各种形式存在;三是中国社团还受到中国宏观政治社会背景的制约。因此,第三部门的具体表现是官民双重性,其中“官”的色彩十分浓厚。
第三部门的发展必须与国情、中国改革的进程与速度相结合,改变政社不分的社会管理模式,重新界定第三部门的性质、目标、职责、功能、权力、利益,健全第三部门的行为方式与运行机制,建立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部门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调控转变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有机结合,政府提供相应的资源,引入市场机制,真正增强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才是第三部门发展的必然之道。